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评论正文

美国电动汽车业再现“小院高墙”

2024-01-02 09:36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姚美娇 杨梓关键词: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美国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之前,绕过中国只会耽误其自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24年1月1日起,美国电动汽车税收减免门槛提高。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从2024年起,符合减免条件的美国电动汽车不得包含任何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FEOC)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到2025年,该规定还将扩展至电池制造中所需的锂、钴和镍等关键矿物。

此项新规被多方视为针对中国。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电动汽车、锂电出口量的迅猛增长,让美国感到焦虑和担忧。美国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政策将中国动力电池产品排除在外实属“损人不利己”,在美国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之前,绕过中国只会耽误其自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排斥中国产业链不明智

这并非美国首次在电动汽车产业上打压中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消费者购买清洁能源新车可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但汽车整车必须在美国组装,并且电池所用的原材料也得有一定比例源自美国本土或美国的自贸伙伴。而目前,美国电动车补贴再设新门槛,即由FEOC制造的电池组件或关键矿物供应不能享受政策优惠。

“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正不断加速出口到欧美,对电动化转型相对迟缓的欧美车企产生较强冲击。”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我国动力电池出口走势向好,产品质量高、成本低。相关国家的政策限制,会对我国动力电池产品出口和建立配套关系产生一定阻力,阻碍我国动电池企业参与全球化分工的步伐。”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分析称,美国政府试图通过此举减少其电动车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真正的用意是维护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中国电动汽车及相关产品在全球市场广受欢迎,美国政府发布《通胀削减法案》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细则,歧视性对待中国企业,将中国企业的产品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是典型的非市场导向政策和做法。美方上述歧视性补贴政策,违反世贸组织基本原则,严重扰乱国际贸易投资,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此举适得其反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国采用的“关门政策”旨在培育美国本土电动汽车产业链成长,加速美国汽车电动化进程。

“中国已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约2/3的市场份额,逐步构建了产业链最完备、竞争最充分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在此背景下,如果美国试图把中国供应链排除在外,一段时间内很难有可替代的供应链。”纪雪洪认为。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美国试图绕过中国电池产品,也会进一步推高其本土电动汽车成本。在纪雪洪看来,美国此项“关门政策”在限制中国企业的同时,也会制约美国本土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已进入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加速替代燃油车的阶段,而美国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相对较慢,电动汽车相对燃油汽车成本较高,因此上述政策调整肯定会阻碍美国汽车业的电动化进程,也不利于美国车企参与国际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因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利润下滑,已有多家欧美车企表示考虑放缓电动化转型脚步。美国此番政策调整无疑再给行业发展“泼冷水”。

“新规可能会使有资格获得税收减免的电动汽车数量减少,从而减缓美国汽车行业的转型速度。”章弘认为。

多方面探寻应对策略

“海外相关政策打压完全属于贸易保护,与WTO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背道而驰,中国电池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全球贸易规则维护自身权益。”纪雪洪认为。

针对《通胀削减法案》对中国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在美国受到的限制,受访人士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寻求应对策略。

“目前,新规主要限制的是进口整车的电池,如果中国企业控股比例低于25%,在美国建厂不会被视为FEOC,这为我国电池企业在美建厂提供了机会。同时,国内锂电企业也可以通技术授权等方式和海外公司合作,尽可能削弱新规对我国整车电池的限制。”章弘认为。

近年来,不少国内电池企业通过合资建厂、技术授权等方式进军海外市场。例如,2023年2月,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在美国密歇根州马歇尔市建设电池厂;同年9月,亿纬锂能发布公告,将与戴姆勒卡车、帕卡及康明斯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亿纬锂能将持有合资公司10%的股权……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短期中国锂电企业产品出口美国或将受到补贴政策的不利影响,但是后续有望凭借海外建厂、技术授权等模式规避限制,全球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