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月28日,广东省茂名市发布茂名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指出,布局塑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氢能、储能和智能电网。
此外还提到,加快推进相关区域农村水利设施提升和电网升级改造,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原文如下:
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茂府〔2024〕5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广东茂名滨海新区、茂名高新区、水东湾新城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单位:
《茂名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茂名市人民政府
2024年2月7日
茂名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第2条 规划依据
第3条 指导思想
第4条 规划原则
第5条 规划期限
第6条 规划范围
第二章现状评价与评估
第7条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第8条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
第三章规划目标与空间策略
第9条 目标愿景
第10条 城市性质
第11条 战略定位
第12条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
第13条 规划指标管控
第四章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一节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第14条 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第15条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第16条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第二节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17条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三节 统筹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第18条 保护格局
第19条 开发利用格局
第四节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第20条 科学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第五章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业空间
第一节 优化农业空间格局
第21条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第22条 构筑“三带七片”乡村空间结构
第二节 严格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第23条 加强和提升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第24条 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第25条 增强和发挥耕地生态功能、景观作用
第三节 加强农业空间管控
第26条 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
第27条 村庄建设区用途管制
第28条 一般农业区用途管制
第29条 林业发展区用途管制
第四节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第30条 分类引导村庄发展
第31条 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
第32条 持续推进特色精品村建设
第五节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第33条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第34条 塑造特色农业生产空间
第六节 支撑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第35条 统筹配置城乡资源
第36条 推动城乡融合平台与项目建设
第37条 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第38条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第六章塑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
第一节 构建“一屏四廊多点”陆海生态安全格局
第39条 生态安全格局目标
第40条 构建陆海生态安全格局
第二节 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第41条 规划体系构建
第42条 自然保护地管控要求
第三节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
第43条 生态保护红线类型
第44条 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第四节 生态空间管控
第45条 生态保护区
第46条 生态控制区
第五节 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第47条 制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机制
第48条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第49条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第50条 构筑森林城市生态系统
第51条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第六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52条 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第53条 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
第54条 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第55条 加强生态保护监管
第七章营造和谐宜居的城镇空间
第一节 优化城镇结构与职能体系
第56条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
第57条 优化城镇职能分工
第二节 城镇空间管控
第58条 城镇发展区
第三节 现代化产业与空间布局
第59条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60条 构建“两圈两轴,三片多点”的产业空间
第四节 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
第61条 建立健全可持续、可负担的住房供应体系
第62条 分类指引构建产城协同住房空间格局
第63条 多渠道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第64条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第65条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指引
第66条 完善社区生活圈建设
第五节 城镇空间品质提升
第67条 优化多元公共空间
第68条 建设城市级高品质示范片区
第八章中心城区空间资源配置
第一节 发展规模、功能规划分区与空间结构
第69条 合理确定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第70条 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第71条 以街坊为划定基础单元,明确规划分区
第72条 优化中心城区土地使用结构
第二节 居住生活空间
第73条 分区优化居住用地布局
第74条 推进政策性住房建设
第三节 公共服务与社区生活圈
第75条 完善综合配套服务,构建多层级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76条 配置均衡完善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第77条 构建“全龄友好型”各等级社区生活圈
第四节 绿地与开敞空间
第78条 绿地与开敞空间规划
第79条 通风廊道布局规划
第80条 绿道系统规划
第五节 产业用地布局
第81条 优化产业用地布局
第82条 实施腾退与整合政策
第83条 强化环境保护与治理
第84条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第85条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节 综合交通体系
第86条 构建畅通便捷的中心城区主干路网
第87条 构建高效顺畅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
第88条 构建快速舒适的中心城区轨道快线
第89条 建设以人为本的中心城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
第七节 市政基础设施
第90条 给水工程规划
第91条 排水工程规划
第92条 电力工程规划
第93条 通信工程规划
第94条 燃气工程规划
第95条 环卫工程规划
第96条 综合管廊规划
第八节 防灾减灾设施
第97条 综合防灾减灾目标
第98条 防灾体系规划
第99条 有效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
第100条 防洪(潮)排涝
第101条 抗震设施规划
第102条 消防设施规划
第103条 人防设施规划
第104条 地质灾害预防
第105条 气象灾害防治
第106条 海洋灾害预防
第107条 重大危险源管控
第九节 推进城市更新
第108条 推进城市更新
第109条 城市更新分区引导
第十节 建设空间节约集约
第110条 三维空间强度管控与建筑空间复合利用
第111条 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
第十一节 空间形态与风貌塑造
第112条 城市天际轮廓线控制
第113条 城市廊道控制
第114条 特色风貌区塑造
第十二节 各类控制线划定与管控
第115条 严守城市管控底线,科学划定四线范围
第116条 坚持制造业当家,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
第十三节 战略空间预留区管控
第117条 严格落实战略预留区管控
第118条 分区管控战略预留区
第119条 强化战略预留区的监督管理
第九章建设统筹联动的陆海空间
第一节 陆海统筹空间格局
第120条 优化陆海统筹空间
第121条 统筹衔接陆海产业发展空间
第122条 陆海一体化功能协调
第二节 海洋生态保护带生态格局
第123条 构建“一带三湾四廊多节点”生态保护带生态格局
第三节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
第124条 海岸线规划目标
第125条 岸线利用分类规划指引
第126条 陆海统筹海岸线管控
第127条 落实海岸线占补制度
第128条 实施海岸建筑退缩线控制
第四节 海洋功能区优化与管控
第129条 海洋开发保护分区划定
第130条 海洋发展区分区指引
第131条 海洋发展区管控
第五节 海岛保护与利用
第132条 有居民海岛功能管控
第133条 无居民海岛功能管控
第六节 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样板区
第134条 海洋经济发展样板区总体目标
第135条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
第十章城乡风貌、历史文化与全域旅游
第一节 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及城乡风貌
第136条 全域自然地理景观特色风貌
第137条 多层次城市风貌特色
第138条 乡村风貌指引
第二节 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第139条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第140条 历史城区保护
第141条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风貌管控
第142条 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
第143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144条 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
第三节 全域旅游开发格局
第145条 全域旅游发展定位
第146条 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第147条 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第十一章构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第一节 构建复合高效的对外交通体系
第148条 打造运能充足的港口枢纽
第149条 构建辐射广泛的机场集疏运体系
第150条 建设布局合理的铁路网
第151条 构建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
第152条 构建覆盖广泛的油气管道网
第153条 建设通江达海的航道网
第二节 打造均衡一体的市域交通体系
第154条 打造高效便捷的市域交通网络体系
第155条 构建层次清晰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第156条 建设快速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第三节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第157条 给水工程规划
第158条 排水工程规划
第159条 电力工程规划
第160条 通信工程规划
第161条 燃气工程规划
第162条 环卫工程规划
第163条 邻避设施规划
第164条 5G基站规划
第四节 强化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体系
第165条 综合防灾目标
第166条 建设地质环境安全预警信息系统
第167条 增强城市抗震能力
第168条 完善防洪排涝体系
第169条 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第170条 建立完善人防工程体系
第171条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第172条 建立重大疫情防控体系
第173条 践行海绵城市
第十二章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一节 水资源和湿地
第174条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第175条 强化水资源和湿地保护力度
第176条 改善主要水体和水生态环境
第177条 实施区域差异化保护利用策略
第二节 森林资源
第178条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目标
第179条 划定基本林地集中保护区
第180条 有序开展绿化造林行动
第181条 保护与利用格局优化
第三节 耕地资源
第182条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施进出平衡
第183条 实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和战略储备
第184条 完善耕地用途监管机制
第四节 矿产资源
第185条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目标
第188条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第五节 海洋资源
第189条 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目标
第190条 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第六节 自然资源定级评价与转用管理
第191条 完善自然资源质量管理
第192条 统一自然资源转用管理
第七节 双碳治理
第193条 提升生态空间“绿色碳汇”
第194条 增强海洋资源“蓝色碳汇”
第195条 推进农业资源利用减排固碳
第196条 实现城市空间低碳发展
第197条 推动生产空间碳达峰
第十三章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第一节 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
第198条 国土综合整治目标
第199条 国土综合整治重点区域
第200条 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
第二节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
第201条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目标
第202条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重点区域
第203条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重大工程
第三节 有序开展海洋生态修复
第204条 海洋生态修复目标
第205条 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第206条 海洋生态修复重大工程
第四节 推进城市更新与存量用地盘活
第207条 分区推进城市更新,盘活存量用地
第208条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优化存量建设空间
第十四章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第209条 发展融湾,激发发展新活力
第210条 区域协调,打造经济增长极
第211条 湛茂一体化,推进都市圈建设
第212条 重心向海,构建蓝色新空间
第十五章空间指引与实施保障
第一节 规划实施传导
第213条 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
第214条 构建纵向、横向传导机制
第215条 强化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第216条 详细规划编制片区划定与管控
第217条 县(市、区)级指引
第二节 规划管控体系
第218条 以全域全要素为目标,构建空间管控逻辑
第219条 以要素为基础,形成分区分级的管控路径
第220条 以实施为导向,定策定量、定形定界的管控方式
第三节 实施评估与动态监测
第221条 建立上下一致和切实可评的指标体系
第222条 构建一年一体检的实时监测机制
第223条 构建五年一评估的动态评估机制
第四节 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第224条 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第225条 加强应对沿海气象气候灾害
第五节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第226条 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第227条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第六节 近期建设重点安排
第228条 重大项目落地用地用海政策
第229条 近期建设重点
第七节 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第230条 强化组织领导
第231条 完善规划政策法规体系
第232条 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第233条 宣传与社会监督
第234条 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前 言
茂名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是“高凉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兴盛地和传承地;茂名也是一座工业城市,是因石油而生的“南方油城”,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茂名正通过发扬“二次创业”奋斗精神,以“红色”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南方油城”转型“滨海绿城”,推动茂名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一座山海并茂的滨海绿城、一座人文和谐的好心之城。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及省委、省政府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强化茂名作为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等主要职能,对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布局进行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支撑茂名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措施》(粤发〔2021〕5号),对茂名市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合理保护与利用全市国土空间资源,为茂名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茂名实践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根据国家、广东省、茂名市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等,制定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国家层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国土空间规划审查办法〉的通知》(国函〔2023〕20号)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9〕48号)
7.《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9.《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
10.《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年)
11.《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2020年)
12.国家层面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
广东省层面:
13.《广东省土地管理条例》(2022年)
14.《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
15.《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粤发〔2021〕5号)
16.《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通知》(2019年)
17.《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粤府函〔2019〕353号)
18.《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三条控制线统筹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自然资规划〔2020〕2564号)
19.《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工作方案〉的通知》(粤自然资发〔2022〕14号)
20.《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1.《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22.《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2022年)
23.《广东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手册(试行)》(2022年)
24.广东省层面其他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
茂名市层面:
25.《茂名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2020)
26.《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7.茂名市层面其他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
第3条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牵引,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对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布局进行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支撑茂名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辽宁本溪市政府发布了政协代表《关于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有序发展的提案》答复,其中显示,辽宁本溪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规范化、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本溪高新区100MW共享储能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截至目前
5月22日,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25年第一季度拟用电成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名单的公示(琼工信企业〔2025〕137号),拟将符合用电成本支持条件的104家专精特新企业(详见附件)作为2025年第一季度用电成本支持对象。原文如下: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25年第一季度拟用电成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名
5月21日,辽宁省本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有序发展的提案》答复。其中提出,积极鼓励光伏开发利用,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持续提升光伏发电装机量,截至目前,光伏机组装机容量20.47万千瓦,同比提升7.88万千瓦,为本溪市构建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发
随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及新型电网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电网管理的现代化。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十五五”期间的大电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上启下,连接着
对于现代能源体系来说,传统电力系统好比一条条宽阔的“主动脉”,能源单向流动,稳定却稍显笨重。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设备故障,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同时,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大量风光分布式新能源涌入电网,从而导致传统电网“消化不良”,这就促使微电网应运而生,它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发布鄂尔多斯6家新型研发机构发布9项前沿科技成果,其中,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张宇闻发布“iMEMS储能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储能系统内部微电网的能量控制,对智能电网的能量实施正确、高效的能量自动分配和管理。鄂尔多斯
5月12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自研的集中式站所终端和馈线终端两款产品,经国网电科院产品供应链溯源评估,国产化基准率达100%。山东电力创新采用软硬件解耦平台化技术,构建通用软件架构体系,形成自主可控的国产化开发平台。研发团队突破配电终端设备核心软硬件技术壁垒,完成了主控芯片、模数转换芯
旅游公路成双环,绝美山海景相连。自2024年底以来,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以下简称“环热旅游公路”)正式通车以来,与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共同串起全岛双环结构旅游公路网,沿线设施及服务不断完善,促使海南自驾热度不断上升。“一张网”APP护航绿色出行畅游无忧在海南,每两辆车就有一辆新能
中德开绿色智慧能源港项目5月20日在沈阳市铁西区正式启动,未来3至5年内,将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布局超500座新能源充换电一体站,重点攻克寒冷地区充换电设备耐低温、快速响应等关键技术难题,有效推动电动汽车在寒冷环境下的普及应用。为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而成立的大型国有独资
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26的土地面积,近1/6的人口,创造了近1/4的全国经济总量,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和能源技术创新高地。能源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创新,直接影响着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脉动。面对绿色发展目标和全球经济变化,长三角面
近日,广西顺利完成虚拟电厂调控平台与虚拟电厂聚合平台、分布式资源的实时调控技术验证,标志着广西首次实现虚拟电厂实时调控,为后续虚拟电厂纳入广西电网实时调度体系,助力清洁能源高水平消纳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实时调控技术认证选定了典型的3家分布式储能和1家分布式光伏企业,容量共计2.3兆瓦,
5月15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控制实验室,一排排机柜不眠不休地闪烁着灯光,百纳秒级的超高精度实时仿真计算正在快速运行着,这是中国电科院配电专业技术团队研发的世界首套有源配电网CPS仿真平台。我国城乡配电网跨越五个电压等级(220-110-35-10-0.4千伏),接入了大量分布式电源,有
日前,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了《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30年前,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从城市建设、村镇发展、建筑节能等多方面部署具体工作任务,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案)提出,到2030年前,佛山
“大棚湿度调控系统和LED补光灯都运行正常,灌溉系统控制柜要注意防潮处理。”5月13日,国网承德县供电公司安匠供电所技术骨干杨艳彬、杨继勇穿行在新杖子镇南台村百亩樱桃园中,对32座大棚开展用电设备专项“体检”,为即将到来的端午采摘高峰筑牢电力安全屏障。依托燕山南麓独特的生态优势,新杖子镇
5月15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17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文件指出,重庆市能源局将继续指导奉节县做好新能源开发建设,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农村电网提升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加快建设原文如下:重庆市能源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17号
5月13日,重庆市能源局公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46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根据答复文件,重庆綦江区“十四五”以来,累计下达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开发规模约55万千瓦,现已建成集中式新能源项目3.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8.2万千瓦。同时,持续优化綦江—万盛片区电网网架,改善提升新能
5月13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綦江—万盛协同加快建设全市重要能源保障基地的建议》的答复函。其中提出,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将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争取新增我市“十五五”煤电建设指标,待国家明确后,将重点研究论证恒泰电厂“上大压小”、安稳电厂三期等煤电项目,
CBC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议程产业背景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大型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加入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2024年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利
接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2024年完成农网投资超1600亿元,有效消除网架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等短板问题,差异化提升灾害易发区域、与大电网联系薄弱区域供电保障水平。推广“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新建服务点1.2万个,打通农村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支持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发布分布式
5月6日,重庆市能源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177号提案的复函中表示为促进农村户用光伏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局将加快出台《重庆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督促指导各区县尽快制定并公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服务指南,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强在建项目监管;持续优化农村地
4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达750万千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33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5%。展望到2027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聚焦创建强网兴农、服务利农、帮扶助农、增绿惠农、产业富农五大特征的“苏电兴农”乡村振兴品牌,打造助力乡村振兴“苏电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电网坚强是农村地区长远发展的基石。在强网兴农方面,国网江苏公司计划投资79.6
5月22日,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重庆开幕,中国华电总经理、董事、党组副书记叶向东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参加重庆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集体会见活动。在渝期间,叶向东到华电重庆燃机公司调研,详细了解项目建设、安全生产、质量管控等情况,听取重庆公司汇报,对重庆区域企业高质量发展成
在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的湖南通道县,一座座白色的巨型风机伫立在蜿蜒起伏的山脊上,与群山间错落有致的侗族古村落交相辉映,绘就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绝美画卷。千日无故障“机王”的诞生地——中核汇能彭莫山风电场便坐落于此。中核汇能彭莫山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00兆瓦,安装了14台单
5月20日,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入炉煤智能化采样”升级改造项目圆满完成,两套智能化采样设备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行。此次改造严格遵循入炉采样装置技术规范,以全自动采样、智能封装、无人值守为核心,实现采样效率与精度的双重突破。该公司组织项目团队提前谋划,为入炉煤采样智能化升级制定了周
编者按:5月20日,2025年世界计量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以“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为主题,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办,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南方电网公司承办。自有电网起,便有了电能计量。在我国,电能计量表发展先后历经了感应式电能表、机电一体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等阶段,电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2025年5月22日,思格新能源“智慧光储充系统量产基地项目”于江苏省南通市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正式开工,标志着思格在提升先进产能、完善全球产业布局的战略路径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此次项目的启动,不仅展现了思格新能源以技术创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坚定信念,也为南通当地绿色制造升级注入了全新动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北京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针对市场需求端应用新技术时了解不足、渠道不畅等情况,着重在新型储能、碳中和、碳足迹及循环利用等方面,初步构建路演、推广和试点的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建工业
世界能源理事会是一家独立的国际能源机构,目标是让能源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地球。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是世界能源理事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了世界能源理事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威尔金森。记者:您认为,目前世界能源转
5月22日凌晨至23日,湖北省出现大范围大雨到暴雨天气,其中武汉、荆州、孝感等局地降下大暴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运维值守及监测,迅速调集人员物资,全力应对强降雨。截至目前,湖北电网整体运行平稳。国网湖北电力强化220千伏熊家嘴变电站等39座历史水淹变电站的
“南阳4320兆瓦分布式新能源已部署完毕,商丘3412兆瓦分布式新能源已部署完毕!”5月19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网河南电科院”)技术人员正在国家电网仿真计算数据平台上深入开展分布式新能源典型参数建模工作。该院电网安全专项攻坚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近期,西班牙、
5月19日至22日,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期间,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国外能源电力企业、相关国际组织等举行外事会见活动。公司董事长张智刚先后会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卡梅拉、希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努萨基斯、巴基斯坦国家输电公司董事会主席乔杜里、特大电网运行者组织秘书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