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第一是多孔碳的制备成为重中之重。碳骨架的好坏直接决定未来产品的量产能力。多孔碳具有比表面积高、微观形貌可控、孔洞结构丰富、导电性良好、稳定性高等优点。高比表面积使多孔碳能结合更多的锂离子,为锂电池提供更多高容量;多维复杂的孔洞结构,为锂离子提供了有效的扩散通道和较短的扩散距离,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目前,孔隙率、电导率、颗粒尺寸,被认为是目前提高硅碳负极材料性能的三个关键因素。因此,多孔碳不同孔径(微孔碳、中孔碳、大孔碳)对硅碳负极材料性能影响研究,以及低成本、可控制的不同制备方法,成为硅碳负极材料的重中之重。
第二是回转窑还是流化床两种沉积设备选型各有优劣,尚无法很好满足量产与降成本的需要。CVD气相沉积硅碳技术涉及独特的设备和工艺,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Group 14公司目前都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沉积硅碳材料的设备目前主要分为回转窑和沸腾床两类,但各自具有优缺点:1)回转窑工艺相对简单且重复性高,因此海外制造商普遍采用该设备。但该工艺的沉积效率不是很高,硅烷有一定浪费,而且批次生产量较低,颗粒的覆盖性也稍显不足,因此在量产上也会因成本较高而丧失一定竞争力。2)沸腾床(流化床)虽然沉积更均匀、硅烷利用率更高,却需要设备满足高密闭性、高气压,才能满足小颗粒气态包覆,面临难以实现量产放大的困难,至今尚未有企业能够做出实现百公斤级别连续化生产的沸腾床设备。在以上两种设备之间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
第三是沉积工艺方面的提升。小规模试验性沉积工艺的壁垒相对较低,但在迈向大规模生产阶段,工艺的一致性要求异常高,都需要经过大量的仿真与实验来优化。目前,光伏级别的硅烷已经达到了满足硅碳材料要求的纯度水平,未来低成本硅烷的生产将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第四是解决硅烷气生产应用的安全、环保等问题。硅烷气在CVD制备中提供硅的来源。但硅烷与水、空气接触容易产生自燃、爆炸等危险,且具有高毒性,所以其在产业化尤其是规模化生产的时候,需要面临一些特种设备选型、安全性管理等问题。下一阶段硅烷气生产制造将有一个大的增长。
第五是成本控制问题。硅烷是一种价格比较高的材料,并且多孔碳的价格一般也比较高,两种材料复合后降本空间就非常小,所以成本控制也是比较大的问题题。
(二)硅负极材料产业化面临的其他问题
目前,规模化生产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以核壳结构和嵌入式结构为主。随着国内外锂电池公司对硅碳负极材料的布局,对CVD 制备工艺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多。目前国内 CVD 制备工艺落后于国外,实际生产应用CVD工艺主要以微米级硅氧化物纳米颗粒团为硅芯基材,在硅芯表面CVD气相沉积包覆一层碳作为硅芯膨胀缓冲层,在缓冲层外面二次包覆等离子材料形成硅芯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再勾兑碳均匀混合,形成硅碳负极材料。
一是材料成本高,规模化生产下的工艺要求要不断提高。通过对材料的纳米化、多孔化以及引入高性能碳质材料(如石墨烯、CNTs 和 CNFs)等手段改性的结构设计,使得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得到了提升。但纳米化和多孔化的结构设计带来的比表面积大和孔隙率高导致振实密度低,进而CVD法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比容量相对较低,限制了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而且高性能碳质材料成本高且难以大规模生产。因此单一的CVD法无法满足要求,需要CVD法与其他工艺相结合以及新型工艺设备的研发来平衡商业化要求,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商业化生产应用,也进一步推高了硅负极材料的成本。
二是电极的完整性也需要与硅碳复合材料相适应的新型电解质添加剂和聚合物粘合剂。目前与硅碳复合材料相适应的新型电解质添加剂和聚合物粘合剂未充分开发。
三是硅碳复合材料中锂反应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尤其是不同微观结构中的锂化/脱锂反应,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掌握微观结构中的锂化/脱锂反应,这有利于结构设计的优化以及添加剂和粘合剂的选择。
四是电池在长周期循环的过程中,碳包覆的Si/C核壳结构中的碳层仍然会无法承受硅颗粒长期的体积形变而破碎,直接影响电极的容量及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硅碳复合材料,硅与碳层之间如何更好地复合不容易分离,还需要继续研究探讨。
四、当前硅负极材料研发应用进展
(一)硅氧负极已逐渐被放弃
硅氧因首效较低(80-90%,硅碳首效比石墨稍高可达95%),需要进行预锂化处理、气相碳包覆等,所以它整体的成本比较高。目前已逐渐被放弃。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底,进入硅负极领域的厂家主要生产一代硅氧和预锂化硅氧。一代硅氧的成本较低,同时生产壁垒不高,截止到2023年8月,众多厂商硅氧出货,售价已经低于10w/t,但因为其添加性能不明显,车厂添加量极低,更像是“试水”。预锂化硅氧受限其不稳定的性能,一直难以在动力电池批量使用。目前大部分厂商在市面上的电池样品还是纳米硅和石墨等复配的产品;掺杂10%硅碳的负极(负极掺硅5%)较成熟,掺杂更高含量硅碳(40-50%)仍难解决体积膨胀问题。电池厂商可能还会再复配一些石墨,或者可能还掺一些硬质碳,因为不同的碳材料对降低体积膨胀有不同的作用。
(二)Group 14等国外厂家已走在前列,形成较大挑战
2022年底,美国Group 14公司采用低生产成本的多孔碳作为骨架,通过气相沉积将纳米硅储存在多孔碳空隙中,利用多孔碳内部多余空隙缓冲硅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推出新一代气相沉积硅碳新材料。目前,该产品的比容量已经达到2000mAh/g,首效90%。经国内几家电池厂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全电的内阻、循环、首效、克容量、膨胀率都取得了大范围的提升。G14作为一家产品尚未完成量产的企业,但估值在全球Deep Tech独角兽榜单排名第38。其一款碳硅比例55:45的SCC55产品,目前已被特斯拉装车,续航里程提升50%达896km,10分钟可完成0-80%的充电,若采用Storedot的快充高电压技术则只需5分钟。G14的车厂客户包括保时捷、特斯拉、大众、比亚迪、福特和戴姆勒等,几乎覆盖了95%的汽车制造商,已开始进行量产交付。另外电池制造厂客户包括ATL、孚能科技、Northvolt、LG、三星SDI等知名厂商,并跟苹果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目前G14有美国和韩国两个生产基地,与SK集团合资的韩国基地最大,2023年Q1就有32000t的最大年产能。
(三)国内厂家纷纷转型CVD气相沉积硅碳技术,加速布局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发展
CVD气相沉积硅碳材料技术,涉及独特的原材料、设备和工艺,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目前国内头部几家企业,像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院物理所创办的天目先导等国内知名的硅氧材料制造企业以及在研磨法硅碳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主要参与者,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开始布局气相沉积硅碳技术。一些硅基负极技术创业公司亦纷纷跟进,投资数十万至数百万元采购气相沉积硅碳设备,积极展开气相沉积硅碳技术的研发。
目前,国内多个厂家都宣称在建设硅负极产线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杉杉、国轩高科、璞泰来、贝特瑞、正拓能源、凯金能源、石大胜华、硅宝科技、翔丰华、中科星城、斯诺等。按其先进性排序,分别是贝特瑞、杉杉股份、江西紫宸、天目先导。目前国内硅碳企业供样水平都差不多,其硅碳负极材料产品的差距主要在企业产品工程化的能力强弱。大厂的工程化能力比较强,包括产能规模,产品的均一性、批次重复性,都能得到较好保障。新入局负极材料领域的其他企业,包括一些科技初创企业,因缺乏负极材料生产制造的技术积淀,生产制造过程的工程化能力水平尚不够高,在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领域恐面临更多的问题。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就是贝特瑞。再有就是江西紫宸,贝特瑞做硅碳,江西紫宸做硅氧。
由于锂电池材料之间存在高度的技术交叉性,原有材料厂家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发和量产经验,新旧材料的客户基础也呈现出趋同的趋势,使得头部企业在人才和资金方面的积累远远超越了初创公司。因此,初创公司在这种背景下的机会相对较为有限。但硅负极材料的机理、工艺等与石墨材料厂商的差异较大,团队所需的核心能力也与石墨材料厂商有着显著的差异,目前在锂电池材料领域中,硅负极材料领域提供了较为优质的早中期投资机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1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7日-4月11日)。政策篇国家能源局:重点监管2024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沙戈荒”基地建设等情况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四川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孜州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链发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文件提出,加快多元化试点示范应用。立足我州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探索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设施,积极发
4月10日,欣旺达2MWh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以下简称欣纪元2000)顺利完成5000公里极限测试,并在ESIE2025真机亮相发布。穿越大半个中国,横跨二十多座城市,历经多重严苛环境考验,全方位验证了其安全可靠性及场景适应性。目前欣纪元2000已完成相关认证,将于2025年5月正式量产。六道安全防护体系,筑
2025年4月10日-12日,华昱欣携高安全、高收益的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亮相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全面展示其在产品创新、安全设计、智能运维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以行业领先的产品力和服务水平诠释其构筑绿色价值、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坚定决心。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
4月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指出,加强优势产业标准建设。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
2025年4月10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先生作主旨报告,并重磅发布了《储能产业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0日,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司固态电池项目研发进展。表示公司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并加快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1、技术突破与产品矩阵双向发
4月9日,华中地区首个超级电容耦合火电调频项目,华能武汉调频储能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电站由华能阳逻电厂与西安热工研究院联合研发,建设14兆瓦磷酸铁锂电池+6兆瓦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调频系统,通过耦合2台64万千瓦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以“机组+储能”联合调节模式参与电网调频。电站可以充分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房的蓄电池组作为后备电源的关键组成部分,肩负着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电力、确保设备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职责。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蓄电池的性能会逐渐衰退。若未能定期进行检测与维护,一旦突发断电,蓄电池可能无法正常供电,进而引发设备停机、数据丢失,甚至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4月7日上午,辰致安奇(重庆)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产能建设项目(一期)开工仪式在重庆潼南高新区举行。项目总规划建成7万吨电池破碎打粉,7万吨湿法再生,2.1GWH电池梯次利用年处理能力,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项目交付竣工验收,2026年3月投产。项目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工艺,发挥公司优势建设“绿色环保智
作者:梁振飞1王兴兴2胡皓晨3李艳红2欧阳博学2孙晓云3高瑞茂2叶骏2王德仁3单位:1.华电(海西)新能源有限公司,青海海西817000;2.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60;3.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引用:梁振飞,王兴兴,胡皓晨,等.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与隔膜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9日,东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新型材料领域相关的核心技术突破,其中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聚焦于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包括与蓝廷新能源合作开发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设立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拓展复合集流体技术、以及与中南大学合
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跨界企业开始收缩布局。金浦钛业4月7日公告,决定终止子公司南京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甘肃镍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参股公司的投资计划。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项目可行性降低,加之南京钛白资金压力,最终促使公司终止投资。时间回溯至
作者:梁振飞1王兴兴2胡皓晨3李艳红2欧阳博学2孙晓云3高瑞茂2叶骏2王德仁3单位:1.华电(海西)新能源有限公司,青海海西817000;2.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60;3.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引用:梁振飞,王兴兴,胡皓晨,等.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与隔膜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
作者:王钦1张艳岗1梁君飞1王华2单位:1.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引用:王钦,张艳岗,梁君飞,等.硅基固态电池的界面失效挑战与应对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70-582.WANGQin,ZHANGYangang,LIANGJunfei,etal.Challengesandstrategiesforinterfacefailuresinsil
4月3日,湖南省省委书记沈晓明围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会上,沈晓明听取全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十五五”规划布局情况汇报,并且当天来到国网湖南电力调控中心调研。深入了解全省电网建设运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情况,指出要抓住国家统一大市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天齐锂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高度关注固态电池的技术进展,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布局相关领域。在关键材料方面,公司已顺利完成下一代固态电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的产业化筹备工作,持续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和降本技术优化。公司已完成硫化锂产业化设备、工艺开发,形成
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呈现出如下特点:1)加工费和价格触底,2025年初触底回升;2)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快速起量;2)在正极材料中占比进一步扩大。1、加工费和价格触底,2025年初价格开始回升。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低于4万元/吨,部分低端产
近日,在行业周期性调整的挑战下,盐湖股份发布了一份逆势增长的年报。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全年净利润达到了46.63亿元。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锂业务板块,盐湖股份同样实现盈利,且毛利率高达51.86%,远超行业同行。这家被外界称为“资源之王”的企业,究竟是凭何在逆境中稳扎稳打,实现逆势突围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白皮书表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给上游材料带来的最大的市场机会在于核心的固态电解质,其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解质出货量约0.17万吨,主要来自于中国市场。EVTank预计随着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的逐步产业化,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解质的出货量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8日,三祥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领域系公司重要战略布局方向,公司已成立固态电解质材料领导小组,进一步促进固态电解质材料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及成果转化。
一夜之间,这位碳酸锂实控人失去了全部股权。金圆股份日前公告称,公司实控人之一赵辉先生和潘颖女士已通过协议离婚方式办理解除婚姻关系手续,潘颖将得到赵辉所持公司全部股权。本次权益变动前,金圆股份实际控制人赵璧生、赵辉父子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金圆股份约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8.
加快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强能源保障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邓超2024年,四川省能源系统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不移推动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全力以赴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全省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重大电网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迎峰度夏
引言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4月2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省预算内基建投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循环利用方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和规范化梯次利用,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支持试点城市、园区构建绿色能源资
文成,一座因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谥号而名垂青史的山城。过去几十年,数十万文成人走过国门,远赴他乡。文化交融、经济互通,让文成兼具山水名城的韵味和异域他乡的风情。2021年浙江启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来,这座坐落于浙西南群山中的小城,以山水为纸、绿电为墨,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共富传奇。当飞云
3月12日,集团公司制定和下发2025年电力增供扩销工作方案,认真分析当前地区各行业生产及电力供需形势,积极探索电力增供和保供新实践,提出工作目标和15项重点工作措施,为集团公司2025年稳定增收、进军中国企业200强奠定坚实基础。在工作目标方面,集团公司将建立常态化电力增供与保供工作机制,在大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电力行业持续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6%,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仍是主力,连续两年突破3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
2024年10月,内蒙古出台《关于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消费机制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强制消费机制》)与《内蒙古自治区绿电消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政策,持续推动工业领域绿电消纳。再加上此前发布的包括工业园区绿色供电、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在内的六类市场化并网消
3月12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定和下发2025年电力增供扩销工作方案,认真分析当前地区各行业生产及电力供需形势,积极探索电力增供和保供新实践,提出工作目标和15项重点工作措施,为集团公司2025年稳定增收、进军中国企业200强奠定坚实基础。在工作目标方面,集团公司将建立常态化电力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0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征集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根据《上海市工业通信业节能减排和合同能源管理专项扶持办法》(沪经信规范〔2023〕5号)的通知的要求,对实现工艺突破或流程再造,以及企业首次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电力绿色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南方电网公司正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步伐,推动
做好新形势下新能源消纳工作,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在综合分析新能源利用率目标与新能源度电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表示,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系统调节能力建设、促进新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