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3年,电力行业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电力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电源投资占比大幅增长,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九成,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均首次过半。全年发电量同比增长6.9%,新能源年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三成。电网投运总规模平稳增长,跨区、跨省输送电量较快增长。电力行业碳减排成效显著。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4%。本报告结合近十年电力运行情况,从多角度解析我国电力供需态势、运行特点、改革进展、发展方向等,供参考。
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报告(2024)
王雪辰 崔晓利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国经济在风高浪急中展现强劲韧性,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5.2%;经济规模超126万亿元,人均GDP达到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
2023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稳定,经受住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要时段考验。2023年新增电力装机约3.7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在全国发电总装机的占比过半。全年全国发电量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约5.7万亿千瓦时,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初步形成了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电量电价回收变动成本、辅助服务回收调节成本的煤电价格新机制。
一、电力消费增速连续四年超过GDP增速,结构持续优化
(一)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GDP增速1.6个百分点
2023年,我国电力消费水平回升。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数据,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受国民经济回升、“新三样”产量增长等因素影响,2023年用电量增速回升,高于GDP增速1.6个百分点,已连续四年超过GDP增速。
2020—2023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均保持在大于1的水平,即我国近四年用电量增速均高于GDP增速。近几年各产业用电量规模持续增长,拉动用电量增速超过GDP增速。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速发展使得用能替代,涌现出的新兴产业也增加产业用电,影响因素包括二产制造业和三产用电量快速增长、居民取暖“煤改电”等电能替代拉动电力消费等。
图1 2014—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速情况(单位:亿千瓦时)
注:2023年数据来自于中电联快报,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增速系计算所得,如无特殊标注,下同。
(二)季度用电增速呈逐季上升
2023年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总体波动明显,一、二、三、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6%、6.4%、6.6%、10.0%,同比增速逐级上升。
受到夏季台风、强对流天气等因素影响,以及冬季多次冷空气过程的影响,二、四季度的用电增速较为明显。
图2 2019—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季度增速
(三)经济活力对产业用电增速影响明显
2023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0%,第二、三产业用电量增速远超去年水平,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低速增长。第一产业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延续近三年的增长势头;第二产业用电量607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相当;第三产业用电量166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高于近十年增速的平均值;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是近十年增速的最低值。
表1 2014—2023年分产业用电量(单位:亿千瓦时)
注:2018年3月,国家统计局《关于修订<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的通知》明确将“农、林、牧、渔服务业”调整到第三产业后,再更名为“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电力行业按照最新的标准开展行业统计工作,为保证数据可比,2017年之后的数据已根据新标准重新分类。
表2 2023年分产业用电量季度增速情况
一季度至四季度,二产用电整体呈现逐季上升的态势,反映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强劲、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壮大。一产、三产在第一、二季度逐季增长,但三季度用电增速微降,四季度再次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各季度增速幅度低于2022年。2023年,随着疫情影响的大幅减弱,制造业生产持续恢复,我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加11.3%,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各季度的同比增速及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20%。消费品制造业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速从二季度由负转正,三、四季度分别进一步上升,各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也呈逐季上升态势。各季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受到季节性气温变化影响,较近两年发生细微变化,增速有波动。
(四)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二产用电占比持续降低
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电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均略有下降,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用电比重略有提高。由于我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拉动第一产业的用电量增长。随着我国近年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推进,传统制造业等产业用能方式逐步转型升级,包括重点行业煤炭减量替代的推进,整体产业用电需求增速也随之加快。服务业经济运行呈稳步恢复态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四个行业在疫情后恢复态势明显,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速处于14%~18%,特别是电动汽车高速发展拉动充换电服务业2023年用电量同比增长78.1%。
图3 2019—2023年全社会用电结构
二、电力装机规模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首次过半
(一)全国电力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3.7%,人均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2千瓦
截至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7%,增幅扩大5.7个百分点。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在近十年中保持中高速增长。2014—2023年,我国发电装机累计容量从13.7亿千瓦增长到29.2亿千瓦。人均发电装机容量自2014年底历史性突破1千瓦后,在2023年首次历史性突破2千瓦,达2.1千瓦。装机增速整体呈波动走势,2015—2019年逐年下降至近十年最低,2020年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的推动下扭转形势,2021—2023年逐步回升,2023年达到近十年增速的最高点。
图4 2014—2023年全国电力装机及增速情况(单位:万千瓦)
(二)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首次均过半,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
发电装机绿色低碳发展加速,风光新能源在电力新增装机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巩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其中,煤电11.6亿千瓦,同比增长3.4%,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9.9%,首次降至40%以下,同比降低4.0个百分点。水电装机容量4.2亿千瓦(常规水电3.7亿千瓦,抽水蓄能5094万千瓦)。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为10.5亿千瓦,同比增长38.6%,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6.0%,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并网风电4.4亿千瓦(陆上4.0亿千瓦、海上3729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6.1亿千瓦(集中式3.5亿千瓦,分布式2.5亿千瓦),户用光伏规模突破1亿千瓦、覆盖农户500多万。核电装机容量5691万千瓦。
表3 2014—2023年全国电力装机结构(单位:万千瓦)
图5 2014—2023年全国电力装机结构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创历史新高。从近十年数据来看,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明显上升,截至2023年12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从装机增速看,2023年,太阳能发电装机以55.2%的速度加速增长,高于近十年平均增长水平10个百分点;风电装机增速为20.7%,略高于近十年平均增长水平。核电同比增长2.4%,水电同比增长1.8%,火电同比增长4.1%,分别均低于近十年平均增长水平。
图6 2014—2023年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增速情况
(三)全国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再创新高,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成主力
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3亿千瓦,达3.7亿千瓦,同比增长81.8%。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2.7%,超过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一半。
2018、2019两年新增装机规模连续下滑。2020年,在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新增装机容量大幅提升。2021年受火电、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减少的影响,整体新增规模同比出现下滑。2022年,在火电、核电、风电新增装机增速为负的情况下,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达约60%,拉高全年新增装机增速。2023年受到并网新能源新增装机高速增长影响,全年新增装机增速进一步大幅推高。
图7 2014—2023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及增速情况(单位:万千瓦)
图8 2014—2023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结构对比(单位:万千瓦)
2023年新增的各类型发电装机中,近八成是非化石能源。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3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58.5%。
◆新能源基地建设进展
新能源基地相继建成投产,包括全国首批首个备案、开工“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及“宁电入湘”重点配套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全国首批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中国广核集团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成为我国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国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建成并网4516万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准超过5000万千瓦,正在陆续开工建设。此外,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首次将全球水光互补规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
图9 2014—2023年核电装机和新增装机情况(单位:万千瓦)
◆新增核电项目进展
2023年,核电新投产2台机组,一个是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国广核集团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该机组于3月正式投产,并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另一个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已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在建核电项目全面推进,12月29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
◆新增水电项目进展
2023年以来,203个水电相关项目被列入年度省级重点项目行列,尤其是雅砻江牙根一级、金沙江昌波等一批大型水电项目的核准开工。抽水蓄能建设明显加快,核准规模屡创新高。目前我国已建抽蓄装机规模超5000万千瓦,已在建(核准)项目正式超过2亿千瓦。主要有西北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西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实现西南电网调节性电源新突破;东北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东北电力系统更加灵活;山东文登抽水蓄能电站、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三、电力供需形势保持总体平衡,新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
(一)全年电力系统运行稳定,供需总体平稳
据《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2023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突出。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中东部高温天气过程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华北和黄淮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过程;冷空气过程偏多,年初、秋末和12月寒潮频繁。受气候变化、水电出力不足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全国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年初云南、贵州、蒙西等少数省级电网在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通过源网荷储协同发力保障民生用电。夏季,各相关政府部门及电力企业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各省级电网均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创造了近年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最好成效。冬季,电力行业企业全力应对雨雪冰冻,全国近十个省级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偏紧,部分省级电网通过需求侧响应等措施,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7.8%,可再生能源供应全国近三成用电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9.5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9%。其中,火力发电量6.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3.2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
另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接近六成。风电光伏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0 2014—2023年全国发电量和增速情况(单位:亿千瓦时)
(三)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101小时,水电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
2023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592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466小时,其中煤电4685小时;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133小时,其中,常规水电3423小时,抽水蓄能1175小时;核电7670小时;并网风电2225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1286小时。
表4 2014—2023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单位:小时)
从近十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来看,总体仍呈下降趋势,2015年下降至4000小时内后在3800小时附近维持六年,2022和2023年降至3700小时以下。2023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降低101小时。年初受到主要水库蓄水不足以及上半年降水持续偏少影响,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减少,常规水电同比减少278小时、抽水蓄能同比减少6小时,致使水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减少285小时,为近十年以来最低;核电同比增加54小时;并网风电同比增加7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同比减少54小时;煤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92小时,使得火电利用小时数同比提高76小时,但是仍处在4500小时以下。
图11 2014—2023年不同电源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变动情况
(四)新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
全年风电平均利用率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山西、蒙西、蒙东、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云南12个地区风电利用率同比分别提升0.6、0.3、6.7、0.8、0.4、0.1、2.3、1.0、1.2、1.5、0.4、0.1个百分点。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重庆、四川、西藏、广西、云南12个省(区、市)风电100%消纳。河南(96.8%)、陕西(96.8%)、蒙东(96.7%)、吉林(96.0%)、新疆(95.8%)、甘肃(95.0%)、河北(94.3%)、青海(94.2%)、蒙西(93.2%)9个地区风电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山东、蒙东、黑龙江、青海4个地区的光伏发电利用率同比分别提升0.8、0.1、0.2、0.3个百分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庆、四川、广西11个省(区、市)光伏100%消纳。河南(97.7%)、河北(97.5%)、吉林(97.1%)、新疆(96.9%)、蒙西(96.6%)、陕西(96.5%)、宁夏(96.4%)、甘肃(95.0%)、青海(91.4%)、西藏(78.0%)10个地区光伏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5 2023年各地区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
注:蒙东地区监测结果包含锡盟特高压外送配套新能源利用情况。
(来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蓝图中,新型电力系统的落地实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西部资源富集区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区域电力系统净零排放的一个典型样本。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南疆能源电力事业发展,选取新疆南疆地区作为国网系统三个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地区级示范区之一。(
健全全过程管理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制定了9
4月11日,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即彩云项目),募集资金总额达41.23亿元,系2021年以来A股发电设备行业规模最大的定向增发项目。本次定增是东方电气深化战略布局、强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子企业股权收购、重点项目建设及流动资金补充,进一步夯实东
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奋力谱写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何钟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陕西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感悟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思想伟力,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
健全全过程管理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王龙李传健黄友朋姚钪李江南曹望璋(南方电网公司)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特变电工新能源携构网型组串式储能系统等多款创新光储解决方案亮相。储能行业发展至今,在降本增效的追逐中,储能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在此背景下,特变电工新能源凭借在储能解决方案的领先优势及对行业痛点的敏锐洞察,在此次展会中
4月10日上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出货量八大榜单。双登股份再获行业认可,荣登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2024年度全球市场基站/数据中心电池出货量榜首。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力迈向碳中和的新纪元,“连接与算力”是发展的主旋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作为算力革命的核心载体,
4月11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论述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集团公司领导张传江、余波、曲波、王海腾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广东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思路及举措黄少中1汤泰1王浩浩2张葵叶1于立东1(1.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2.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2030
4月10日,备受瞩目的2025北京国际储能峰会暨展览会(ESIE)在北京盛大启幕。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上能电气以创新之姿闪耀亮相,重磅推出全新一代430kW液冷组串式PCS及覆盖全场景应用的构网型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全方位展现了企业在储能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卓越的创新实力。「大」革命:真液冷大容量本次
4月12日,国家电网旗下上市公司国电南瑞和国网英大分别发布《关于控股股东筹划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暨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进展公告》和《关于国有股份无偿划转的提示性公告》等系列公告。根据公告信息:(1)国网电科院拟将其全资子公司南瑞集团持有的国电南瑞4,135,564,206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1.49%
4月11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特别设立的储能设计与解决方案论坛四大专场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论坛涵盖了电池技术、构网型储能、系统集成、数智化技术,邀请了40余位储能领军企业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储能领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蓝图中,新型电力系统的落地实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西部资源富集区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区域电力系统净零排放的一个典型样本。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南疆能源电力事业发展,选取新疆南疆地区作为国网系统三个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地区级示范区之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方案要求,坚持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厂网协同、试点先行的原则,在实施“三改联动”基础上,推动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更好发挥兜底保障和支撑调节作用,以新一代煤电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文
4月11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常生,上电科董事长兼总裁吴业华、党委书记王爱国、副总裁李新强,上海电科院院长周洪发,上海添唯认证总经理刘媛,以及检测、认证、行业、标准、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到访德力西电气开展深度交流。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德力西电气董事长胡成中,德力西集团总裁胡
健全全过程管理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制定了9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问:《实施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答: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支撑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新一代煤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任
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围绕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等方向进一步深化拓展煤电技术指标体系,指导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建设运行和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文件提到,支持现役
4月10日,欣旺达动力携旗下全场景储能电芯产品280Ah电芯、314Ah电芯、600+Ah电芯,重磅亮相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本次展会中,欣旺达动力聚焦大容量储能电芯技术突破与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全方位展示覆盖全场景的储能产品矩阵,并深度分享行业前瞻技术趋势,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
2025年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储能领域国家队,中电装储能聚焦央企担当之硬核科技,赋能绿色未来,携13款硬核展品及三大主题演讲亮相展会,全面展现在储能技术、系统集成及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实力。本次大会开幕式前,国家
健全全过程管理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制定了9
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奋力谱写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何钟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陕西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感悟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思想伟力,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
4月4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江苏依托龙政、锦苏、建苏三条直流输电线路累计接收中西部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2003年,国家“西电东送”主动脉、三峡首条外送输电通道——±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投运,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向江苏输电超2500亿千瓦
2025年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储能领域国家队,中电装储能聚焦央企担当之硬核科技,赋能绿色未来,携13款硬核展品及三大主题演讲亮相展会,全面展现在储能技术、系统集成及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实力。本次大会开幕式前,国家
为进一步发挥分时电价信号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节假日连续生产和错峰用电,缓解电力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现象,促进光伏等新能源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省发改委制定了重大节假日工商业深谷电价政策。一、政策出台背景从分时电价体系完整性来看,我省现行分时电价虽然“高峰之上有尖峰”,但是“低谷之下
健全全过程管理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王龙李传健黄友朋姚钪李江南曹望璋(南方电网公司)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
4月9日,云能魔方与日本诺亚在日本东京举行战略采购签署仪式。根据协议,日本诺亚将向云能魔方采购总计2GWh电网调频储能系统及1000套储能型充电桩。日本诺亚是日本知名的建筑服务公司,专注于发电站、港口、物流仓库等项目在能源设备利用方面的开发、建设及运营,其有着丰富的建设施工经验和广泛的市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乌海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项目2025年开发建设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就近消纳、融合发展”原则,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工业园区、公共设施等场景应用。(一)各区能源局应根据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国富氢能董事长邬品芳先生率代表团到访马来西亚砂拉越州,与当地政府高层及行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共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深度合作。会谈中,邬品芳先生表示,国富氢能希望与砂拉越本地合作伙伴及新能源投资基金携手,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利用国富氢能先进的技术资源与成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征求《贵州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贵州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我省能源领域固定
国际能源署10日发布报告说,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这一用电激增的最主要动力。据这份名为《能源与人工智能》的报告介绍,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达到约945太瓦时,略高于当前日本的总用电量,占2030年全球总电力消耗的不到3%。报告认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