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奋进新征程 开创电能质量管理发展新篇章

2024-04-08 08:55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周霞 谈萌关键词:电能质量电力供应电力用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电力行业持续优化电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达到14亿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至28%左右,电力新业态不断涌现,“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下,党和国家在能源保供、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周霞 谈萌)

2023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电能质量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办法》坚持总体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保障能源和电力安全的要求,本着“标准指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系统性完善电能质量管理体系,革命性重塑电能质量管理内容,全方位拓展电能质量管理的内涵外延,全面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源网荷各方主体责任。《办法》的颁布实施必将推动我国电能质量管理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电能质量管理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能质量与电能产品相伴而生,电能质量可以反映电能品质的优劣程度,是体现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表征之一。我国电能质量管理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自1984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布《电力系统谐波暂行规定》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已近40年。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源行业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先导,得到了高速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辉煌成就。发展过程中,电能质量管理充分发挥了在电力供应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电网电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法规都对电能质量管理作出了规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与此同时,电力行业持续完善电能质量标准制度体系,199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项电能质量国家标准,目前,已经建立了涵盖电能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内的一套相对完整的电能质量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指导电力企业开展电能质量相关的监测、测试、评估、治理等各项工作,为保障电能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电力企业围绕政府监管要求和电能质量标准制度规定,不断加强电能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电能质量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在专业管理领域的应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供电电压自动采集系统已实现32.66万余个监测点台账管理,以及电压合格率数据监测统计功能,电网谐波监测分析系统已实现1.73万余个监测点台账管理,基本实现了谐波、三相不平衡、电压波动与闪变等多项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和自动统计分析。同时推动电能质量管理落实于规划、建设和生产运行各阶段,开展问题溯源分析,推动电能质量治理,在无功优化、先进调压调频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0多年来,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电能质量水平稳步提升,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3个9”,25个区域的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和5个区域的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4个9”,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及终端用能水平的提升,电能质量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复杂。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对电能质量问题方面的研究及管理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基础性研究不够全面。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大规模使用和各种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电能质量问题,如何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保障电能质量,需要深入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探讨工作。

二是标准体系不完善。现行电能质量国家标准不完全适应电网运行特性和电力用户用电特征的变化,指标的定义、限值、测量方法、统计方法,以及系统性指标评价方法亟需结合技术发展进行适应性的补充和完善。另外,在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的相关标准中,对电能质量问题关注不够,需要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标准的制修订。

三是电能质量产业有待提升。目前,电能质量产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促进了电能质量水平的提升,但产品技术标准不统一、产品性能参差不齐,同时市场存在无序竞争,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需要加大监管和政策引导。

四是对电能质量问题认知不足。电能质量问题的解决需要源、网、荷各环节共同参与,目前,多方共同治理的意识不够,防治污染责权不清,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

低碳安全高效发展过程中电能质量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电力供应保障提出新要求。目前,全球性能源危机仍在蔓延,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电力供需形势不断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电力供应保障将面临更大挑战。预计用电高峰时段,部分区域仍存在电力缺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挤占传统电源发电空间,电力平衡愈加困难。另外,近年来用电需求呈冬夏“双峰”特征,但风光出力呈反季节特性明显,新能源与负荷匹配较困难。同时基于机械惯性,系统快速响应能力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新能源出力的瞬间变化,可能面临新的短时供需失衡的风险。电能质量管理是电力供应保障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能源安全、转型发展和电力保供新形势对电能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新要求。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双碳”目标的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提速。在能源供给侧,可再生能源保持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渗透率提升显著,预计到2030年,风电及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7亿千瓦,超过煤电装机,成为系统装机主体;到2060年,新能源发电占比有望超过50%,成为发电量主体。在能源消费侧,随着电气化进程的加快,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等大量接入,负荷侧形态更加多样化,对电能质量影响日益显著。面对未来能源发展新格局,电力系统从“源随荷动”转为“源荷互动”,呈现“一低、两高、双峰、双随机”的特点,间接性负荷和系统备用容量增加,调频调峰能力减弱,稳定控制日益复杂,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电能质量管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加快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芯片、半导体制造业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信息技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转型,半导体、芯片、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高品质供电的要求,远超国家现行供电质量标准及供电企业常规供电能力,但目前法规不健全、治理界面不明确,重要用户电能质量需求未与规划、建设等环节协同开展,迫切需要政府、电力企业、用户等各方突破现有法规政策、管理模式、规划设计标准及投资约束条件,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这对电能质量管理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精益化的要求。

深化电能质量管理的思考

《办法》回答了电能质量管理“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规范了发电、输配电、用电各环节电能质量管理的任务和措施,明确了在电力规划、运行、监测、评估等过程中电能质量的管控要求;同时提出了电能质量信息管理内容,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办法》的颁布要求电能质量管理工作亟需迅速适应新的要求,更新管理理念,加强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方法。

加强发输配用各环节的电能质量管控,强化落实各市场主体的管理责任。电能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问题,受源、网、荷、储、用各环节影响。要顺应能源发展生产侧清洁化、用户侧电气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政府、协会、企业之间的合作,破除沟通壁垒,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多方协同共治的协调机制,形成覆盖发、输、供、用等全行业齐抓共管的电能质量管理协作机制,共同维护电能质量管控的良好秩序。

加强电能质量全过程管理,深化电能质量污染防治要求。完善《电能质量管理办法》配套政策及相关标准,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办法》及配套政策和标准制度的贯彻执行,健全政府部门、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电气设备制造商多方协同的电能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协调落实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保障电能质量管理与监督到位。

加强电能质量全产业链协同,提升电能质量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推动建立全社会、全行业、全产业链协同治理电能质量问题的机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电能质量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信息互通和共享,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构建跨行业协调沟通平台,整合电能质量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降低成本。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参与电能质量治理、管理工作的各方利益得到保障,激发各环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推动电能质量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积极推动电能质量问题预防、调查和解决,建立健全电能质量监测、检测、评估、治理等技术及相关装备的质量标准,推动干扰源入网评估、新能源并网调控、超标问题溯源与治理等方面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持续改善电能质量干扰及污染治理的整体局面,通过建立创新驱动机制,推动整个产业链电能质量技术进步和升级。

推动建立行业电能质量信息统计报送与发布机制。信息统计分析是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统筹做好电能质量管理监督与治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电能质量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建立信息统计系统和报送平台,探索拓展电能质量指标统计,研究制定电能质量管理指标评价方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发电、供电和用户电能质量水平。

推动行业电能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在全面贯彻落实《办法》任务要求的基础上,中电联电能质量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以“凝聚行业资源力量,聚焦重点问题,服务会员需求,反映企业诉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管理技术创新”为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打造信息共享、沟通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专委会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共建共享,提升我国电力行业对新发展态势的适应能力,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建立和完善电能质量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电能质量从业人员培训评价工作,培育电能质量专业技术人才,促进行业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电力行业产业链完善、政策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统筹优势资源,推进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构建跨界融合、协同管控的电能质量管理新格局。

电能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更关系到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和电力用户的利益。通过多年努力,我国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形成了不少切实有效的做法,专委会将与相关行业企业一道,以《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继承发扬我国在电能质量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创新电能质量管理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电能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完善标准体系、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发,全面推动电能质量专业领域的健康发展,助力我国能源电力和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

本文系《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独家稿件。作者供职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能质量查看更多>电力供应查看更多>电力用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