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全面加强电能质量管理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2024-04-11 08:36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马辉关键词:电能质量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用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已逐渐成为提升电力用户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支撑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简称《办法(暂行)》)将于2024年4月1日起施行。《办法(暂行)》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政府监督管理、行业自律和企业履责相结合的电能质量管理机制已初步形成,电能质量管理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将迎来新的挑战、新的格局、新的变化。新时期下要深刻把握产业转型和能源转型的大势,做好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方联动,保障高电能质量,持续提升优质供电水平,优化用电营商环境。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马辉)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能质量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举措,更是占领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把握产业变革前沿的重要选择,意义十分重大。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电力系统电源和负荷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接入配用电系统的分布式光伏已达光伏总装机容量的43.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5.3%。与此同时,用户和新型发电主体针对电能质量问题的投诉呈逐年增加态势。电能质量不仅要面对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要面对不断产生的新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电能质量特性新变化

电网侧电能质量特性呈现新变化。在能源低碳转型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牵引下,新型电力系统已经成为能源体系低碳高效转型的重要支撑。而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的“双高”特性,导致电能质量扰动出现强随机、宽频带、多耦合等特点,所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复杂多样,且存在传播快、范围广、损失大等特性,同时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使得电力系统面临电压和频率调节支撑能力弱、源荷波动性大等新的挑战,这些都对电力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形成严峻考验。

用户侧电能质量特性出现新特点。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需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加快向技术密集型的芯片、半导体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信息技术、金融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半导体、信息技术产业对电能质量有较高的敏感度和治理需求,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高质量供电提出了较高要求。以深圳为例,2022年,用电量排名前15位的用户中,有11家为电子信息、半导体相关行业。

同时,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冶炼化工等领域的加快建设,以及柔性互联、直流配网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车网互动、柔性直流、分布式风光等技术的稳步发展,用电侧用电特性也逐渐呈现有源、多电力电子、电能质量敏感等特性,这些都对电能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电能质量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能质量问题已由传统的“单一事件”转变为复杂的“高并发连锁事件”,传统电能质量分析方法不再适用于“双高”特征下的多变量、非线性、强时变系统,这就对电网企业在电能质量监测治理的技术能力提升,以及电能质量企业管理创新及应用提升两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对电网企业电能质量监测治理的技术能力提升提出新要求。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双高”配用电系统对电能质量监测治理的技术能力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提升感知能力。当前,国内电网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共约两万余台,数量少;此外,现有监测装置与系统存在成本高、安装繁、功能少、交互难等诸多短板,电网对电能质量的感知能力亟待提升。二是提升治理能力。当前,电能质量投诉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由于配网中治理设备功能单一、效果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基于电力电子的治理设备成本高、覆盖率低,亟需挖掘源、网、荷潜在资源,开展电能质量协同治理。

对电网企业电能质量管理创新及应用提升提出新要求。当前,亟待建设对重要用户的全生命周期电能质量防治体系。例如,在规划阶段缺乏对重要用户高质量供电的统一规划、投资及建设标准,重要用户电能质量需求未与规划、建设等环节协同开展,产业与电力规划衔接不足,考虑电能质量因素的用电环境评估不充分,可能会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在用电报装阶段,对用户宣贯电能质量管理理念及保护措施不足,用户未能及早规划配置合适的电能质量控制设备;在设备运维管理阶段,差异化运维、防雷等运行维护环节高标准电能质量防治措施的针对性仍需加强。因此,电网企业亟需开展基于重要用户全生命周期电能质量防治体系的管理创新及应用提升。

《办法(暂行)》提出新任务

《办法(暂行)》进一步明确了电网企业在输配电电能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提出了电网企业应当开展与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采集及问题分析治理能力建设。同时,《办法(暂行)》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建立电能质量信息管理和监督管理制度,要求电网企业按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国家能源局报送电能质量信息,并配合国家能源局开展电能质量监督检查。面对新任务新要求,电能质量管理工作要及时求变,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方法,实现技术路线、管理模式突破,强化防范及治理意识,形成协同规划、群防联治的电能质量综合防控治理体系。

对下一阶段电能质量工作的思考

深入领会《办法(暂行)》精神,协同各方落实责任

南方电网公司将组织深入学习领会《办法(暂行)》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数字化、绿色化“两化转型”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两型建设”为重点,强化战略引领,聚焦战略主题,遵循“六化1”路径,把握“七统一2”策略,推动“三商”转型持续深化、五大战略单元协同发展,进一步探索提升供电质量的途径、方法和举措,通过科技和管理创新,推动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电能质量顶层设计,为系统性解决电能质量问题注入发展动力。与此同时,推动各方协作,加大宣贯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供用电环境。

强化电能质量监测治理科研创新力度,加强电能质量技术支撑能力提升

强化技术创新力度,以“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为目标,建立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技术体系,着力培育电能质量科研创新氛围,为保障用户高质量用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开展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创新电能质量分析、治理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电能质量问题发生机理、传播规律、特性刻画和智能检测研究,实现谐波、电压不平衡和暂降等电能质量扰动的精确分辨、溯源和计算。

加快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创新与示范应用。以用户侧电能质量关键技术为导向,重点开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技术、重要敏感客户防雷综合技术、重要用户电能质量保险模型等研究,探索建立系统性、多层级、高效灵活的电能质量治理体系,在用户侧电能质量监测、协调控制与用户增值服务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满足产业集群负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应用需求。

加强数字化转型及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工作。基于全域物联网平台“云-边-端”架构,支撑“变电站-馈线-台区-设备”多层级协同治理,并降低决策时间。依托虚拟电厂平台,开展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探索。结合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工作,协同推进组织机构优化,完善制度流程标准,建立健全与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

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通过产、学、研、用协同转化,加速关键设备的研发效率,推动各类新设备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促进电力行业和电能质量电工产品制造行业协同发展。深化链长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落实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电能质量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促进电能质量产业发展,进一步降低电力用户、用户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成本。

打造高电能质量示范区。充分做好经验总结、成果整合及宣传展示,打造高电能质量示范区,推动相关管理制度和新型技术装备先行先试,总结提炼一套完整、体系化、操作性强、复制性强的高标准电能质量建设改造标准及实用化技术,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多方位的电能质量管理制度,营造政府、供电企业、客户协同合作的良好供用电氛围。

坚持高质量发展指引,加强企业电能质量管理创新及应用提升

坚持高质量发展指引,更好地服务南方五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在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客户技术服务等环节采取高标准电能质量综合防治举措,完善电网电能质量管理,构建重要用户全生命周期电能质量防治体系。

匹配高电能质量需求,优化电网规划体系。在大电网网架规划、建设、设计等阶段,加强大区域、省级、市级等各层级电力规划与产业衔接,有序提升电网抗扰动能力,加快形成坚强、灵活、可靠的网架结构。持续探索强化电网调控能力设备的应用,形成多层级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示范样板。

以组织模式优化为基础,在运行维护环节高标准做好电能质量防治措施。以高标准提供高电能质量保障为抓手,优化主配网管理体系,强化生产运行集约化高效管理,研究制定基于重要用户高电能质量保障的输配电设备的差异化运维管理制度、策略和方法。

以“解放用户”理念为指导,结合现代供电服务体系高标准做好用户电能质量问题防治措施。开展多角度、多方面、多样化的电能质量用户服务,持续发挥公司相关专业技术团队作用,做好内部信息传递与服务支撑。通过多种方式,做好用户电能质量问题“防+治”的宣传、沟通,搭建技术交流活动平台,积极开展成果宣传展示,了解用户诉求、解答用户疑问、解决用户需求,更好地服务南方五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注1:“六化”指: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市场化,国际化。

注2:“七统一”指:统一战略管理,统一要素配置,统一人、财政策,统一标准体系,统一监督管控,统一数字平台,统一企业文化。

本文系《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独家稿件,作者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配电部总经理。

活动推荐

为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北极星电力网定于2024年5月30-31日在天津市举办2024年首届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发电企业、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源网荷储相关企业、配售电公司、行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能源企业,充分探讨“双碳”背景下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商业化模式、多元化发展等问题,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实现源网荷储各要素友好协同互动。

联系方式:刘经理 13383650417(同微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能质量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电力用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