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资本市场追捧,厂家不断爆料,媒体鼓噪,令固态电池异常活跃。不缺新闻的固态电池行业日前爆出一则新闻。广汽技术人员对外表示:其全固态电池容量超30Ah,能量密度约为400Wh/kg、910Wh/L。固态电池有氧化物、硫化物、高分子聚合物三大技术路线,(技术人员发现)单纯的一条路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广汽(全固态电池)采用复合膜路线,将两种或者多种材料混合,发挥各自优势。
有人质疑该公司又在玩套路,但是业内专家表示,抛开相关数据不谈,他们采用的复合膜路线,将两种或多种材料混合是有理有据的。
01 三种固态电解质商用仍存瓶颈
根据不同的固态电解质可将固态电池分为: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以上三种技术路径各有优缺点,我国电池厂商覆盖了以上全部技术路径。日本则倾全国之力,研发硫化物固态电池。韩国加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究,避免丧失赛道话语权。
聚合物固态电池的主要优点是:易加工、可以制备大容量电芯,机械性较软、质量较轻、黏弹性好、不易碎,各项性能和目前使用的液态电池电解液类似。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可快速实现量产。主要缺点:首先是离子电导率最低(与其他两种技术比较),须加热到60℃~85℃以上,离子电导率才会提升;其次是因为聚合物电解质较柔软,所以锂枝晶易穿透电解质,造成短路;第三是能量密度受限,由于聚合物是有机物,电化学稳定性差,不如其他无机固态电池材料。
氧化物固态电池的优点是:电导率高于聚合物,电化学窗口宽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机械性能坚硬。主流晶态电解质材料体系有:石榴石结构固态电解质、钙钛矿结构固态电解质、钠超离子导体型固态电解质等。主要缺点:首先是氧化物机械性能坚硬,制备好的电解质片易脆裂;其次,氧化物电解质与正极活性材料的固-固接触不紧密,导致从面接触变化为点接触,进而是界面损耗过大;烧结温度较高。以上缺点造成大容量电芯很难制备,氧化物电解质现在只能跟电解液或聚合物复合,做成现在所使用的固液混合电池实现电解液含量的降低。目前市场上半固态电池多为此种技术路径。
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主要优点是:硫化物接触性好,所以整体的离子电导率性能非常好,超过液态电解液离子电导率水平,是最被看好的未来可商用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硫化物化学活性强,与空气、有机溶剂、正负极活性材料反应都很强。硫化物遇空气会迅速水解生成气体H₂S,因此电解质合成需在惰性气氛环境下进行,导致生产、运输、加工等环节都十分困难。由于硫化物电解质在高电压下更易氧化分解,所以其电化学性能很不稳定。另外,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界面机械不稳定性也是需要应对的挑战。日本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研发、生产历史与其氢能史极相似,倾全国之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设置了大量专利壁垒严防对手超越,结果研发出的产品毫无经济性可言、价格奇高,不仅被对手而且衍生出大量后续技术难题,所以最终无法渗透进市场。
02 低阻抗、高电导率、高稳定性还需两年?
目前的研究表明,以上单一一种固态电解质技术路径都不是满足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的安全、经济、环保需求的最优解。
例如使用氧化物电解质的固态电池的最大优点是耐热性很高,它是三种技术路线里最稳定、最安全的,但是它的材料硬,导致界面接触不紧密(固态正负极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刚性接触,难以紧密结合,界面阻抗大,离子电导率低,电解质易碎)。日本研发的硫化物固态电池,由于硫化物很柔软、接触性好,易于与电极材料紧密结合,界面阻抗小,有公开资料称其离子电导率高达32sM/cm,但是硫化物成本高,稳定性差的问题,仍然制约着硫化物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
日前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发表的论文指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仍存在许多挑战亟待解决,包括材料不稳定性、界面失效、电极/电芯结构设计不成熟以及大规模生产工艺缺失等问题。硫化物固态电池的另一大难题是一个问题的解决,伴随着后续问题的连续出现。如:界面失效问题可通过正极包覆层和负极人造SEI层等缓冲层解决,但是均匀缓冲层采用何种材料、厚度是多少等的设计和构建仍具挑战性。
理想的固态电解质须具备界面阻抗低、离子电导率高、结构稳定安全性高、机械强度高、价格低廉、易于制备生产等特性。那么如何研发同时具备以上性能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呢?
相关研究显示,改善固态电解质的的主要工艺是元素掺杂、界面层修饰、电极柔性复合等技术是研发高性能固态电解质的重要技术。目前常见的技术是通过掺杂其他元素,改进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和界面稳定性,减少界面阻抗和界面反应,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界面修饰技术是根据增加界面有效接触面积,提高离子电导率的原则,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加入修饰层,提高界面的粘附性和相容性,增加接触降低阻抗,减少副反应提升稳定性。界面修饰层还可以起到物理和化学屏障的作用。
除此之外,固态电池厂商也试图采用复合电极、柔性、无定形、凝胶态界面技术,例如已经小规模两场的半固态电池、凝聚态电池。
中国固态电池的优势在于产业链优势和人才优势,国产厂商大规模量产固态电池最早的时间点是2026年。日本丰田汽车反复推迟固态电池商用时间,目前对外宣称最早量产时间为2027年。美国SolidPower公司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三星SDI宣布其目标是在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长安汽车在投资调研会上表示,未来将全面迭代三电核心技术,与合作伙伴一道,深耕全新电解质关键工艺开发。其中将在2025-2026年,完成时代长安50GWh电芯产能投资建设,总计电池产能达到75GWh。在固态电池方面,长安将于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3日,沃太能源西南生产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基于西南市场的庞大需求,沃太能源西南生产基地建筑规划面积超9.7万平方米,聚焦储能系统核心产线建设,重点布局固态电池与液流储能技术等前沿方向。该项目将投资建设PACK智能生产线、储能集装箱装配线、储能电池测试系统等核心设施,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固态电池进展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半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已获得广汽、东风、三一、一汽解放、美国头部eVTOL客户、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上海时的、吉利沃飞等多个客户认可,是行业内最早实现半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具备充分的技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434-2025),该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定义,要求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技术分界。这也是国际上首次以标准文件形式明确“全固态电池”概念。近年来,全固态电
“3.29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后,小米汽车与雷军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电池安全问题更是再度引起热议。近日,小米突然入股了一家固态电池企业——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增小米旗下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强邦新材、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注册资本由10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消息,孚能科技,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采取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与硫化物双路径并行规划。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固态电池与已有技术路线高度匹配,借助涂覆技术逐步减少电解液含量,正按规划有序推进从半固态、准固态至全固态的演进。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则直接聚焦零电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当升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清陶能源已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2024年出货量同比大幅增加。未来双方会持续深化技术合作,共同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进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海目星发布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对公司的经营、研发情况和发展战略进行了阐述。海目星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新成立匈牙利、瑞士子公司,完善了全球化服务网络,为开拓欧洲市场筑牢前沿阵地,成功中标并签约欧洲头部车企客户大额订单,同时斩获了北美储能领域头部客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一汽解放在互动平台表示,固态电池高比能、快补能、高安全特性使其在干线场景应用前景广阔,解放公司已重点布局;聚焦寿命短、成本高等商用车行业应用痛点,解放公司已开展新型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及关键制备工艺技术攻关,并计划搭载解放下一代新能源长途干线平台技术迁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赣锋锂业在接待活动上提到,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硅碳负极、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并加快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公司在固态电池方面开发的高比能电池能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洁美科技发布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与某固态电池生产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提到,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与某固态电池生产企业于2025年5月14日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为达到双赢目的,经友好
“3.29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后,小米汽车与雷军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电池安全问题更是再度引起热议。近日,小米突然入股了一家固态电池企业——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增小米旗下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强邦新材、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注册资本由10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消息,孚能科技,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采取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与硫化物双路径并行规划。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固态电池与已有技术路线高度匹配,借助涂覆技术逐步减少电解液含量,正按规划有序推进从半固态、准固态至全固态的演进。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则直接聚焦零电解
全固态锂电池通过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的有机电解液,并兼容高容量锂金属负极,有望实现远超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并实现在极低温、高温等极端环境下的应用。然而,目前固态电解质本身的锂离子传输稳定性及析锂(锂离子在电解质内部得电子被还原)引发的短路问题,仍是制约全固态电池
近日,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就天齐锂业新能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年产26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环评进行公示,标志着项目迎来新进展。项目由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新能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进行建设,选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目前,该主要项目为年产3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消息,宁新新材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高纯石墨使用在钠电池的正极材料和负极硬碳材料烧结,代表客户有钠能时代、容钠、钠科、珈钠、英钠等。在固态电池中,主要应用于固态电解质,因目前这个行业技术保密,且没有完全产业化,与客户签的合同有保密要求。
2025年5月15日,第十七届CIB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在这个全球电池行业的顶级盛会上,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企业,东驰新能源在此次展会上携其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及系列产品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成为了展会现场的焦点之一。展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4日,信宇人发布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宣布董事会2025年经营及工作计划。公司将构建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打造大圆柱、大方形、大软包三大样板线,形成规划设计、陪产及工厂培训三大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锂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加快固态电池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5月13日,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未来能量引擎”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发布会暨投资者交流会,并在会后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回复。公司发布了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提
近期固态电池市场再度升温,行业关注点也经历深刻转变。据观察,相较于以往对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的讨论、主机厂与电池制造商的布局、量产时间表的预期以及eVTOL等新兴应用的探索,当前市场的目光更聚焦于若干核心层面。具体来看,以固态电解质膜为代表的关键材料革新、以硅碳负极为核心的负极材料迭代
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日产汽车公司由于业绩持续恶化,已决定在日本国内外追加裁员超过1万人。这次裁员同样是日产汽车改善经营状况计划的一部分。就在5月9日,日产汽车还宣布,将放弃在日本西南部的九州岛投资约1533亿日元(约74.6亿元人民币)建造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基于这一计划,日产汽车、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东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按照“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持续加大在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的资金投入与资源布局。在新型材料业务方面,公司通过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以及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合作,开发多款新产品,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用户之间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众多储能技术中,储能液流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在2024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球全钒液流电池已开始逐步走向工程示范
2025年初,136号文件横空出世,我国的新能源行业随之进入了旨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新能源市场化进程的政策密集且深入的调整期。从政策过山车到市场马拉松,储能行业也正经历从"政策依赖"到"价值创造"的涅槃重生。这一过程不仅重构了储能行业底层逻辑,更催生了技术迭代、模式创新与生态重构的
“3.29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后,小米汽车与雷军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电池安全问题更是再度引起热议。近日,小米突然入股了一家固态电池企业——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增小米旗下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强邦新材、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注册资本由10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赣锋锂业在接待活动上提到,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硅碳负极、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并加快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公司在固态电池方面开发的高比能电池能量
在新能源行业,从来没有一种电池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储追求低度电成本和长循环寿命;工商储注重模块化灵活配置,同时兼顾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动力电池聚焦快充、高能量密度和超长循环——不同的场景,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不甚相同。如果试图用单一技术路线满足所有需求,就像用同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结果只
4月15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相比2020版本,新规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变为“不起火、不爆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消息,上海洗霸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浙江领硅科技有限公司以转让部分股权叠加定向增资方式引入投资者东莞锐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新余科泰投资合伙企业、东莞粤科鑫泰工控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粤民投慧桥玖号(深圳)投资合伙企业。公司向锐泰投资转让其持有的浙江领硅3.75%股份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智能制造的双重驱动下,锂电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战略转型。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美元,中国以超40%的全球份额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2025年5月15-17日,CIBF2025中国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如火如荼
曾被贴上“电动化掉队”标签的大众,突然放出个大招。近日,大众汽车正式公布了其未来几年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在ID.1以及SSP平台面世前的过渡期内,继续沿用现有MEB平台。但在明年“MEBPlus”平台面世后,其所有电动车型将逐步迁移到这个升级版平台,并全面采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
1-4月锂电产业链规划扩产项目达123个经历了2024年的低迷,2025年锂电池产业链扩产又迎来一波小高潮。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5年1-4月,锂电池产业链共规划123个扩产项目,总投资额超3400亿元。具体到环节来看,锂电池、锂电池回收环节扩产项目分别有35个、23个,占整体规划扩产项目的
全固态电池,因其超高比能、本征安全的优势,成为了突破传统液态电池技术桎梏、开启可持续能源高效运用的“金钥匙”,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自创立伊始,便以“让电池更高能·让产品更高能”为使命,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固态电池与干法电极产线整体制造解决方案,以前瞻的战略眼光和深厚的技术底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