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智能化评论正文

盛夏将至,如何助力数据中心绿色用能?

2024-06-04 08:44来源:苏电牛思关键词:数据中心绿色低碳需求响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之一。然而,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底色下,盛夏时节,我国东部地区的数据分析中心如何实现绿色用能?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赛道上”,江苏省唯一国家级新区、生物医药创新谷、集成电路产业重要基地——南京江北新区怎么做?一起来看。

园区能耗高

转型迫在眉睫

2016年4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约落户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下文简称“研创园”),成为国家级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布局之一。

研创园位于江北新区滨江核心区域,其内已经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研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三大主导产业,引进了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离岸大数据中心、超级算力中心等重点项目,相关规上企业已达330余家。

园区内业务涉及大量计算、数据处理等工作,高功率的生产机械和众多服务器集中在园区内“连轴转”,带来较大的电力消耗。此外,为避免大量服务器同时运转产生的高温影响设备运行,研创园内安装了大量分散式空调用于机房降温。6月已至,夏季来临,园区的能源消耗将会“更上一层楼”。

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作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推进自主创新的核心载体,国家级新区率先开展创新型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如何因地制宜开启绿色低碳之路?南京江北新区将目光落在了其重点布局的集成电路产业,而研创园顺势成为了区域低碳转型的重要试点。

因地制宜即要对症下药。分析研创园用能情况不难发现以下“痛点”——

◆未来产业发展,电能需求上涨;

◆园区大量数据处理业务会产生大量富余热能,分散式空调降温供暖系统能耗过高。

针对问题,国网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联合研创园管理办公室,为园区提供了一个清洁低碳的能源规划方案——建设一处能源站,打造出集冷热电气为一体的多能互补、多能联供区域综合能源系统。2020年10月,广鑫能源站一期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击破“痛点”

综合能源高效利用

击破痛点1未来产业发展电能需求上涨

一期项目建设伊始,首先考虑的就是最基础的电力供应。

按照未来发展用电规划,园区需扩充超18万千伏安的电力容量。若以传统供电方案实施建设,园区的电力供应涉及周边3座变电站和20余条10千伏线路,建设成本及耗时都极高。

为此,国网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将原有方案调整为建设4条GIL*10千伏供电线路,节约投资成本2900万。

*Gas Insulated Line,即气体绝缘电力输送线路,是一种采用六氟化硫混合气体绝缘、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的电力传输管线。具有大容量、损耗低、高可靠性、占地少等优点。

电能通道打通,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为园区增添了“底气”,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园区机房余热多、空调能耗大等“高碳”问题。

击破痛点2园区大量数据处理业务会产生大量富余热能,分散式空调降温供暖系统能耗过高

第一步,先将分散的余热集中起来加以利用。园区在能源站建立数据中心,将各企业数据处理器集中在一处统一运维,既降低了企业维护成本,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对数据处理产生的余热进行处理。

第二步,考虑用更低碳的方式处理“热量问题”。

在这里,先重提一下位于南京江北新区市民中心的另一位“低碳先锋”——江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区域供能系统。它通过利用长江水的水温差提取能量,从而起到冬暖夏凉的“空调”作用。

参考“江水空调”模式,国网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将目光放在了园区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同样的热能转换原理,长江水可用,污水经处理后排出的中水*一样可行。

*中水又叫“再生水”,主要是指城镇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园区在能源站搭建起污水源热泵机组,其工作原理便是利用了中水冬季比气温高、夏季比气温低的特性。中水从污水处理厂出来后进入污水源热泵,经过热泵机组换热后,热泵机组生产出46℃的空调水,给室内供暖,中水则以8℃左右的温度进入河道。夏天则相反,最低可产生5℃冷水,实现区域供冷。

如此,当夏季高温时,通过污水源“空调”即可为园区降温,同时带走数据中心的余热。冬季低温时,数据中心的多余热能和污水源“空调”则一起成为园区的供暖来源。由此降低空调使用频率,从源头管理分散式空调降温供暖系统能耗过高的问题。

2022年5月,广鑫能源站正式投运,一改园区原本的高能耗、高碳排运营模式,“痛点”一一击破,绿色低碳之路已然开启。

在这里 

“一站式”解决用能问题

多种能源怎么“打好配合”不出差错?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在广鑫能源站一楼的项目运维中心,一面电子大屏呈现出园区当日用能、管道压力、设备功率等参数,一名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就可以管理起整个园区。

这就是国网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与研创园管理办公室合作建立的研创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通过加装在园区各类终端上的智能元件,系统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同时,结合当前气温、园区整体负荷、能耗数据等情况,工作人员利用系统,调节符合现状的机组最优运行方案,使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如果设备出现了漏水、断电等风险点,系统还会发出警报,我们就可以根据定位马上去处理。”能源站工作人员杨建峰介绍道。

依托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这个“中枢大脑”,在广鑫能源站,“一站式”即可“玩转”多种能源。

根据系统数据测算,能源站一期投运2年以来,已实现节约标准煤1.8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4万余吨,相当于栽种250万棵树木。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当前,越来越多地区、行业、产业正在积极转型,擦亮“绿色发展”主色调。可以预见,像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广鑫能源站这样的“能源中心+数据中心”的耦合模式,未来可能在更多以数据处理为主要生产力的新兴产业园区适用,让数据在盛夏自在“奔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数据中心查看更多>绿色低碳查看更多>需求响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