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电力市场助力车网互动商业化

2024-06-06 16:03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赵琼关键词:电力市场电价绿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车网互动要发展,政府引导是关键,电力先行是基础”。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共同举办的“车网融合”系列沙龙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光储直柔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立理给出上述看法。

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文件《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可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那么,根据各地正在积极开展的实践探索,电力市场该如何助力车网互动的商用化和经济性落地?

■汽车革命与能源革命深度交融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7.9万辆,渗透率达到31.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150万辆。

“目前,以智能电动汽车推广为主的汽车革命与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为核心的能源革命都进展迅猛,正在深度交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认为,“车网融合能够助力交通和电力部门的绿色转型。”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清洁电力项目副主任刘明明指出,现阶段,车网融合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达峰之后,随着化石能源的进一步转型,车网融合将进一步发挥关键作用,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可以看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新阶段与能源体系转型提速的双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系统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愈发凸显。

车网互动具有可调度的潜力,能够发挥出新能源汽车在保供和消纳方面的能力。目前,车网互动对电力市场的战略意义正在凸显。

“未来电力市场需要大量的储能,哪种储能资源的成本最低,就会成为市场的主流。V2G的成本低于固定式储能电站,因此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李立理表示,“从电力市场的角度来看,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大规模充电设施接入给电网带来的挑战,还能解决未来大电网灵活调节和电力保供能力方面的挑战,进而降低全社会的供电成本。”

■规模推广有很长路要走

车网互动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真正全面大规模推广,需要标准、政策诸多支持条件。因此,地方积极开展试点十分关键,但更需找准切入点。目前长三角地区、北京、广东等地陆续推进V2G商业化运营,车网互动试点工程已取得大量实践经验。

以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在车网互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截至今年3月,该公司车网互动公共服务管理模块接入充换电设施5.4万个,总容量153.6万千瓦,申报可调节能力总增加24.97万千瓦,并且2023年至今已开展13次测试调动响应。以该公司2月17日开展填谷实测能力验证为例,执行时段为凌晨3时至4时,12家运营商参与,涉及用户194户,最大填谷响应负荷4.69万千瓦,填谷电量4.07万千瓦时。

5月15日,全国最大规模的车网互动应用在深圳成功实施。深圳市1473辆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场站分别通过“有序充电”“反向放电”响应电网削峰需求,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双向奔赴”。此次响应历时1小时,涉及充电站500座,充电桩1.5万支,削峰电量规模达4389度,相当于548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云总经理牛雷介绍了公司在内蒙古和广州公交集团的车网互动实践:利用空闲电动汽车内部消化为其他车辆充电,可以参与现货交易,到低谷时段错峰充电,多场景互动提高充电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蔚来汽车能源体系管理高级总监何旭表示,在相对成熟的电力市场中,车网融合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市场潜力巨大,并且蔚来换电模式等成功案例可以增加用户和车企参与车网融合的信心,扩大市场规模。

“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头强劲,主要得益于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上海市配套政策。”根据上海地区参与车网互动的实践,国网上海电力公司营销部主管雷珽指出,V2G向电网放电目前还处于应用初期,虽然技术上不存在困难,但类似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并网会造成局部电网过电压,产生用电安全隐患,V2G大规模向电网放电也会造成用电安全问题,需要研究相关技术并升级配电网。此外,现在大多数型号的新能源汽车还不能适配放电模式,V2G规模化发展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电价和市场机制是关键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电网企业支撑保障能力。“把车网互动纳入政府需求侧管理和电力市场建设工作体系,为电网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在李立理看来,电网侧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例如,负荷资源需要接入电网并进行管理;电网需要对各个聚合交易平台提供服务和支撑,电力的交易、调度、运行、需求侧管理系统都需要做相应升级;做好并网、计量、保护和信息安全的保障;做好聚合商和电网、聚合商和用户、电网和用户等之间的清分结算服务。

对于车网互动之后发展,不少行业人士都表达了相似看法: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电价和市场机制。有了电网侧的接纳与管理及与之配套的价格机制,才能提升终端消费者的接受度与信任度,有了各利益主体之间标准化的商业模式,才能形成更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

对于商业模式的设计,原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晓华提出,“可以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模式,在社区和园区开展示范探索,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他认为,推动车能融合,要由简到繁,由点到面,从车与建筑互动、车与家庭互动、车与微电网互动,最后到车与电网的互动和融合,要循序渐进。

国网车联网公司移动储能业务高级经理王明才也提到,车网融合的商业化应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如与碳市场、绿电市场结合;技术方面应完善核心标准,包括设备接口、检测检验及数据聚合标准等。

不可否认,车网互动实现大规模商业推广,还需迈过技术、标准、模式、机制等多道坎。李立理强调,“一旦有了电价和电力市场机制的改革,就能够释放车网互动的源头价值,还将对汽车消费市场带来很大颠覆,提升电动汽车全周期的成本竞争力,成为车企降本必选路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