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碳源减排报道正文

武汉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2024-06-17 09:27来源:武大发布关键词:碳中和绿色低碳转型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14日,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珞珈讲坛”在樱顶老图书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永舫,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副校长龚威,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钟发平出席会议,武汉大学各院系负责人、产学研各界代表人士参加。会议由龚威主持。

邵新宇在讲话中指出,放眼世界,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碳中和已成为各国激烈争夺的重要领域。环视国内,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都将碳中和作为发展重点,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湖北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以低碳转型提升生态颜值,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绿色低碳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邵新宇强调,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碳中和工作,高质量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目前,中碳登管理全国2533家企业、全球规模最大,成为全国碳市场“底层数据库”。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为我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新的关键力量。邵新宇强调,希望研究院高效整合全省乃至全国碳中和资源,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碳”研究机构;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碳”人才中心;发挥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优势,突破更多核心技术;大胆改革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建设美丽湖北、推进绿色崛起提供坚实支撑。

张平文表示,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是武汉大学对时代之势、国家之需的积极应答,也是加快培育新学科增长点,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的必然选择。武汉大学将充分发挥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化学、法学、经济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助力碳中和研究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产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贡献武大智慧与力量。

朴世龙对武大成立碳中和研究院表示了祝贺。他期待两所高校能够在碳中和技术研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为国家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仪式上,赵雪梅宣读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文件。张平文为钟发平颁发聘书。

钟发平强调,碳中和研究院将依托武汉大学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方面的优势,在低碳能源技术、碳足迹管理技术、碳感知技术、碳减排与节能技术、碳中和法治保障等五大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并将聚焦碳中和关键技术、碳汇、碳足迹管理工具、ESG评价等核心领域进行重点攻关。此外,研究院还将协同国内国际兄弟院校、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行业优质企业,推动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创新联合体,引导组建生态产业基金,打造多主体共参共建的绿色生态体系和生态样板,形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

仪式上,还进行了碳中和基金签约。该基金由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给予学术及科研指导,由凯博资本、中创新航、科力远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相关政府平台和基金共同设立,规模达到2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这也是国内高校碳中和研究院中成立速度最快、资金规模最大的碳中和基金。

受钟发平邀请,白春礼以“国之重器与科技创新”为主题在武汉大学珞珈讲坛开讲。与会嘉宾和在校师生现场聆听。

下午,碳中和研究院联合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举办了“碳中和与新型能源产业生态高端闭门会”,探索“政产学研金”一体赋能产业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绿色低碳转型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