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以能源电力大数据为基础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 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年蝶变

2024-06-27 16:44来源:电联新媒作者:沈亮关键词:能源数字化能源安全新型能源体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过往十年,电力行业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能源电力大数据为基础,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不断注入科技力量。放眼未来,电力行业正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能源电力数据要素流通,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数据保障。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  作者:沈亮)

推动数据业务取得新突破

夯实数据要素流通基础

十年来,我国能源形势趋于复杂,能源结构趋于多元,能源绿色转型持续加快,电力行业科技创新的任务更加艰巨,数据要素流通形势日益迫切。电力行业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将数字技术与能源业务相结合,全面提高电力行业的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高效互动和智能开放能力,为能源电力大数据要素流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提升物联接入能力,支撑能源数据规范接入。电力行业利用先进的数字传感及物联技术,全面提升采集装置的智能化水平,打造统一物联接入能力,拓展各类能源数据的采集范围。推动数字技术和物理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支持各类感知设备全局统筹、共建共享,实现了感知设备的全域互联、深度感知,确保了各类数据的准确采集、高效传输和安全可靠利用。

二是统筹算力资源,全方位提供数据安全保障。电力行业依托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以支撑海量能源设备数据在线监测、分层分级控制为目标,全面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强化云端算力,构建资源全局共享、动态分配的超大规模企业级云端算力和存储能力。提升边缘算力,推动构建云端、边缘协同计算平台,优化算法模型,提升电力系统动态精准分析和智能辅助决策能力,实现算力资源的全局统一管理。构建一体化通信网络,打造全场景安全防护体系,为数据要素流通各环节提供了多层次、可信赖、全方位感知的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加强数据治理,推动数据资源规范化管理。电力行业积极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评估,深化统一数据模型(CIM)设计及应用,建立数据主人制,强化基础数据刚性管理,实现重点基础问题有效治理和源端管控。推进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核心数据的规范管控,实现核心数据的滚动更新、常态运营。“以用促建”助推高价值数据共享接入,积极推动行业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建设,实现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形成常态化、持久化的数据服务能力。

四是拓展数据应用,推动高价值数据产品规模化供给。电力行业在不断提升企业自身智慧运营和优质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服务政府和行业治理工作,运用多源数据融合和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迭代电力大数据算法模型,提高分析质量和趋势预测准确性,进一步支撑各级政府决策。加强能源电力大数据产品服务的需求统筹,推动共性产品建设与共享,促进高价值能源数据产品服务的标准化、规模化流通供给,不断丰富能源行业数据产品服务生态,有力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和精准施政。

点燃科技创新技术引擎

推动能源数据要素流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等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提出,围绕技术发展加快产业布局,形成数据科技与数据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电力行业要响应国家数据要素领域科技创新相关要求,把握能源电力大数据流通规律,厚植科技内生创新土壤,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电力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流通。

一是加快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电力行业要以国家科技创新要求为引领,围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求,做好中长期科技研究布局,聚焦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业务创新及技术创新,明确攻关重点、演进路线和预期目标,并做好技术攻关顶层设计和部署实施,确保技术研究的接续性、实用性和领先性,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基层创新创造,推广“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切实打造能源电力大数据原创技术策源地。

二是优化科研管理组织模式,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电力行业要建立健全电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相关实验室运行机制,加大基础资源与能力建设投入,统筹科技创新资源,着力打造系统、全面的数据基础共性技术支撑服务能力。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能源企业等拥有的创新资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的协同攻关体系。要加快构建标准发展新生态,加强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交流与协同,驱动高水平标准成果输出,提升数据领域的话语权。

三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核心技术能力。电力行业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着力攻坚制约能源电力大数据发展的知识库、图计算与知识图谱、深度学习、数字仿真、隐私计算等基础关键技术,突破电力大数据治理、流通、安全等支撑关键技术,实现能源电力大数据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算法底层机理,着力攻关样本资源统筹管理、文本图像及语音样本智能化清洗等样本处理技术,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样本库、大模型建设,深化新能源出力预测、负荷预测等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电力行业的自主学习、自动计算与智能决策能力。

释放数据要素流通价值

赋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电力行业要准确把握新机遇、新任务、新要求,深刻认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迫切性和复杂性,围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绿色转型等方面积极探索,全面提升电网的可观、可测、可调和可控能力,构建数据要素驱动的业务新模式,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支撑体系的落地实践。

一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电力行业要以“大云物移智链”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构建“模型+数据”融合驱动的电网协调控制模式,增强系统特性认知、运行控制和故障防御水平。要把握灾害影响和演变趋势,完善预警和应急机制,深化气象数据共享服务,支撑电网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显著提高电网快速响应、防灾抗灾、自治自愈自修复能力,有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要强化负荷侧数据监测分析,推动各类资源聚合接入和精准调控,促进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提升电网多元负荷承载和灵活互动能力,保障各类电源安全接入。

二是赋能能源结构优化,彰显电力使命担当。电力行业要洞察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传统能源结构的潜在影响,实时汇聚新能源电力系统全环节关键采集数据,整合各类要素和可调节资源,实现对电站及其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要加大推进新能源运行监测、功率预测和调节控制等数据应用,支持多时间、空间尺度全局协同优化,进一步提升电网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切实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促进各类电源协调有序发展。

三是赋能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电力行业要进一步优化、拓展能源电力大数据的业务维度及监测重点,推进能源行业级应用平台建设,面向政府、行业、企业等服务主体,提供能效评估、节能分析、降碳提效等数据服务,在支撑国家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方面,争做排头兵、主力军。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4年05期,作者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数字化查看更多>能源安全查看更多>新型能源体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