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锂电池政策正文

河南新乡:布局发展钠离子电池、全(半)固态电池产业

2024-07-02 09:49来源:新乡市人民政府关键词: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储能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河南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新乡市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提出,加快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支持新乡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建成3000台以上标准机架,提供50万台云主机能力,800PB的存储规模,具备超强存储能力与计算能力。推动红旗区“信息高铁”高通量计算平台、移动鲲鹏云计算中心、电信天翼云中部基地、联通大数据算力网络中心建设,打造豫北新型数据中心集群。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瞄准未来发展方向,聚焦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材料、电池材料、纤维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产品品种结构,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构建结构合理、产品高端、绿色安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大力发展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金属离子电池材料,布局发展钠离子电池、全(半)固态电池产业。重点突破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催化剂和扩散层等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

原文如下: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乡市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新乡市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17日

新乡市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六新”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紧盯“两大跨越”,突出“产业兴市”,把“六新”突破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向目标、路径要求和战略举措,超前规划布局新基建、瞄准前沿突破新技术、抢占先机发展新材料、聚焦高端打造新装备、发挥优势做强新产品、跨界融合培育新业态,以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为引领,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六新”攻坚战,为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六新”突破取得明显成效,新基建日益完备、新技术不断突破、新材料加速发展、新装备提质升级、新产品显著增加、新业态蓬勃兴起,推动形成以“六新”突破为标志的新型工业化,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超过30%,形成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7个现代化产业链,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

二、超前规划布局新基建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协同融合、多元投入,聚焦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互联感知、智能高效、创新引领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需要,构建全方位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一)加速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1.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统筹5G网络规划布局,扩大5G网络城乡覆盖。加快节能5G基站推广应用,推动老旧高能耗设备退网和升级改造。深入实施“5G+”示范工程,在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场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5G应用示范和推广。到2025年,全市5G基站规模达到1.35万个以上,实现乡镇以上5G网络全覆盖,5G行业专网具备规模以上企业、产业园区按需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通管办,新乡移动、新乡联通、新乡电信、新乡广电、新乡铁塔,各县〔市、区〕政府)

2.全面提升宽带网络服务。加快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建成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光纤宽带网络架构,打造千兆网络示范市。建设新一代超大容量、超长距离、智能调度的光传输网,构建四级算力时延圈。到2025年,10G—PON(万兆无源光网络)以上端口达到8.46万个,实现城市、乡镇和重点行政村普遍具备千兆光纤网络接入能力。(责任单位:市通管办,新乡移动、新乡联通、新乡电信、新乡广电,各县〔市、区〕政府)

(二)科学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

1.加快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支持新乡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建成3000台以上标准机架,提供50万台云主机能力,800PB的存储规模,具备超强存储能力与计算能力。推动红旗区“信息高铁”高通量计算平台、移动鲲鹏云计算中心、电信天翼云中部基地、联通大数据算力网络中心建设,打造豫北新型数据中心集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通管办,红旗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新乡移动、新乡联通、新乡电信、数智谷科技集团)

2.启动高性能算力建设工程。推进新乡市全栈国产化超算中心、综合算力网调度中心建设,积极融入中原智能算力网。优化算力布局,推动数据中心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鼓励人工智能、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综合算力网调度中心,搭建公共算力等服务平台。到2025年,全市超算算力规模达到200P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通管办,红旗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新乡移动、新乡联通、新乡电信、新乡广电、新乡铁塔、数智谷科技集团)

(三)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

加快数智谷科技集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建设行业二级节点,推动标识解析在行业规模化应用。推动长垣市、经开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模式推广,鼓励新乡化纤、豫北转向、九豫全、雨轩食品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构建区域、行业等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通管办,长垣市政府,经开区管委会,新乡移动、新乡联通、新乡电信、新乡广电、新乡铁塔、数智谷科技集团)

三、瞄准前沿突破新技术

实施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一体化设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部署,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显著增强新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全市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强大动力。

(一)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大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力度,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六基”关键领域,围绕重点领域产业基础攻关目录,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到2025年,力争承担3项左右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突破和推广应用10项左右“六基”技术与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

(二)攻坚核心关键技术。结合新乡市8个产业集群17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图谱清单,梳理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在智能全息互动、电池及新能源、生物新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力争取得原创性科技成果。到2025年,力争突破20项关键共性技术。(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

(三)打造一流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设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全覆盖。充分发挥国家、省级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科研优势,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和推广。强化企业和各类创新平台协同攻关,构建覆盖全产业链条的协同创新网络。到2025年,力争市级各类创新平台突破1300家,在重点产业领域深度融入国家、省创新战略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

(四)推进科研设施共享。坚持制度推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奖惩结合,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将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仪器全部纳入统一网络平台,按照不同领域或仪器功能,实行分类开放共享。加强激励引导和考核奖惩,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用户开放,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将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教育局、工信局、发改委)

(五)强化新产品推广应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作用,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开展创新产品综合推广场景行动,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到2025年,全市布局建设3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教育局)

四、抢占先机发展新材料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瞄准未来发展方向,聚焦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材料、电池材料、纤维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产品品种结构,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构建结构合理、产品高端、绿色安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巩固提升先进基础材料。

1.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大力发展高精度铜板带、高端铜箔、精密铜管、精密铜导体、高质量铜杆线,加快推进高端铜基材料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铜资源循环利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科技局)

2.先进化工材料。推进先进化工材料向功能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发展,延伸发展下游高端产品,实现从关键基础原料到高端化工新材料跨越。加快推动可降解材料、先进膜材料、高分子材料、煤基新材料、润滑新材料等向终端及制成品方向拓展,推动产品迭代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应急局、科技局)

3.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推进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向绿色化、功能化、高性能化材料提升,实现从耐材、建材等传统领域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拓展。重点发展绿色建材、功能耐火材料、新型高温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等新型建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住建局)

(二)做优做强关键战略材料。

1.电子功能材料。重点发展有机发光材料、OLED新型发光材料等光电功能材料,研发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器件用材,发展基板材料、封装用键合线等工艺辅助及封装材料。针对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大对半导体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工艺辅助及封装材料等上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延链补链。(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

2.高性能纤维材料。重点发展Lyocell绿色纤维,加快光致变色纤维、温感变色纤维、智能调温纤维、竹浆纤维、蛋白纤维、芦荟纤维等功能化、差别化纤维素长丝和差别化氨纶纤维的研发与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

3.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大力发展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金属离子电池材料,布局发展钠离子电池、全(半)固态电池产业。重点突破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催化剂和扩散层等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

4.生物医用材料。重点研发血液透析膜、防护装备用高效过滤材料等。发展用于非心血管、肝癌等临床治疗功能性植/介入医用材料,拓展聚乳酸可降解材料在医用领域的研发应用。发展功能性敷料、医用防护、医用包装、医用管材等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开发精准防护、高舒适医用纺织/非纺织材料和功能性涂层材料,研发医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墨水、医用液体胶、血液净化材料、PVC改性材料、智能柔性传感材料等先进材料。(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医保局、卫健委、科技局)

5.节能降碳环保材料。大力发展水污染治理、先进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污染物替代产品。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研发推广有害物质含量低的涂料、油墨等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生产使用。加快再生聚酯材料的应用,推动废旧聚酯材料在包装材料、工程聚酯材料等领域的高值化利用。加快发展结构装饰一体化保温板材、复合保温材料、隔音材料,推动节能玻璃等产品研发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生态环境局)

(三)积极布局前沿新材料。

1.石墨烯材料。围绕防腐涂料、触摸屏等应用领域,重点发展利用石墨烯改性的储能器件、功能涂料、改性橡胶、热工产品以及特种功能产品,开发基于石墨烯的散热、传感器材料等。(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

2.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发展碳/碳复合材料、石墨烯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等,全力攻坚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烯纤维、芳纶纤维等作为增强材料与合金、树脂、陶瓷等基体材料复合,加大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拓展在精密仪器制备、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

五、聚焦高端打造新装备

立足新乡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结合我省新装备发展重点和我市实际,推动优势传统装备新发展和新兴高端装备发展壮大。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装备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

(一)提质发展传统优势装备。

1.起重机械。加快变压变频调速、故障自诊、远程运维、智能防摆和防撞、近场感应防碰撞等技术应用,发展高端和新型起重机产品,实现产品轻量化、高端化、智能化、模块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重点发展节能轻量化桥门式起重机、水利起重机、内河航运机械、外装式风电维护起重机、核级起重机、防尘防爆特种起重机、垃圾搬运起重机、航天发射塔用臂架式维修起重机等产品及配套产业,加快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工信局、发改委)

2.振动筛分装备。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安全智能振动筛等高效率、高可靠性、低噪音、低能耗、大型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振动筛分、破碎、供料机械。支持和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振动筛分机械核心技术基础上,积极与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开发面向矿山、生物、化工、医药、农产品等细分领域的差异化、多元化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3.新型电力装备。加快突破大型变压器智能检测等核心技术,开发智能变压器、智能一体化变电设备、自主可控直流控制保护设备、智慧型数字高压开关、大型变压器在线检测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器件,打造电力装备产业链。重点发展智能化变电(配电)设备、智能预装式变电站、特种变压器、高低压成套控制设备、电能质量组件、复合开关、智能电容补偿装置、智能仪表等新型电力装备及配套产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4.新型农机装备。重点突破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可靠性与自动监测、智能信息化等关键核心技术,向高效智能、舒适便捷、节约可靠、复式功能、宽幅大型、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攻占高端农业机械市场。大力发展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多功能中小型农机装备、植保无人机、多功能喷施装备、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饲料加工设备、热泵粮食烘干机和果蔬烘干设备等。(责任单位:市农机中心、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

5.先进工程装备。重点发展异形断面隧道掘进机、超大直径/微小直径隧道掘进机等盾构机产品,做强智能化凿岩台车、湿喷台车、悬臂掘进机、拱架安装台车等隧道施工专用装备,做优盾构刀具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二)培育壮大新兴高端装备。

1.数控机床。研发和完善多轴控制伺服驱动技术、触摸式人机交互界面技术、适应控制技术、主动在线测量技术、综合误差补偿技术。大力发展轴承套圈和滚动体数控装备、冷弯成型数控装备等专用数控机床,提升产品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2.机器人。重点发展焊接、切割、喷涂、搬运、码垛等工业机器人,力争在机器人本体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支持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的发展,加快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3.智能制造成套装备。聚焦矿山、垃圾处理、食品、医药、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谋划发展矿山成套设备、智能垃圾分拣处理成套设备、综合热处理成套设备、化工成套设备、食品加工智能成套设备、医药生产智能成套设备,提高本地装备产品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在相关细分领域形成优势。(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4.高端医疗装备。加快高端医疗装备关键技术的国产替代,围绕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等领域进行攻关,加快血液透析机、超声刀、专科超声、营养泵、麻醉深度监护仪等产业化进展,重点开发心脏云超声、笔记本便携超声、营养泵、无创呼吸机、神经刺激仪、输液加热设备、便携式制冷正压送风系统等产品,积极抢占高端医疗装备市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

(三)加速发展战略前沿装备。

1.航空航天装备。大力发展飞机环境控制、液压操纵、燃油系统等流体压力与流量控制装置、流体污染测试与控制装置等航空机载设备,提升无人机导航、通讯、飞行控制、监测与数据链、感知与规避技术水平,积极发展无人机系列产品,拓展无人机市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2.氢能装备。结合新乡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发展契机,抢抓氢能发展战略机遇,加快突破氢能产业核心装备制造瓶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贯通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大力发展加氢站成套装备、储氢装备、运氢装备、氢能热电联供设备、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设备等。(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3.新型储能装备。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装备研发,重点发展以锂电池、铁镍电池、燃料电池及其他新型电池为载体的储能成套装备,积极引育大容量风能、高效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装备和高比例接入技术装备,实现储能装备高端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六、发挥优势做强新产品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协同作用,营造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生态,以新乡创造、新乡质量和新乡品牌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产品研发创新。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加快产品迭代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传统产业企业瞄准消费升级趋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水平。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立足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研发一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高精尖产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

(二)增强工业设计能力。顺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加快工业设计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全渗透。鼓励企业优化提升产品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设计能力和水平,加快发展智能化产品、节能环保产品、适老化产品和创意产品,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省级及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引导装备制造企业提升集成设计和解决方案服务能力,食品企业提升产品功能、包装和品牌设计能力,化工、建材企业提升节能环保绿色设计能力,家电家居企业提升智能化、适老化设计能力,纺织服装企业提升时尚创意设计水平。加快补齐高端装备、电池及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设计短板。到2025年,建设4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

(三)强化中试验证平台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链,打造从研到产的“中间站”,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新命名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加快形成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既自给自足又对外开放的特色服务型中试基地。为扩散新技术和新模式、孵化新企业、培育新业态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全市打造10个左右中试基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

(四)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引导企业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标。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深度行”行动,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及以上质量标杆。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标准新乡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建立国家、省级、市级、县(市、区)四级政府质量奖培育库,入库企业80家以上。到2025年,创建80个省级及以上质量标杆,培育10个市场美誉度高的工业品牌。(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

(五)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持续开展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培育创建,提升工业企业环保绩效水平。全面推进化工、建材等产业链绿色化改造。深入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对标达标活动,培育一批全国能效、水效标杆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再制造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培育50个绿色工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七、跨界融合培育新业态

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融合发展,培育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六大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转型提速,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

(一)加强数字化管理。支持企业围绕数据流通管理方面重塑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以数据驱动支撑企业生产精益化、服务精准化、决策智能化。推进企业生产全流程数字化,基于实时数据动态优化生产作业,实现设备数据互联互通。推动企业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打通采购、财务、物流等数据链条,实现一体化可视化管理。(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二)推广平台化设计。做强工业设计发展,支持企业发展轻量化设计、并行设计等新模式,打造高质量研发水平。鼓励企业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发展虚拟制造新业态,优化工艺设计、服务运维,缩短研发周期。鼓励企业打造设计服务平台,开放设计资源数据、设计工具、产业成果转化等服务,以市场需求打造产品设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

(三)开展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层级提升行动,培育示范突出的智能应用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支持企业围绕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等环节建设智能应用场景,打造装备应用智能化、生产过程动态化、物料配送精准化的智能车间,培育装备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享的智能工厂。到2025年,累计建设115个省级智能车间(工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通管办,新乡移动、新乡联通、新乡电信、新乡广电、新乡铁塔)

(四)推动网络化协同。加强供应链协同管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链,共享设计、生产、物流等资源,实现链条协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打造协同研发平台,共享研发资源,实现行业研发水平提升。支持企业搭建共享制造平台,整合闲置生产资源,打造资源共享版块,发展动态共享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五)探索个性化定制。支持企业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分析、产品设计、柔性生产、精准交付等系统,探索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鼓励服装、家居等行业企业面向终端市场开发一体化个性定制产品,鼓励起重装备、矿山装备、振动筛分设备、电气装备等行业企业面向高端装备提升模块化标准化设计能力,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六)促进服务化延伸。面向终端市场需求,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进中誉鼎力、威猛振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广前端交付到后端维护等全链条服务,整合集成软硬件系统,面向全产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增值服务产品研发,盈利模式从销售产品到“产品+服务”转变。鼓励企业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供数字仿真工厂、生产流程信息建模等服务产品。到2025年,累计建设5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八、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调与上下联动,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产业基础,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具体落实举措,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加强政策保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持续加大对“六新”的支持力度。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科技资金对“六新”企业项目优先予以支持。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重点研发计划等专项,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六新”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科技局、税务局)

(三)加强金融保障。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等政策工具,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进和投资新兴产业项目。加强金融机构激励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加大项目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沪深北交易所上市或并购重组。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补偿政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工信局、发改委、人行新乡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新乡分局)

(四)加强人才保障。以“六新”领域为重点,征集人才(项目)需求信息,编制《新乡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依托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平台,延揽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落地一批人才合作项目。推进人才服务数字化改革,打造线上线下“一条龙”人才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市内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六新”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工信局)

附件:重点事项清单

附件

重点事项清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钠离子电池查看更多>固态电池查看更多>储能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