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明阳天成号”叶轮最高处达219米,空中最大宽度约为369米。整座风电平台排水总量约1.5万吨,整体拖航设计吃水5.5米。据测算,“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后,平均每年可发电约5400万度,能满足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电。
高端材料创新性应用,造就“黑科技”浮式基础
风机样式的创新,需要以各核心部件技术的创新与升级为支撑。“明阳天成号”不仅推动了风机外观的革新,更在实质上推动了风机设计与制造的精进。
浮式基础是漂浮式风机在深远海“安身立命”的关键部件。和传统钢结构的浮式基础不同,“明阳天成号”的浮式基础由三个浮筒、混凝土臂和连接件组成。
“明阳天成号”首次采用抗压能力达到115兆帕以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来进行浮式基础的制造,这种混凝土材料强度达到普通混凝土的4倍左右,大大增加了浮式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浮式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装配式结构,由此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批量制造,大大降低了基础建造成本。
混凝土预制件的施工工艺上,明阳借鉴了港珠澳大桥的沉箱预紧技术、混凝土预制件的接口密封和预应力张拉工艺。同时,约1500根钢绞线从浮体臂中穿过,在浮体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张拉力,更要保证在张拉过程中端面均匀受力。
“明阳天成号”还实现了浮筒创新。传统浮筒采用纯钢结构或钢混结构,而“明阳天成号”首创性地采用“玻璃纤维外壳+XPS芯材+防护涂层材料”多种材料组合的方案制造浮筒。此方案不仅可以降低浮筒重量,还能满足浮筒曲面外形的要求。三个浮筒均为流线椭球形,迎浪时所遇到的波浪阻力较小,还可以提供一定的横向转动的偏航动力。针对浮筒外形进行的深度验证与测试显示,流线椭球形的设计实现了整体稳性与载荷的最佳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以一个漂浮式基础搭载两台风机,可以有效减少单位千瓦造价、用海面积和运维成本。
风机形态极致进化,助力海上巨人“更轻更稳”
在强大浮式基础的支撑下,“明阳天成号”风电平台的两座塔筒以“V”字型排列,这也是全球首台在一个浮式基础上安装两座塔筒的海上风电平台。
“明阳天成号”的塔筒为长椭圆形,这样的设计使塔筒的长轴面受风面积远大于短轴面,当风向和风电平台出现一定夹角时,塔筒受风面积增大,因此可以更快地对风,从而提升风能利用效率。
塔筒内部还安装了电梯及阶梯踏板两用通道,能够保证工作人员上下主机的舒适度。
在风机形态的进化之外,明阳还拓展拉索系统应用边界,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给风机安装拉索系统。
“明阳天成号”巧妙利用塔架系统空间结构,借鉴并成功应用全球最大的高应力幅钢绞线成品拉索体系。13根主拉索和6根辅拉索用于绷紧主机、塔架与漂浮式基础,使风机组各部件之间形成稳定的张紧系统。拉索系统的设计还改变了传统风机载荷传递路径——传统风机的叶轮载荷及塔筒重力载荷通过塔架传递至基础。而“明阳天成号”由于采用了拉索系统,塔架重力载荷可分散至拉索,塔架只承担部分叶轮载荷。由此得以使塔架载荷大大降低,从而保证了塔架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要把这些约200米长、直径18厘米的拉索巧妙的连接在风机、塔筒与浮体之间,需要通过分级预紧、多维监测、同步张拉等手段,才能使13根主拉索同时达到各自预紧力设计要求,并让主缆最大预紧力达到350吨。
全球首创双叶轮、双主机设计,
实现捕风能力的“最优解”
在“V”字型塔筒上,两台主机、两个叶轮“并排”而立。“明阳天成号”扫风面积超5.2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化足球场。
两个叶轮的叶片尖端之间只间隔5米,这样的极限设计,是综合考虑叶轮间距、风能利用效率和“V”型塔筒夹角之后的最优解。不仅确保了叶轮之间的安全距离,还能实现最大化的捕风率,以及“V”型塔筒结构的稳定性。
风机启动后,两个叶轮将朝相反方向转动,对向旋转使得叶轮中间区域的风速提升,空气动能转化的电能也随之增加,比同等扫风面积的单个大风轮风机的发电量提升4.29%。
从整个风场的布局来看,单台风机的叶片越长,尾流对后面风机的影响就越大,“明阳天成号”采用两个小尺寸风轮的方案,反向旋转带来的“耦合涡流”效应,能够减少整个风场的效率折损。
首创单点系泊技术,彰显尖端创新“真功夫”
“明阳天成号”采用下风向设计,这一设计降低了塔筒净空对叶片的束缚,叶片也可以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能更加灵活有效地捕捉风能,提高整个机组的发电效率。
在极端台风条件下,漂浮式风机将面临全方位的挑战。要确保自身的稳定和安全,该风电平台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360°的台风载荷。
系泊系统方面,“明阳天成号”采用了单点系泊系统,在锚链的牵引下,它能够根据台风的方向进行自适应的偏航调整——台风吹向哪,“明阳天成号”就转向哪,让风轮始终正对来风方向。
在系泊系统中,要保证风机在海上能应对17级台风,转塔内的高精密回转轴承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及超强的水下密封能力。为让“明阳天成号”在海上稳稳运行,研发团队按照极高的标准和精度要求完成转塔系统的装配。
数据显示,单点系泊方案使支撑结构极限载荷降低40%,从而提高了风机在台风天气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一技术的应用,推进了海洋能源装备和工程装备岸上作业的标准化与高效化。
智领风电科技未来,真本领成就“硬实力”先锋
借助于先进的人工智能物联网、认知计算技术和数据科学的融合创新,“明阳天成号”具备卓越的环境感知能力、数据驱动的智能分析、精准决策制定以及全面的安全防护能力。这些创新技术的结合,可为“明阳天成号”提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应对策略。
“明阳天成号”安装有超过3000个智能感应器,除传统的大部件监测传感器外,还配备惯导波浪监测、阴极保护、应力监测、螺栓载荷、高压柜气体监测、浮筒破损监测、防雷监测、自动消防等系统,通过视频、图像、音频、位移、温度、振动、应力、电压、电流、风速、风向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可实时感知2000多个零部件运行状态。
借助明阳首创的全态势健康管理模型, “明阳天成号”可实现对不同部件的智能化健康管理。该模型不仅能对风机进行智能预警、健康监测,还能通过可靠性评估及预测、故障树分析等来评估机组的整体状态。在AI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支撑下,机组综合状态评价精度可达90%以上。
“明阳天成号”还采用了模拟仿生算法和人工智能算法。通过一系列智能策略,如姿态压载控制、尾流控制、智能偏航校正、激光雷达前馈控制,以及基于多目标潮流计算的能量协同控制等,它能够灵活应对气候、季节等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实现自主调节控制参数和策略,从而最大程度提升发电性能。
“明阳天成号”还借助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大的民商用通信卫星-亚太6D通信卫星进行数据的传输,可保证拖航期间对机舱信号柜、PCS系统等重要部件及子系统的数据监控和传输。同时,该通信方案可与传统光纤通信相互支撑,从而提升传统海上通信方式的容错率,保障了能源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通过AIS、卫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明阳天成号”可对外来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定位精度可达3米。同时通过配备雷达、能见度测距仪、太阳能航标灯、电笛等设备,“明阳天成号”可自动将闯入核心区域的外来船舶进行驱离,保障设备安全。
铸造重器挺进深蓝,突破科技再探海洋极限
五年磨剑终不负匠心。2020年4月,“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1:10缩尺比样机在德国Quarry湖试运行,同年10月完成了在波罗的海为期2个月的海上运行,期间经历了等效到全尺寸高达72m/s的风速和30米波高的极端环境考验,并顺利获得权威机构DNV签发的可行性证书。
“明阳天成号”的研制与应用,可拓展全球海上风电开发规模,开启人类“向海图强”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同时有助于推动“海上三峡”建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牵引形成海上风电、海洋工程、绿色能源化工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从风电抗台风技术领创,到海上大兆瓦机组引领,再到深远海漂浮式风机领航,明阳集团一次又一次实现自我超越,掀起一轮又一轮海上风电技术创新浪潮,依托先进技术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不断延拓海上风电开发边界。这一次,明阳集团再次领潮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创新,为人类文明走向深远海树立了标杆。
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推动者和技术引领者,明阳集团未来将持续聚焦海洋能源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创新浪潮,用前沿科技探索海洋文明,为人类获取海洋馈赠、拥抱海洋新时代开启未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披露,2024年,海力风电实现营业收入13.55亿元,同比下降19.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1.20万元,同比上升175.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772.97万元,同比上升14
4月28日,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厦门象屿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象屿能源发展”)总经理林超群一行到访明阳集团,与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座谈交流。双方就深化新能源领域合作、风电产业协同、制造业互补及全球化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张传卫对
1、11.6亿元!200MW风电项目EPC合同签署近期,大业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大业新能源有限公司拟与上海睿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诸城大业200MW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根据公告,该合同的总承包范围包括设计、施工、采购等,合同价格为11.6亿元。项目拟安装32台单机容量6.25MW风电机组,
2025年4月23日,明阳智能控股子公司无锡明阳氢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明阳氢燃)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荣膺2025“北极星杯”氢能技术创新奖。这次获奖不仅是对明阳氢燃纯氢燃气轮机研发与创新的高度肯定,更为公司开展纯氢燃气轮机示范应用提供了产业协同合作的宝贵平台。图1明阳30MW
日前,明阳智能公布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度报告。据披露,明阳智能2024年总营收271.5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研发费用56258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为2.07%;毛利率为8.10%,净利率为1.37%;新增风机订单27.11GW,风机对外销售规模10.82GW,同比增长11.66%。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
2025年4月19日,粤电阳江海上风电公司下属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永久接入系统受电一次成功,标志着广东能源集团首个百万千瓦级(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深远海风电工程正式迈入高效运行阶段。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项目位于阳江青洲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规划场址东北侧,项目水深范围37至4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国电电力秦皇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海港区吴家房50MW分散式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采购(不含塔筒)候选人公示。项目地点:河北秦皇岛招标规模:50MW第一候选人:明阳智能,投标报价:8000万元;第二候选人:运达股份,投标报价:8445万元。
企查查APP显示,4月11日,明阳天成智慧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瑞,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机械电气设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明阳智能全资持股。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8,辽宁华电丹东东港一期10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及塔架附属设备采购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车株洲所预中标,中标价格为32.26亿元。4月15日,河北建投祥云岛25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三一重能预中标,中标价格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洪江市托口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及其附属设备供应商遴选入围候选人公示”发布,根据公示,该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为明阳智能。根据该项目核准批复文件,洪江市托口风电场位于怀化市洪江市,装机容量60MW。项目建设单位为洪江能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控股方为国网湖南综合能源
4月16日,中广核新能源广东阳江帆石二1000MW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采购一标段、二标段、三标段中标结果公示,明阳智能(600MW)、金风科技(400MW)分别中标,总投标报价268673.40万元。公告显示,明阳智能成功中标一标段(300MW)、三标段(300MW),中标价格均为83752.20万元。金风科技成功中标二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1、275MW!3个分散式风电项目获核准!4月2日,宝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旦华复能(珠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莒南沂唐新能源有限公司、莒南唐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收到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签发的风电项目核准批复文件。根据公告,具体项目包括莒南沂唐135MW分散式风电项目、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中交三航局中标广东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示范应用工程,中标金额约2.87亿元,计划工期487日历天。该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水深超过50米,是我国首个大容量漂浮式风电科研示范工程。项目拟建设1台16兆瓦漂浮式风机,采用四立柱半潜式基础,结合动态
3月17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TOP10,东方电气跃升至全球第七位,较上年排名提升三位。数据显示,全球风电开发商2024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1.6吉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09.9吉瓦,占比90%;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7吉瓦,同比增长6%。东方电气以8.4吉瓦新增装机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月19日,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浮体部分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张力腿(TLP)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据悉,该项目位于粤东海域,离岸136公里,水深136米,是我国首个应用TLP技术的深远海风电示范工程,将
1月17日,东方电气集团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工作要求,全面总结集团公司2024年各项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与任务,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动
1月11日,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风电机组——中国中车“启航号”在山东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中车在海上超大型风机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启航号”是中国中车自主研发的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功率突破到20MW量级,风轮直径达到260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叶尖速度与高铁
发展FLNG和浮式风电产业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具体到海洋能源领域,应将目光聚焦于深远海。这既出于国际合作的考虑——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
近日,海南省万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中电建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一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公示》。根据公示,中电建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一期工程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部海域,场址水深60~75m,场址中心离岸距离为16km,规划面积约15km2。本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00MW,拟安装12
12月12日,中国中车“启航号”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塔筒在中车兰州公司山东东营基地成功下线。此次下线的中国中车“启航号”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塔筒,是全球最大功率的漂浮式风电机组配套塔筒,标志着中车兰州公司风电塔筒制造业务在大功率塔筒领域实现了技术迭代升级与进阶创新的突破,将疆域拓展到更为
12月11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正式投运,为人类探索深远海能源开启全新篇章。“明阳天成号”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制,为全球首次在一个浮式基础上搭载两台8.3兆瓦海上风机,总装机容量达到16.6兆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平台排水总量约1.5万吨,投运于
日前,明阳智能公布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度报告。据披露,明阳智能2024年总营收271.5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研发费用56258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为2.07%;毛利率为8.10%,净利率为1.37%;新增风机订单27.11GW,风机对外销售规模10.82GW,同比增长11.66%。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2月24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2024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明阳智能凭借1229万千瓦的风机新增装机容量位列榜单第三。其中,明阳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比达31.3%。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推动者和技术引领者,明阳持续推动风电技术创新浪潮,不断延拓风电
近日,国际权威风电行业媒体WindpowerMonthly公布了2024年度“全球最佳风电机组”评选结果。明阳智能以领先的产品再次获评“全球最佳海上风机”等多项荣誉,充分展现了明阳智能在风电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本次评选中,“明阳天成号”获评“全球最佳海上风电机组”金奖,位列该榜单首位,这亦
张传卫:推动新能源装备创新,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张传卫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回首2024,地缘政治、能源安全、经济周期的不确定性持续影响,深刻重塑全球产业结构和商业格局。一场气势磅礴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能源革命的推动下席卷全球:新能源的大赛道、大产业集
2月6日,巴基斯坦信德省能源部与明阳智能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明阳智能将在当地开发建设350M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和75MW风电项目,上述项目计划于3年内完成建设并投运。在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见证下,明阳智能全球化智造业务总裁、首席技术官张启应与巴基斯坦信德省能源部签署协
1月22日,由中国能建西北院与永福股份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了浙江省洞头2号海上风电EPC总承包项目,联合体中标总额达17.84亿元。该项目由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温州洞头运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温州市洞头区东南部海域,场区面积约24km,规划装机容量210MW,包括14台单机容量1
当地时间1月14日,2024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年会暨布鲁塞尔峰会在比利时举行。凭借着极致的创新设计与对绿色发展的贡献,全球最大漂浮式风机“明阳天成号”从来自10余个国家的近200份案例中脱颖而出,斩获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颁发的“2024绿色设计国际大奖”,这也是全球风电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案例。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不断地变革突破中,2024年落下帷幕。过去一年,风电全年新增装机截至11月底已突破51GW;全球最大15MW陆上风电机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2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实现吊装和下线。过去一年,行业创新从未止步,变流器电压等级从1140V再次尝试提升至1800V;190米混塔刷新全球混塔高
一组数据读懂“明阳天成号”
12月11日,全球最大单体容量16.6MW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中天科技承担了该项目全部动态海缆及附件系统化设计、交付与施工安装服务,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并网发电。有别于传统风机结构,“明阳天成号”呈“V”字型排列,其风机基础偏移大、360°回转等难点对海缆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挑战。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