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电池投资领域之一,固态电池较传统液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明显优势,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随着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生产,是否意味着行业已迎来商业化节点?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ID:cnenergy 作者:卢奇秀)
近日,中科融能628Ah和314Ah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生产并顺利下线。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电池投资领域之一,固态电池较传统液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明显优势,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受到业内广泛关注。随着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生产,是否意味着行业已迎来商业化节点?
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提速
目前,市场主流的锂电池采用电解液作为传输载体,在过度充电、内部短路等异常情况下,电解液极易发热、分解、胀气,进而导致电池燃烧甚至爆炸。如果将液态电解液替换为固态电解质,能从根源上解决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能满足市场对更高电池能量密度、更优性能的需求。
据了解,当前业内讨论的固态电池一般是指电解液含量降低到5%—15%的半固态电池、准固态电池或固液混合电池,保留部分液态电解质,使其在材料设计、制造工艺、装备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量产可行性。
“依托强大的新能源产业链制造基础,我国电池企业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产业链布局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尤其伴随着以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电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半固态电池真正实现了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化。”在近日召开的2024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上,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指出,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渐行渐近,谁先占据产业制高点,谁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固态电池产业链层面进行全方位布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张涛介绍,电解质粉体是固态电池产业链中关键核心的先进材料,其团队已建成十吨级标准工业化产线。锋锂新能源副总经理唐光盛介绍,公司已在江西新余市投产4吉瓦时固态电池产线,预计2025年在重庆市建成10吉瓦时生产线,并已研制出第二代500瓦时/千克高比能、高功率半固态电池,后续将在高端电动汽车和航天器等领域展开应用。
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仍存挑战
尽管半固态电池实现规模量产和应用,但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仍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等系列挑战。
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其技术核心是材料的选择,业内已经探索出三类主要固态电池体系:聚合物、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易于加工,干法和湿法制造工艺均能兼容,量产工艺难度最低,但电导率低,欧洲企业多聚焦于这条技术路线;硫化物性能最佳,但材料对空气中的水分和大部分极性溶剂敏感,且电芯制造需要通过等静压设备施加压力,成本较高,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均侧重于该技术路线;一些创业公司则多选择氧化物路线。
“全固态电池是材料、电芯制成工艺、制造设备等全方位的创新升级,产业链将迎来革命性变化。”蜂巢能源前沿技术研发总经理苗力孝指出,固态电池应用在系统设计、回收利用方面存在挑战。例如,在制造过程中,液态电池有隔膜,可以对极片进行包裹,避免极片之间错位导致短路,也不需要超高压力致密化;而固态电池没有隔膜,层层堆叠起来通过超高压致密化,极片边缘容易破碎和错位,电芯侧面绝缘工艺非常难解决。“固态电池就像汉堡,一层一层叠起来,里面夹的菜会从边缘露出来,挤压后易发生破裂导致短路。而液态电池就像煎饼卷菜,是包起来的,不会短路。”
目前,固态电池成本高于液态电池。苗力孝举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成本非常高,每公斤可达2万元,未来成本有望降到5000元/公斤,而固态电解质占电芯质量比重超过20%,这个价格市场恐怕难以接受。”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董事长皮涛指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由于技术方向不确定,导致上游产业链处于观望状态。固态电池需要一个相对确定的方向,上下游才可以在产品品类方面做配置工作,避免资本投入有更大的沉没成本。”
复合材料设计实现1+1>2
由于技术路线和降本空间尚不明确,产业内企业选择从半固态逐渐向全固态过渡。
“全固态电池路线存在分歧,差异化竞争将促使固态电池扩大应用范围。”在卫蓝新能源科研发总监徐航宇看来,当前,单一固态电解质材料难以满足全固态电池需求,液态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相结合是一种解决方案,在弥补单一电解质材料短板的同时,兼容传统液态锂电池的大部分工艺设备,降低成本。结合氧化物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优势,卫蓝新能源已实现混合固液电池的产业化,产品应用于小动力、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单一种类的材料各有优缺点,通过复合材料设计可以实现1+1>2。”一位业内人士同样认为,复合固态电池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有效途径。“固态电池不能做成一个艺术品,产品很贵,高出液态电池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样永远不可能装车应用。”
在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电芯材料研发部总监苏敏看来,无论半固态还是全固态,都有最适配的能量密度,不存在某一类技术是唯一最优解,都是解决高比能需求下电芯安全隐患殊途同归的技术手段。攻克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和产业化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储能行业的加速跑道上,经济性是竞争筹码,而安全性才是通关密钥#x2014;#x2014;后者以零容忍的刚性约束,决定着技术迭代的天花板与商业化落地的底线。从早期的粗放式堆砌容量,到如今资本与政策双轮驱动下的精细化运营,储能行业正被迫站在十字路口:安全冗余的每一次提升,都需要以经济性的几何倍数
豪鹏科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5亿元~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4%~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3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6.70%~1004.48%。资料显示,豪鹏科技创立于2002年,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为中国企业生产。EVTank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中国
4月12日,储能业内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落幕,尽管由于大风天气原因,展会最后一天行程取消,但整个展期仍吸引了20万人次专业观众到场,观摩近800家国内外储能全产业链展商带来的前沿技术产品盛宴。规模较以往扩大之外,其实我们参加本次展会也明显感到了许多新变化,我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4月10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南都电源全新发布标准20尺单箱8.338MWh储能系统CenterLMax,引领储能行业进入8MWh时代。南都CenterLMax8.338MWh储能系统搭载自研超大容量固态电池。超大容量固态电池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再加上系统的空间极致利用设计和箱内功能结构优化,令该款储能系统
4月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指出,加强优势产业标准建设。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0日,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司固态电池项目研发进展。表示公司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并加快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1、技术突破与产品矩阵双向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9日,东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新型材料领域相关的核心技术突破,其中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聚焦于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包括与蓝廷新能源合作开发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设立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拓展复合集流体技术、以及与中南大学合
作者:梁振飞1王兴兴2胡皓晨3李艳红2欧阳博学2孙晓云3高瑞茂2叶骏2王德仁3单位:1.华电(海西)新能源有限公司,青海海西817000;2.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60;3.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引用:梁振飞,王兴兴,胡皓晨,等.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与隔膜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
南都电源新一代储能产品发布会嘉宾致辞刘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来小康原中国电力科学院电工与新材料所所长中国电科院资深专家、教授级高工新品发布8MWh#x2B;液冷储能系统amp;超大容量固态电池相佳媛南都电源副总裁、总工程师
4月11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特别设立的储能设计与解决方案论坛四大专场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论坛涵盖了电池技术、构网型储能、系统集成、数智化技术,邀请了40余位储能领军企业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储能领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
4月9日,新时代河北省大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石家庄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河北省企业联合会主办,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展示河北省企业在创新与转型中的核心竞争力。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河北企业100强、河北制造业企业100强、河北服务业企业100强及河北服务业创新领先50强榜单和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种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专利于2025年4月11日公布。专利摘要显示,具体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质子交换膜
4月10日,欣旺达动力携旗下全场景储能电芯产品280Ah电芯、314Ah电芯、600+Ah电芯,重磅亮相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本次展会中,欣旺达动力聚焦大容量储能电芯技术突破与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全方位展示覆盖全场景的储能产品矩阵,并深度分享行业前瞻技术趋势,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
在储能行业的加速跑道上,经济性是竞争筹码,而安全性才是通关密钥#x2014;#x2014;后者以零容忍的刚性约束,决定着技术迭代的天花板与商业化落地的底线。从早期的粗放式堆砌容量,到如今资本与政策双轮驱动下的精细化运营,储能行业正被迫站在十字路口:安全冗余的每一次提升,都需要以经济性的几何倍数
豪鹏科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5亿元~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4%~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3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6.70%~1004.48%。资料显示,豪鹏科技创立于2002年,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
4月12日,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落幕。欣旺达储能携全链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并发布10米级全球容量最大、行业首款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真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真机首发,定义移动储能新标杆跨越5000公里完成严苛路试的欣旺达10米级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成为全场
今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再破纪录,其自主研发的210mm大面积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经德国夫琅禾费太阳能研究所下属的检测实验室(FraunhoferISE,CalLab)第三方独立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31.1%,不仅创造了大面积叠层太阳电池效率新的世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于北京新国展二期盛大启幕,东方日升以场景化能源生态构建者姿态,携工商业光储、大型地面光储及光储充一体化三大解决方案矩阵亮相展会,依托技术创新与场景适配能力,为能源转型注入澎湃动能。在工商业光储板块,iCon125kW/261kWh工商业液冷储能一
4月10日,全球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企业远景动力(AESC)亮相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系统化展示300+Ah、500+Ah、7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产品,全面引领“交易时代储能电芯”技术升级。本次展会,远景动力发布530Ah储能电芯,实现“单颗电芯超1.6度电”,循环寿命12000次,能量效率高达
4月9日至10日,2025年澳大利亚智慧能源展览会——澳大利亚太阳能光伏展(SmartEnergyCouncilConferenceandExhibition,以下简称“SECE”)在悉尼举办。作为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盛会之一,此次展会吸引超130家来自全球各地的智慧能源制造商、分销商、项目开发商,参展企业携最新技术和创新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