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新能源消纳是否还有“舒适区”?
“十三五”以来,浙江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近15倍。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新能源装机已达4506万千瓦(其中风电625万千瓦、光伏3881万千瓦),占全口径发电装机的33%,提前两年半实现“风光倍增”计划。
虽然目前浙江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约1/3,跟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相比还不算太大(华北、东北、西北占比均超过50%),从一些统计数据上看,浙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暂时还不像其他省份那么“捉襟见肘”。
但浙江也无法做到高枕无忧。
预计到“十四五”末,浙江新能源装机将达5500万千瓦,接近原规划目标的1.6倍,并且随着光伏板价格持续下降,光伏装机还将进一步增长。而且从今年电网运行情况看,浙江新能源发展已经从“量变”走向“质变”,达到了安全消纳的临界点。
比如,在今年春节期间,由于占电网负荷大头的工业用电负荷骤减,加之连续的晴好天气让光伏电源普遍大发,浙江全省新能源发电功率首次突破全社会负荷的70%,系统调节手段几乎用尽,在采取了核电机组深度调峰、燃煤机组日内启停等各种手段后,才勉强保住100%的消纳率。
同样是今年春节,华东电网新能源出力曾在20分钟内骤增895万千瓦,光伏爬坡的速度大于负荷增长的速度,超出了频率调节能力,华东电网紧急增开15台抽水蓄能机组才保住了电网频率不超过50.1赫兹。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节假日新能源消纳困难将成为常态,而我省光伏超七成为分布式光伏,后续即使集中式光伏全部参与发电调峰,仍可能出现分布式光伏难以消纳的情况。
可以说,浙江电网新能源消纳的相对“舒适区”已经一去不复返。如果没有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在不远的未来,很可能会陷入确确实实的被动。
新能源消纳难,到底难在哪里?
解决问题的最大动力,往往来自眼前的压力,浙西的衢州电网,早已先人一步感受到新能源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
截至今年6月底,衢州市光伏装机规模达311.4万千瓦,占全口径发电装机的49%,占比位居全省前列,光伏自2019年开始已连续五年成为衢州地区最大电源类型。
根据衢州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实施方案,到2027年衢州市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375万千瓦以上,届时新能源装机规模可能占据“大半壁江山”。而在政策鼓励及建设成本大幅下降等利好因素加持下,未来光伏并网规模大概率还会超过预期。
新能源消纳,首先要解决平衡问题。
要保障光伏安全消纳,就需要有足够的“柔性”调节资源平衡光伏的波动,这对电网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光伏、储能、水电三类资源之间,完全具备“此消彼长”的特征曲线,充满着“余缺互济”的无限可能。光伏发电曲线随天气变化有波峰和波谷,水电和储能则可以通过灵活调节与光伏保持相反的特征曲线,从而平抑光伏波动性。
其中,储能是调节资源的理想选择,好在它正迎来积极发展。在利好政策刺激、设备成本下降、电力市场改革加快等因素叠加下,储能逐渐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浙江并网电网侧储能电站26座,总容量182.8万千瓦/365.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倍,这些储能将对平衡光伏波动发挥重要作用。这样的增长态势在衢州有更直观的体现,今年上半年,衢州电网并网电源侧及用户侧储能项目共18个,总容量10.4万千瓦,而去年同期数据几乎为零。
衢州电网现有大大小小各类水电站200余座,国网衢州供电公司结合地区资源禀赋,瞄准水电这一优质的调节性资源,创新开发全流域水电优化调度控制系统,通过优化同一流域内不同电站的开停机时间,形成以流域为基础的梯级水电站合力发电策略,深度挖掘水电的调节潜力,作为对储能资源的有效补充。
然而从电网调控技术来看,利用储能和水电实现光伏的实时足额消纳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电力系统供需平衡是瞬时的,时间计算常以秒级甚至毫秒级为单位,电源的调控远不像开关一个家用电器这么简单,例如火电机组冷启动时间可长达几小时,灵活如水电开机发电也至少需要几分钟进行准备。
虽然电力系统已有的调控手段可保证电力供需关系在允许范围内波动,但若超过一定范围仍将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因此,精准安排发电计划至关重要,而计划是基于预测进行的。
“过去新能源装机没那么大,预测偏差不会造成大影响,但现在光伏越来越多,调度预测准确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网衢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方式计划室主管吴昌介绍。
如何对新能源发电进行精准预测,国网衢州供电公司搭建了水光储余缺互济调控系统,汇集光伏、储能、水电、用电负荷等资源的实时观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生成水-光-储出力预测和调节能力模型,充分释放电网协调调节潜能,实现对电网负荷与发电能源的提前预判、主动干预,实现各类资源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最大程度地发挥水电、光伏和储能的合力作用。
以衢州电网为例,在光伏出力较强时,优先安排水电蓄水或储能充电。在预测到天气波动,光伏出力将要下降时,让储能放电,并应用全流域优化调度模式控制水电开机,从而平衡光伏波动。借助水电和储能的调节特性,在光伏发电能力较多时实现就地消纳和储存,在光伏发电能力不足时补足电能缺口,电网调节准确性和灵活性迎来质的飞跃。
新能源消纳,还要重点解决承载力问题。
在政策激励和市场驱动的加持下,各地新能源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光伏能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电网的稳定输送和优化配置,这对电网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分布式光伏占据光伏总装机容量的大头,电网实际运行数据显示,由于大多户用分布式光伏使用全额上网的方式,配电网出现光伏倒送超限、电压越限的风险越来越大,点位也将越来越广。
由于电网现有的架构和布局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分布式光伏消纳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电网规划、建设、技术等方面层层求解。
比如,配电网建设要通过优化电网结构、提升输电能力等方式,确保新能源能够顺利接入并得到有效消纳。其次还要在电网技术层面注重革新,比如,针对光伏倒送导致的电网局部重过载问题,就地平衡是最优解,或许可以将水光储余缺互济的逻辑拓展过来。
举个例子,当预测到配电网局部将发生光伏倒送重过载时,基于电网潮流计算,根据电网灵敏度分析找出关联度最高的影响因素,再由水光储余缺互济调控系统生成相应调整策略,比如安排附近的储能装置充电或者小水电停机等,从而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改变电网潮流分布,缓解重过载问题。
不过当前电网模型和数据尚不健全,尤其是配电网数据采集还存在盲点,分布式光伏数据还无法做到跨系统快速传送,制约了电网负荷的精准预测和电网潮流的精确计算。
为此,国网衢州供电公司正加快试点建设“电网调度一张图”,力求实现“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主电网”全链路贯通,提升主、配电网数据交互时间至秒级,用电采集数据交互时间至分钟级,为分布式新能源监视、预测、分析、控制等应用提供完备数据支撑。
新能源消纳,将何去何从?
可以明确的是,当下的电力系统还远不是终极形态。未来更多形式和更大规模的新能源仍将源源不断接入电力系统,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将是永恒课题。
如今,分布式光伏在浙江电网光伏装机总容量中的占比已超过七成,随着浙江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分布式新能源占比将保持增长趋势。而这些散落在屋顶、乡间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单机小、数量多,电压低、分布广,数据采集、传输和监控的基础还不完善,难以响应电网调节需求。
而要破解消纳瓶颈,就需要这些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具备运行监测、策略配置等功能的监控管理体系,进行智能终端和通信网络建设,达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四可”要求。
如今,山东、江苏、河南等多个省份陆续发文,对分布式光伏“四可”功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如今,“四可”能力建设已然成为破解分布式电源“安全并网、有序管理、高效调控、友好互动”难题的必由之路,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要推进这项工作并非易事,还有许多问题摆在面前。
比如,由于涉及主电网、配电网、用户潮流、功角、拓扑结构等大量数据的计算,分布式光伏的自动调节策略研究还存在一定技术瓶颈。
比如,分布式光伏地理分布星罗棋布,接入电网的位置亦点多面广,如何做好接入管控,提升网络安全标准,保障数据安全将面临难题。
再比如,由于现有政策对分布式光伏参与电网发电调峰的定位和要求尚不明确,加之电力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导致用户对“四可”能力建设及相关设备维护积极性不足。
……
当这些问题解决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分布式光伏也能像火电、水电一样,参与电网发电调峰,实现有序发展。
新能源历经多年的发展,一路走来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今遇到“成长的烦恼”,面临着消纳的考验。在成长期,彷徨和阵痛都在所难免,但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过程,亦是强筋健骨、破局新生的开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来备受关注的虚拟电厂究竟有何“实”力?(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看向需求侧。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x2014;2027年)》提出,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在2024#x2014;2
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一排排白色的风机叶片随风飞旋;楚雄的荒山坡地上,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云岭大地绿能涌动,新能源发展跑出了“加速度”。6月8日,云南新增集中式新能源并网容量跨越5000万千瓦大关,达5006.8万千瓦,提前半年完成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目标。2021年至今,云南全省新能源
6月25日,国家电投集团山西公司“负荷类”虚拟电厂成功开展电能量交易工作,标志着这一新型电力调节主体在山西正式投入运行,为全省电力供应与调节带来全新活力。该虚拟电厂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依赖发电侧调节的格局,推动需求侧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调节,是国家电投集团现货模式下首个具备主动响应能力
6月16日,山西电力交易大厅内,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弓建华紧盯屏幕,浏览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的价格曲线图。“今年6月至11月的连续电力交易正在进行,市场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博弈让价格更透明。”他介绍。今年,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在全国首次开展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市场主
7月7日(今天),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年内第三次刷新历史新高,达1.52亿千瓦。就在前一天晚上,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江苏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了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段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浪潮中,构网技术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商业化时代。全球首个在高海拔、极低温、弱电网场景下成功应用的构网型储能电站——西藏改则30MW光伏+6MW/24MWh构网型储能项目,凭借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该项目不仅破解了高海拔、弱电网地区新能源并网的技术难题,
6月25日,南充燃煤发电项目获得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核准批复文件。该项目是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整合成立以来的第一个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也是我省2025年第一个核准批复的煤电项目。该项目取得核准,标志着往开工建设迈出了重要而又坚实的一步。南充燃煤项目位于南充市经济开发区(南区),本期将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电力交易是服务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和新能源全面入市的新形势新挑战,如何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实现新能源更高质量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党总支副书记谢开。《国家电网》:
日前,湖南发改委解读《关于优化我省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主要优化内容为:一是优化峰谷时段。午间11:00-12:00由高峰调整为平段,12:00-14:00由高峰调整为低谷,预计可释放电力需求300万千瓦;低谷和平段时间连续执行,16:00-24:00为高峰(尖峰)时段,0:00-16:00连续16个小时为低谷时段
6月27日,由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水光蓄一体化光伏项目——小金川流域光伏基地项目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多能互补开发实现重大突破。该项目位于平均海拔3700米的高原地区,占地面积3300余亩,装机规模16万千瓦,配套建设16兆瓦/32兆瓦时储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和田邦锦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由湖南邦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建,项目总投资为21亿元,占地面积225亩,建成规模为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项目全部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由100个5兆瓦/20兆瓦时储能单元构成。作为构网型独立新型
近来备受关注的虚拟电厂究竟有何“实”力?(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看向需求侧。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x2014;2027年)》提出,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在2024#x2014;2
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一排排白色的风机叶片随风飞旋;楚雄的荒山坡地上,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云岭大地绿能涌动,新能源发展跑出了“加速度”。6月8日,云南新增集中式新能源并网容量跨越5000万千瓦大关,达5006.8万千瓦,提前半年完成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目标。2021年至今,云南全省新能源
据国家能源局,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创历史新高。为应对夏季用电高峰挑战、保障电力可靠供应,迎峰度夏工程建
7月7日,浙江临海发布本地区配电网接入能力和容量受限情况(2025年三季度)。单位:临海供电公司单位:临海供电公司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7月7日午间,合肥电网最大负荷达1341.2万千瓦,同比增长8.14%,这已经是合肥电网在今夏第三次刷新历史纪录。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密切监控电网运行情况,累计优化调整运行方式138处。同时,合肥虚拟电厂接入资源总容量达1205.3兆瓦。
当钢筋丛林披上光伏矩阵的新装,当商业脉搏注入清洁能源的律动#x2014;#x2014;菲律宾LandmarkTriNoma购物中心正迎来蜕变时刻。上能电气倾力打造的工商业光伏电站于近日正式并网,在菲律宾地区奏响了可持续发展与都市商业共荣共生的崭新乐章。LandmarkTriNoma购物中心坐落于菲律宾奎松市东部,近20万平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开启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通知》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国家发改委将在试点探索、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等方面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积极支持
车网互动需要提升系统支撑能力,仍面临硬件革新、平台完善、运行安全等多重挑战。从用户体验角度看,车网互动技术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互动放电两大环节。目前业内认为,智能有序充电技术相对成熟,反向放电能力提升仍面临挑战。从整体运营角度看,V2G技术的关键突破点有两个:一是电池的耐久性,直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到2027年底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鼓励打造智能有
7月7,江苏省宿迁市公示了2025年三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其中,除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增量配电网外的12163个乡镇中,黄区10514个,红区1649个。在运河宿迁港产业园33个乡镇增量配电网中,红区28个,黄区5个。详情见下:关于2025年三季度宿迁市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的公告根据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
近来备受关注的虚拟电厂究竟有何“实”力?(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看向需求侧。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x2014;2027年)》提出,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在2024#x2014;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5日上午,江苏峰业环境科技集团与北京晟运储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就“广西南宁良庆区新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期2*100MW/200MWh”项目成功举办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标志着峰业集团正式进军储能产业新赛道,是集团践行“绿色-双碳-科技-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该项目规划总容量4×
7月7日,浙江临海发布本地区配电网接入能力和容量受限情况(2025年三季度)。单位:临海供电公司单位:临海供电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5日上午,晟运储能与江苏峰业集团在江苏扬州迎宾馆贵芳园会议厅举行“广西南宁良庆区新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期2*100MW/200MWh”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占地100亩。项目总容量为4*100MW/200MWh,分两期建设。晟运储能作为本项目的核心设备提供方,将全面负责储能系统
7月4日午时,武汉电网最大负荷达1704.8万千瓦,同比增长26.48%,相较于去年同水平负荷提前了20天。据悉,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目前严格执行迎峰度夏期间值班制度,24小时不间断监控电网负荷和设备运行监控情况,超前谋划编制2025年武汉电网主网迎峰度夏运行方案,提前修订完善变电站“一站一案”事故应急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7月7日午间,合肥电网最大负荷达1341.2万千瓦,同比增长8.14%,这已经是合肥电网在今夏第三次刷新历史纪录。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密切监控电网运行情况,累计优化调整运行方式138处。同时,合肥虚拟电厂接入资源总容量达1205.3兆瓦。
西葡大停电的系统“振荡”终于“落下最后一只靴子”。据媒体报道,对于大停电的原因,西班牙政府发布报告说是由于电压激增,但电网和电厂等有关运营商未能有效应对而引发的连锁反应。(来源:电联新媒作者:管永生)此前,西班牙电网运营商将大停电责任归咎于大型发电厂,母公司董事长指控部分大型发电
泛华战略新论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正迈向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新阶段。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升级,引入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业育城平台赋能,整合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形成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格局。同时,构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日,河南鲁山抽蓄电站2号机座环蜗壳成功吊装就位。鲁山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储能项目和河南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装机容量为130万千瓦,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河南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
路透社6月23日报道,由于席卷美国东部地区的危险热浪,电价飙升,美国电网运营商指示发电厂最大化其电力输出。在极端高温的影响下,社会用电量激增,如果发电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停电风险将会继续增加。同时,电价的飙升也表明了几个主要耗电区域的能源供应紧张。据覆盖六个州的电网运营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和田邦锦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由湖南邦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建,项目总投资为21亿元,占地面积225亩,建成规模为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项目全部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由100个5兆瓦/20兆瓦时储能单元构成。作为构网型独立新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