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现正处于高速起步阶段,截至4月2日,我国已备案了116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2,预计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将进入高速迭代期。国内相关设备供应商普遍看好算力基础设施赛道,华为预计2030年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3,英伟达计划将深度学习计算能力提高100万倍4。
为满足大模型的训练及推理需求,国内外均加速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用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 EFLOPS。根据《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我国算力规模超过300 EFLOPS,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5%。
目前,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加速推进。除长三角、芜湖、重庆外,多数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已完成建设方案和整体规划的出台,多数枢纽节点规划的未来标准机架在50万~80万个,预计单个枢纽节点满载电力负荷约为150万~250万千瓦,将对所在地造成较大的电力保供压力。
二、预测未来算力负荷,需要重点关注五大因素
对于未来算力的电力负荷预测,其影响因素复杂,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导致的算力基础设施规模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算力基础设施的适量超前建设、创新型应用的凸显和计算精度的提升,预计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在十五五期间将实现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9月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预计2025年全球算力总规模3000 EFPLOS,2030年全球算力总规模20000 EFLOPS,这意味着全球2030年算力规模是2025年的6.67倍,折合年均增速46.15%。
二是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专业程度上升导致的芯片技术路线变化。当前,主流的AI芯片技术路线分为通用型AI芯片GPU(图像处理器)、半定制化AI芯片FPGA(现场可编辑门阵列)、全定制化AI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5,其中GPU占据绝对优势。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GPU在AI领域的占比可能受到FPGA和ASIC挤压,形成三足鼎立态势。相较于FPGA和ASIC路线而言,目前主流的GPU路线能耗相对较高,技术路线的变化可能会压降未来算力的整体能耗。
三是芯片制造本身的技术进步导致的单位算力能耗降低。业内对AI芯片未来算力增长水平的预测差异较大,芯片制造行业普遍看好其技术进步。类比英特尔酷睿系列芯片历史发展,根据初代酷睿到十代酷睿发展过程中,新指令集、IPC和频率提升带来的CPU性能提升,折算求得酷睿系列芯片单位能耗年均算力增长约为8.1%。鉴于智能AI芯片处于发展初期,酷睿CPU芯片处于发展平稳期,预计未来智能芯片的技术进步将大概率高于这一速度。
四是随着浸没式液冷等技术应用,算力中心降温能耗的下降促使PUE降低。我国算力行业PUE6降低是大势所趋,当前,算力行业公开的全国平均PUE水平约为1.4~1.6;未来,根据《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GB 40879-2021 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相关文件标准,新增数据中心PUE水平约为1.2,因此使用浸没式液冷、余热回收等技术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PUE,是算力发展的大势所趋。
五是社会需求的波动导致算力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及利用水平的变化。算力基础设施的负载率或者是开工率是一个对电力需求影响较大的因素。受超前建设导向、算力结构性失衡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内数据中心负载率普遍低于30%,但未来算力中心负载率可能出现大规模提升。此外,由于在大模型调试、训练及推理阶段,相较于普通数据中心,智能算力负荷曲线可能存在更大波动,因此算力设备设施的利用率也是影响负荷的核心因素。
三、推动算力电力协同,电力侧有四大发力方向
能源电力行业支撑算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算力电力协同,有以下四个发力方向。
一是加强网架改造,保障算力中心电力可靠。一方面,为满足各级算力中心新增大容量负荷的供电和可靠性要求,电力行业新建相应变配电设备设施,改造相应配网网架回路布局;另一方面,为满足算力中心新能源发电及储能设施建设需求,电力行业增加相应电网改造及建设投资。
二是增强绿电供给,保障算力中心绿色转型。在算力中心园区配套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已逐渐成为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共识。“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要求绿电占比超过80%。北京等地已对绿电标杆示范性智算中心提出“零碳”目标,希望绿电供给占比逐渐上升至100%。为满足高比例绿电要求,电力行业在绿电消纳、优先交易、储能配置、调度安排、新能源电力专线等方面均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是提供监测服务,支撑算力中心运行优化。算力中心运行过程中,其电力负荷变化情况可以作为算力调度运行优化的基础数据。电力行业可以依托省市两级大数据中心,针对相关园区企业,开展相应新能源出力监测预测、PUE能耗监测、算力电力联动辅助决策等服务,支撑算力中心运行优化。
四是配合政策落实,促进算力中心节能降耗。在进一步降低算力中心能耗PUE的措施实施中,电力行业有必要配合数据资源局等上级部门,通过执行差异化电价标准,引导算力中心节能降耗。以安徽芜湖算力集群为例,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长三角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若干举措》中规定,对于PUE>1.4且≤1.8的项目,执行的电价加价标准为0.11元/千瓦时;对于PUE>1.8的项目,加价0.5元/千瓦时,促进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注:
1. 均折算成1024张A100型号显卡计算。
2.数据来源:2024年4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的公告》。
3.数据来源:华为孟晚舟2023年4月的全球分析师大会演讲,“预计到2030年,通用算力将增长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
4.数据来源:2024年3月4日,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主要供应商)CEO表示,英伟达计划使深度学习的计算能力再提高100万倍。
5.三种芯片技术路线主要区别在于:GPU灵活性好、冗余度大、功耗高、单片功耗200~500W;FPGA通用可编辑、冗余适中、功耗低、单片功耗30~50W;ASIC以硬件实现软件算法、定制化无冗余、功耗最低、单片功耗10W以内。
6.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数据中心能源效率,即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17日,黑龙江举行“算电融合智启未来”人工智能与算电融合招商推介会,活动旨在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推介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和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对接合作。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袁锋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紧紧把握人工智能快速演进的新形
“五一”假期期间,在河北省永清县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二期项目内,30条全自动分拣线高速运转。恰逢换季与出行游玩高峰期,消费者频繁网购服装、出行装备等商品,这几日,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的日均操作量高达550万件。“自去年底全自动分拣线投产以来,我们快递的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000万件,产能和
在能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融入能源产供销全链条,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智慧能源分论坛上,华
为庆祝“五四”青年节,发挥青年智库作用,搭建互学互鉴、展现风采的平台,引领广大青年在经研院高质量发展、支撑公司争创“两个标杆”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4月27日下午,国网冀北经研院举办“争标杆·当先锋”青年论坛。来自国网冀北经研院各部门中心的7位青年职工结合自身岗位实践,围绕电网未来发展
引言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也是全球竞争的新焦点。2024年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显示,廊坊、张家口的算力指数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而张家口作为“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建成投运国家重点数据中心项目37个,服务器超172万台,算力规模达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切实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组数字,可见证能源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的迸发涌现。超1/2——2025年2月,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
记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当地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电力需求激增。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枢纽的核心节点,张家口市凭借独特能源和区位优势,正加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算力之都”。绿电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处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是
4月8日,广东省珠海市政府与广东电网公司签署建设一流电网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提到,双方将共同开展珠海高新区城市级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广东电网将加快推动珠海鹤洲北光伏项目并网,探索构建绿色算力数据中心,助力珠海打造跨境算力及数据服务枢纽。此外,在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双方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会上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应该说,算法、算力、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基本要
在发展数字经济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正引发算力需求的指数级攀升。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8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6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对数据中心等实行绿证强制消费要求。数据中心是承载算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高能耗的特性。在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算力和绿色电力的协同发展亟待加强。
随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及新型电网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电网管理的现代化。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十五五”期间的大电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上启下,连接着
当前,中国正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随着风、光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比例的不断上升,其波动性、间歇性与电网安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近年来,抽水蓄能技术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抽水蓄能电站发展与展望专题研讨会在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宿迁市区委书记陈伟,召开专题调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座谈会,强调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新型电力系统是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强调源网荷储的协同互动,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清洁运行。会
5月20日,由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主办的“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日立能源受邀出席此次活动,并与行业专家深入探讨驱动电网和能源低碳变革的关键路径。自2020年以来,国际能源电力转型论坛已举办四届。本届论坛以“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转
对于现代能源体系来说,传统电力系统好比一条条宽阔的“主动脉”,能源单向流动,稳定却稍显笨重。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设备故障,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同时,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大量风光分布式新能源涌入电网,从而导致传统电网“消化不良”,这就促使微电网应运而生,它是
5月19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公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河南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对于目前并网的存量项目,稳妥有序推进涉网安全能力治理提升。存量集中式新能源场站,2025年底前完成自查并编写自查报告,2026年6月底
5月12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自研的集中式站所终端和馈线终端两款产品,经国网电科院产品供应链溯源评估,国产化基准率达100%。山东电力创新采用软硬件解耦平台化技术,构建通用软件架构体系,形成自主可控的国产化开发平台。研发团队突破配电终端设备核心软硬件技术壁垒,完成了主控芯片、模数转换芯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力应急力量建设。国家能源局细化明确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建设节点、能力标准、保障要素等要求,推动建成7个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2个研究中心并形成实战能力,不断提升跨区跨企应对重特大
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然而,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电网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指挥官”,储能变流器(PCS)通过双向能量转换、灵活调频调压等核心功能,已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升工商业用电经济性的关键设备。130kW系列储能变流器储能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取代“源随荷动”成为核心特征,给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带来了全新挑战。南网总调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提出了“构建一套管理体系,融入两种管理能力”的总体思路,通过构建云—边两级扁平化协同的管理体系、强化数字化管理能力和新型基层创新共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6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据实际放电量给予奖励。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可按首年申报标准连续3年获得奖励,每千瓦时储能容量的年电量奖励上限600kWh。独立储能0.35元/kWh,用户侧0.2元/kWh,奖励期3年。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按调节能力
随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及新型电网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电网管理的现代化。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十五五”期间的大电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上启下,连接着
对于现代能源体系来说,传统电力系统好比一条条宽阔的“主动脉”,能源单向流动,稳定却稍显笨重。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设备故障,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同时,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大量风光分布式新能源涌入电网,从而导致传统电网“消化不良”,这就促使微电网应运而生,它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位于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将光伏板在将太阳能作用下转化为“绿电”;厂房里,微电网管理平台实时调节“绿电”输出,为每一台设备高效供能,除了满足自发自用,多余的‘绿电’还能卖给电网创收;今年4月,江苏省出台政策进一步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
初夏时节,阳光灿烂。走进位于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屋顶光伏板在暖阳照耀下熠熠生辉,将太阳能转化为“绿电”;厂房里,微电网管理平台实时调节“绿电”输出,为每一台设备高效供能。“我们的屋顶光伏除了满足自发自用,多余的‘绿电’还能卖给电网创收。”中天储能科技有限
5月15日下午,安徽省虚拟电厂重点项目座谈会在合肥召开。省能源局电调处、省电力公司营销部、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省电力交易中心、省内第一批虚拟电厂重点项目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安徽省虚拟电厂建设发展成果。近年来,安徽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
01迎峰度夏的背景和分析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呈现“冬夏双高峰”特征,夏季降温负荷占比达30%,部分省份甚至超过40%。2024年7月,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突破14.51亿千瓦,同比增加超1亿千瓦,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总结起来,根本矛盾可以归结为两方面: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空调负荷激增:住建部数据显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重庆能源局下发关于《重庆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二次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是根据市内电力负荷分布确定不同上网电量比例。其中:位于主城都市区22个区县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年自发自用电量比
摘要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约8.6亿kW,电网消纳矛盾日益突出,仅靠电源侧调节难以支撑未来更大规模的新能源消纳任务。因此,如何利用价格激励使电动汽车、储能等用户侧调节资源发挥填谷能力,以满足新能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需要,已成为电网公司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选取城市公共充电站为研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6日,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印发2025年桐乡市迎峰度夏(冬)电力负荷管理专项补贴实施方案,为贯彻电力稳供政策,缓解电网供需矛盾,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特制定空调负荷、移峰填谷(以下所说移峰填谷包含集中检修)、电力需求响应、地方电厂顶峰发电价格补偿机制。按照“安全可靠、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将9个城市以及30个项目列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标志着车网互动从前期的探索研究、局部示范阶段,迈入推进规模化应用试点落地的新阶段。车网互动是指电动汽车与电
市场交易型虚拟电厂将迎来广阔空间——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明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开发。随着国家对虚拟电厂主体经营地位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