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海葵”盛放,“海基”挺立。9月19日上午,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暨“海葵一号”“海基二号”投产仪式在广东深圳和流花油田现场举行。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致信祝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周心怀致辞并宣布投产。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陶永欣应邀出席。
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由流花11-1和流花4-1两个油田组成,平均水深约305米,主要生产设施为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和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计划投产开发井32口,高峰日产量约2700吨,油品性质为重质原油。该项目开创亚洲首例“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成功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推动亿吨级深水油田焕发新生机的同时,大幅降低工程建设和生产成本,为高效开发类似深水油气田贡献“中国方案”。
汪东进在致信中指出,有限深圳分公司科学部署、精心组织,与相关单位精诚合作、攻坚克难,成功实现“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自主设计建造,高效推动亿吨级储量的再动用,为我国中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开辟新路径。
汪东进强调,有限深圳分公司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三大工程、一个行动”和“四个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全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建设,为中国海油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周心怀在致辞中表示,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的成功投产,是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又一重要成果,将为南海东部油田“2000万吨以上稳产十年”目标注入新活力,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新方案,为中国海油与深圳市深化企地合作增添新动能。中国海油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勇担“责之重者”,以精益管理和扎实作风抓好项目投产后各项工作,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海洋石油事业行稳致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在听取现场准备情况介绍后,周心怀发出投产指令。现场员工启动油井,“海基二号”水下机器人缓缓开启300多米水深的采油树,原油通过水下管汇进入生产处理系统,经“海基二号”预处理后输往2.5公里外的“海葵一号”,火炬徐徐点燃。
投产仪式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南山区有关负责同志,集团公司、有限公司总部有关部门和相关所属单位负责同志,参与项目建设和投产的干部员工代表分别在深圳会场和油田现场参加。
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
延长油田寿命30年
流花11-1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1996年3月建成投产,推动当年我国海上原油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作为一个世界级开发难度的深水礁灰岩油田,历经28年开采,流花11-1油田仍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中国海油开展油田综合调整项目研究,推动油田群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大幅提升,开采寿命延长30年,流花11-1油田与流花4-1油田联合开发,迎来了二次开发的机遇,
深水明星组合
创新开发模式
按照常规模式,深水油气田开发一般采用“水下生产系统+浮式生产装置”,但成本较高且技术难度大,项目团队从技术、经济、国内产业链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论证比选,采用干式开发技术代替水下开发方式,采用自研多点系泊系统代替单点系泊系统,开创“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建成两大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国之重器”“海葵一号”总高度近90米,总重量约3.7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每天可处理原油5600吨,作为原油处理、存储与外输的关键装备,“海葵一号”由60多万个零部件构成结构极其紧凑,按照南海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设计,可连续运行15年不回坞,“海葵一号”为全球首个集成海洋一体化监测、船体运动与系泊数字孪生、三维可视化管理等近10套数智化系统于一身的圆筒型FPSO,可在台风期间实现远程遥控生产,“海基二号”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是亚洲最高最重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平台搭载原油工艺和外输系统、生产水处理系统及电力供应系统等300余套设备,可实现远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远程生产等功能,为更好应对深海极端恶劣环境,平台还针对性设计配备了深水导管架数字孪生健康管理系统,可全方位监测导管架的环境载荷和结构响应,显著提升深水油气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近10年,全球70%~80%的新油气田,发现在海洋,其中近三分之二集中在深水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增储上产前景广阔,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建设历时近4年,中国海油联合国内40多家先进制造业企业,成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S420级超强度钢、高韧性永久系泊聚酯缆绳、自研中央控制系统等3项世界首创技术和15项关键技术,国内首次应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成功开创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的全新模式,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 | 徐伟竞 刘亚婷 刘武钧 左李军 王德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键,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搭载的双燃料发电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这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的又一创新性成果。双燃料发电机组顾名思义就是既可以烧油又可以烧气,既拥有柴油机组卓越可靠的性能,又具备天然气机组经济环
3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2024年,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公司始终坚持增储上产,严控成本,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攀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坚持多措并举深挖上产潜力,产量连续多年刷新历史纪录。2024年实现油气净产量726.8百万桶油
3月18日,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第10口新钻井成功投产,作为中国海油首批“优智钻完井”示范项目,当前已取得提速20%、提效5%、提产2.45万吨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及工程安全零事故的阶段“四优”成效,并成功推动16项“六智”举措落地实施“优智”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
11月6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在上海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论坛暨全球采购签约仪式,与26家全球供应商签订进口合同和协议,签约金额再创新高,七年累计签约金额突破760亿美元,充分展现了中国海油与全球合作伙伴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和
在南海东部流花11-1油田水下320米,在ROV(水下机器人)监控下,最后一根续接集束电缆抽拉作业顺利完成。前不久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水下7条管缆铺设全部完成,这意味着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油田水下生产系统脉路顺利贯
4月26日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又一“大国重器”荣耀落成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陆地建造完工并被正式命名为“海葵一号”远远望去红蓝配色的圆筒状船体顶部密密麻麻镶嵌着各类设备管线从空中俯瞰像是一朵在海中绽放的葵花不久之后这座“钢铁葵花”将奔赴南海探索
9月5日,继台风“苏拉”在广东登陆后,“海葵”再次来袭。双台风所到之处,不仅给当地带来风雨天气,也给广东沿海的海上风电机组带来了又一次“大考”。在这一次“大考”之中,伫立在海上的明阳智能风电机组表现如何?这些风电机组又以怎样的“内功”应对再一次的挑战?“苏拉”过境期间——9月2日凌晨
奉化供电局根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已要求各运检部门和基层供电所、供电营业所结合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加强对沿海及山区风口输配电线路、各变电所的防汛防台检查,并要求调度部门及早修订好今年的防汛抗台应急预案。奉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针对去年“海葵”强台风过境对该市造成的严重灾情和气象部门今年台风和可能出现旱情的预报,以一号文件的形式要求全市各部门及早做好防汛抗旱的应急准备,强调水利、电力等部门确保防汛抗旱用水用电。奉化供电局接到指挥部文件后,立即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局安监运检部要求各基层供电所在3月10前完成对防汛抗台专项检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家庭式农场,走集约化高效农业发展之路。那么,面对中央出台的这一新的农业发展战略,农村供电服务该如何适应这一变化?记者走访了宁波部分种粮大户,其中奉化第一种粮大户“谷堡粮食生产合作社”社长竺海龙对今后粮食生产用电的希望,或许代表了广大种粮大户的一种期盼。据竺海龙介绍,“谷堡粮食生产合作社”现有租赁水田1580亩,这在宁波全市3884户百亩以上种粮大户中,他的种植面积同样排在前列。去年,虽受“海葵”强台风过境影响,该合作社还是向国家投售了1150吨稻谷。竺海
8月8号,今年第十一号台风“海葵”来袭,早上在象山登陆,海盐受其风圈影响,风大雨大。早上6点多,我们接到了朱建富副主任的短信通知,提前上班抗台。7点左右,等我到达单位的时候,好多师傅都已经到,他们等着上级的命令,准备随时出发抢险抗台。由于大风,好多线路受到旁边树枝随风摇摆的影响,有碰线、断线和跳闸事故出现,师傅们在领导的指示下,不顾外面的恶劣天气,穿上雨衣,带上工具就出发到现场排除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事故,恢复供电。上午10点多,我和吴亚洲接到命令,和朱建飞师傅一起出去抢险,这时的海盐正好在台风的10级风圈的影响下狂风暴雨,路上基
3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2024年,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公司始终坚持增储上产,严控成本,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攀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坚持多措并举深挖上产潜力,产量连续多年刷新历史纪录。2024年实现油气净产量726.8百万桶油
3月18日,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第10口新钻井成功投产,作为中国海油首批“优智钻完井”示范项目,当前已取得提速20%、提效5%、提产2.45万吨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及工程安全零事故的阶段“四优”成效,并成功推动16项“六智”举措落地实施“优智”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成套技术装备“国和一号”是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该项成果形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反应
8月9日,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平台首口开发井正式开钻,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新优快”钻井作业拉开序幕,这是我国首次在超300米水深海域通过固定式平台开采油气,此模式与采用移动式钻井平台相比,可降低钻完井成本超50%,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体系,促进深水油气田
在南海东部流花11-1油田水下320米,在ROV(水下机器人)监控下,最后一根续接集束电缆抽拉作业顺利完成。前不久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水下7条管缆铺设全部完成,这意味着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油田水下生产系统脉路顺利贯
4月26日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又一“大国重器”荣耀落成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陆地建造完工并被正式命名为“海葵一号”远远望去红蓝配色的圆筒状船体顶部密密麻麻镶嵌着各类设备管线从空中俯瞰像是一朵在海中绽放的葵花不久之后这座“钢铁葵花”将奔赴南海探索
扬帆奋进抢春时,砥砺前行谱新篇增储上产、科技攻关、提质增效……在中国海油生产科研一线各单位多点发力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齐心协力绘就奋斗好图景以实干实绩实现首季“开门红”有限深圳分公司油气双新高,首季“开门红”今年以来,南海东部油田生产原油、天然气创历史新高,同比增产超10%。南海东部油
还记得那个那个颜值与内核兼具的“超级能源碗”吗4月2日经过20个小时、分3次注水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成功下水并出坞即将迎来启航1“原地出海”没那么简单“海洋石油122”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个圆筒型FPSO其总重约3.7万吨最大直径约90米高61米(至直升机甲板)相当于近22层
3月26日我国首座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南海挑战”号在拖轮的牵引下缓缓驶离流花油田海域这标志着这座见证了中国挺进深水步伐的功勋重器在服役28年后正式退役累计开采深水油气超2300万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卓越力量“南海挑战”号平台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一座旧式钻井平台,于1995年改造成F
——中国海油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综述相约春天里,奋斗向未来。三月,来自中国海油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认真聆听大会报告,踊跃参加小组讨论,谋实招、献良策,把海油人所做所想所盼带上全国两会。过去一年,是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开局之年,他们胸怀“国之大者”、情牵
4月7日,受美“对等关税”影响,引发我国A股市场巨震。4月8日,国家电网控股的国电南瑞已经发布上市公司董事长提议股份回购的公告,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股份,回购规模预计5亿元至10亿元人民币。据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多家电力央企陆续出手,通过回购、增持等措施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国家
4月8日,中国海油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海油集团计划自本公告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系统增持公司A股及港股股份(含港股通),拟增持金额累计不少于人民币20亿元(含本数),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含本数)。此次增持旨在提振投资者信心,支持公司持续
4月1日,A股石油板块震荡上行,截至收盘,准油股份、和顺石油涨停,通源石油涨超7%,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油工程等纷纷跟涨。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升高,昨日国际油价已全线上涨。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12美元,收于每桶71.48美元,涨幅为3.06%;5月交货的伦敦布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简称“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31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海油在南海东部海域深层—超深层勘探发现惠州19-6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惠州19-6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距离深圳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100米。发现井HZ19-6-3钻遇油气层127米,完钻井深5415米,经测试,该井平
3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2024年,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公司始终坚持增储上产,严控成本,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攀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坚持多措并举深挖上产潜力,产量连续多年刷新历史纪录。2024年实现油气净产量726.8百万桶油
3月24日,我国首口海上CCUS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该项目预计10年累计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同时能提高油藏采收率,驱动原油增产,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实施CCUS?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
3月25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2025年全国油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道保护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部署2025年度油气管道、储气设施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工作,服务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展改
油气市场研报(2025年3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焦点月评探析我国海上CCUS发展3月24日,我国首口海上CCUS井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该项目将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同时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
3月25日,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在京拜会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双方就深化战略合作,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协同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张传卫对中国海油给予明阳集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明阳业务发展、科技创新、海外布局等情况。他表示,明阳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和制
3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和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已投产。两个新项目均采用智能油气田设计理念,对原油生产、设备维保和安全管理等部分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率。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0米。项目投产后具有高产、
19日,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亚洲首座油气处理与岸电设备共建平台——埕北油田CEPC(中心平台)处理平台投产一年来,累计为埕北油田供应岸电超1.2亿千瓦时。据悉,埕北油田CEPC平台(中心平台)首创油气生产与岸电供应共建模式,将高压输电设备与油气处理设备共建于同一平台,相当于为传统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