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黄海之滨,云台山下,一条银装长龙横卧,轰鸣“龙吟”,源源不断地向石化基地输送“零碳蒸汽”,逐步开启新的能源替代方案,凝聚起建设一流核电工程的强大力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核能的新名片。
10月1日21:48,一则喜讯传来:中核集团“和气一号”核能供汽项目(以下简称“和气一号”)已安全稳定供汽100万吨!
“和气一号”建设以来,江苏核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惠及当下、着眼未来的工作思路,让核能综合利用崭新之作应运而生,以“和气”赋名,为中国再添一抹核能绿意,驱动这艘能源巨轮逐浪前行。
从何而来
何,是路在脚下。
走近“和气一号”运行现场,一条长达23.36公里的“银龙”从田湾核电基地一路延绵至徐圩新区的石化基地,这条巨龙肚子里的“汽”便是由核能转化而来。翻阅最初的资料发现,初始设计温度为248摄氏度,实际输出261摄氏度,向上攀升的13摄氏度,代表着输送至石化基地的蒸汽效果更好、品质更高!这13度从何而来?带着疑问,笔者走进“和气一号”项目团队。
前行千里,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结果。高品质蒸汽的取得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艰辛自然不少。“和气一号”采用全国单套容量最大的双侧相变蒸汽转换技术,实现了冷热介质的逆向对流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为换热提供了更高效、更稳定的技术支持。由于这是一项新技术,国内没有可供参考的应用案例,对于江苏核电技术人员来讲,技术的投产应用注定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从“核”而来
核,是解决方案。
时间回到3月份,刚过完年的港城仍裹着寒霜,“和气一号”的调试现场却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由江苏核电运行二处、维修支持处、维修二处、仪控处,中核工程公司等组成的调试团队刚进入状态,一道难关便摆在面前,“蒸汽温度上不去!设计问题还是换热设备问题?怎么解决?”联合调试队成员胡海波、武文奇、宋健君陷入沉思,翻阅图纸设计书,泡在厂房研究设备,一有思路便开始尝试,一连几日,皆是如此,更让人头疼的是,每次付出行动后得出的结果与推算预测的数值存在偏差。
“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分秒必争。”团队成员李锐刚为众人鼓劲。最终与供货厂家共同探究得出初步结论,影响温度的原因是换热器中水的液位。如同加热壶一般,液位太低,加热棒裸露在“汽侧”,容易损坏设备;液位太高,液面距离“壶顶”太近,水、汽分离效果差。控制好液位才能让设备内水、汽含量达到理想状态,进而提高蒸汽温度。
液位的高低则是通过液位计来判断,团队成员现场实况比对后发现,换热设备内温度高,导致液位计显示数值和实际液位不符,下一步要做的便是调整液位计,使其显示数值和实际液位相匹配,从而更精确地确定液位。
控制液位高度,可以开阀门注水或者是改变加热速度,但这个过程也是需要不断尝试的,一旦没把握好度便会出现液位偏高或偏低,影响设备。
事以微巧成,答案从“核”来。试验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实验室论证、绘制曲线方程、模拟推演等,反反复复用了将近一个月,调试团队才有把握尝试,结果也如同模拟的那般精确,试验一次成功!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蒸汽温度也开始逐步升高,攀过248,登至261摄氏度。
从“和”而来
和,是通力协作。
调试团队成员15人左右,蒸汽温度调试期间,恰逢“和气一号”控制室改造升级,选择了一间仪控间作为临时控制室,可供使用空间仅有3张单人床大小,常常出现十几个人凑在一起探究讨论的场景,最终温度试验成功的那一刻,团队成员也是挤在这样的小房间里。
团队成员黄兵回忆起调试时光,调试团队大多时间都住在现场,心也一直悬着,偶尔也有回家住的时候,可半夜手机总是响,媳妇儿也总抱怨。“可以说,当时我们做了万分准备,备用方案也有。如果试验不成功,就准备增加新设备,就连策划书都写好了!下一步需要干什么?怎么干?都是精确到时间节点。”黄兵感慨万千,“最终结果很理想,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也仅是暂时的,后续迎接我们的还有吹扫管道试验。”
管道吹扫也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20多公里的管道,每公里都设有温度、压力测点,能精确感知管网输送介质情况,因此每个点位都需有人值守。吹扫启动时,噪音大,当面沟通都得靠嗓子喊,口干舌燥是常态。
在调试的过程中,这样攻坚克难的故事有很多。江苏核电、方洋集团,不论是用汽方,还是供汽方,大家发扬“一盘棋”作风,整体协同,从大局出发打破壁垒,主动向前共面困难,紧密合作解决难题...... “银龙”之躯也注定了蒸汽强度,创造了七项“全国第一”的供汽管道,确保将261摄氏度的工业蒸汽,安全送至虹洋热电。虹洋热电负责人叶圣陶介绍:“供汽管道采用了复合保温结构,即气凝胶、碳酸钙加上聚氨酯。经过测试,我们发现蒸汽从核电站到石化基地,温度下降实现每公里约1.5摄氏度,总体来说,保温效果超过预期,输送的蒸汽品质是很好的,不仅能作为热源使用,一部分还直接参与了化学反应。”
从“和”而来,一项项事例都映射出“和气一号”调试团队在勇往直前。
“和气一号”已经投产,为国内石化基地能源供应的绿色升级提供了新方案,如今,“和气一号”供汽达到了100万吨,蒸汽品质也被石化基地啧啧称赞。预计每年能输送480万吨的零碳清洁蒸汽,每年可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为石化基地每年节省碳排放指标70多万吨。
如今的田湾核电,已经成为祖国黄海之滨一颗绿色低碳的璀璨明珠。未来,田湾核电将继续大力践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秉承“我是中核人、我是中国核电人”的职业身份认同,促进“和气一号”同“华龙一号”“玲龙一号”等国产品牌形成核工业供应链品牌集群共同出海,向品牌价值链高端迈进,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努力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核能综合利用的时代答卷中贡献田湾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记者从今天开幕的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轮值理事长杨长利在会上介绍,2024年,我国核电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能,无所不能”,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当核能供暖取代燃煤锅炉,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危机,当AI算力驱动绿色转型……你会发现,核能早已渗透进高质量发展的每个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期待加深与民企合作共同推动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在核电领域有哪些贡献?民营企业可以在核电
近日,从中核集团获悉,2024年,江苏核电为石化基地供能累计131.58万吨,其中仅12月结算吨位就有21.94万吨。2024年6月19日,一个标志性时刻在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基地诞生:工业蒸汽源源不断地输向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的能源心脏——虹洋热电,标志着我国首个工业用途的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
11月11日,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旗下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与盛虹石化产业集团签订核电供应战略合作协议。为加速打造连云港市万亿石化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化工区,奋力推动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江苏核电与盛虹石化本着“合法合规、平等互利、促进转型、服务发展”的原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9月2日,中国核电召开业绩说明会,介绍了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情况。上半年,中国核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积极推进“整体·协同”年专项工作,聚焦安全生产、市场开发、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稳增长
近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同意建设2024年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的通知》,中国核电旗下江苏核电申报的“江苏省核能多用途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建设。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是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管理和指导建设的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是全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紧紧围绕战略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在田湾核电,一批项目有了新的进展,一起来看看吧。01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建成投产02田湾核电OT503大修安全完成03田湾核电7号机组主离相封闭母线出厂验收完成04田湾核电7、8号机组相控阵超声检测顺利应用05中核田湾400兆瓦时储能电站提前实现全容量并网0
6月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和气一号”项目作为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具有“绿色安全、稳定高效”
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4月共计16个氢能项目传来消息,涉及氢能制储输用多个领域,详情如下:签约4月,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与江苏富仕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建设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5万吨绿氢、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项目。据了解,
4月29日,中核集团创新产业集群布局雄安新区暨雄安科技园项目开工动员活动在项目现场成功举办。这标志着中核雄安科技园项目正式开工,中核集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决策部署、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助力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活动前,河北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
4月,全球核电发展史迎来里程碑时刻——中国自主研发的“玲龙一号”(ACP100)全球首堆主泵在海南昌江成功吊装就位。这一直径仅3.36米的核心设备,不仅是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心脏”,更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SMR)领域实现了从设计到工程实施的跨越式突破。(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作为全球首
4月18日,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一行。双方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就进一步加强科研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参加会见。申彦锋对宋迎东一行的到访表示诚挚欢迎,对哈工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8日,中国核电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营业收入为202.73亿元,同比增长1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37亿元,同比增长2.55%。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核电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中国核电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同比上涨3.09%;归母净利润为87.77亿元,同比下降17.38%。
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在此次国常会上获批的新项目分别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共计5个工程、
4月27日,国常会审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共10台机组,分别是:1、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业主单位:中广核地点:广西机型: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其中,防城港核电3、4号机组已分别于2023年、2024年并网发电,在技术路线上,3、4号机组以及此
近期,有不法分子伪造“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同专用章”等印章,假冒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我公司”)名义大量采购钢材,诱骗供应商未收款先供货,对供应商带来损失风险,也对我公司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我公司声明如下:我公司未开展钢材采购项目,相关不法分
近日,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光伏车棚——宁德上汽24MW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由时代绿能投资,清源科技全资子公司清源易捷设计及建设。项目投运后将为上汽集团宁德基地提供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绿色电能,开启企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光伏+车棚,构建工业绿电新模式宁德上汽24MW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厂
此次获得核准的中核集团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将采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1.5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项目建成后,两台机组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对于优化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确保电力供应具
作为此次获得核准的核电项目之一,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海阳核电5、6号机组工程是海阳核电项目扩建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1300兆瓦,并将同步具备单机组不低于900兆瓦的供热能力。海阳核电是山东省首座开工建设并投运的核电站,由
记者从今天开幕的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总规模首次升至世界第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轮值理事长杨长利在会上介绍,2024年,我国核电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
4月21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办的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布达维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沙特核与辐射监管委员会主席哈立德以及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国驻华代
3月21日,我国最大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国家电投集团“暖核一号”完成第六个供暖季任务,有力保障了烟台海阳市、威海乳山市城区40万居民清洁温暖过冬。从2019年首次投运以来,“暖核一号”供热能力不断提升,清洁效益不断放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品牌效应不断凸显,成为烟威两地重要清洁热源、核
202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迎来开工建设40周年。记者当天从中核集团获悉,从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的核电站到国内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目前拥有9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86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8亿吨。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能,无所不能”,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当核能供暖取代燃煤锅炉,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危机,当AI算力驱动绿色转型……你会发现,核能早已渗透进高质量发展的每个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主要目标: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10.6万亿千瓦时左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总体目标方面,《意见》指出: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10.6万亿千瓦时左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
为确保能源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再度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需要处理好能源发展与安全、近期与远期、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关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以下简称“《目录》”),国家电投集团5项技术入选,分别为:国核电力院“大型光伏电站智能柔性控制技术与装置”、山东核电“压水堆核电厂热电联供技术”、云南国际“分布式光伏直流接入电解铝柔性直流微网供电技术”、远达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