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售电服务评论正文

非直供电(八):楼宇物业的分时电价策略

2024-10-14 13:24来源:黄师傅说电关键词:电价分时电价电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商业建筑为代表的一般工商业用电,在不同省份的分时电价政策下,有的要求执行分时电价,也有的可选择不执行。

(来源:黄师傅说电)

比如同样一个商业地产品牌,在上海、北京和辽宁等地就要执行分时电价,而在浙江、江苏等地就可以暂不执行,以平段一口价的形式收取电量电费

还有一些省份的一般工商业用电,在选择不执行分时电价时,要在平段电价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价格,目前陕西、湖南和四川有这样的规矩。

安徽省针对商业楼宇的零售用电量也有类似的规定。

那么在我们这个非直供电的场景下,物业公司如果说按照分时电价在被电网公司收取费用,对于终端租户来说,该不该同样以分时电价收取费用呢。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量化一下这个问题。

分时计量的部署

想要收取分时电费,那么对应要有分时计量的手段,也就是说要求物业公司向租户安装的电表具备相应的分时计量功能。

老式的机械表和电子表肯定不具备这样的自动化能力,想要达到分时计量的话,除非每天在每两个费率段相交时刻去抄表,但这显然不现实。

一些有通讯功能的电表,如果也不具备或者说没有开启分时电量计量的功能,虽然可以依靠集抄后台进行同费率电量的累积进而获取分时电量。但这种不透明的方式,数据准确性会被租户质疑,毕竟这些分时电量无法直接从电表上读取。

所以,想要分时计量的话,务必对应的电表要具备这样的功能,在电表的小屏幕上可以查看分时电量的统计。

传统的用户计量,基本都是断路器+电表的模式,虽说有些电表支持预付费以及欠费停供的功能,但还是要再加一道物理隔离的方式。

有些物业项目考虑到配电箱空间有限,改造的过程中就选用了一些“智能断路器”,就是相较于传统断路器,增加了计量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的断路器。

且不论这些断路器的计量精度和准确性,因为并非电表,所以计量的数据用于分析尚可,但要作为结算的依据我觉得还比较欠妥。

而且大多数这样的断路器依靠的还是后台的数据统计,那么作为结算依据的说服力就很弱。

如果说项目已经配置了分时电表还好,但如果还没有的话,这比改造可能需要一小笔费用。

不妨,先抛出一个我认为需要硬性具备的条件,我们再去算一下一个商业楼宇的物业公司该不该先投入这笔费用。但总之一句话:

想要分时收费,先装分时电表。

不同的峰谷因子

先要复习一下黄师傅自创有关分时电费的名词,峰谷因子

这是一个比例值,分母是全部电量执行一口价时的总电费,分子是把这些电量打散成分时电量后,按照分时电价收取的总电费。

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则代表按照分时电价的方式收取的电费会更多,相反是一口价的方式多。

而对于一口价就是平段电价的省份,这个峰谷因子就可以简化成各分时电量占比×对应分时电价浮动系数之和。

作为直供电主体的物业公司,在向电网公司缴费的时候是否该选用分时电价的方式就可以计算这个数值,不过前提是当地允许有这样的选择。

倘若一些地区已经规定物业一定要执行分时电价,那么这些物业对内部的租户是否该执行分时电价呢?

我们需要对比下两种方式,一种是以非分时的一口价向租户收费,一种是分时电价的完全透传。

对于物业公司来说,虽然要按照分时缴费,但我们也可以模拟一下不按分时,只按平段一口价缴费的话,物业公司的峰谷因子是多少。

这个和物业公司自身整体的分时电量占比有关,当然也和当地分时电价政策的价格浮动系数有关,我们设这个峰谷因子为A。

再看租户侧,暂不考虑任何加价,一口价的方式相当于物业公司的平均电价传导,而这个平均电价在不考量力调电费和那些两部制商业楼宇的条件下,实际上就是这个物业公司所执行的平段电价×峰谷因子A

以此为基准,在获取租户分时电量后就可以得出这个租户如果按照分时电价收取电费的话,相较于按照物业平均电价收费的话,这个峰谷因子是多少,假设为B。

如果B比A大,证明按照分时电价收取租户费用会比平均电价要多一些,反之亦然,这样也就给一些物业公司带来一些数据上的参考。

举个例子

我们以北京地区为例,某一商业综合体典型运行日小时电量统计及分布如图所示,暂不考虑北京地区夏冬月份的尖峰电价,只考虑全年的峰平谷时段。

则该商业综合体物业的峰平谷各时段电量占比分别为49.92%,37.21%和12.88%。

北京地区单一制用户分时电价浮动系数比分别为1.8,1,0.3。

计算峰谷因子=49.92%*1.8+37.21%*1+12.88%*0.3 = 130.93%。

某咖啡店典型运行日小时电量统计及分布如图所示,同样的计算方式下,峰谷因子=135.68%,后者较前者多4.75%。

也就是说,如果物业公司按照分时电价透传方式向这个咖啡店业主收取电费,相比于直接按照自身的平均电价收电费,会“增收”4.75%。

考虑到北京只有上网电价部分参与分时电价的浮动计算,暂取4毛钱,该用户典型日用电量约为343度,考虑全年都在开店运营,综合年总电量约125195度。

则分时方式收费相较于一口价方式收费整体会增收2378元。

那么预计每年增收的费用和一次性分时电表的投入就见仁见智了,这里仅提供一些数据算例,其它省份地区如果有类似的场景可参考计算。

差额从何而来

为什么同一个单元下的物业整体和租户在分时电量部分上会有差异呢?

这还是因为物业是由许多不同的个体单位的用电量聚合成的,反映出来的电量分布是整体的结果。

比如谷电占比,物业是12.88%,而这家租户仅为7%。

考虑到一些夜晚照明,冷机等也需要夜晚运行的设备,物业确实在夜间也需要一定的用电量。

但作为内部的租户,例如咖啡店这样有冰箱的用户还在夜晚谷段有一些电量,那些非餐饮的零售或者教培等租户,恐怕用电量将会更为集中在白天。

也就是说这类用户的峰谷因子相较于物业的因子可能会更大,进而转为分时电价收费的话会增收更多。

这算是多收费么?

那么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这种“增收”算是违规多收费么?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这仅仅是因为过去按照平段电价收费时,一些理应由租户承担的费用没有被租户消化掉,反而转嫁给了物业。

所以可见,非直供电的电费管理,虽然更重要的是规范物业的收费,避免违规加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需要一些数据的定量分析,制定合理的收费方式,避免应收未收的现象。

物业如果一口价缴费,但反而向租户收取分时费用,这显然不合理。

但如果物业已经是分时电价了,租户是否该执行分时电价,我觉得有类似情况的物业公司可以酌情找一些典型用户测量并计算一下。

如果数据支持的话,未尝不可以改为分时收费,更换电表的同时也可以上套系统,便于抄表管理,而且投入的资金在未来也是可以兑回的。

下一篇,我们再去往另一个案例,一个工业园区的场景。

租户和物业也并非总是对立的双方,二者在电费方面也可以一起合作让双方收益。

原标题:非直供电(八):楼宇物业的分时电价策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