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件提出,加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管理,通过提升涉网安全性能、加强涉网参数管理、优化并网接入服务、强化并网运行管理等措施,提升调度机构并网安全管理水平。
原文如下: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各派出机构,全国电力安委会各企业成员单位:
电力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完善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进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安全共治,统筹推进电力安全各要素全面治理,构建权责对等、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结构特性深刻变化、民生保障要求提升等新问题新挑战,提升源网荷储各环节安全治理能力。坚持改革赋能,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以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电力安全治理系列措施增强安全治理效能。坚持依法监管,不断提升安全治理法治化水平。坚持立足行业、服务大局,将电力安全治理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各方面各环节,实现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足动能。
二、健全电力安全治理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体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电力安全治理各方面全过程。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要求,将电力安全治理工作纳入党委(党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重大问题。通过提升议事协调层级等方式,更好发挥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省级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委会)作用,研究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治理相关重大问题。各级各类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当建立工作部署、通报督办和评价考核等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联动、互相支撑的电力安全治理组织体系。
(二)健全主体责任体系
坚持团结治网,电网调度机构要严格履行并网管理、运行控制、风险管理、技术监督等安全职责。电力企业和各类并网主体依法承担电力安全主体责任,按照谁投资、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履行电力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保障自身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各责任主体应通过夯实物理基础、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科技创新等方式,按照技术规定提升系统友好能力,承担涉网安全义务,协同打造共同而有区别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责任体系。
(三)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推动明确行业监管、区域监管与地方监管职责。完善电力安全监管权责清单,健全跨部门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安全监管格局。进一步落实跨区输电、跨省大坝、点对网送电等建设运行模式下对调度管理、运行维护、信息报送、事故调查的安全监管责任。
(四)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开展政策法规适应性评估,以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形成“立改废释”清单并推动落实。加快《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修订,健全完善特高压输电、配电网安全管理和电力设施安全防护等制度规范,针对性补强系统安全评估、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等监督管理政策措施。加强安全治理跨行业协同,推动在自然资源、森林消防、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相关领域政策法规的制修订中充分考虑电力行业重大风险防范要求。
(五)优化标准规范体系
强化对标准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推动成立电力安全治理标准委员会,健全以强制性标准为主体、推荐性标准为补充、国行企团地各级标准协调发展的电力安全治理标准体系。重点梳理涉网管理、运行控制、设备运维、网络安全等与电力安全强相关的标准规范清单,在规划设计阶段针对重点地区、特殊场景合理提升设防标准,对不符合灾害防控标准的既有设施进行改造或迁移,尽可能规避电力安全事故风险。建立反事故措施整改评估机制,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及时推动行业反事故措施重点条款向标准转化。
三、增强电力安全治理能力
(一)提升大电网风险管控能力
进一步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特性研究,推进新能源涉网模型库统一管理与参数开放,掌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力系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的稳定机理和运行特征。强化规划阶段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通过优化电源布局、完善电网结构、强化电网合理分区运行及黑启动能力等措施提升电网安全韧性,支持服务大型新能源基地规划建设,从源头消减大面积停电安全风险和隐患。
充分发挥系统运行方式分析在风险评估和控制中的牵头抓总作用,提升大电网风险态势感知能力,科学安排运行方式,保持合理网架强度与安全裕度。动态开展稳控策略和控制限额核算,持续巩固和完善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三道防线”。健全大电网稳定破坏风险专项管控机制,围绕多回直流同时故障、重要输电通道全停、关键枢纽变电站(换流站)全停、负荷中心电压失稳、安控系统不正确动作等系统性重大风险,“一案一策”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强化配电网风险管控能力
健全配电网安全运行风险管控机制,推动大电网安全风险识别、监视、控制体系向配电网延伸。深化有源配电网运行风险管控,加强并网管理,规范新能源涉网控制保护配置。完善配电网调度运行机制,推动各电压等级分布式新能源实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提升配电网资源调配、故障处理和用户供电快速恢复能力。加强设备双向重过载、电压越限等风险智能监视与预警,做好分布式电源出力及电压管控。建立基于运行风险的网架动态完善机制,针对性补强薄弱环节。
强化城中村、偏远农村地区薄弱区段及县域大范围停电风险管控,结合乡村全面振兴电力安全治理需求,强化农村电力供应新要素接入风险管控,健全新要素并网调度、安全施工、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要求,全力保障民生用电安全可靠和惠民工程安全落地。
(三)提升发电侧风险管控能力
加强新工况下发电机组安全风险管控,深化火电超低排放和“三改联动”机组安全管理,重点强化延寿运行、应急转备用等新场景以及深度调峰、频繁启停、快速爬坡、绿色低碳燃料掺烧等新工况下安全风险管控,补强风险监测手段,细化检修运维策略,优化机组调度运行方式,持续降低机组非停受阻水平。加强发电厂全停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供煤、供水、供气、核电冷源等环节隐患排查及防范机制,避免非电因素引发全厂停电事故。加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管理,通过提升涉网安全性能、加强涉网参数管理、优化并网接入服务、强化并网运行管理等措施,提升调度机构并网安全管理水平。
完善水电站大坝防汛调度、安全定期检查、安全注册登记、信息化建设等制度,加强病险大坝的除险加固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风险分析和隐患治理,强化高坝大库、抽蓄电站安全性评估能力。
(四)强化用电侧涉网风险管控能力
加强用户侧涉网风险管控,电网企业严格开展用户接入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审查,督促用户按标准配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落实电网低频低压减负荷等稳定控制要求,按规定开展接入谐波评估和谐波治理,深入评估用户侧站内设备故障等威胁电网安全的风险,对用户提出管控要求。调度机构加强用户涉网控制保护配置及参数的技术监督,指导用户合理制定相关运行方式及参数,督促用户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要求,引导用户积极参与需求侧响应,提升系统安全调节能力。地方电力主管部门应建立用户侧涉网风险治理机制,组织用户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五)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能力
加强设备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推动电力设备质量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有效运转,加强联合执法。将设备可靠性指标、质量监督检查报告等纳入电力设备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平台、国家能源局资质和信用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风险联合监测。探索建立设备质量安全“黑名单”和重大缺陷电力设备“召回”制度,落实设备质量安全风险闭环管控。围绕设备可靠性提升、防灾减灾建设等方向,推进电力设备大规模更新改造。
进一步完善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分类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督职责、方式、范围等要求。实施高标准、最严格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严防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导致电力安全事故发生。
(六)深化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落实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有关法规要求,严格管控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分区部署,重点加强新并网主体、新业务形态的分区管控,根据发展规模和新技术应用,及时优化调整分区防护策略、落实整改措施,杜绝违规分区。强化电力监控系统供应链安全与内生安全,优先采用安全可信产品,推广供应链全环节可信管理措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电力网信基础设施供应链,加强漏洞隐患闭环管控;落实系统本体安全加固要求,通过开发设计与配置等手段构建系统内生安全属性,逐步建立系统本体安全免疫能力。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丰富监测采集手段,扩展监测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加强电力应急能力
健全电力行业应急指挥协调机制,优化中央与地方分级响应机制,明确各级各类突发事件响应程序。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国家及各级政府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将新型并网主体纳入应急组织体系。电力企业应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支撑作用,修编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加强气象信息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提高临灾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能力。建立应急处置后评估及反馈机制,指导电力企业与重要用户科学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增强跨区域联合处置能力,依托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加快开展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应急救援力量规模、布局、装备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跨区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提升重点区域突发事件的协同应对实战能力。
四、完善电力安全治理措施
(一)坚持统一调度
严肃调度纪律,各类并网主体应依法依规履行涉网安全责任,服从调度管理。调度机构严格落实标准规程要求,科学安排运行方式、强化定值及涉网参数管理、实施调控运行,杜绝违章作业,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细化对水风光储多能互补、流域水电综合开发等新业态调度管理要求,厘清调管界面。提升主配网一体化安全高效协同管理能力,增强海量新型并网主体调控能力,推动新型并网主体纳入调度管理范畴。深化电网调度运行与电力市场交易组织的衔接,严格开展安全校核,保障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的安全可控。
(二)深化双重预防机制
深化电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健全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风险识别、定级、监视和控制等全过程管控机制,将新型并网主体纳入风险管控范畴,明确各方风险管控责任。充分认识新技术应用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新技术研发阶段开始建立安全风险全过程评估管控机制,建立面向全行业的新技术安全风险监测和报告制度,有效管控新技术研发应用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风险。
强化电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研究出台新型电力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行业的电力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设备运维等各环节开展隐患整治,严格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机制,确保重大隐患动态清零。
(三)加强技术监督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应健全完善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体系,积极培育电力行业技术服务市场,有效发挥市场化技术监督对电力安全的支撑作用。电力企业及相关电力用户应建立健全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制度标准,配备满足技术监督要求的人员、装备及相关资源,规范开展本单位技术监督工作。夯实涉网技术监督机制,电网调度机构应按规定落实涉网安全技术监督管理职责,定期开展涉网安全检查与指导,加强调管范围内电力企业及相关电力用户二次系统、监控系统技术监督工作。
(四)健全协同和联动机制
持续深化源网协同,完善并网电厂涉网安全管理联席会议机制和网络安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电网调度机构与电力企业、各并网主体的风险协同管控。深化跨部门联动,将关键枢纽变电站、换流站等重大基础设施电力安全风险管控纳入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公安、住建、应急、自然资源、林草、气象等部门的协同,定期会商研判,有效管控并消除外力破坏、山火、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重大风险隐患。
(五)坚持科技兴安
推动电力安全相关基础理论、重大技术和装备攻关,加快先进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主动融入安全科技产业创新生态,推动电力安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电力安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积极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进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责任划分及监管原则,全面提升电力安全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和安全评估能力,通过强化技术手段从源头消除安全风险与隐患。
(六)推进文化育安
树立“和谐守规、安全共治”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文化理念,搭建电力安全文化宣教平台,创新工作理念和传播形式,构建电力安全文化新形态。强化面向基层的宣传引导,电力企业应加强对新型并网主体投资者、运营者电力安全文化的宣教培训,将电力安全政策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融入日常供电服务工作,延伸到基层、拓展到各个单位、覆盖到广大群众,提升全社会人员的电力安全意识。
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坚持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建立全社会联合参与的电力设施保护机制,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方式加强预控,严厉打击破坏行为,营造群众监督、社会支持的保护格局。
五、提升电力安全监督管理效能
(一)严格安全监管执法
加强电力安全执法检查,完善执法程序规定,规范通报、约谈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电力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执法信息。健全以安全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电力安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建设,探索创新非现场等监管模式。
(二)加强安全信息管理
严格电力安全信息报送工作,针对新形势、新业态持续完善信息报送要求,建立电力安全信息快报、续报、核报、详报机制,分层分级规范开展电力安全信息报送,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情况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处理。健全电力安全风险隐患和事故等基础数据和信息共享机制,依托行业组织建立电力安全基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采集存储和统计分析标准,分级分类开放共享电力安全基础数据与信息,提升全行业风险预防预控能力。
(三)依法依规开展事故调查
严格电力安全事故调查,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应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电力安全事故和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电力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严格按照《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明确的事故调查权限开展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开展调查,或者随意降低事故调查组织的等级。建立电力安全执法法律顾问制度,提升执法的规范性。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后评估和责任倒查机制,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拒不整改或消极应对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四)提升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建立电力安全监管干部专业知识定期培训机制,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提升监管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定期举行法律知识培训,树立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按规定配备安全监管执法装备及现场执法车辆,建立电力安全专家库,完善安全监管执法支撑体系。
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要牵头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电力安全治理支撑体系,定期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和重大风险,确保安全治理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常态化监管和专项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闭环。电力企业要加强任务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总结评估,及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确保重点任务及时落地见效。
国家能源局
2024年11月20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疆新型储能项目连续上新。12月初,位于伊犁河谷的可克达拉经济技术开发区400兆瓦/800兆瓦时电网侧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启动,将有效提升当地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和源网荷储协同调度的灵活性,为企业用电提供强力支撑。根据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数据,截至11
12月4日,林州凤源储能有限公司发布林州凤源300MW/1000MWh独立共享新型储能项目(二次)公开招标公告,本项目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占地约143亩,拟建设200MW/400M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100MW/6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220KV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同步建设。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额定容量共包含若干套
12月5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了广西院贺州钟山200MW集中共享新型储能项目钠电池储能系统采购招标公告,项目总容量11.25MW/22.5MWh,储能项目配套建设一座220kV升压站,安装1台容量为20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主变低压侧电压为35kV。要求投标人近三年内(2021年至今)需提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北坡镇招商活动暨遂溪县300MW/600MWh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启动,项目投资额10.7亿元,由上海鼎亘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建,配套建设1座220kV升压站,新建2台220kV变压器,容量2x150MVA,建成后将成为广东省内装机容量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储能电站
12月4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广州与广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帆会谈。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能源规划与区域协同、新能源、绿色氢氨醇、新型储能、数字化转型、海外业务等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见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宋海良对广东能源集团长期以来给予中国能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12月5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印发《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文件提出:稳妥推进新型储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在符合本市产业发展安全战略的前提下,在非人员密集区稳步推进相关应用场景。鼓励制造业企业在厂区或所在园区内配置新型储能设施,提升用户电力平衡能力,降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加快多领域融合和示范应用。在深远海海上风电、高效光伏、新型储能、绿色氢能、先进核能、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基础、市场前景、先发优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1607号(工交邮电类234号)提案答复的函。关于协调国内储能电池头部企业到汕头布局储能电池生产项目。文件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新型经营主体的概念和范围。新型经营主体是具备电力、电量调节能力且具有新技术特征、新运营模式的配电环节各类资源,分为单一技术类新型经营主体和资源聚合类新型经营主体。其中,单一技术类新型
北极星储能网讯:11月29日,江苏镇江发改委就《镇江市新型储能及氢能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公开征求意见。文件发展目标指出,到2027年,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约230万千瓦。其中电网侧储能方面,到2025年,全市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力争达到20万千瓦左右,到2027年力争达到40万千瓦左
西北地区新型储能发展势头强劲。从国家能源局数据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截至2023年6月,西北地区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占全国的26.8%,仅次于华北地区,居全国第二位。而到2023年底,西北地区以29%的占比反超华北地区,成为全国首位。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数据,西北地区以0.1个百分点的优势,仍居全国
近日,全球极具创新力的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晶科储能与浙江金叶子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合计100MWh的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推进工商业储能项目落地为目标,在产品服务、市场推广、股权合作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这是双方于近期签署储能系统供货协议后,围绕市场需求和政策机遇的进一步携手。强强联合,抓住储
北极星储能网讯:12月5日,安徽芜湖市光伏储能推广应用补贴公示,11家公司将获得380.33万元补贴。其中7个光伏+储能项目,合计获得补贴368.26万元,配套的储能系统共194.8MWh。其中芜湖信储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安徽信义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所获得补贴额度最高,均超过百万元。原文如下:2024年芜湖市光伏发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疆新型储能项目连续上新。12月初,位于伊犁河谷的可克达拉经济技术开发区400兆瓦/800兆瓦时电网侧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启动,将有效提升当地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和源网荷储协同调度的灵活性,为企业用电提供强力支撑。根据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数据,截至11
近一周,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12月2日-12月6日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连云港市能源集团150MW/300MWh独立共享新型储能项目并网11月30日,连云港市能源集团150MW/300MWh独立共享新型储能项目并网成功。该项目作为江苏省连云港市重点项目落户县临港产业片区,总投资3.79亿元,
12月4日,林州凤源储能有限公司发布林州凤源300MW/1000MWh独立共享新型储能项目(二次)公开招标公告,本项目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占地约143亩,拟建设200MW/400M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100MW/6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220KV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同步建设。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额定容量共包含若干套
12月5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总部与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祖钰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强合作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中国大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建伟;海辰储能副总裁庞文杰,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易梓琦参加会谈。邹磊对吴祖钰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大唐
2024年12月4日,国能宁东曙光100MW/200MWh储能站现场总指挥宣布:“全球首次百兆瓦级构网型储能黑启动和人工短路试验圆满成功”,构网型储能进入百兆瓦级“大”时代。国能宁东曙光100MW/200MWh储能站采用南瑞继保全套构网解决方案,由百台PCS组成,解决沙戈荒大规模新能源短路比不足、宽频振荡和暂态过
12月5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了广西院贺州钟山200MW集中共享新型储能项目钠电池储能系统采购招标公告,项目总容量11.25MW/22.5MWh,储能项目配套建设一座220kV升压站,安装1台容量为20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主变低压侧电压为35kV。要求投标人近三年内(2021年至今)需提供
11月7日,洪都拉斯启动了一项75MW/300MWh电池储能系统招标。此次招标标志着名为“LPI-001-ENEE-UEPER-2024”,并计划在Amarateca变电站供应、安装、测试和调试一个75MW/300MWh电池储能系统。洪都拉斯能源部长ErickTejadaCarbajal表示,这可能是中美洲迄今为止计划部署的一个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洪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9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经济开发区,全市首个用户侧储能项目——博朗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一期)700千瓦/1477千瓦时用户侧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该能源项目坐落于博朗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内,总储能容量700千瓦/1477千瓦时。项目投产后,首年可为企业减少14.1万元用电成本,
北极星储能网讯:12月4日,河南郑州高新区沟赵400MW/800MWh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项目EPC招标发布。该项目为自筹资金14亿元,相当于项目总投资单价1.78元/Wh。招标人中谷智汇(郑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国企控股,是河南财政厅出资设立的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成员单位。此次招标范围包括储能系统、储能220kV
为什么说AI的尽头是光伏储能?阿里云智能集团电力新能源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黄振分享了一组数据:调用一次ChatGPT只需1秒、耗电量为2.9瓦时,这个电量可以供30瓦电灯持续照明6分钟。这意味着当AI像电灯泡一样渗入我们日常生活,其耗电量将是电灯的360倍。但与此同时他也强调:光伏储能的尽头也是AI。“
在喧嚣内卷过后,储能产业忽而倍显疲态,电化学储能的安全风险是一个重要的堵点。尤其在追求极致降本过程中,储能已迈进“大容量”时代,储能电站的经营价值愈加受到安全管理或控制系统方面的限制,增加消防层级的传统安全管理手段已经“捉襟见肘”。在“卷”气盛行的当下,究竟如何平衡储能成本与安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8日,深圳市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总第169号)发布,其中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规范》及解读。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的一般要求、评估内容和评估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单台储能设备额定容量在(20~300)kWh的用户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估。锂离
11月29日,由高特电子主办,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储能网承办的“探索#xB7;共生#xB7;向未来”主题发布会在浙江杭州隆重举行。会议聚焦储能安全技术、产业高质量及未来趋势等领域,发布了G2.BMS新品、2代高压箱、故障录波等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强化储能安全技术创新,携手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为实现高质
储能温控消防行业相关概述储能温控消防是确保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这一技术结合了储能温控与消防两大领域,旨在通过精确的温度控制和高效的火灾防控手段,保障储能设备在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中保持最佳性能,并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场景的日益广泛,
北极星储能网讯:据海外媒体报道,2024年11月18日,德国NorthRhine-Westphalia的Werne一处住宅的户用储能系统发生火灾。涉事产品是德国储能企业E3/DC的储能系统,内部采用了LG电池。为此,储能公司E3/DC正在计划更换同一批次的LG电池。户用储能起火,LG将被批量更换德国Werne消防部门称,接到“疑似地
11月28日,武汉大学珞珈讲坛第471期盛大举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受邀发表主题演讲,主题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有组织的科研。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出席并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牌,副校长龚威主持演讲环节。此次论坛还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
近日,天合光能宣布,其大型储能电池舱Elementa金刚2电池模块已成功通过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基于JISC8715-2:2019标准实施的严苛认证测试。这使天合光能成为海外首家在日本储能市场获得该认证的企业,进一步证明了其产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卓越性能。此次测试依据标准JISC8715-2:2019是针
今年以来,储能事故数量似有攀升之势。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储能安全事故往往发生于户外场所,而今年的储能之火燃到了运输车辆、工厂厂房。随着更多储能应用在城市、人员密集场所,令业内对于储能安全的思考重新回归本源:是否有更安全的技术可以替代当前锂电池?part.1储能事故转向电池工厂未来电芯
北极星储能网讯:11月22日国家消防救援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近年来新能源火灾高发的现状,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研发了系列火灾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其中“新型液氮灭火抑爆装置”可在5s内扑灭明火,并通过液氮的高效降温作用防止锂离子电池发生复燃。目前已在佛山南河中压型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