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评论正文

国网四川电力:坚守安全主战场,激活科技新引擎

2024-12-12 15:10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陈雅文关键词:国网四川电力电网安全电网运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川渝交流特高压1000千伏甘孜变电站内,开展1000千伏2号主变压器A相调补变试验,首台大型变压器减隔震装置在500千伏石棉变电站试用……抓科技创新,当只争朝夕,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聚焦电网建设、生产技术等关键领域创新,持续提升电力保供能力,为安全供电保驾护航。

科技为工程安全赋智赋能

8月31日19时56分,在海拔3450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呷巴乡,国网四川电科院试验团队顺利完成1000千伏甘孜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B相负载试验。这标志着国内首次对高海拔1000千伏变压器开展的特殊交接试验圆满完成,2号主变压器B相变压器作为第一台在高海拔环境下运行的特高压变压器已具备设备带电条件。

国网四川电科院甘孜调试项目部经理王大兴介绍,由于超重特高压主变压器无法整体翻越海拔4298米的康巴第一关——折多山,甘孜变电站的1000千伏变压器采取了与传统不同的方式,它被拆成了14个运输单元,各单元运抵变电站施工现场后再进行组装。相较于传统变压器在生产厂家组装完毕后整体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方式,这台特高压变压器拆卸、运输、组装环节增多,现场组装环境受限,易引发主变压器的铁芯、绕组位移、变形、受潮等问题。而本次现场组装变压器安装后的特殊交接试验主要包括局部放电试验和空、负载试验两个主体部分,共计7项电气试验。试验的顺利通过,有效检验了高海拔主变压器解体组装技术和国产化干式套管设计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填补了国内外高海拔特高压现场调试技术的空白,为后续高海拔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海拔高了,设备也会出现高原反应。试验时,环境中放电干扰很多。为了排查一个放电干扰点位,有时我们的试验会持续到凌晨1点钟。”试验负责人冯运说道。技术人员采用紫外成像、超声定位和特高频定位等先进技术排查异常放电点位,累计精准消除了25处放电干扰。

国网四川电力针对高原环境下开展特殊试验的特点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攻关高海拔试验新技术,高质量通过高原环境下1000千伏变压器、GIS耐压及局部放电试验等能力验证。同时,集智攻关研发高原型试验新装备,完成高海拔特高压GIS一体化耐压试验平台、高压试验用特高压GIS内部状态综合研判系统等试验设备研制,均一次性通过验收。

而新研发的试验装备可彻底改变传统试验设备部件分散、现场组装搭建的落后状态,解决传统人工对局部放电检测存在的安全性差、准确度低等问题。这些新装备使得准备过程无需车辆吊装及登高作业,试验时间从“天”缩短至“小时”,极大提高了试验质效,保障了试验安全,实现了用科技创新为安全生产赋智赋能。

智能巡检升级助力电网运维

“已飞行到目标杆塔,开始执行自主巡检。”10月8日,在绵阳市梓潼县10千伏黎金线45号杆塔上方,一台具备人工智能(AI)功能的无人机播报完语音提示后,利用激光雷达和智能算法开始执行自主仿线飞巡。与此同时,国网绵阳梓潼县供电公司供电服务班运维人员马福玮循着无人机飞行的方向,辅助进行地面巡检,仔细观察是否有杆塔地基沉降、滑坡等现象。

配电线路环境复杂且数量众多,传统人工巡线效率低、精细化程度不高,因此,“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双巡检模式是数智化转型和高质效运检要求下的必然选择。国网四川电力在实现配网无人机自主飞巡方面有自己的“秘诀”,也就是创新应用“AI点云+影像”和激光雷达的全自动高精度巡检技术,其新型激光点云、坐标采集、交叉分析、智能识别等功能实现了航线精细化自主规划、AI智能飞巡,有效提升配网运维质效。

6月17日,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在110千伏罗码铁支线21至23号塔使用无人机进行激光雷达通道扫描,生成了详细线路模型和隐患分析报告。报告中准确标注树竹净空距离、交叉跨越距离等重要信息,为运维人员进行线路差异化运维提供了准确依据。

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持续无人机应用场景,结合输电线路检修停电难、安全风险大的特点,充分运用无人机载重及垂直起飞功能,实现架空输电线路重要交叉跨越点位的闪光预警装置带电安装,有效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确保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该公司还探索使用无人机对在运线路设备进行X光探伤,单次工作从无人机起飞到完成整个工作,用时约15分钟,步骤简单安全,弥补了传统检修模式中无法对线夹、压接管等线路设备内部进行有效监测的不足。该技术现已应用于输电线路日常无人机精细化飞巡工作,拓展了线路设备“体检”方式。

“机器代人”是国网四川电力由传统电网运检模式向智能化转型的典型实践。无人机挂接地线、安装闪光警示灯等新技术大幅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安全风险,为后期利用智能化手段开展检修作业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也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为设备安全保驾护航

“康定市炉城街道、塔公镇、新都桥镇、姑咱镇等乡镇街道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局地可能伴有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6月11日,国网四川电力生产管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发现,该区域可能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将对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威胁,于是第一时间向线路运维单位发出预警,指导运维单位实施避险措施。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水电外送规模和500千伏输电线路长度均居全国首位。同时,由于地处西部,受地质因素及气候影响,四川也是地震、山火、覆冰等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域。2015年,国网四川电力启动了电力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智能运检管控平台,目前已经融合调度、用电信息采集等13类系统数据,建设了7个模块91个运检业务场景,集成山火、覆冰、雷电、地震等数据,可以实现各种类型灾害的监测预警。该平台已经开发了大屏、个人计算机(PC)、移动应用三个版本,主要通过数据驱动对电网电路进行全面状态分析、主动预测预警、精准故障研判以及设备状态全景化、可视化运行。

目前,国网四川电力建立了“短信+工单+App”的电力气象自然灾害快速响应制度,形成“会商、发布和处置覆冰、山火、地震、地灾、雷电、汛情、大风等7灾种监测预警”的闭环机制。该机制创新开展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纵向汇集地市452套微气象监测装置和总部“七中心”灾害数据,横向接入高原所等11类外部气象信息,提供重点设备和通道精准气象数据,全面清晰掌握设备运行环境,准确预测设备风险,及时发出灾害预警,科学指导抢修人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四川电网山火中短期预测也进展显著,根据历史气象和近7天气象预报数据,结合线路走廊可燃物载量,预测未来一周全省山火高风险区域和受影响线路,做足防灾响应提前量,以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为四川电网设备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国网四川电力已累计发布山火、地震、雷电等各类自然灾害预警6119条次。

展望未来,国网四川电力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要求,以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有力抓手,将抓住“十四五”至“十五五”这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关键期、科技创新重要窗口期,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技术攻关和优势专业建设,聚焦重点方向,当好四川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力军,积极服务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国网四川电力:坚守安全主战场,激活科技新引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网四川电力查看更多>电网安全查看更多>电网运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