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2 复合材料制备与测试
采用两步法制备纳米石蜡复合相变材料。以石蜡、MWCNT、CNOs为实验材料。首先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材料,比较其微观结构。配置时将适量的石蜡放入玻璃烧杯中,并将其在60℃恒温的水域中熔化,分别将不同质量的MWCNT和CNOs加入熔融的石蜡中。采用油酸作为分散剂改善纳米颗粒的分散均匀性,其中油酸添加比例分别为1∶1.7和1∶3.5[18]。每种复合材料共配制100 g混合物。将复合材料在60 ℃的环境下恒温磁力搅拌60 min,超声水浴中振荡90 min,以获得均匀的复合材料[19]。碳纳米颗粒在石蜡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
实验通过用TEM观测纳米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导热系数仪、正弦波振动式流变仪分别测量不同纳米颗粒浓度下的CPCM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导热系数和黏度。实验在反复10次凝固熔化循环测试中,CPCM无肉眼可见的分层,说明油酸分散剂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CPCM的稳定性。但根据相关学者研究可知,复合相变材料在经历多次热循环后,会出现纳米粒子的团聚和沉降,这会直接影响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缩短使用寿命[20]。后续将对静置情况下相变材料在宏观及微观下的热循环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
2 实验测试及结果
2.1 MWCNT和CNOs的微观结构
分别取MWCNT和CNOs分散到乙醇溶液中,进行45 min水浴超声振荡后,取几滴分散好的液体,逐滴滴加在超薄铜网上,经过晾干后,分别拍摄高分辨形貌。所用TEM型号为日本JEOL JEM-F200,加速电压200 kV,能谱型号JED-2300T。TEM图像如图2、3所示。MWCNT呈多层条状结构,管径分布均匀,测量直径为10~15 nm;CNOs呈多层笼中笼的洋葱状结构,测量直径为8~16 nm。
2.2 不同纳米颗粒浓度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
采用美国TA公司DSC250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将纯石蜡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复合相变材料在氮气环境中以5 ℃/min的升温速率进行DSC测试,探究纳米颗粒浓度对复合材料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的影响。图4和图5分别为加入不同质量浓度MWCNT和CNOs的CPCM的DSC测试结果。不同添加物浓度下CPCM的热流随温度变化曲线均为单驼峰型,说明研究的所有样品在放热凝固及吸热熔化过程中均只存在一个相变过程。
表2和表3分别为MWCNT-PCMs和CNOs-PCMs的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纯石蜡凝固和熔化相变潜热分别为196.43 J/g和198.08 J/g。总体上,CPCM的相变潜热随着纳米粒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NOs质量分数为1%时样品凝固潜热减小比例最小(0.8%);CNOs质量分数为4%时潜热减少最多,凝固过程潜热减少16.4%,熔化过程潜热减少16.3%。值得一提的是,在两种材料质量分数为2%时,凝固和熔化过程的潜热相比于1%时均有所增加。由于纯石蜡在相变过程中会释放或吸收潜热,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大必然导致纯石蜡质量占比的减小,因此理论预测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将导致相变潜热的线性降低。然而石蜡中的C—H键在相变过程中会与纳米添加剂表面的π电子形成大量的C—H⋯π键,故CPCM的相变潜热随纳米颗粒质量浓度变化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21-22]。这一发现或许为解决碳基纳米添加剂引起的潜热降低问题提供思路。从相变温度上看,复合相变材料与纯石蜡的相变温度接近,最大温度偏差为1.811 ℃,说明碳纳米材料的加入对石蜡的相变温影响较小。
表2 MWCNT-PCMs潜热、相变温度统计表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latent heat and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MWCNT-PCMs
表3 CNOs-PCMs潜热、相变温度统计表Table 3 Statistical table of latent heat and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CNOs-PCMs
2.3 不同纳米颗粒浓度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
采用中国夏溪公司TC 3100通用型导热系数仪,精度为±3%,分别开展固相和液相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其中液相材料的导热系数测试在30~40 ℃温度下进行,固相材料的导热系数测试在10~20 ℃温度下进行,结果取多次测试的平均数据。图6和图7分别为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MWCNT和CNOs的CPCM液相时的平均导热系数和平均导热系数增长率。液相和固相纯石蜡的平均导热系数分别为0.1753 W/(m·K)和0.2812 W/(m·K)。两种纳米颗粒添加剂制备的CPCM导热系数均随着纳米添加剂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对比液相MWCNT-PCMs和CNOs-PCMs的平均导热系数,液相4% MWCNT-PCMs的平均导热系数达到0.2280 W/(m·K),相对于纯石蜡材料增大了33.1%;液态4% CNOs-PCMs的平均导热系数为0.3167 W/(m·K),相对于纯石蜡增大了80.7%。
图8和图9分别为CPCM固相时的平均导热系数和平均导热系数增长率。固相石蜡导热系数高于其液相材料导热系数,添加纳米颗粒后固相材料的增幅更加明显。当质量浓度达到4%时,增幅有所降低,说明增幅峰值位于2%~4%。固相4% MWCNT-PCMs的平均导热系数达到0.7874 W/(m·K),相对于纯石蜡增大了180.0%;固相4% CNOs-PCMs的平均导热系数为0.8322 W/(m·K),相对于纯石蜡增大了195.9%。
由以上测试结果可知,CNOs因其特殊笼中笼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对石蜡分子的吸附力更强,有利于其在石蜡中的分散,从而形成更有效的导热路径,使得添加CNOs更有利于增强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
2.4 不同纳米颗粒浓度相变材料的运动黏度
采用奥地利Anton Parr公司MCR 302正弦波振动式流变仪,在30~60 ℃的温度范围内,开展不同纳米颗粒浓度下液相材料的运动黏度测试,多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有CPCM的运动黏度均随测试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间距增大,导致分子间范德华力减小,故运动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纳米颗粒的加入,CPCM的运动黏度相对于纯石蜡材料均有所增加,由于CNOs特殊的笼中笼结构,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强的吸附特性,导致加入CNOs样品运动黏度的增长更加剧烈,在质量浓度为4%,30 ℃时运动黏度高达19.98 mPa·s。相变材料的储放能过程伴随着相变材料的凝固与熔化,循环过程中存在液相材料内的自然对流传热,运动黏度的增长将削弱自然对流的强度,从而降低此阶段内相变储能的总传热效率,黏度的增长达到一定数值时甚至可能抵消导热系数增长带来的传热强化效果。因此需要结合导热与对流两种传热方式,以及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综合评价与选择。
3 结 论
本工作采用两步法,以石蜡、MWCNT、CNOs为实验材料制备了一系列质量浓度的碳基纳米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对比探究了两种纳米颗粒的添加量对CPCM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导热系数和运动黏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纳米添加剂制备的CPCM导热系数均随着纳米添加剂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4% MWCNT-PCMs液相和固相材料平均导热系数分别为0.2280 W/(m·K)和0.7874 W/(m·K),导热系数增幅达到30.1%和180%;4% CNOs-PCMs液相和固相材料平均导热系数分别为0.3167 W/(m·K)和0.8322 W/(m·K),导热系数增幅达到80.7%和195.9%,固态导热系数增幅更大,且添加CNOs更有利于增强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
然而,伴随着热导率的大幅提升,出现了两个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第一,纳米添加剂的存在降低了基底相变材料的潜热;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随着纳米颗粒质量浓度变化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CNOs质量浓度为4%时潜热减少最多,为16.4%。第二,纳米添加剂的引入会带来运动黏度的显著增长,这将大幅削弱CPCM熔化过程中液相材料的自然对流强度,这种负面效果甚至可能抵消高热导率带来的传热提升效果。CNOs质量浓度为4%,30 ℃时运动黏度高达19.98 mPa·s,相对于纯石蜡的4.53 mPa·s增大15.45 mPa·s。因此,后续研究应该针对纳米添加剂对基底相变材料的导热提升、潜热减小、运动黏度增长等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为纳米添加剂种类和浓度的选取提供参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山西阳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阳泉市加快推动建筑领城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新建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光伏产品应用面积不低于屋顶总面积的50%,新建居住建筑光伏产品应用面积不低于屋顶总面积的30%。新建建筑
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及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切实提升土壤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能力,2025年土壤与地下水风险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定于2025年7月23-2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
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7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组数据,印证“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湖南省发改委发布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799号建议的答复,提到,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全省纯电动公共汽电车占比97.48%,新增公交车新能源占比100%,新能源公交推广比例全国领先,纯电动巡游出租车占比55.3%。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累计建成充电桩33.61万个,高速公路服务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7月8日,宁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水风光+”创新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要求于7月20日前以地市为单位报送。原文见下: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水风光+”创新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五市发展改革委、宁东经发局: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加快新型
7月8日,北京市怀柔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北京市怀柔区绿电交易补贴措施(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各用电单位主动参与绿电交易,对2025年1月1日后购买绿电的单位,按照怀柔区域内参与绿电交易的电力用户,给予每千瓦时0.01元的补贴,每个电力交易用户年度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全区年度补贴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2025年7月8日,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厂顺利完成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4号变速机组发电电动机转子端部护环的出厂验收。这是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生产制造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关键部件自主生产取得重大成功,为首台国产变速抽蓄机组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通知》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8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提高建筑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低碳化,在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学校、医院、酒店、写字楼、大型商超、城市综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恩捷股份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265.00万元-10,73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320.00万元-10,790.0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9元/股-0.11元/股,整体业绩预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璞泰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业务布局情况。在半固态电解质膜方面,半固态电池生产仍需要采用湿法+涂覆的工艺,但工艺参数要求和技术难度更高,公司已有相应的技术和产能储备。公司产品在340Wh/kg高硅碳体系、400Wh/kg锂金属体系中,Ah级别电芯1C充电倍率循环已达到约500周
我国固态电池再获里程碑式进展。近日,由奇瑞参股的安徽安瓦新能源宣布,其自主研发的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至此,我国目前的GWh级固态电池生产线有望增至7条,并且超过30条固态电池中试线几乎齐头并进。这些项目的推进,一方面标志着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已预
作者:刘德帅1朱慧琴1孙睿浩1李蒙2巩文豪2李晓辉2钱伟伟2,3单位:1.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储能材料与过程重点实验室2.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氢能储能中心3.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引用本文:刘德帅,朱慧琴,孙睿浩,等.双添加剂协同提升钠离子电池循环稳
2025年6月30日,蜂巢能源与泰国万浦集团合资建设的泰国春武里SVOLT泰国工厂迎来第10000套EV电池包下线。蜂巢能源泰国基地总经理陈磊、副总经理张建欣,万浦集团子公司BanpuNEXTCEOSmittiponSrethapramote、高级副总裁Suwit作为合资方代表,长城东盟副总裁李光宇作为客户方代表,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30日,据恩捷股份消息,为加速推进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的规模化量产进程,完善固态电池核心材料战略布局,恩捷股份旗下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玉溪恩捷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玉溪恩捷前沿”)日前在云南玉溪正式成立。恩捷股份表示,玉溪恩捷前沿将
6月30日,硅宝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硅碳负极材料主要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制备,可以应用于液态、半固态和固态电池。公司将积极拓展市场,加大销售,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
近日,蓬溪生态环境局对四川省盈达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技改项目进行环评公示。项目位于四川蓬溪经济开发区,投资3000万元在现有厂区内进行技术改造,最终形成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的生产能力。资料显示,四川省盈达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5年6月19日,欧洲议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通过《清洁工业协议决议》及《电网自主倡议报告》,旨在推动欧盟工业脱碳进程并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清洁工业协议决议》核心内容该决议聚焦工业部门的绿色转型,提出以下措施:能源成本降低:通过《可负担能源行动计划》推广清洁能源,目标到2030年将欧盟能
受供需突变、债务高企、技术竞争力不足、供应链脆弱、地缘政治加剧贸易与投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冲击,锂电产业链公司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行业分化加剧,洗牌步入深水区,一场关乎存续与出局的战役已经打响。“红海”搏杀从高歌猛进到销声匿迹2025年全球电池行业破产、退市事件频发。在国际市场
6月23日,湖南省工信厅印发关于开展先进制造业创新联合体征集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创新联合体是由行业领军企业牵头,以解决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为目的,通过市场化机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组成的体系化、任务型创新合作组织。创新联合体聚焦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电池及储能、充电设施、光伏、氢能、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中试生产线,对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建)在5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
6月1日,引发市场巨震的江苏分时电价新政正式施行。该新政《关于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结构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调整幅度大、影响面广,以至于4月25日发布之时,江苏工商业储能圈直呼“天塌了”:峰谷价差显著收窄,峰谷套利空间大幅压缩。江苏是工商业储能项目最优质
7月10日-12日,金时科技亮相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装备展览会(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E10展位),展示其核心技术成果与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能源低碳转型。核心技术: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金时科技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中国电建电建新能源公司湖南岳阳龙泉山300MW/1500MWh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EPC招标公告发布。项目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公田镇飞云村,建设规模为1×300MW/1500MWh,压缩时长8h,发电时长5h,设计使用年限50年。计划总工期24个月,允许联合体投标。以下为招标原文:中国电建电
7月8日,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新宇,智光储能总经理付金建等领导与国宁新储(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博一行会面交流,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双方在级联高压储能技术领域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储能产业
7月8日,俊美储能技术(阜新)有限公司发布了彰武县65MW/260MWh全钒液流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本标段合同估算价78000万元,折合单价3元/Wh。
全球绿色低碳浪潮下,中国绿色认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2030年中国绿色认证服务行业全景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国绿色认证市场规模从28亿元激增至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将突破800亿元。本文将深入梳理南方电网公司绿色低碳评价认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025年7月7日,天顺风能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董事会换届的相关议案,并完成了第六届董事会的选举工作。新一届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非独立董事4名,独立董事3名,任期自本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三年。新任董事长为严俊旭,独立董事中包括胡云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5日上午,江苏峰业环境科技集团与北京晟运储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就“广西南宁良庆区新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期2*100MW/200MWh”项目成功举办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标志着峰业集团正式进军储能产业新赛道,是集团践行“绿色-双碳-科技-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该项目规划总容量4×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南网储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136号文取消了新能源企业的强制配储要求,有利于推动新能源发展。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客观存在,长期来看,认为储能发展前景良好。目前新型储能电价
7月7日(今天),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年内第三次刷新历史新高,达1.52亿千瓦。就在前一天晚上,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江苏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了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