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正值“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也是我国能源发展领域取得诸多标志性成果的一年。本文对一年来我国能源领域热点进行梳理,回顾能源领域的创新成就,展望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
(来源:能源新媒 文/胡森林 系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王殿铭 系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热点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蹄疾步稳走过十周年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上,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指明了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十年来,我国能源领域发展成绩斐然。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单位GDP能耗显著下降,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源供应结构愈发多元,太阳能、风能装机容量跃居世界前列,水电、核电等稳定发展,清洁能源占比稳步攀升。能源技术革命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广泛的能源伙伴关系,为全球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未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发展将继续在契合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上前行。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将取得更大进展,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为主力,能源供应更加稳定可靠。能源技术创新将不断突破,能源系统向高效、智能、低碳的方向迈进。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场机制更加完善。与此同时,我国将深度融入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加强与世界各国在能源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推动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安全的全球能源新秩序。
热点二:我国出台首部《能源法》,构建更加完善能源法律体系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是我国能源领域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共9章80条,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等核心主题,明确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油气供应,同时对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建立高效协同能源储备体系、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和能源市场体系建设等内容在法律层面加以规定和说明。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进口国和消费国之一,在能源领域尚缺乏一部基础性、统领性的法律指导。《能源法》的出台从顶层设计上指明了我国能源领域发展方向,并使我国形成了以《能源法》为核心,以《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单行法为支撑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能源法律体系,为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热点三:2024年能源消费总量近60亿吨标煤,需求增长渐入平台期
202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为59.6亿吨标煤,同比增长约4.2%,增速高于“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2.8%,但低于2023年的5.7%及“十四五”前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4.7%。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2024年我国万元GDP能耗约为0.47吨标准煤,低于2023年的0.48及2020年的0.49,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
能源消费具有刚性化特征,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未来受宏观政策、超大规模市场、投资与消费潜力大等因素带动,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持续巩固,将持续拉动能源需求增长。与此同时,我国也将通过优化供能结构、推动产业节能、加强技术创新及完善政策机制等手段来持续降低能耗强度。整体看,“十五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将回落至2%左右,“十六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年均增速小于1%的能源消费峰值平台期。
热点四:我国油气产量当量首超4亿吨,深地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成战略新领域
2024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稳油增气”发展形势进一步巩固。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相比2018年增产2400万吨;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近6年年均增长130亿立方米以上。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深地深水取得突破,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攻克了万米级特深井钻探技术瓶颈。中国海油发现我国首个超深水超浅层气田陵水 36 - 1及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
自2019年实施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有效缓解了油气供应紧张、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位的局面。预计2025年我国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持续增产势头,我国油气供给安全将得到有力保障。在技术、管理创新及政策支持下,深地深水及非常规等油气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领域。
热点五:风电光伏提前六年完成装机目标,清洁能源规模化趋势初显
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保持高速增长,其中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2024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2023年提高2个百分点,已达约20%,提前一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目标。
我国新能源行业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成效显著,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风电光伏发电量已超过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未来随着政策、技术及市场侧协同发力,困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消纳问题也将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我国将继续巩固新能源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推动新能源技术、标准和装备“走出去”,提升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影响力。
热点六:电力消费增速大幅高于经济增速,折射电能替代和电气化发展加快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521亿千瓦时,接近1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高于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达到1.36,创“十四五”以来新高。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0.1、3.4、1.8、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最高,主要原因在于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用电量达到4.79万亿千瓦时,全年同比增长10.3%,显著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
电力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经济发展会带动电力需求的增长,电力消费的增加又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基础保障,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在1上下波动。2020年以来,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出现新变化,电力消费增速连续四年高于经济增速,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调整、电能替代率快速增长、新业态不断涌现等。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电能替代力度不断加大,电源结构深度调整以及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电力需求将继续增长,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维持高位。
热点七:化石能源需求分化,石油、煤炭、天然气消费显现梯次达峰趋势
2024年我国化石能源需求出现分化。煤炭消费量预计在4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在发电用煤等带动下,煤炭消费仍然保持较强韧性。用气需求稳定增长,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原油表观消费7.5亿吨左右,同比下降4.1%,其中成品油需求稳定在3.97亿吨左右,基本达峰。
有机构和学者认为,我国化石能源将逐步转向安全兜底、关键材料与应急保障等领域,化石能源需求将在2028年前后达峰,但短期内仍将保持一定规模。我国煤炭需求仍有韧性,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我国煤炭需求将在2027年前后达峰,峰值超过50亿吨。我国石油需求预计在2025年前后达到7.7亿吨左右的峰值,之后将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而减少。在电力灵活性需求及消费增长驱动下,天然气需求仍将逐渐增长,预计到在2035年左右进入 6500亿立方米左右的峰值平台期。
热点八:电-氢-碳耦合协同发展备受瞩目,或将成未来能源系统低碳转型重要路径
2024年,“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煤电绿色转型”入选中国科协十大前沿科学问题。该问题涉及多学科的电-氢-碳耦合技术探索,以新能源发电为能量来源,以煤炭等排放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绿氢、绿氨和绿甲醇等,为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提供解决方案。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领域是主战场。有学者指出,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一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总体二氧化碳排放;二要对煤电等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捕集和利用。电-氢-碳协同发展思路,就是将绿电、绿氢等与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利用结合起来,形成新能源灵活资源就近协同、电氢氨醇多措并举、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力的新发展模式。这一领域的发展或将为我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
热点九: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双碳”战略深入实施逐步释放市场活力
2024年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项法规,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及相关活动的主要环节和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强化了依法监督管理和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重罚的相关规定。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与《条例》共同形成了涵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的多层级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已逐步健全,后续将持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配套制度。一方面我国将分阶段、有步骤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更多重点行业。另一方面我国将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提升有偿分配比例,使碳价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碳减排成本。同时我国还将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主体、交易方式,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完善价格发现功能。2024年4月24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盘价首次突破100元/吨,反映出市场活力正在稳步提升。
热点十:AI+能源产业融合不断深入,能源数智化转型蓄势待发
2024年被认为是AI应用落地的元年。据全球咨询机构Indigo Advisory统计数据显示,AI在能源领域的潜在应用已经达到50余种,全球上百家企业推出“AI+能源”产品,相关投资超130亿美元。比如,我国油气行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中国石油发布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模型参数从330亿升级到700亿。中国石化加强智能油气田建设规划实施,建成了覆盖中国石化全部油气田的专业软硬件共享平台。中国海油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投产,建成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
AI将为我国能源体系带来深刻变革,未来重点关注AI在能源领域三方面的应用前景。一是能源预测与优化:AI技术能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预测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生产情况,为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提供有力支持。二是能源设备监控与维护:AI技术能够实现对能源设备的智能监控和故障预警,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三是能源交易与金融:AI技术能够通过对能源市场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交易机会和金融风险,为能源交易和金融领域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问:《实施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答: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支撑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新一代煤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任
2025年4月1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召开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创新发展大会上,海尔新能源重磅发布了全新的星擎261工商业储能系统。本次发布环节邀请了环保领域行业专家、资方合作伙伴、EPC合作方及高耗能企业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海尔新能源展区)此次大会以“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征求《贵州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贵州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我省能源领域固定
国际能源署10日发布报告说,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这一用电激增的最主要动力。据这份名为《能源与人工智能》的报告介绍,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达到约945太瓦时,略高于当前日本的总用电量,占2030年全球总电力消耗的不到3%。报告认为
北极星将长峡电能、浙江新能、通威太阳能、广东电力新疆、扬州阿特斯招聘合集整理见下:长峡电能(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批准,由三峡电能有限公司、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诚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中祥电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成立的混
锂离子电池储能开发商有能力满足本十年电力需求的预期激增,这主要由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的使用增长引发。市场参与者和观察人士表示,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工具正成为储能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具。标普全球商品洞察电池和储能首席分析师HenriqueRibeiro表示:“我对人工智能在电池领域的应用持乐观态度”,他
2025年4月10日晚,在备受瞩目的国际储能展同期“固德威之夜”晚宴上,固德威隆重发布三款储能产品——125kW储能PCS、215kW储能PCS及ICS升压变流一体机。此次发布吸引了能源行业精英、权威媒体及合作伙伴的广泛关注,标志着固德威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性跨越。125kW储能PCS:长效领航集成首选面对
创新绿色配电,共筑零碳未来!4月11日,德力西电气新能源行业客户零碳工厂开放日在芜湖隆重举行!活动汇聚新能源产业链重点企业、权威专家及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见证德力西电气重磅发布:新能源行业光储充整体解决方案CDGNE-2000系列隔离开关新品零碳工厂绿色之行德力西电气新能源业务及配电产品总监林
4月11日,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实验室正式通过国际第三方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以下简称“TÜV莱茵”)的TMP(TestingatManufacturersPremises,制造商现场测试)审核,并获颁目击实验室授权证书。这是继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后,公司在检测能力国际化和
记者从美国白宫官网获悉,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4月9日签署《零基监管预算释放美国能源》行政令(ZERO-BASEDREGULATORYBUDGETINGTOUNLEASHAMERICANENERGY),要求特定能源监管机构对能源法规实施“日落条款”。依据行政令的具体要求,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能源部(DoE)、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
4月10-12日,2025ESIE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盛大召开。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商,英臻科技携旗下能睿(UniEnergy)——新能源资产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亮相,以扎实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方案吸引众多关注,彰显出在新能源数智化赛道的深厚底蕴。展会现场盛况能睿(UniEnergy)平
健全全过程管理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制定了9
4月11日,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即彩云项目),募集资金总额达41.23亿元,系2021年以来A股发电设备行业规模最大的定向增发项目。本次定增是东方电气深化战略布局、强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子企业股权收购、重点项目建设及流动资金补充,进一步夯实东
时间:2025年9月4-6日地址: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往届合作单位主办单位乌鲁木齐市化工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学会指导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支持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新疆生产建
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奋力谱写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何钟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陕西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感悟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思想伟力,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
健全全过程管理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王龙李传健黄友朋姚钪李江南曹望璋(南方电网公司)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
国际能源署10日发布报告说,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这一用电激增的最主要动力。据这份名为《能源与人工智能》的报告介绍,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达到约945太瓦时,略高于当前日本的总用电量,占2030年全球总电力消耗的不到3%。报告认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中国化学十六化建承建的湖北省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成功产出氢气,纯度高达99.99%。该项目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项目,总投资34.37亿元,肩负着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使命,更是传统矿区向绿色产业转型的标
当前,位于广东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正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从今年起,4座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广东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电站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13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广东62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变速抽
近日,由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实现投产发电,该工程采用引水式开发,项目的投产运行将有效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矛盾,助力尼泊尔电力系统稳定和能源安全。三金考拉水电站工程位于尼泊尔巴格马蒂区西北部,由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EPC总承包建设,成都院设计。工程是径流式电站,总装机
近年来,我国风光新能源高速增长,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不断加大,虚拟电厂作为聚合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和市场交易,促进供需协同的新型经营主体,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
4月4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江苏依托龙政、锦苏、建苏三条直流输电线路累计接收中西部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2003年,国家“西电东送”主动脉、三峡首条外送输电通道——±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投运,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向江苏输电超2500亿千瓦
今年3月6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总计9个项目的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随后从3月7日起首批CCER启动交易。到4月7日,CCER交易已经“满月”。自愿碳市场目前覆盖了哪些领域?各类主体参与交易将带来什么效果?未来自愿碳市场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记者进行了相关采
能源后运营时代,行业迈入数智化运营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能源高效化、数智化运营升级密不可分。国能日新作为能源数智化领域的先行者,提出“运营即价值”理念,聚焦风光储能源高效化和经济性提升,正式发布“AI数云协同矩阵”,以AI技术为支撑,通过四大“技术+运营”模式突破,让储能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4月3日,笔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力”)获悉,三大“水电入苏”工程累计向江苏输送来自西部的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年用电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内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难以
3月28日,2025中国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成员大会在杭州召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的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服务中心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授权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统筹指导、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电、绿证市场作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机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绿电、绿证市场,不仅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抓手。然而,当前我国绿电、绿证市场仍面临政策不完善、供需不匹配、交易规模有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来源:《中国电力》2025年第2期引文:许文俊,马刚,姚云婷,等.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与混氢天然气的工业园区多能优化调度[J].中国电力,2025,58(2):154-163.编者按目前,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为此提出“双碳”目标。工业生产作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实现工业园区
导语2024年以来,从国家发布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明确外购非化石能源电力可以核减碳排放,到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和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再将电力间接排放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行业上对电碳市场协同的预期变化可谓是“过山车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对数据中心等实行绿证强制消费要求。数据中心是承载算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高能耗的特性。在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算力和绿色电力的协同发展亟待加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