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春节期间,源自杭州的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宁波舟山港也没有打烊,万吨国际巨轮汽笛长鸣。相距不足200公里,却有两番天地。
2025年,杭州、宁波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热闹开年。作为浙江经济“双子星”,杭甬两城以差异化发展竞速,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转型升级探路。
双城发展的路径分野
2024年,杭州GDP达21860.3亿元、增速4.7%,宁波GDP为18147.7亿元、增速5.4%,两城总量迈入40000亿元时代。
用电量也在展示两城的“压舱石”地位,宁波以1157亿千瓦时的全社会用电量连续五年居浙江榜首,杭州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达到1073.24亿千瓦时。杭甬双城成为浙江唯二用电量“千亿级”城市。
二十年时间从“西湖天堂”走到“硅谷天堂”,如今站在杭州街头,扑面而来的是混杂着历史感和未来感的气息。宁波三江口雕刻下的“宁波帮”身影以及所承托起的城市精神基底,至今仍清晰可见。
细分数据也可见两城经济结构的差异。
从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先发企业,到眼下频频出圈的杭州“六小龙”等科技新锐,杭州以数字经济主导,形成了覆盖电商、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产业集群。2024年杭州第三产业用电量371.73亿千瓦时,占杭州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34.6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首位。
宁波则工业贡献突出,2024年第二产业用电量823.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6%,占宁波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高达71.14%。2024年,宁波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1家,总数已有104家,成为全国首个“百冠之城”。
地理禀赋差异造就两城先天条件不一。
宁波,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东流入海,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地。制造与外贸联动,在全球贸易摩擦和供应链不稳定的形势下,2024年宁波舟山港仍逆势增长,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在龙门吊、桥吊的一次次升降中,超过300条的航线,将货物输送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杭州无海港,凭着“无中生有”的创新力,坐实“数字经济第一城”,在互联网浪潮中一骑绝尘。凭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培育出了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土壤,“小企业”也能掀起一片巨浪。
今年春节假期,杭州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105.3%、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用电增长26.4%。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因度电产值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年后的杭州,平均每天诞生280多家企业,超过70件专利获得授权,大手笔的资金投向初创型科技企业。
春节假期后,2月10日,杭州发布了新一轮“8个政策包+4张要素保障清单”的经济政策,市级财政资金从去年的490亿元,增加到502亿元,并专门统筹15%的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是对热潮的回应,更是坚持长期主义的不断深耕。
城市经济的能源投射
城市的战略选择,也在当地的能源领域有所投射。
人工智能时代,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抓取,服务器的每一秒顺利运行,都依赖99.99%的高可靠性供电。大量的AI大模型训练,算力、电力已密不可分。
新需求催生技术突破,驱动智能化电网建设。全国首个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在杭建成,人工智能+电力的应用,都在加强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通过电网、技术、管理升级,目前杭州实现供电可靠率达99.99886%,电网自愈能力不断加强,全域户均停电时长降至6.01分钟、同比再降36%,跃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沈凯波表示,杭州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卓有成效,为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奠定了能源基础。
在杭州应对明显的大都市特性、聚焦更精微的用电颗粒度时,宁波临港工业大负荷、连续生产特性在倒逼电网强度和韧度建设。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发展部副主任方建迪说,宁波是典型的工业型城市,用电需求强劲,宁波电网也必须很强,同时通过研究仿真技术等提升电网韧性。宁波是浙江最大电源基地,电源装机总规模达到2928万千瓦,近年来随着海风、光伏的大规模接入,新能源装机破1000万,也列浙江首位。
在现代化社会,电力已越来越像空气般重要。电力服务的内涵,也被重新定义。
在这几年接触企业的过程中,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营商服务中心主任吴梦遥印象深刻,“现在很多企业在选址之初,就非常关心电力供应问题。我们也提供超前服务,将电力服务关口前移至土地储备阶段。”2024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服务了193个“千项万亿”等重大项目按期高质量通电。
西湖机器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用智能机器人公司,在其联合创始人杜海涛眼里,“和杭州的供电部门打交道让我很感动,你能感觉到他们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主动帮着你去解决问题。”
杜海涛表示,在业务接洽后,供电公司根据企业需求,从厂房选址到生产线用电规划,再到科研用电稳定,给出了多元化建议,这也让企业下定决心把科研实验、量产生产线都放在杭州。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四级职员尹建兵那里还有一份“黑马企业成长清单”。秉持浙江长期以来的服务型风格,从源头抓起,去年尹建兵带领团队依托能源大数据中心,筛选出了符合条件的128家成长性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提供高效用能方案,并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作为参考,更好地发现和扶持每一条潜在的“小龙”。
在宁波,当地供电公司以“社区经理”为纽带,连接政府网格力量,推进城市、农村、工业“三网共建”,满足电力客户的多元服务需求。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钟永颉介绍,宁波有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是全年无休。“我们特别针对工业社区构建了全面的电能碳服务,并加强企业与电网的互动。”
两城的大街小巷,分布着高密度的充电网络。这些新基建,也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悄然崛起。
“双螺旋”进化的竞合未来
在发展过程中,杭甬也面临着新挑战,包括如何发挥好数字经济优势赋能实体经济,如何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转型阵痛等。
不过,2025年的开局,仿佛让答案变得更加清晰。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在这场高规格会议中,不乏来自杭甬等地的浙江企业家身影。细看名单可发现,除了战略新兴产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传统制造业领域。
对未来战新产业的开拓,对中国制造的坚守,两者“共生共融”才能真正让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而这,也恰是杭州和宁波的优势互补所在。
正如杭州弥漫的“未来感”,宁波的工厂、港口也在走向绿色智能。
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3号工厂车间,生产线需要在压铸以及加工环节使用压缩空气。厂区内部的集中供气智慧空压站,通过系统掌握实时用气情况,智能调节供气压力和空压机工作频率,以更少的能耗保障一收一放的操作,节能率提升15%。
除了智慧空压站,供电公司还为该企业提供光储一体、智慧空调、余热回收、碳管家、辅助交易、虚拟电厂等综合能源服务,助企降本增效。
2024年,爱柯迪约六成的产品出口欧洲及北美。该企业能管负责人郑俊杰说,“现在绿色发展要求高,去年共计购买了三千万度电的绿证。”
宁波市经信局综合规划与经济运行处工作人员漆淇表示,电力的稳定供应和优质服务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宁波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月18日中午12时30分,编号AT555的自动驾驶智能集卡,正行驶在前往桥吊的路上。
在这个港口,通过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万吨,相当于410万辆小汽车一天的碳排放量,截至2024年底风光累计发电量已超过3000万千瓦时,可基本满足港区岸电、龙门吊、智能换电站等设备的用电需求。
杭州也在工业、外贸上持续发力。2024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出口高新技术产品911.2亿元、增长8.9%,规模居全省首位。
一年前,浙江省委两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杭州和宁波的工作——如何唱好杭甬“双城记”。究其本质,双城是竞合关系。2025年,浙江出台的《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迎来收官之年。两城取长补短,实现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标志性产业链共建,江河湖海有和鸣。
杭州以数字经济重构城市基因,宁波靠制造根基锻造产业韧性。数字依托制造就有了转化,制造融合数字就有了智造,两城正在经济转型深水区探索多元思路及创新协同的可能性。两城电力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契合经济发展提供“软硬结合”的鲜活样本。
杭甬“双城记”,以错位互补的“双螺旋”进化,共挑经济大省浙江的大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4日,从浙江电力交易中心了解到,依托北京电力交易绿证平台,浙江成功购入省外绿证超1260万张,占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同期绿证成交总量的20%,位列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第一。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绿证既是可再生能源绿色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浙江省规上外贸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较5月同比增速高1.4个百分点。特别是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发布《联合声明》后,用电增速达2.2%,较会谈前回升2个百分点,外贸企业运行总体稳进向好。2025年,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对浙江外贸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省
7月9日,随着浙江宁波110千伏浦丰变电站调试接入变电站智能巡视主站系统,宁波供电公司供区内117座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实现智能巡视全覆盖。宁波供电公司依托变电站智能巡视主站系统,组建青年攻坚团队,预置近20万个巡视点位,同时应用“人机协同”巡视作业模式,实现表计读数、设备状态识别、设备缺
7月7日11时,为应对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可能带来的强风暴雨影响,国网浙江电力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按照“防、避、抢”的原则,提前统筹部署电网运维、应急抢修等各项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7月7日,国网浙江电力员工在温州洞头对沿海线路设备进行特巡。李慧促摄台风
连日来,浙江全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攀升。据预测,浙江电网今夏最高用电负荷将同比增长7.8%。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从源网荷储四方面发力,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为增加有效供给,国网浙江电力加快新增电源并网,今年已累计新增并网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预计可增加高峰时段供电能
近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淳安县安装的配电网量子开关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浙西山区线路主线5G量子开关实现全覆盖,为山区电网平稳度夏增添了一道坚实的科技屏障。作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淳安县夏季高温高湿、雷暴多发,山区电网线路长、环境复杂,传统运维模式在迎峰度夏期间面临巨大压力。随着“5G
7月1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共同举办2025年浙江电力市场服务春风行动(杭州站),针对全市场主体多渠道联合开展电力政策培训会,累计培训市场主体超5500余人。随着浙江电力市场“春风行动”最后一站——杭州站的结束,标志着为期3个月、覆盖11家地市的首轮走访圆满收官。截至目前,“
7月2日,随着智能巡检系统指令的下达,一架无人机从固定机巢起飞,对500千伏兰亭变高空设备开展精准扫描;地面机器狗灵活穿梭于500千伏兰亭变地面设备间,探查各类隐患;固定摄像头则全天候“站岗”监控。这流畅的配合,标志着国网浙江电力构建的“空天地”一体智能巡检系统标准化工作在绍兴成功落地。
又是一年迎峰度夏季。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今夏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已13次超过1亿千瓦。随着梅雨消散,副高北上,高温成为主导。气象部门预测,本周浙江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超过38#x2103;,意味着浙江电网进入常态化负荷过亿阶段,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时刻。这几年,高温引发电力供应紧张,持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总经理朱炯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电网中的探索研究与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经专家同意,在此分享报告PPT,欢迎品读。来源:清华大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7月7日,位于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综合能源区域、科学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的用电负荷出现较大波动。得益于近期投产的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该区域多回20千伏配电线路自动启用互相调剂负荷功能,在短短30秒内,负荷已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沙特阿拉伯国家电力公司(以下简称“SEC”)、沙特阿拉伯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NG”)和华为数字能源正式签署电网仿真测试合作协议,三方将联合建设电网仿真测试平台,基于实时数字仿真(RTDS)技术,部署在SEC的RTDS实验室,构建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性能研究能力。三方合作紧扣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趋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电池及储能、充电设施、光伏、氢能、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中试生产线,对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建)在5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
7月9日,正泰智能电气(华南)科创产业园开工仪式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举行。基地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约100亩,以“科创智造标杆”“绿质生态典范”“数智卓越运营”为核心定位,聚焦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与智算中心三大领域,全力打造“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全产业链平台。该项目不仅是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指出,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量需求,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核电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30日,广东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汕尾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所在地电网企业应支持充电桩业主安装独立电表,对已安装独立电表的充电桩统一按大工业用电峰谷电价计费并免收基础电费。电网企
近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架空输电线路三维正向设计交互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可开展架空输电线路一键标准化三维设计,为电网设计、运维等多阶段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据介绍,“正向设计”是指从设计构思出发,通过参数化建模,将抽象概念逐步转化为三维模型的创新设计方法。
上海电气入选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名单近日,上海电气成功入选“2024-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主评选名单,彰显了上海电气在引领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标杆示范价值。该评选由福布斯中国推出,旨在发掘中国工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成就,面向年营收超200亿人民币的企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2025年3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就《实施细则》制定背景、制定依据和过程、主要内容等方面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能源消纳利用新模式,是构建新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湖北能源近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指出,公司“十五五”期间继续坚持电力能源主业,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方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业务,加快建成三大抽蓄项目;依托公司水电、火电、抽蓄等调节资源,布局一批基地型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做大新能源规模;协同电力能源主业,
近日,由上能电气供货的埃及Abydos150MW/300MWh大型储能电站成功实现并网投运,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携手天合储能,这是上能电气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可靠稳定保障容量支撑当地电压该项目坐落于埃及阿斯旺省科姆翁布地区,由AMEAPower投资与浙江火电共同建设
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用电最吃紧的时刻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有效支撑了晚间电网用电高峰,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时期,山东集中调用新型储能有何重要意义?储能又是如何支撑山东电
一图读懂|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一图读懂|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