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月2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专家媒体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分享了主题为“从新能源汽车革命演进过程看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与趋势”的洞察。
01从已经发生的技术变革看行业内卷的底层逻辑
主要技术变革:动力电动化。从2009年开始“十城千辆”,2010年开始对新能源乘用车进入家庭进行补贴,那时候市场推进战略叫“两头挤”,刚开始是从公交车、微型电动车两头挤,重点是公交纯电动,公交纯电动是政府买单,电池装的比较多,所以动力电池产业通过它带动起来了。2014年开始,也就是习近平主席发布号召之后,新势力开始进入,当时车型主要是豪华电动乘用车和小型经济型电动乘用车,这也是“两头挤”,挤到差不多2018年进入中级家用主流轿车市场。2018-2020年三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都在100万以上,但是处于徘徊期。面对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极致需求和燃油车激烈的市场竞争,2021年插电混动和乘用车磷酸铁锂电池突破,市场开始出现转折。2022年插电开始爆发,2023年3月,在百人会论坛,我曾提出要实现全面电动化的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双轮驱动战略,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中插电(包括增程)占40%,纯电占60%。我预计,2025年插混(包括增程)会增加到50%左右。纯电会降低到50%左右。今年插电混动技术变革高潮应当快到了,今后几年,预计插混(包括增程)还会上涨,比如从50%涨到60%左右,纯电降到40%左右,是完全可能的,至于更长时间是不是会一直这样?稍后我将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
动力电动化技术变革对市场和产业的影响,我认为有这几点:
第一,汽车技术从电动化发展期转向爆发期导致市场结构性大变局。从2001年开始搞电动汽车,市场爆发起点是在2021年,经历20年。为什么是2021年?首先是因为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和插电混动技术厚积薄发,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了家用主流轿车市场区间,插电能满足性价比客户的所有需求,插电既是燃油车,也是纯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很难挑出它的毛病;而且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后延长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所以产业和企业能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就是技术的厚积薄发爆发的时点、市场的爆发时点和政策的着力点,三点在时间上重合,按照这个去判断,就能够看到底层逻辑。应对大变局需要战略前瞻,创新引领,厚积薄发。
第二,汽车市场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周期性大变局。内卷是什么?产能大于需求,新能源和燃油车形成零和博弈了,你多一台我就少一台,总量就在那儿,甚至还低一点。以前的新势力如奇瑞、吉利虽然比现在的新势力更加单薄,但面对强大合资企业的进攻围剿总是能够死里逃生、峰回路转。因为它是一个增量市场,但现在已经是存量市场了,现在的新势力总体的寿命周期和成功概率相比那个时候会缩小,这就是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型的周期性大变局。
第三,汽车信息传播从传统模式到自媒体信息大爆炸模式的时代性大变局。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技术革命涉及到全体百姓,在众说纷纭的自媒体环境下,由于认知差异和信息茧房效应,引发巨大的观念冲击。汽车行业起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认知模式是机械的。虽然现在汽车产品进入到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但汽车行业思维模式的惯性还在,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造车势力带来的注重用户体验,擅长信息传播的新特点给传统的营销模式和客户关系模式产生巨大冲击,也间接冲击产品模式和认知模式。时代变了,只有认知升维,从低维度线性思维向高纬度非线性思维模式转变,才能有战略定力。
第四,汽车工业从渐进式演化到颠覆式变化的系统性大变局。以前燃油车时代,几年开发一个车型是常规,渐进式发展,滚动式优化。典型模式就是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耐用优于时尚。电动化时代一年开发几个车型很常见,汽车产业的剧烈变化前所未有,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引发行业阵痛。
02从即将发生的技术变革看今后3~5年的市场竞争
即将发生的主要技术变革就是整车智能化。DeepSeek火遍海内外,20多家车企引入,这肯定会加速智能化的发展。智能汽车的发展会加剧市场竞争。这跟上面说到一样,首先技术的逻辑,技术厚积薄发,公路NOA已经从能用到好用了,城市NOA马上就大规模推广了,这是技术发展的逻辑。市场逻辑也在变化,DeepSeek普及到这个程度,公众和人工智能对自动驾驶的热情会大幅上升,DeepSeek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这一趋势。政策的逻辑,显然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人工智能了,这三个逻辑时间点也重合了,所以它会爆发。
第一,首先谈谈人工智能和DeepSeek的创新。我的团队从2023年接触人工智能,受ChatGPT出现的启发,我们做过电池行业第一个大模型,现在也正在做大型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的电池大模型,我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讲智能化。
DeepSeek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它有四个主要的创新:
(1)从闭源到开源,扩大了流量。
(2)从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到通过纯强化学习获得推理能力,减少了数据量。
(3)从通用模型到混合专家架构,减少了算力资源消耗量。
(4)从数据继承到优化再到超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保证数据集的高质量。
它的作用是什么?
(1)技术平权,消除垄断。美国人想垄断这个东西,我们现在打破垄断,竞争重新回到应用主导的场景。
(2)对国产芯片的推广利好。从必须要用先进制程的GPU走向可以使用成熟制程的。现在国产算力的主要目标就是适配DeepSeek,昇腾国产卡春节都开始适配了,这是对中国非常利好的,打破算力的垄断封锁。
(3)对各行各业的AI智能体应用高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具体对自动驾驶来讲,它降低了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算力和算法的技术门槛。马斯克的特斯拉用多少GPU,要投多大的资金?以前认为这项技术难以实现,但随着技术垄断的打破,会对我国自动驾驶的加速到来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坦率地讲,原先我有点担心特斯拉FSD到中国来会赢者通吃,会把中国的自动驾驶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现在我这种担心大幅下降,对国内企业在自动驾驶市场中继续处于主导地位增强了信心。
第二,讲讲自动驾驶,我们目前正在普及的是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全民智驾主要说的是这种智能驾驶技术,这里的“智”是智能的“智”,不是自动驾驶的“自”,是全民智能驾驶,不是全民自动驾驶,注意这个差别。NOA还是L2级最多L2+的智能辅助驾驶或者部分自动驾驶,司机是不能离开方向盘的。下一步难度更大的L3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4级高级自动驾驶的推广,还是需要谨慎地循序渐进,暂时不宜提全面自动驾驶。这个还是有一个过程的,毕竟涉及到安全,需要先通过智能辅助驾驶来让客户适应,也需要通过智能辅助驾驶搜集数据迭代算法,否则就不会有所谓的L4级高度自动驾驶。
未来实现L3、L4级的自动驾驶,需要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转型,转到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模式。自动驾驶可以用什么DeepSeek?不是我们现在这个R1,是多模态的DeepSeek V3。现在的大语言模型主要是处理文本,所谓多模态就是它能理解生成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传感器大多数是视频、图像,这种多模态的DeepSeek可以作为端到端算法的基座大模型赋能自动驾驶技术。
对于自动驾驶的算法演进,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大概是这样。
(1)BEV(鸟瞰视图)+Transformer架构,BEV融合各种各样传感器信号,形成一个三维的鸟瞰图。以前的融合先把这些信号分别处理,把数据特征找出来,然后再融合,这叫后融合。现在变成了信号级的前融合,各种信号直接就融合了,这个转变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环境感知能力,目前的城市NOA一般配备这个技术,这是当前阶段。
(2)端到端,以前的自动驾驶是基于规则的模块式架构,感知、规划、控制分块的,现在基于大模型的输入输出式的端到端,中间不再分几个模块。当然刚开始还不能完全做到,叫两段式端到端。感知算一块,规划控制算一块,慢慢地就合成一段式,就是完全的端到端。
(3)端到端加VLM(Vision Language Model),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视觉感知结合,可以理解自然语言,增加了语义的推理能力,利用语言模型的知识库比如交通规则来辅助决策。
(4)VLA(Vision-Language-Action)。VLM只是加了自然语言来辅助决策,但动作控制不管,VLA将在VLM基础上将执行动作加进来,形成闭环的智能体,这就可以更加高效地面向全无人驾驶。全无人驾驶大体相当于电池领域的全固态电池。出租领域的无人驾驶已经开始,但要实现私家车无人驾驶要更加谨慎,初步估计可能2027年开始装乘用车,到2030年才有可能在中高级轿车里面有点规模。
第三,关于“人工智能+”。DeepSeek来了之后,不光是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工智能+”会全面爆发,将会贯穿到汽车设计、制造、销售、维保的汽车全产业链,全方位、全链条。
上面讲的是智能化技术变革。它对市场和产业的影响我想讲两点。
第一,技术模式的创新,模式创造价值、生态赢得未来。现在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是新造车势力大量涌入的阶段即将过去。智能化变革阶段竞争会更加白热化,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进入产业模式变革的转折阶段和兼并重组的预备阶段。
所谓产业模式变革就是从企业竞争到模式竞争。有哪几种模式呢?大体归纳一下:
一是比亚迪模式。全部自研的纵向一体化模式,生态闭环的。
二是华为智能化平台模式。鸿蒙智行现在已经有五界,还会增加。它特点是主要做高溢价的车型,品牌+软件主导的智能生态模式。
三是新势力互联网造车模式。包括小米、蔚小理、零跑等,他们的模式是相似的。共享充换电+互联网基因+整车智能化,这个生态闭环。但是内部的格局还将剧烈变化。
四是自主品牌造车模式。包括奇瑞、吉利、长城,他们是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燃油车+电动车、国内市场+国外市场,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五是国企自主+合资改革与转型发展模式。包括上汽、广汽、北汽等。
六是央企模式。国资委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一汽、东风+长安,也是一种独特模式。
七是宁德时代电动化平台模式。电池+换电+电动底盘的横向一体化模式。刚刚提出,还有待观察。
第二,这些模式如何能成功?智能时代的制胜之道是学习。
一是从模仿学习到试错学习,深度学习就是把握细节性复杂,静态离线训练的本质就是优化算法,强化学习就是试错学习,把握动态性复杂,在线互动式学习,本质是优化控制。
二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把组织变成智能体,最大的竞争能力就是比别人学得更快,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就是要记住特征,而不是所有细节,从强化学习的角度,学习的目的是破除执念,破除执念就是去掉刚性,开放包容就是增加柔性,总体看就是增加适应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三是学习更是训练认知模式修炼价值理念。人工智能时代有了机器赋能,我们能够更快地干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中国创新进入了英雄辈出的新时代,DeepSeek、大疆、宇树、悟空、哪吒的成功都是技术理想主义的胜利。实用主义的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江湖骗子显然是浪费生命,所以要更加坚持长期主义。我相信新能源汽车革命也会是汽车企业家英雄辈出的时代。
03从五到十年将要发生的技术变革看未来的产业格局
主要的技术变革就是能源低碳化。
第一,我想从新能源汽车革命路线图来谈谈能源低碳化。一般认为就是上半场、下半场,好像没有第三场。我需要多加一点解释,新能源汽车革命路线图上、中、下三场变革,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能源低碳化。为什么是这样?没有能源低碳化,我们新能源汽车就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革命最终要与新能源革命会合才能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革命路线图如下:
第二,我说一下全固态电池颠覆性技术。2024年之前国内的一些高校和企业已经开始搞固态电池研发,但是技术路线是多元化的。相比国外,由于我们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产业优势大,所以渐进性固液混合电池技术路线占主导。固液混合是我们的特点,对全固态电池的认识是不太一致的,投入也不太够,跟日韩差距比较大。但是我们从战略全局看,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当然它不颠覆最好了,但是我们要防范颠覆。这跟当年选择镍氢电池还是锂离子电池类似,那时候锂离子电池问题很多,很多专家都坚持要搞镍氢电池,但是最后是锂离子电池产业成功了。当年是选择油电混合还是纯电驱动也是一样的,争论很大,非常激烈,但是最后纯电驱动技术路线成功了。这都是历史经验。我这里说的是满充满放至少1000次,搞两三个循环不算成功。我们要的是占领技术竞争的制高点,这是战略性问题。
2024年应该说是中国全固态电池的里程碑年份。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申请的全固态电池专利是日本的三倍,增长很快。同时,国内主要汽车电池企业大多数都开始聚焦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选择高镍三元正极、硫化物主体电解质、硅碳负极构成的材料体系,以实现车用电池比能量400Wh/kg左右为目标,超越传统液态和固液混合电池。同时,通过全固态电池将高镍三元电池安全性提升到磷酸铁锂电池水平。产业化开始的时间2027—2028年,2030年左右是完全可以量产的。
对于500Wh/kg的车用全固态电池,必须突破锂负极技术,这个可能需要借助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研发平台来赋能。预计产业化的时间大概在2030—2035年,有五年不确定期。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刚刚成功召开了年会。我们致力于为全行业整体发展目标服务,通过厘清技术发展思路,突破关键共性基础材料,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目标的按期实现,确保我国动力电池战略优势的可持续性。
关于低碳化技术变革对产业的影响,我想简单说一下未来的新能源产业格局,新能源汽车也是新能源总体产业的一个分支。新能源汽车革命促进新能源全方位革命。在全球低碳转型与新能源革命浪潮中,中国快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2023年中国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93亿千瓦,2024年装机超过3亿千瓦,累计装机2024年达到14亿。按此平稳发展,2030年风电光伏总装机将超过3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将超过4万亿千瓦时,占2030年我国全社会总用电量1/3左右。非化石能源总发电量(包括水电、核电等)将超过发电量50%,甚至有可能到55%。2030年将可能进入中国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伴随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的技术革命,今后十到三十年,将形成五个十万亿级的大产业。
这五大产业包括:
1、新能源基础产业,包括光伏、风电、锂电池。目前产值大概3.5万亿,未来十年有三倍左右的增长空间。现在锂电池年装机量已经超过10亿千瓦时,估计2030年达到30亿千瓦时左右。
2、智慧与零碳能源产业。交通的车-能-路-云一体化、电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的光-储-氢-热一体化、建筑的光-储-直-柔一体化(建筑里面也用电动车储能)等。
3、绿色氢能产业。这也是由新能源汽车带起来的。这个产业相对来说时间周期长一点。我们预测2050—2060年,我国的绿氢年需求总量大约是1亿—1.7亿吨,仅此一项产值就是3万亿—5万亿人民币,全链条大约扩大3倍左右。
4、交通全面电动化。电动火车、电动船舶、电动飞行器。现在电动无人机已经很多,电动农机、电动载用装备、电动移动机器人。大家知道移动机器人跟我们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平台是完全一样的,刚才说的VLA自动驾驶最后一个算法架构,那是从机器人那边过来的。现在机器人跟自动驾驶汽车其实是一个技术平台,现在机器人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还有电气化公路,现在搞公路长廊,在公路上面架设棚子铺光伏,交通建设领域都在干这个,叫交能融合。这些搞起来,公路上充电不需要用大电网电了,我的团队都已经进入这个领域。
5、新能源汽车产业。2035年国内外总销量有望接近3000万辆,保有量预计在两到三亿辆之间。这里要强调指出,随着全固态电池量产,钙钛矿薄膜的应用,充电基础设施和车网互动智慧能源系统的普及,纯电动乘用车将重新回归主体地位,占到新车销售的70%以上。这就是长期看,它还会回归的。充电那么方便那么便宜,而且还能卖电。如果只是全自动驾驶,那汽车销售可能就大幅下降,我干吗要买全无人驾驶的汽车?我买个机器人不好吗?你必须有个附加的有可能赚钱的功能。为什么说低碳化这么重要?没有低碳化,只有智能化,最终发展的结局就是汽车产业萎缩。没有低碳化就没有真正成熟的新能源汽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2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青海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文件明确,按照“总体设计、政企协同、试点先行、持续推进”的原则,结合青海省实际情况,推动虚拟电厂建设管理。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虚拟电厂运营平台,为虚拟电厂结合省
有一项技术可以让电动汽车从代步工具变为“移动充电宝”甚至还能赚钱它就是V2G(车网互动)今天咱们来唠唠它!啥是V2G?V2G,英文全称“VehicletoGrid”,翻译成中文就是“车网互动”,是一种把电动汽车车载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以实现车辆和电网之间能量与信息双向传递的技术。简单说,就是让电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1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贵州省电力需求响应交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市场主体、交易品种和价格机制。其中市场主体及注册条件包括:参与需求响应的市场主体,按负荷类型可分为工商业可调节负荷、储能、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对于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21日,贵州省能源局印发《贵州省电力需求响应交易方案》,明确,邀约型削峰补偿价格上限为2.0元/千瓦时,最终补偿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竞价形成。邀约型填谷补偿价格上限为0.45元/千瓦时,最终补偿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竞价形成。实时型削峰、实时填谷补偿价格上限分别按照邀约型削峰、
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通知》),从政策层面打通发用两侧“点对点”绿色电力供应的通道,明确了绿电直连的责任界面、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和结算机制,创新了“物理直连+市场化”的直连定义,拓
近两年,我国锂电池产业陷入深度调整期,凭借扩张实现的产能红利已经消失殆尽,多数企业开始收紧扩张步伐。宁德时代,显然是个例外。不久前,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就“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时代一汽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技术改造)工程报告表”进行公示,标志着项目技改工程正式获得受理。这是继济山东宁
作者:张文杰1任东生2吴宇1芮新宇2刘翔3冯旭宁2卢兰光2单位:1.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本文:张文杰,任东生,吴宇,等.基于Li10GeP12S2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193-2199.DOI:10.19799/j.cnki.2095-
1.什么是分时电价政策?有什么作用?答:峰谷分时电价是指根据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以鼓励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时电价具有刺激和鼓励用户移峰填谷、优化用电行为的作用,最终促进电力用户
日前,九江人大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九江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草稿)》意见的公告。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九江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草稿)》意见的公告《九江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将于2025年7月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二次审议。为进
7月8日,三峡电能虚拟电厂指挥大厅工作人员接到湖北省武汉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的邀约后,参与了虚拟电厂精准负荷调控。三峡电能虚拟电厂通知参与调控的7个充电场站按照要求于当天12时开始负荷精细调控,将用电负荷由4898.12千瓦下调至600.96千瓦,共获得1万元左右的响应补贴。7月初以来,武汉电网负荷峰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近日,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长春市新湖镇榆树村完成“构网型车网互动(V2G)充电桩”离网运行试验。该试验以一辆民用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储能电源,“构网型V2G充电桩”作为核心设备,成功为12千瓦农用水泵连续供电3.1个小时,满足了4亩水田的当日排灌用电需求。此次试验探索了主网故障时台区主动离
中新网广州7月21日电(记者蔡敏婕)广东省新能源循环经济零碳智慧产业园广州总部项目21日在广州花都奠基,预计2027年6月前投产,预计为大湾区提供不少于40%的动力电池再生材料。该项目由中恒源集团与花都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中恒智联(广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
人形机器人实际订单频繁出现,近期,智元、宇树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优必选天工行者机器人累计订单超300台。2025人形机器人规模起势,此前FigureAI、优必选机器人WalkerS1走进工厂“打工”,开启人形机器人工业级商用探索。特斯拉Optimus早在年初设定2025年产5000台的目标。而小鹏、小
走进美的集团旗下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园区,5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屋顶光伏每年可产生约87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约占园区总用电量的27%,相当于每年减少8500吨碳排放。”该企业负责人肖先生表示,“利用光伏发电不仅让产品获得了国际低碳认证,每年还可节省电费超390万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山东发改委发布《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文件明确零碳园区主要包括以下10方面内容:(一)大力实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强化园区与周边光伏、光热、风电、生物质能等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积极有序推进园区及周边新能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9日晚间,安孚科技发布公告称,因合作方高能时代(广东横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控股股东股份遭冻结,经营稳定性存重大不确定性,经协商一致,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简称“南孚电池”)与南平市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高能时代共同决定终止新型电池中试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近日,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发布。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中国大市场展现强大韧性,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
7月16-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盛大召开。75个国家和地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集中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亨通携电力、通信、新材料领域全链路产品矩阵精彩亮相本次展会。在电力领域,亨通此次
节能降碳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十四五”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提升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取得新成效。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同比分别降低3.8%、3.4%,“十四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8日,工信部公示了第39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包括一款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应该为Model3+“最长”续航版,预计最早9月上市。公告显示,该款车搭载的储能装置种类为三元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为爱尔集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据了解,2019年8月,特斯拉曾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会上,亨通集团新材料产业以其强大的创新实力成为焦点,展示了包括低氧/无氧铜材质的铜杆、铜丝、导体及电磁线等在内的一系列前沿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电力、5G、通讯、汽车和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国智造”在新材料
7月18日,四川省射洪市人民政府与蓝固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年产1万吨电子专用材料及核心关键材料项目合作协议书。据悉,此次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射洪在未来固态电池产业涉及的三大关键材料(三元正极、金属锂负极、固态电解质)已全部完成布局,为下一步培育引进固态电池产业项目,实现产业弯道超车蓄
人形机器人实际订单频繁出现,近期,智元、宇树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优必选天工行者机器人累计订单超300台。2025人形机器人规模起势,此前FigureAI、优必选机器人WalkerS1走进工厂“打工”,开启人形机器人工业级商用探索。特斯拉Optimus早在年初设定2025年产5000台的目标。而小鹏、小
作者:张文杰1任东生2吴宇1芮新宇2刘翔3冯旭宁2卢兰光2单位:1.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本文:张文杰,任东生,吴宇,等.基于Li10GeP12S2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193-2199.DOI:10.19799/j.cnki.209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孚能科技披露,上海时的科技是其重要客户,孚能科技将向其独家供应配套于E20机型的第二代半固态eVTOL电池。相较于乘用车领域,eVTOL电池能量密度、放电倍率、安全性要求显著提升,具有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占eVTOL整机价值量占比较高。此前,据新华网报道,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1日,豪鹏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四足机器狗,复杂运动场景下的持久作业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公司固态电池技术通过模块化集成技术与动态热管理系统的深度耦合,在保证高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能量密度的突破性提升,可为机器人行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6日消息,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清陶能源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总投资70亿元,计划建设年产5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材料、10GWh固态电池及储能系统,以及配套的风光新能源与储能电站。项目一期占地面积315亩,2026年一期将全部建成投产,建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孚能科技提问: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2027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产品。许多其他企业也有对应时间安排。请问孚能公司,公司的产品节奏时间表如何?对此,孚能科技7月18日表示,固态电池为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孚能科技秉承“投产一代、开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9日晚间,安孚科技发布公告称,因合作方高能时代(广东横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控股股东股份遭冻结,经营稳定性存重大不确定性,经协商一致,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简称“南孚电池”)与南平市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高能时代共同决定终止新型电池中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上海时的科技是公司重要客户,公司向其独家供应配套于E20机型的第二代半固态eVTOL电池。相较于乘用车领域,eVTOL电池能量密度、放电倍率、安全性要求显著提升,具有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占eVTOL整机价值量占比较高。此外,公司全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会上,亨通集团新材料产业以其强大的创新实力成为焦点,展示了包括低氧/无氧铜材质的铜杆、铜丝、导体及电磁线等在内的一系列前沿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电力、5G、通讯、汽车和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国智造”在新材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德尔股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2017年董事长李毅先生在日本接触到固态电池项目,前瞻性的预判到了固态电池技术的巨大市场价值,并于2018年成立了日本德尔进行固态电池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公司固态电池的布局也是在顺应和拥抱汽车行业电动化的发展趋势,是公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