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DeepSeek宣布开源其模型R1期间,电池产业链企业集中进行本地化部署。尽管目前鲜有企业披露具体成效,但AI正在电池产业激起涟漪,提醒电池产业做出顺应时代的选择。
在2月的全固态电池行业论坛上释放出强烈信号:AI正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突破的核心引擎。
欧阳明高院士直言,全固态电池研发面临四大核心难题,传统研发效率已无法满足需求,必须转向“文献AI读、报告AI写、模型AI算、优化AI做”的新范式。
而锂电产业链最早将AI作为生产工具导入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19年,这一年,蜂巢能源投产了车规级AI智能动力电池工厂。2020年,宁德时代提出“电池极限制造”理念,追求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效率、品质与成本的最优化,并积极布局AI技术。
“极限制造”正在帮助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拉开与二线厂商的利润率差距,2024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的销售毛利率为28.1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约18%),其中“极限制造”的数智化赋能开始发挥“飞轮效应”。
在AI技术的导入下,每一颗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将成为宝贵的生产资料,在财政部将数据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政策风口下,TWh的电池规模将催生万亿数据资产。基于电池产业万亿数据资产,电池生产、制造、管理正在掀起变革。
近期外界消息称,宁德时代曾毓群在内部讲话中透露,“我们要做的不是电池公司,而是能源智能化的操作系统。”这句话或也指向一个电池与AI深度融合的图景。
2月27日,百度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换电产品及服务、滑板底盘技术在无人车产品的开发应用,以及共同探索并打造竞争力领先的无人车产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百度也将以全栈自主可控的AI能力,从芯片、平台、应用层全方位支持宁德时代数智化建设。
国内电池与AI两大领域代表企业牵手,能源与智能融合革命已有暗流。
构筑AI4S的电池创新“范式”
在现阶段下一代电池创新潮流中,AI4S是目前倍受关注的AI应用。深入到电芯设计和材料研发中,AI4S同样离不开模型、数据和算力,模型与算力在电化学领域的基础、通用工作正在构建。
2018年,首次在国内提出AI for Science概念的中科院院士鄂维南近期分享到,基于三维分子表达的通用模型——Uni-Mol,通过预训练的方式整合不同场景的分子数据,它采用Transformer架构,能够支持生成、搜索和属性预测等任务,可实现分子生成、性质预测等多种通用能力。
同时,AI与先进表征手段的结合,可以准确表征全固态电池多尺度结构,高效完成表征图像的分割等处理任务。他指出,这种结合可为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分析手段。
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会士、电化学学会(ECS)会士、SES AI Corporation首席技术官许康除了提到用于分子生成和性能预测的AI agent开发,着重在数据方面谈到建立“分子宇宙”数据库,预计包含10^12个分子,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AI技术加速分子探索。
目前,AI4S的电池材料创新,涌现了许多通过AI加速某种材料开发周期、解决了过去的某一痛点。这在前沿学术领域中取得的成果尤其令产业振奋。
2025年2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用AI设计了一种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这一成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
这种锂载体分子被注射进废旧电池后,能够实现电池“满血复活”,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展现出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96%容量),循环寿命大幅提升,为废旧电池修复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但也有业内观点指出,这一“注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行性不高且电池循环过程还会存在其他副反应,其产业化应用还需做更多考虑。
这在认可AI4S在电池创新充分进步性的同时,也指出仅找出电池材料的“局部最优解”还不够,产业化落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025初的CES 2025,SES展出专为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设计的AI增强型2170圆柱电池。由AI帮助筛选出的新型电解液材料,解决了电池负极难以使用高含量硅材料的问题,容量上可实现2170电池5Ah到6Ah的提升,还兼顾电池有适用于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的高倍率性、高安全性。
为了突破“局部最优解”的性能局限,电池仿真正帮助AI电池创新构建闭环。通过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集成仿真,运用建模和材料数据库,帮助电池设计、优化性能。
电池仿真技术创新企业易来科得CEO陈新虹博士预计,到2025年,电池设计效率将提升2-5倍,智能设计将再提升两个数量级。
AI驱动电池制造飞轮效应
特斯拉的德州超级工厂是通过AI技术实现效率飞跃的一大代表性案例。其为自动驾驶系统FSD的训练和优化方面,形成“数据产生优化—优化提升产能—产能反哺数据”的良性循环。
在电池领域,此类良性循环产生飞轮效应已经成为企业间拉开差距的竞争力。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灯塔工厂”通过AI模型的实时监测和优化,在推动规模制造的同时保证产线的良率与效率,实现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宁德时代溧阳基地作为其在全球锂电行业的第三座“灯塔工厂”,通过导入AI等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产能提升320%,制造成本降低33%,产品单体失效率从百万分之一降低到十亿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7.4%。
在固态电池目前急于放大产能的关键节点,AI技术也开始参与推动更大规模的固态电池生产。
2024年末,美国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Scape也披露,新一代陶瓷隔膜热处理设备“Cobra”通过AI技术对设备进行优化和升级。“Cobra”设备可使固态电池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目前已投用,将为2025年QSE-5 B样品的更大规模交付做准备。
从安全到调度的能源网络智能化
智能算法、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在电池安全、调度上的增益推动AI在动力、储能领域快速渗透。
在动力电池领域,AI+BMS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华为为例,其通过“端–云–大数据-AI”的结合,推出了华为AI BMS系统。该系统能够在云端对电芯数量、充放电、驾驶信息等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结合算法库实现电池安全实时预警、电池健康状态评估以及电池寿命优化等功能。
数据显示,华为AI BMS系统可以提前24小时预警电池安全问题,误报率低至0.1%/月,风险预警查全率高达90%。目前,该系统已在华为AITO问界M5、M7车型中得到应用。
此外,Electra的EVE-Ai™技术也是动力电池领域的一大亮点。该技术被嵌入在特斯拉Cybertruck Cyberbeast中,通过实时、数据驱动的续航里程估算,EVE-Ai™技术能够减少续航里程估算的不准确性比例高达20%;同时有相关报道指出,通过预测性维护和退化分析,该技术可将电池寿命延长高达40%。
在储能领域,AI护航电池安全的意义更为重大。海博思创通过积累海量运行数据(20GWh储能电站、1800万颗电池、200TB 数据),建立多维度模型,实现了对电站运行状态的精准分析和预测。现阶段,海博思创已经可以提前两周左右对潜在安全风险做预警,在电站非运行时间进行预测,提升电站在线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安全并不是AI在储能领域的唯一价值,其对经济性的提高是储能领域更为看重的机会。国家电网与华为联合打造的AI能源大脑,通过实时协调大量分布式储能单元,理论上可以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率。
两大挑战:数据资产归属与能耗
然而,AI技术加速导入能源体系也带来了两大挑战:数据资产和AI能耗。
随着电池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流转,如何确保数据的权属清晰、合规使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财政部将数据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政策风口下。
2025年2月20日,比亚迪财报中数据资产净值:207.3亿,这个数字不仅相当于其2024年净利润的68%,更意味着比亚迪率先将车机数据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战略资产。其中电池数据流向供应商 ,按调用次数与宁德时代分成(有报道指出单次调用费0.83元)。
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企业已经开始在数据资产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有数据指出,宁德基地搭建了全生命周期全球数字化追溯系统,累计数据资产超过6000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AI模型的不断升级和扩大,其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以GPT-4等巨型模型为例,其训练成本高昂、能耗巨大。据报道,GPT-4的训练过程消耗了数亿度电能,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厂的年发电量。
因此,如何在保证AI性能的同时降低其能耗也是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
同时,物理AI的崛起对电池性能进一步有提高。如特斯拉 Optimus使用电池,机器人、机器狗等运用电池,这种瞬间的能量爆发与物理AI运动控制的配合,要求电池成本、能量密度、倍率性、安全多维度的综合性能更进一步。
或许,在电池技术创新暗流涌动的当下,电池技术也在重新定义AI边界,反向赋能AI产业也成为电池企业的“新机会”,未来将是重新定义能源与智能关系的新时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11日,第十八届SNEC展会,美的能源一次性展示家庭能源解决方案、工商业能源解决方案、绿色建筑能源解决方案、大型地面储能解决方案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引发了众多专业观众和能源同行的关注。面对家庭能源需求,美墅别墅绿电解决方案,实现家庭发、储、用电全链智能和一屏掌控,建立家庭绿色能源微
在上海SNEC展会的热烈氛围中,苏州海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鹏科技)与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行业瞩目焦点。此次合作主要瞄准欧盟网络安全新规,为海鹏科技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按下“加速键”。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智慧能源副总裁许海亮、智慧能源技术签
在2025年6月11-13日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和智慧能源展(SNEC)上,海鹏科技以“鹏搏远航”为主题,携多款并网与储能明星产品亮相国家会展中心6.1H-E610展位。此次展会,海鹏科技展示了覆盖户用、小型工商业及微储等多元场景的系统解决方案,吸引了全球观众与合作伙伴驻足交流。旗舰产品为能源
6月11-13日,“SNEC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行业盛会再次成为推动能源变革的核心舞台,格力钛新能源凭借在超高安全能源领域的深厚积累,携系列产品为全球能源转型呈上多元化、高安全的储能应用解决方案。核心电池技术领先,安全与性能双优
2025年6月11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盛会——SNEC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开幕。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之一,思格新能源携从家庭到工商业的全场景智能光储产品矩阵,及全新升级的mySigenApp3.0重磅亮相展会,集中展示其在人工智能、电力电子与系
6月11日,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正式启幕。本次展会,林洋能源(6.2H-A110)携光储领域多款集高效、创新、科技于一体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登场,集中展示了林洋能源在新能源、储能、运维等领域的先进理念、技术以及创新成果。林洋能源展台成为焦点,吸引数万名全球观众参访。权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行业在政策变革、技术迭代与地缘博弈的多重作用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储能行业正式从“规模扩张”迈入“价值重构”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以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与全产业链协同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成为行业突围的关键力量。关税波动,如何应对?国际新能源产业
6月11日,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楚能携全场景储能方案重磅亮相,以前瞻视野清晰勾勒出下一代储能产品的技术路径与发展蓝图,成为展会焦点。产品突破:效能跃升定义新标杆楚能本次展会的核心亮点,无疑是其即将投入规模化量产的472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池。作为楚能
6月11日,2025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在上海隆重拉开帷幕。上能电气以“大时代·新构想”为主题、携创新成果惊艳亮相,全场景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成为全场焦点,用科技创新力量为零碳未来注入无限可能。地面光伏解决方案大方阵·再进阶本次展会,上能电气推出全新400kW+组串式逆变器。产品
6月11日,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璀璨启幕。正泰电源协全场景光储系统解决方案亮相7.1H-F680展位,更是以"136新政破局"为战略核心,推出二大创新解决方案。现场人潮涌动,前沿科技与场景化应用吸引了众多参展者。SNEC现场精彩回顾正泰电源地
2025年6月11日,海辰储能在SNEC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举办了以“大步领先,稳筑安全”为主题的产品安全技术分享会,并在会上宣布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电池#x221E;Cell1175Ah量产下线,开启长时储能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大步领先,率先实现千安时电池量产落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否可以“逃出内卷”?整个锂电池产业又将利好几何?6月10日夜至11日晨,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一汽、广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多家汽车生产企业陆续发表声明,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这对于作为汽车上游供应链的锂电产业无疑将是重大利好。然而,从目前接近半年
6月11日,双登股份于SNEC2025展会现场发PowerWarden3.0—6.25MWh半固态液冷储能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标准20呎高柜,单舱6.25MWh,兼容组串、构网及长时储能场景。强大内“芯”持久供能PowerWarden3.0系统首次搭载双登587Ah半固态电芯,重新定义储能行业安全与能量标准。该款电芯体积能量密度达到416Wh/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1日,国力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国力股份表示,公司在交流接触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取得突破,目前已形成系列化产品并实现批量供货,特别是在光伏、风电及储能领域。此外,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风光储及柔直输配电用交流接触器生产项
2025年6月1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融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基于“技术互补、生态共建”的战略共识,以“光伏#x2B;储能”深度融合为核心,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签约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1日,三孚新科发布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透露了其锂电材料等进展。三孚新科表示,目前已与相关客户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签订5GWh半固态高安全电池关键材料的正式供货合同。在锂电材料方面,三孚新科表示,公司依托复合集流体的先进工艺,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1日,瑞泰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目前公司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已形成销售,但销售收入占比较小,且固态电池在技术路线、产品路线和商业路线上均有待发展,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负极都使用金属锂。”近日,中国锂业巨头,赣锋锂业表示,其二代混合固态锂电池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开发的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20Wh/kg,循环寿命超过700次。随着固态电池的开发和量产,原先限制锂金属负极应用的锂枝晶问题正在被解决,新的技术不仅可以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固态电解质隔膜更可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9日,德方纳米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方创域”)拟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国信资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信资本”)、成都产投先进制造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成都产投”)、四川省天府芯云数字经济发展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汽车低压锂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EVTank在白皮书中指出汽车低压锂电池主要包括12V、24V和48V等低压电源,主要用于支持汽车的启停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照明设备、电子控制单元(ECU),以及ABS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等功能。EVTank表
文|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根据CNESA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5年5月,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共计6.32GW/15.85GWh,同比+193%/+228%。其中表前储能新增装机6.17GW/15.38GWh,同比+213%/+248%;用户侧储能新增装机150MW/473MWh,同比-19%/+14%。相较去年同期,一季度新增装机
近期,面对电动汽车行业又一波“内卷式”价格战,三大监管部门罕见地召集多家主要车企开会,要求企业“自我约束”,不要进行不合理地降价。这场持续两三年之久的市场过度竞争现象,显然已引起行业内外的重点关注。可以预判的是,新能源车市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时机已经来到。多方发声叫停“价格战”近
截止2025年4月底,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从我国2000年后规模化发展风电产业以来,到“十四五”末将迎来一轮较大规模的风电设备退役潮。一组来自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风电设备累计退役规模285万千瓦;预计2025年风电设备退役规模达到3
6月11-13日,“SNEC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行业盛会再次成为推动能源变革的核心舞台,格力钛新能源凭借在超高安全能源领域的深厚积累,携系列产品为全球能源转型呈上多元化、高安全的储能应用解决方案。核心电池技术领先,安全与性能双优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行业在政策变革、技术迭代与地缘博弈的多重作用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储能行业正式从“规模扩张”迈入“价值重构”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以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与全产业链协同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成为行业突围的关键力量。关税波动,如何应对?国际新能源产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1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出,鼓励充(换)电设施运营商通过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促进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间能量与信息的双向互动,参与需求响应、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为新
6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锂电池资源回收公司Li-CycleHoldingsCorp.宣布,已根据《加拿大公司债权人安排法》向安大略省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保护其自身及其北美子公司。三个月前还在吹捧新融资的“北美电池回收之王”,转眼就躺进资本ICU。资料显示,Li-Cycle是2016年由两名前Hatch公司工程师在加拿大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汽车低压锂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EVTank在白皮书中指出汽车低压锂电池主要包括12V、24V和48V等低压电源,主要用于支持汽车的启停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照明设备、电子控制单元(ECU),以及ABS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等功能。EVTank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5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支持建设单枪功率480千瓦及以上的液冷超充,鼓励整车企业研发推出具备超充和双向充放电(V2G)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远景动力近日宣布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工厂的储能电池产线投产,一期产能7GWh,满足头部客户高品质储能产品需求,助力全球能源零碳转型。远景动力田纳西工厂于2012年建成投产,是全球最早在美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的企业。此次新建储能电池产线的投产将进一步巩固远景动力全球供应链布局。作为全球化布局最
近期,面对电动汽车行业又一波“内卷式”价格战,三大监管部门罕见地召集多家主要车企开会,要求企业“自我约束”,不要进行不合理地降价。这场持续两三年之久的市场过度竞争现象,显然已引起行业内外的重点关注。可以预判的是,新能源车市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时机已经来到。多方发声叫停“价格战”近
“蔚来造电池”这个沉寂四年之久的话题如今再度传出新消息。近日有报道称,蔚来将为英国超跑品牌迈凯伦开发并供应动力电池。此次合作由二者共同的“金主”CYVNHoldings牵线而成,相关电池包将基于蔚来自研的4680大圆柱电池打造,预计明年小批量量产,蔚来也将借此次合作重启搁置的46105大圆柱电池与12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长安汽车提问:长安汽车现有新能源车型有满足25年新国标的吗?预计多久推出新国标车型?长安汽车6月6日表示,长安金钟罩电池通过了首批动力电池新国标检测实验;长安汽车自2020年起就以“不起火、不爆炸”为内控标准,现有车型能满足新国标要求,并通过了内控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