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 丁纬达1,2, 韦银涛1,2, 孙勇1,2, 饶庆1,2, 项峰1,2, 姚颖聪1
单位:1.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 运达智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引用:李岳峰, 丁纬达, 韦银涛, 等. 关键因素对储能浸没式锂电池包温度特性影响的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1): 152-161.
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638
本文亮点:1. 创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浸没式电池包热管理系统;2. 以往研究缺乏对于浸没式关键参数影响的系统研究,本工作深入探究了三种关键参数对于电池包温度特性的影响。
摘 要 随着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创新,直接浸没式液冷技术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相比间接冷板液冷技术,直接浸没式液冷技术在电池换热和均温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在目前,虽然关于电池浸没式冷却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仍缺乏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浸没式电池包温度特性研究的系统归纳和全面研究。因此,本工作以自研新型浸没式电池包系统为基础,通过数值仿真分别探究了冷却液类型、电芯发热量和流道结构对于浸没式系统温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氟化液作为浸没冷却液具有最佳的温度性能表现,其次是硅油和矿物质油。决定冷却液性能的关键参数在于流体运动黏度;相比冷板式,浸没式在低中高充放倍率下均展现了更优异的冷却性能,且在中高电芯发热量时浸没式对于电池温度性能的提升更为明显。1 C条件下,浸没式电池包最高温度、最大温差和顶底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27.26 ℃、1.76 ℃和32.03 ℃;流道结构显著提高了电池包的温度性能;相比无流道,带流道结构的电池包最高温度、最大温差和顶底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3.34 ℃、2.65 ℃和1.54 ℃。主要是因为流道结构通过改变电池包内流线的空间分布从而改善了冷却液分布的均匀性。本研究为今后浸没式电池包的热设计及电芯和冷却液的选型提供了参考和热流场规律总结。
关键词 储能电池;浸没式冷却;冷却液;发热量;流道
电化学储能技术因其可有效弥补新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短板,当前已成为新能源高速发展和变革的稳定助力。其中,锂离子电池作为主要的电化学能量存储设备,其温度性能极大影响着储能系统的性能、寿命和安全。因此,锂离子电池需要进行严格的热管理系统设计。
目前,间接液冷技术凭借其综合优势,已成为储能领域中普遍采用的热管理技术。间接液冷技术通过冷板作为媒介,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从而实现电池散热。然而随着电池容量增大、数量增多和大倍率充放电等需求的不断增加,电池发热量显著提升。这对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间接液冷技术可能在今后将无法满足电池散热需求。基于上述问题考虑,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浸没式液冷技术,即:将电池直接浸没在冷却液中,两者充分接触后将热量转移。相比间接液冷技术,浸没式技术抛弃液冷板,理论上热阻更小,冷却效率更高。
近年来关于电池浸没式技术的研究工作层出不穷。曾少鸿等针对浸没式冷却液选型、实现方案和热失控抑制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浸没式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姜威等针对浸没式电池组进行了非稳态工况下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的机理研究;张进强等通过实验研究了动静态条件下环温、流量和油量对绝缘油浸没式电池模组温升特性的影响;吴成会等和汪阳卿等设计了一个浸没式冷却实验系统,并与强制风冷实验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他们发现浸没式冷却条件下电池组的温升和温差均显著下降;刘周斌等和田钧等对比分析了传统间接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的散热性能,并针对浸没式提出了优化方案;鲁南等利用绝缘油浸没加热电池,测试了不同低温环境下预热过程电池的温度性能参数和放电参数;王宁等分别设计了单管、双管、盘型三种不同冷却液分布器的电池箱,并采用仿真手段评估了各自的温度特性。裴波等对电池模块浸没式油冷散热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得到了硅油流量参数对电池组散热的影响规律。
综合上述文献调研情况可知:尽管当前关于电池浸没式冷却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仍然缺乏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浸没电池包温度特性影响的全面研究。冷却液作为浸没式热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于直接与电芯接触,因此其热物性几乎完全决定了浸没电池包的温度性能;而作为电池系统最重要组成的电芯,其在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发热量差异将直接导致浸没式冷却效果差异;同时电池包流道结构将对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和均匀分布起到关键作用。由此,有必要针对冷却液选型、电芯发热量差异和流道结构存在对于浸没电池包系统的影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此,本文以自研新型浸没式电池包系统为基础,通过数值仿真探究了冷却液类型、电芯发热量大小和流道结构对于浸没式系统温度特性的影响。本文旨在为今后储能浸没式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系列的选型参考和热流场规律总结。
1 浸没电池包液冷系统
本工作选取自研新型浸没式电池包系统。其中,电池包由52颗方形磷酸铁锂280 Ah电芯构成。电芯完全浸没在冷却液中,冷却液通过出入口完成循环。在进液口区域设置了喷射通道,即流道结构。电池包系统高度设为H,喷射孔孔径设为D,则孔长为4D,电芯间隙为0.5D,模组间隙为1.4D,电芯底部预留高度3D。浸没式电池包系统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2 影响因素描述
2.1 冷却液类型
冷却液作为浸没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核心,其热物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电池系统的运行性能。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冷却液不断被尝试应用于电池浸没式的冷却设计中。在本工作中,选取了三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冷却液,即:氟化液、硅油和矿物质油,分别评估其对于浸没式电池包温度性能的影响。冷却液热物性参数详见表1。
表1 冷却液热物性参数(20 ℃)
2.2 电芯发热量
在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由于电芯发热量有所差异,因此浸没式电池包的散热表现也不尽相同。为了全面评估浸没式系统对不同电芯发热量的适应情况,本工作选取了三种典型充放电倍率下电芯的最大发热量,对比了间接式和冷板式的温度性能差异。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电芯最大发热量数据详见表2。
表2 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电芯最大发热量
2.3 流道结构
在电池包内,流道结构通过改变冷却液循环方式从而影响电池包温度性能。在本工作中,对比研究了有无流道对于电池包温度性能的影响情况。流道结构详见图2。
3 数值模拟
3.1 仿真模型、边界条件和物性参数设定
仿真模型详见图1。冷却液入口设定为流量入口,数值固定为5 L/min,初始温度设定为20 ℃;冷却液出口设定为压力出口。在探究冷却液类型和流道结构影响时,电芯工况固定为0.5 C发热量工况,发热量大小详见表2。电芯物性参数来源于实验室测定,其热物性参数详见表3。
表 3 电芯热物性参数
3.2 仿真设置
本工作采用某专业热流体仿真软件进行稳态流固耦合计算,湍流模型选取Realizable k - ε。将高精度的二阶迎风格式用于方程离散,同时采用Coupled算法保证计算稳定收敛。通过监控特定电芯温度确保残差收敛后各监控温度值达到稳定。
3.3 网格生成和独立性测试
分别对流体区域和固体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生成的多面体网格如图3所示。
为了保证计算准确度,需要进行网格独立性测试,测试方案详见表4。由表4的预测结果可知,电芯平均温度随着网格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直到网格数量达到方案3和4时,温度预测情况基本达到稳定。从计算精度和成本角度综合考虑,选定网格方案3用于仿真计算。
表4 网格独立性测试方案和预测结果
3.4 温度特性衡量指标
本研究中温度特性衡量指标如下:①电池包整体最高温度。该指标用于衡量电池包整体温度水平;②电池包整体最大温差。该指标用于衡量电池包整体温度的一致性水平;③电芯顶底两面最大温差。由于传统冷板技术下电池包顶底温差较大,因此引入该指标用于衡量浸没式对于顶底温差一致性的改善情况。
4 结果与讨论
4.1 不同冷却液类型下浸没式电池包系统温度性能评估
图4展示了不同冷却液下浸没电池包顶部温度分布云图。由图可知:①氟化液条件下电芯顶部温度分布在24~26 ℃,温度分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②硅油和矿物质油下,电芯顶部最高温度均超过30 ℃,同时最低温度不低于21 ℃。因此硅油和矿物质油条件下电池包温度一致性较差,尤其是矿物质油。
图5定量展示了不同冷却液下电池包最高温度对比。由图可知:①氟化液、硅油和矿物质油条件下,电池最高温度分别为25.83 ℃,31.99 ℃和40.03 ℃,电池最高温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②以氟化液为基准,硅油和矿物质油下电池最高温度分别提升了23.85%和54.97%。
图6定量展示了不同冷却液下电池包最大温差对比。由图可知:①氟化液、硅油和矿物质油条件下,电池最大温差分别为1.69 ℃,9.47 ℃和19.5 ℃,电池最大温差呈逐渐升高的趋势;②以氟化液为基准,硅油和矿物质油下电池最大温差分别提高了5.60倍和11.54倍。
图7定量展示了不同冷却液下电池包顶底最大温差对比。由图可知:①氟化液、硅油和矿物质油条件下,电池顶底最大温差分别为1.06 ℃,7.59 ℃和19.86 ℃,电池顶底最大温差呈逐渐升高的趋势;②以氟化液为基准,硅油和矿物质油下电池顶底最大温差分别提高了7.16倍和18.74倍。
综上可知,氟化液具有最佳的温度性能表现,其次是硅油,最后是矿物质油。三种冷却液下温度性能表现差异可由冷却液热物性差异解释。不同温度下,三种冷却液运动黏度和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情况如表5和表6所示。由表可知:相比氟化液,硅油和矿物质油在不同温度下均具有更高的运动黏度,达到氟化液的20~60倍。而导热系数仅达到氟化液的约1.8倍。过高的运动黏度不利于流体流动,进而限制了冷却液和电芯间的热交换,因此硅油和矿物质油下电池包散热性能显著削弱。所以相比冷却液导热系数等参数,运动黏度是影响本工作不同冷却液下电池温度性能的首要因素。
表5 不同温度下三种冷却液运动黏度数值
表6 不同温度下三种冷却液导热系数数值
4.2 不同电芯发热量下浸没式电池包系统温度性能评估
图8对比展示了不同电芯发热量下冷板式和浸没式电池顶部温度云图。由图可知:①0.25 C时,当电芯发热量较低时,冷板式和浸没式温度差异较小,电芯顶部温度范围分别在23~25 ℃和21~23 ℃;②0.5 C和1 C时,冷板式和浸没式温度逐渐提高,但冷板式温度提升程度更高,因此两者温度分布差距逐渐扩大。
图9对比展示了不同电芯发热量下冷板式和浸没式电池最高温度。由图可知:①三种充放电倍率下,浸没式电池最高温度均低于冷板式,但不同倍率下降低程度有所差异;②0.25 C时,电芯较低发热量下浸没式和冷板式差异较小,最高温度分别为22.18 ℃和24.78 ℃,最高温度仅相差2.6 ℃;③0.5 C时,浸没式和冷板式最高温度差异增大,最高温度分别为25.83 ℃和34.13 ℃,最高温度相差8.3 ℃;④1 C时,浸没式和冷板式最高温度差异达到最大,最高温度分别为38.47 ℃和65.73 ℃,最高温度相差27.26 ℃。浸没式对于最高温度的降低效果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加而增大。
图10对比展示了不同电芯发热量下冷板式和浸没式电池最大温差。由图可知:随着倍率提升,电芯发热量增加使得冷板式和浸没式的最大温差差异逐渐增大,但浸没式最大温差始终低于冷板式;从0.25 C增加到1 C,相比冷板式,浸没式下电池包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0.19 ℃、0.76 ℃和1.76 ℃。浸没式对于最大温差的削弱效果随着充电倍率的增加而提升。
图11对比展示了不同电芯发热量下冷板式和浸没式电池顶底最大温差。由图可知:随着倍率提升,电芯发热量增加使得冷板式和浸没式的顶底最大温差差异逐渐增大,但浸没式顶底温差始终低于冷板式;从0.25 C增加到1 C,相比冷板式,浸没式下电池包顶底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3.35 ℃、11.55 ℃和32.03 ℃。浸没式下电芯顶底温差始终保持在较低的程度,且相比于冷板式,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加浸没式对于顶底温差的削弱作用逐渐提升。
综上可知,相比冷板式,浸没式在低中高充放倍率下均展现了更优异的冷却性能。这证明浸没式对于各种发热量的电池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浸没式在低充放电倍率下与冷板式的差异较小,但在中高充放倍率下温度性能提升显著。这说明浸没式更适用于高发热量的电池系统;浸没式对于降低电池顶底温差具有显著的效果,发热量从0.25 C提升至1 C,顶底温差仅升高了3.26 ℃。
4.3 有无流道结构下浸没式电池包系统温度性能评估
图12展示了有无流道下电池顶底两面的温度云图。由图可知,在包内无流道时,电芯顶面两侧出现了两个高温区域[图12(a)中红色区域],该区域温度达到了28 ℃以上。在电芯底面两侧区域也出现了高温区域,温度达到了27~28 ℃;在包内设置流道后,原高温区域消失,电池包顶底两面温度分布十分均匀,温度范围控制在24~26 ℃。
图13展示了有无流道下电池最高温度情况。有无流道下,电池最高温度分别为25.83 ℃和29.17 ℃,流道使得电池最高温度降低了3.34 ℃。
图14展示了有无流道下电池最大温差情况。有无流道下,电池最大温差分别为1.69 ℃和4.34 ℃,流道使得最大温差降低了2.65 ℃。
图15展示了有无流道下电池顶底最大温差情况。有无流道下,电池顶底最大温差分别为1.06 ℃和2.60 ℃,流道使得顶底最大温差降低了1.54 ℃。
流道结构对于包内温度的改善可由流线分布解释。图16展示了有无流道下电池包流线分布对比。由图16(a)可以发现:无流道时,流线主要聚集在中部区域,且在该区域内冷却液流速较高;同时在两侧形成了低速流线区域,且该区域流线数量较少,这对应了图12(a)中的高温区域。由图16(b)可以发现:有流道时,在流道喷射孔的作用下,流线相对均匀地分布在电池包各处,且各处流速分布较为均匀。这使得电池包内的冷却液分布更加均匀,因此电池包冷却性能显著提升。
5 结 论
本文针对自研新型浸没式电池包,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冷却液选型、电芯发热量和流道结构对于浸没系统温度特性的影响。本工作主要结论如下。
(1)氟化液具有最佳的温度性能表现,其次是硅油,最后是矿物质油。以氟化液为基准,硅油和矿物质油下电池最高温度分别提高了23.85%和54.97%;最大温差分别提高了5.6倍和11.54倍;顶底最大温差分别提高了7.16倍和18.74倍。相比导热系数等参数,运动黏度是影响本文不同冷却液下电池温度性能的首要因素。
(2)相比冷板式,浸没式在低中高充放倍率下均展现了更优异的冷却性能。浸没式在电芯低发热量下与冷板式的温度性能差异较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中高电芯发热量时。从0.25 C增加到1 C,相比冷板式,浸没式电池包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2.6 ℃、8.3 ℃和27.26 ℃;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0.19 ℃、0.76 ℃和1.76 ℃;顶底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3.35 ℃、11.55 ℃和32.03 ℃。
(3)流道结构显著提高了电池包的温度性能。相比无流道下,带流道结构的电池包最高温度降低了3.34 ℃,最大温差降低了2.65 ℃,顶底最大温差降低了1.54 ℃。流道结构通过改变电池包内流线的空间分布从而改善了冷却液分布的均匀性,这是电池包温度性能提升的根本原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全球瞩目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于4月10日在北京盛大开幕。作为融捷集团旗下新能源事业板块的核心企业,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携多款明星产品重磅亮相,涵盖52Ah至630Ah全容量电芯矩阵、314Ah-1P104S电池PACK、261kWh工商业储能柜及5MWh液冷储能电池
4月10日至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储能领域的创新引领者,运达股份旗下品牌——运达智储,携VoltBlock-IL261浸没式一体柜、VoltBlock-SSM261半固态户外柜、VoltPack-L6250智慧液冷储能系统等6大新品“全家桶“亮相展会,通过技术展示、场
近日,在2025年英国伦敦太阳能及电池储能展(2025SolarStorageLiveLondon)上,采日能源携储能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正式亮相。作为英国最大、最专业的太阳能行业盛会之一,伦敦太阳能及电池储能展集结了全球创新和技术,展现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新发展。英国作为欧洲比较成熟的储能市场,储能装机规模一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将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启幕,融捷天弋能源(A1馆A106展位)诚邀业界同仁共探能源变革新未来。硬核新品抢先剧透全新浸没式户外储能柜,采用冷却油浸没动态循环制冷/制热方案,保障PACK及储能系统的温度高度一致;CH基冷却油实现360#xB0;无死角散热
2025年这个节点,这个万亿级赛道仍有来自石油巨头、通信寡头、工业巨擘的跨界奇袭。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下,储能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裂变,中国市场内卷严重,不少跨界者铩羽而归。数据显示,2024年新型储能行业洗牌加剧,注销、吊销等异常储能相关企业数量翻番。当前,新型储能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运达股份公布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运达股份2024年总营收221.98亿元,同比增长18.54%;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12.24%。2024年,运达股份实现风电机组销售收入180.53亿元。实现对外销售容量11618.31MW,同比上升37.22%。2024年风电设备新增订单30893.01MW,同比增长96
算力电力协同发展既是国家电力与算力政策的方向指引,也是电力与算力系统建设的大势所趋。从当前算力电力的发展现状来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需要坚强的电力支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也需要灵活算力的多维助力,因此有必要从电力系统与算力系统的规划、建设着手,从设施、运行、市场与商业模式等多个维
据了解,化工行业属于高耗电行业之一,特别一些树脂聚合生产厂,他们的反应釜需要24小时维持高温,电力消耗十分巨大。既然如此,化工厂为什么不愿意通过布置储能设备来节省电费呢?化工厂聚合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化工工厂属于危化品工厂,因为担心储能设备的安全性,不敢随意布设储能节能设备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AI高速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依托全栈自研的125kW/261kWh工商业液冷储能一体机,易事特集团赋能华润燃气建成“光储充”示范站#x2014;#x2014;江门白石充电站,为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新路径。
在近日举办的2025意大利国际可再生能源展(KEY-TheEnergyTransitionExpo)上,采日能源携三大工商业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惊艳亮相,展开一场横跨丝绸之路与文艺复兴之路的绿色对话,为南欧储能市场注入东方智慧。地中海边的欧洲储能市场意大利地处南欧,三面环海,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温暖宜人,光照充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环视北京储能展,‘天正绿’品牌展厅格外亮眼,展台正面‘NEXTG’符号辨识度极高,科技感十足。”这是行业客户、媒体打卡天正展馆初体验。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天正电气(605066,SH)携新一代NEXTG明星产品和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闪
4月10日上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出货量八大榜单。双登股份再获行业认可,荣登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2024年度全球市场基站/数据中心电池出货量榜首。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力迈向碳中和的新纪元,“连接与算力”是发展的主旋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作为算力革命的核心载体,
锂电产业“出海”这次立功了!特朗普宣布“90天的关税暂停”其实就是怂了!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加到了104%,而锂电池产品的关税增长更是达到了130%以上,但是,依然没有压垮产业信心。相反,真正绷不住的反而是美国自己。4月9日,特朗普表示“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或地区实施90天的关税暂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按营收口径统计)约为47亿元,同比下降超过15%。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2024年锂电池行业整体扩产节奏放缓。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中国锂电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亿元。主要
4月3日,宁德时代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换电技术研发、政策储备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及场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换电服务等方面成效明显。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全球瞩目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于4月10日在北京盛大开幕。作为融捷集团旗下新能源事业板块的核心企业,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携多款明星产品重磅亮相,涵盖52Ah至630Ah全容量电芯矩阵、314Ah-1P104S电池PACK、261kWh工商业储能柜及5MWh液冷储能电池
近日,思格新能源旗下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完成澳洲首个CCS2标准车型车网互动技术(V2G,Vehicle-to-Grid)的商用部署。此次商业部署由思格新能源携手澳大利亚国有电力基础设施开发商EssentialEnergy、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及澳洲电动车分销商AUSEV共同完成。CSIRO项目负责人SamBeh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日,湖北省秭归县政府与深圳市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秭归县源网荷储产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深圳市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威迈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签订《绿色智能船舶动力电池系统合作协议》。据了解,深圳市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将在2025年至20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天合储能(展位号:A4-A313)全球首发Elementa金刚3基于大容量电芯的技术平台,通过能效、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打造“不可能三角”,从电芯到Pack到整舱全面的安全升级,以更安全可靠的系统、更清晰的收益、更灵活的
4月10日,全球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企业远景动力(AESC)亮相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系统化展示300+Ah、500+Ah、7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产品,全面引领“交易时代储能电芯”技术升级。本次展会,远景动力发布530Ah储能电芯,实现“单颗电芯超1.6度电”,循环寿命12000次,能量效率高达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2025年4月10日晚,在备受瞩目的国际储能展同期“固德威之夜”晚宴上,固德威隆重发布三款储能产品——125kW储能PCS、215kW储能PCS及ICS升压变流一体机。此次发布吸引了能源行业精英、权威媒体及合作伙伴的广泛关注,标志着固德威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性跨越。125kW储能PCS:长效领航集成首选面对
创新绿色配电,共筑零碳未来!4月11日,德力西电气新能源行业客户零碳工厂开放日在芜湖隆重举行!活动汇聚新能源产业链重点企业、权威专家及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见证德力西电气重磅发布:新能源行业光储充整体解决方案CDGNE-2000系列隔离开关新品零碳工厂绿色之行德力西电气新能源业务及配电产品总监林
在ESIE展会首日,上能电气1250kW集中式构网型PCS产品荣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QC)颁发的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认证证书,标志着上能电气在构网技术的创新领先性再度得到权威机构的肯定。CQC是国内领军的专业第三方认证服务机构,在新能源产品认证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根据CQC/P
4月11日,在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现场,阳光电源举办主题为“深耕场景x智慧赋能工商业储能发展更优解”PhDTalk博士分享会,活动邀请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能源转型专家寇楠楠担任主持人,汇聚阳光电源工商业储能产品线总经理曹伟、WRI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能源项目研究专家宋婧、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特变电工新能源携构网型组串式储能系统等多款创新光储解决方案亮相。储能行业发展至今,在降本增效的追逐中,储能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在此背景下,特变电工新能源凭借在储能解决方案的领先优势及对行业痛点的敏锐洞察,在此次展会中
4月10日上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出货量八大榜单。双登股份再获行业认可,荣登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2024年度全球市场基站/数据中心电池出货量榜首。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力迈向碳中和的新纪元,“连接与算力”是发展的主旋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作为算力革命的核心载体,
2025年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顺义新国展二期盛大开幕。海信智慧能源产业集群以全场景技术协同为核心定位,聚焦源网荷储全链路创新,致力于构建覆盖能源生产、传输、存储与消费的零碳生态。旗下核心企业科林电气与海信网络能源联合参展,以智汇未来,构网新生为主题
2025年4月10-12日,中创新航携多款重磅储能产品技术成果亮相2025ESIE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展会现场,中创新航副总裁王小强正式宣布392Ah储能电芯及其配套6.2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产品全球首发量产下线。现场还同时展出了314Gen2.0超长循环储能电芯、640Ah大容量储能电芯,全方位展示高可靠、高安全、高
4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上,金风科技全资子公司金风零碳隆重发布全新一代定制化刀片电芯储能系统GoldStack4.0。该产品应用金风零碳首款定制开发的储能电芯,采用创新叠片工艺,充分集成金风零碳在能源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支撑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储能解决方案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天眼查App显示,3月25日,安徽华清大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六安市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法人代表为祝捷。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该公司由北京华清大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从注册信息可知该公司涉及业务较为广泛,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