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5年3月15日,是我国新一轮电改的十周年。新一轮电改开启十年来,我国整体建立了初步的输配电价制度,奠定了发用电直接见面的制度基础,新能源和燃煤机组上网电价改革推动80%的装机容量进入市场、80%的用电量进入市场。多个地区电力现货市场机制形成雏形,国内29个省和地区开展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基本上达成了上世纪90年代末六省市电力市场试点和上一轮电改设计中,对于电力市场机制建立的预期,尽管还有种种不如人意之处,但是跟历次改革相比进步巨大,取得了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站在新一轮电改十周年的关键节点,再次总结经验,预判未来,对于持续推进新一轮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谷峰)
新一轮电改
能够落地的历史必然性
今年既是我国新一轮电改十周年,恰好也是我国开展电力体制改革四十周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始于1985年的“二分钱办电(每度电征收二分钱用于投资办电)”,出现了独立的IPP(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独立发电厂),今天的华能集团公司前身就是我国第一个IPP,“二分钱办电”政策,为我国的电力市场化奠定了发电侧市场主体准备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央发电资产和非中央发电资产二分天下、各占一半,六省市开始实行发电竞价上网,期间连续运转的浙江省,引入了澳大利亚“强制库(Mandatory Power Pool,也称单边模式)”模式,让电力现货市场被行业所认识。本世纪初,以“厂网分开、集中竞价”为代表的“国发5号文”,拉开了厂网分开的序幕,尽管没有建立起市场机制,但是华东区域在浙江经验基础上,探索了区域电力现货市场。直至2015年本轮改革拉开帷幕,我国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初步跃过电力市场建设的认知门槛,将电力现货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环节进行建设。回顾我国在电力市场改革方面的四轮尝试,可以发现,新电改的突破和前三轮市场建设的折戟,有其历史的客观必然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踏上改革开放的征程,经济恢复发展,电力供应成为经济增长的短板,2000年前后虽然供应曾出现过短时间平衡,但在WTO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供需平衡的局面再次打破,经济的高速发展呼唤远大于1的电力需求弹性系数。显然,在电量供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建设市场机制意味着存量电源的超额收益,尽管超额收益可以促进投资,但是也意味着电价的过快上涨,从而将对制造业发展形成制约。电力市场机制建设需要一个供需相对平衡的环境,因此无论彼时六省市市场建设还是上一轮的区域市场建设,均无疾而终,连一个试点都无法保留,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2014年起,我国在电力工业史上第一次摆脱了缺乏电量供应能力的局面,截至目前,我国年富余电量生产能力已达3万亿千瓦时以上,占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30%,十年来再也没有为电量供应能力发愁的人,甚至现在电力行业的年轻人都不理解为什么20年前,一些地区的煤电机组普遍利用小时在6500以上,也不会理解部分地区少数有超铭牌出力能力的煤电机组可以发电达到10000小时,更不会理解经济运行部门当年下达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发电小时,而是强制要求煤电机组生产达到更高的利用小时。电量供应的充裕为新一轮电改建设市场机制奠定了最关键的基础,并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持续为市场机制建设保留空间。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对电力现货市场的客观要求
新一轮电改的十年,我国电力工业面临的是绿色能源转型与市场化转型双期叠加的历史挑战,这与国外在完成市场化转型后开展绿色能源转型的情况完全不同。新一轮电改是以2017年明确首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为标志,开始跨越现代电力市场建设门槛的,不到三年后中国向世界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特别是2021年,新一轮电改六周年纪念的同一天,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新型电力系统在物理层面具有“两高一低”特点,即高比例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转动惯量低;在经济关系层面,新型电力系统还具有“双多”特性,即投资主体多、交易主体多。因此,新型电力系统既要在技术层面探索尝试,也需要在经济关系层面建立新机制。从国际经验来看,转型较快的国家均通过电力现货市场机制作为经济关系层面的机制,这并不难理解。能源转型推动了市场上出现海量的投资主体和交易主体,这些主体不但发用界限日益模糊,且从数量占比上来看,同时提供电量、平衡、调节和有效容量的发电主体越来越少,仅提供单一商品的发用主体越来越多。新型电力系统“双多”的特性造成利益调节的局面复杂,而且具有不同电气位置下的时变性,缺乏统一的规律和行为特征,难以依靠简单的规则由电力调度机构直接指挥。如同在信息完全透明的情况下,核定电价的计划模式是最好的商品定价方式,难的是我们永远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成本情况一样,只能通过竞争让商品价格趋近于边际成本。因此,必须要按照电力系统需要的商品细分领域建立市场,尤其是建立电力实时市场,并且让所有的发用电设备拥有者方便地获知实时市场价格,通过价格带来的利益引导“双多”主体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共同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过去的十年,我们清晰地看到,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上述的结论,目前正式运行的5个电力现货市场中,除广东外均为新能源占比较高的省份或地区,而广东则为大量受入水电的省份。目前现货市场连续结算的辽宁、陕西、湖北、河北南也都是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地区。
新一轮电改中
“深化与统一认识”的辩证思考
新一轮电改是一个深化认识、统一认识并勇于实践的过程。新一轮电改是“新”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没有对电力市场化的深化认识,就无法确定电力市场化的技术路线,而统一的认识并不是在深化认识阶段就能达成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所有市场化国家,电力现货市场的制度形成均为顶层设计而来,而非由“票决制”自发形成。新一轮电改中“无现货,不市场”的观点在2015年“中发9号文”印发后就被提出,并且形成了配套文件二《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来自主管部门对电力市场建设的清醒认识,但是这并不是统一的认识。在配套文件二“空转”两年后,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开始逐渐落地。即使如此,统一认识的过程依然艰难,过去十年间第一批试点地区为保住本轮电力市场化的“火焰”都付出了艰险努力,广东首先在国内进行周结算,让电力现货交易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结果;甘肃首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长周期试结算,验证了电力现货交易长期运行的可行性;山西首先进行年度连续试结算,证明了电力现货交易在年度各种运行方式下的可靠性;蒙西首先采用单轨制市场设计和实时市场全量结算,建立了首个与国际电力市场完全接轨的经济模型。正是这些试点地区“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努力,用事实统一了各方的认识,证明了这样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理:全世界电力系统都服从于基尔霍夫定律(系统运行无国别差异),基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机制电力现货市场也无国别差异,在中国没有水土不服,试点过程中各种披着“特色”外衣的计划设计逐步褪去,各地的市场机制越来越具备通行经济理论设计特点。过去十年,事实告诉我们,深化认识和统一认识有着巨大的时间差,但是深化认识必须走在统一认识之前,对市场不分层级、价格引导电力流动的规律认识越深刻,就越有利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设计。
有观点戏称2025年是中国电力市场化“元年”,因为在这一年大部分地区都要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试结算(电力市场实际运行),南方区域市场将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开展连续结算试运行的区域市场(区域内不再存在省电力现货市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也将进行设计。可是,笔者更愿意称2025年为电力现货市场“反思之年”。因为渐进式改革的电力市场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试机制”,也就是先立后破,在原有机制基础上建立电力现货市场试点,以证明电力现货市场机制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和电力工业发展,在这个阶段“工程师思维”将占主导地位,验证的核心是安全;第二阶段是“去束缚”,新机制“立”后,就会与旧有的机制发生激烈的冲突,在这个阶段要解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非市场”和“非电力”的束缚,破立并举是这个阶段的特点,需要具备“经济学家思维”,理顺电力商品的定价机制,释放电力现货交易发现价格的作用,燃煤机组和新能源上网电价制度改革就是典型的代表;第三阶段是“强监管”,去掉旧有制度束缚后,经济监管变得可行,因为在双轨制的第一、二阶段,很难判断发电企业滥用市场力、电力调度机构不按交易结果调度是自身的违规行为,还是受尚未取消的计划制度影响。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高歌猛进”的2025年,电力现货市场要多接受批评意见,才能发现第一阶段各种妥协、各种临时措施中埋藏的弊病,切忌习惯成自然,错把李鬼做李逵。
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十年电改、韶华不负。新的十年再出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新一轮改革正从“市场形塑期”向“制度成熟期”跨越,唯有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以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为核心突破口,以技术创新为重要驱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才能构建起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现代市场体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交易规则。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堵点的重要突破性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式迈入跨电网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7月9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新疆省调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调,参与疆内电力电量平衡,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并网公用火电(以下简称火电),风电、光伏、光热(以下风电、光伏、光热统称新能源),全厂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抽水蓄能
山东省作为国内储能发展的先行区域,其政策环境持续引导着独立储能项目的运营形态与收益模式深刻演进。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山东独立储能项目已从早期主要依赖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向更为复杂多元、与市场波动紧密关联的运营格局。本文旨在解读现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迈向常态运行之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突破经营区域限制,建立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中国统一电力市场“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今年6月底,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
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电力交易进入常态开展新阶段。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热点问答(第三期)|绿电绿证。详情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发布显失公平法律风险提示。
7月14日,江西省能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1、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划管理权限和年度开发方案编制纳入设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管理范畴;2、电网企业要进一步压实并网安全责任,指导并网项目严格执行接入技术规范,落实“四可”等技术要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所著《经济学》一书中提到“当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即市场失灵时,政府需介入价格形成”。除了人为价格操纵、市场供需失衡等现象,价格无法全部通过市场形成也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同样需要政府参与价格形成过程。对于政府在价格形成中的经济职能,当前存在许多不全面的观点。有的
136号文背景下,新能源入市加速推进。面对全面入市后电价水平的不确定性,降低度电成本(LCOE)、提升发电效率,这两个关键因素再次成为行业生存的核心命题,也成为新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唯二指标。熟悉行业的读者一定还记得,以内蒙古、东北为代表的三北地区在2024年开启10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机组批
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战略背景下,售电侧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售电主体多元化格局加速形成。作为直接联系电力用户的关键环节,售电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保障能源安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伴随市场规模的扩大与规则的演进,售电市场也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截至2025年7月11日,广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突破2万家,达到20120家,同比增长33%,其中发电企业334家,售电公司157家,电力用户19629家,用户计量点达4.2万个,较2024年增长100%,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广西电力交易中心坚持“开门办市场,共商谋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市场机制,创新交易品种,扩容绿
发挥省间市场作用筑牢电力保供基石——访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当前,我国多地电力负荷持续攀升,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国情与新能源波动性、负荷尖峰化带来的供需挑战交织,省区电力资源调配作用的重要性凸显。作为推动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如何利用省间
7月15日,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开展山西电力市场规则体系意见建议征集的通知,此次规则修编将重点围绕以下关键领域开展市场规则修订意见征集工作:一是持续推进省间日前现货市场常态化运行;二是优化中长期限价区间以及现货市场二级限价计算方式;三是着力提升热电联产机组供热与供电业务的协同效
选择接受市场价格的分布式光伏只有全部上网电量按照实时市场价格结算这一个场内结算项。具体是如何结算的我们通过上文接受市场价格:量价双不报的分布式光伏如何结算进行了专项分析。要视计量条件而定,终局都将是分时段计量电量的日清月结。大部分地区的存量分布式项目因为全部电量都在机制范围内,所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电力领域的生动实践,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将在2025年实现初步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发布显失公平法律风险提示。
7月15日,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青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提示,其中提到,本次所有准入且计量满足现货市场结算条件的的批发用户、售电公司代理的零售用户和市场化机组均参与结算,请各市场经营主体充分理解市场交易规则,及时调整合同。详情如下:
泸州航发空港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是泸州航空发展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承担泸州市长江经济开发区20.97平方公里增量配电试点范围内供配电及园区电力要素保障。公司是泸州市首家地方国有竞争性电力公司,泸州市唯一一家拥有配电网运营权、施工、维护、售电资质的综合性能源
发挥省间市场作用筑牢电力保供基石——访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当前,我国多地电力负荷持续攀升,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国情与新能源波动性、负荷尖峰化带来的供需挑战交织,省区电力资源调配作用的重要性凸显。作为推动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如何利用省间
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能源版图。2025年上半年,一系列以系统性改革为引擎的政策密集出台,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基础设施跃升、技术创新驱动、数字智能赋能四大支柱,合力构建能源新生态,形成覆盖能源全链条的战略布局。2025年7月10-11日,由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榆林市国有
选择接受市场价格的分布式光伏只有全部上网电量按照实时市场价格结算这一个场内结算项。具体是如何结算的我们通过上文接受市场价格:量价双不报的分布式光伏如何结算进行了专项分析。要视计量条件而定,终局都将是分时段计量电量的日清月结。大部分地区的存量分布式项目因为全部电量都在机制范围内,所
7月15日,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征求《海南省增量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等两个细则意见的通知,其中包含《海南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差价结算实施细则》。《海南省增量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指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电力领域的生动实践,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将在2025年实现初步建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征求《海南省增量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等两个细则意见的通知。《海南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差价结算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本细则适用于海南省行政区域内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
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完成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核心功能建设及28项跨平台接口联调,实现市场注册、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及结算等全业务流程贯通,标志着我国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互联互通。为了推进此项工作,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