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亟须强化新能源可靠替代

2025-04-11 08:36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张士宁 杨方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的2025电力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预计超过三分之一,超越煤电。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新能源具有高装机、低电量、弱保障特性,与同容量火电相比,可发电量约为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保证出力仅为二十分之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和占比逐步提高后,将面临并网消纳难度增加、系统惯量不断下降等一系列挑战。新能源要实现“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具备替代传统电源的特性,也就是新能源的可靠替代能力。具体来看,就是需要在充裕、安全、经济、可持续四方面进一步创新突破,在保障电力系统可调容量与最大负荷匹配的前提下,提升供给侧各类电源可控出力水平,并通过模式和技术创新提升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

新能源可靠替代不是靠一朝一夕、一城一地就能实现的,需要市场产业的全面支撑、政策机制的全面覆盖、模式技术的全面升级。以模式创新为例,水风光储多能互补能够更大规模消纳新能源。青海龙羊峡水电站通过680万千瓦水电及100万千瓦储能,带动周边风、光新能源开发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新能源主动支撑能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技术创新。构网型技术是未来新能源发电设备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控制方式,具备电压支撑、惯量支撑、故障电流调控等功能,从而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2024年,西藏共规划建设构网型储能容量60.8万千瓦/252.2万千瓦时,四川成都电网侧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项目在2024年6月底正式投运。构网型技术也已在内蒙古、新疆等地落地应用。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新能源发电比重将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新能源需要更多地提供主动支撑能力,从电量贡献向容量贡献过渡,同时满足成本可承受、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新能源的可靠替代,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充分认识到新能源倍增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尽早谋划方案与路径,推动典型模式和技术创新应用,使新能源尽快“立”起来,未来在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作出更大贡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