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能源煤炭报告正文

煤价弱势难改!近期煤炭供需形势全解读

2025-04-25 17:48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关键词:煤炭煤价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价弱势震荡格局短期难改

——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4月)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刘纯丽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2025年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6%,增速加快。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累计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作为传统的煤炭主产地的“三西”地区,原煤产量仍位居前三甲,特别是内蒙古原煤产量创历史新高,也是全国各省月度产量中的新高,超越山西再次居全国首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分析,2025年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相对平衡并向宽松转变。

◆2025年3月份,我国进口煤炭3873.2万吨,同比下降6.4%;煤炭进口额为285660万美元,同比下降30.3%。一季度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1484.6万吨,同比下降0.9%;累计进口金额为93.43亿美元,同比下降22.5%。本轮煤炭进口量波动背后存在多重因素。首先进口煤价格优势不再,性价比不高。其次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增高及船舶煤炭运价不确定影响,进口煤成本不确定性增加。再次煤炭主要出口国面临减产压力。2025年煤炭进口量或将缩减,终端需求或将转向内贸煤采购,进而对国内煤炭市场形成支撑。

◆4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或将给我国能源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仅就煤炭行业而言。美国并非中国煤炭进口主要贸易伙伴,我国自美进口煤炭规模较小,2024年仅121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2%。且当前我国国内煤炭供应充足,煤炭进口呈多元格局,美国煤炭进口缩量形成的缺口,可自国内采购或由印尼、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等国快速填补,难以形成较大影响。但从长远看,美国关税政策必将扰乱全球供应链,国内商品市场需求压力将加大,钢铁、化工等下游非电行业或面临收缩,进而对煤炭的消费形成抑制,因此其挑战不容忽视。

◆在政策前置发力叠加部分出口前置效应的支撑下,2025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经济实现平稳增长。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5%、50.8%和51.4%,分别比上月上升0.3、0.4和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回升苗头更为明显。但3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速慢于1—2月;且关税压力渐显,或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及实体经济带来影响,国内煤炭消费或受限。

◆2025年开年以来,需求释放不佳,3月北方港口煤炭库存快速向上攀升,并突破3000万吨大关。电煤需求传统淡季格局下,煤炭价格持续下行。3月末,动力煤价格已创2021年4月份以来最低值,且已全面低于长协煤价格。4月24日港口市场煤炭价格方面,5500大卡报价665元/吨、5000大卡报价590~595元/吨、4500大卡报价525元/吨。4月北方地区居民供热逐渐停止,燃煤电厂发电量、供热量、电煤耗量和入厂煤量环比均持续下降。除华东和东北区域库存环比小幅下降外,其它区域库存均高位震荡小幅回升。5月尽管部分煤矿减产和超产整顿可能带来供给收缩,且夏季用电高峰临近或刺激电厂补库需求可能带来短期支撑,但在多重因素压制下,特别是煤炭供需宽松格局下,煤价或短期波动但仍将延续弱势震荡态势,甚至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可能。

煤炭供给:2025年一季度原煤累计产量同比增长8.1%,煤炭进口量微降

◆ 3月全国原煤生产增速加快,内蒙古原煤产量越居全国第一

2025年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6%,增速加快,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较1—2月增加124万吨。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累计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

图1  2021—2025年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

图2  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月度走势

从分省数据看,3月份产量最大的依次为内蒙古、山西、陕西及新疆。内蒙古原煤产量达12363.8万吨,创其历史新高,也是全国各省月度产量中的新高,同比增长1.9%,超越山西再次居全国首位;山西产量为11383.1万吨,受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影响,同比增长19.6%;陕西产量为6923.8万吨,同比增长6.7%,同比增幅也创下了2022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紧随晋陕蒙的新疆原煤产量为5146.6万吨,同比增长20.6%。1—3月份,山西省、内蒙古、陕西省、新疆四省区累计原煤产量超亿吨,四省区累计产量合计达98291万吨,同比增长9.86%,约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81.73%,占比较去年同期扩大0.81个百分点。

作为传统煤炭主产地的“三西”地区,原煤产量仍位居前三甲,但随着新疆煤炭产量的持续释放,“三西”原煤产量增幅呈收窄趋势,占比也在持续下滑。3月“三西”合计原煤产量3067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662.7万吨,增长9.51%;占全国原煤产量的69.61%,较去年同期收窄了0.53个百分点。

3月煤炭企业煤炭产量亦均呈现同比增长态势。2025年3月,中国神华商品煤产量为2940万吨,同比增长1.7%;陕西煤业煤炭产量为1527万吨,同比增长0.15%;中煤能源煤炭产量为1163万吨,同比增长7.4%;潞安环能原煤产量为470万吨,同比增长3.5%。

2025年一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达71.9%,比上年同期增长0.3%。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分析认为,2025年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相对平衡并向宽松转变。行业将聚焦“十五五”规划,优化生产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加快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而随着氢能、储能等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2035至2040年间煤炭消费将呈现下降趋势。

◆ 一季度煤炭进口量缩减,关税政策长期影响应引起关注

2025年3月份,我国进口煤炭3873.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137.9万吨减少264.7万吨,下降6.4%;较2月份的3436万吨增加437.2万吨,增长12.7%;煤炭进口额为285660万美元,同比下降30.3%,环比增长1.2%。数据推算可知,3月我国煤炭进口均价为73.75美元/吨,同比下跌25.31美元/吨。3月我国进口动力煤(非炼焦煤)3014.4万吨,同比下降6.9%,环比增长18.16%。一季度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1484.6万吨,同比下降0.9%;累计进口金额为93.43亿美元,同比下降22.5%。其中累计进口动力煤8741.7万吨,同比下降1.78%。

图3  2021—2025年煤炭月度进口量

从进口来源看,3月我国从印尼进口煤炭1795.9万吨,占总进口量的46%,仍位居第一;俄罗斯、蒙古国、澳大利亚分别以732.6万吨、680.8万吨和440.2万吨位列其后,占比分别为19%、18%和11%。受关税战影响,3月从美国进口煤炭骤降至20.8万吨,较2月的126.35万吨大幅减少83.5%。

本轮煤炭进口量波动背后存在多重因素。首先,进口煤价格优势不再,性价比不高。3月纽卡斯尔动力煤现货均价报收156美元/吨,较国内同热值煤价溢价达23%;自3月1日印尼开始实行与HBA相挂钩的出口价格,叠加天气、斋月等因素影响生产,印尼矿商报价上涨,而市场需求持续疲弱,买家多持观望态度。其次,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增高及船舶煤炭运价不确定影响,进口煤成本不确定性增加。再次,煤炭主要出口国面临减产压力,澳洲煤矿预计减产500万~1000万吨,俄罗斯煤炭行业亏损面超51%,减产压力大。受上述因素影响,2025年煤炭进口量或将缩减,终端需求或将转向内贸煤采购,进而对国内煤炭市场形成支撑。

印尼继3月1日在煤炭国际交易中使用政府设定的基准价格后,于4月11日又颁布了两项与煤炭和矿产采矿权税收以及非税国家收入相关的法规,法规将于4月26日生效。根据新法规,煤炭相关采矿权税率将依据发热量和开采方式的不同,采用累进式税收政策,并与印尼发布的煤炭参考价(HBA)相挂钩。当HBA价格高于90美元/吨、高位发热量在4200~5200大卡之间时,矿商需缴纳的税率较原先将增加1%,对于露天煤矿而言,税率为5%~13.5%不等,而井工煤矿税率相比露天煤矿略低,税率在4%~12.5%不等。花旗集团的一份报告指出,该法规可能抑制矿商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引发潜在的供应问题,进而可能会影响印尼在下游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自3月1日实行与HBA相挂钩的出口价格以来,印尼煤炭出口价格一直承压。4月15日,印尼将5300大卡等级煤炭的基准价格设定为每吨78.46美元,将4100大卡等级煤炭的基准价格设定为每吨50.07美元,于4月下半月开始实施。在高税率和低价格的市场格局之下,印尼矿商的利润空间无疑将受到挤压。为规避税率压力,部分矿商可能会转向国内供应,但其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仍是不确定因素,由此可能引发减产、产能限制的风险。面对印尼政策的不确定性,国内部分终端已开始转向其他供应源头。据海关数据,3月份印尼煤到港量环比暴跌22%,创下五年最大跌幅。

4月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表的最新一期《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发出预警,指出这一政策将使全球贸易前景“急剧恶化”。而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的推进,我国能源产业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仅就煤炭行业而言。美国并非中国煤炭进口主要贸易伙伴,我国自美进口煤炭规模较小,2024年仅121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2%。且当前我国国内煤炭供应充足,煤炭进口呈多元格局,美国煤炭进口缩量形成的缺口,可自国内采购或由印尼、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等国快速填补,难以形成较大影响。但从长远看,美国关税政策必将扰乱全球供应链,国内商品市场需求压力将加大,钢铁、化工等下游非电行业或面临收缩,进而对煤炭的消费形成抑制,因此其挑战不容忽视。

煤炭消费:淡季特征明显,需求整体偏弱

◆ 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8%,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8%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2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第二产业用电量55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1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1-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22699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用电量15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用电量44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8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

3月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持续拉动下,相关行业电力消费快速增长。根据中电联数据,2024年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增长30.9%,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0.9%;1—2月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13.5%,全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25.2%。

3月用电量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表现出快速增长势头,特别是第一产业用电量,占比虽仅1.28%,但同比增长高达9.9%,表明发展势头稳健;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4%,增长势头强劲。第二产业增长势头相对平缓,同比增长率仅为3.8%,但占比高达67.3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5%。

图4  2025年3月全社会用电量及构成

2025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7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电力生产增速加快,比1—2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51.0亿千瓦时。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26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扣除天数原因,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0.8%。分品种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火电降幅收窄,水电、核电增速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放缓。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2.3%,降幅比1—2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水电增长9.5%,增速加快5.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核电增长23.0%,增速加快1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风电增长8.2%,增速放缓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8.9%,增速放缓18.5个百分点。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3月全国平均降水量27.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3%;但西南地区中北部、西北地区西部和东北部、西藏大部等地降水量偏多2成至2倍。3月以来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增幅更加明显,来水好转必然会促使发电量增加。根据长江电力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乌东德水库来水总量约167.05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偏丰12.50%;三峡水库来水总量约555.19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偏丰11.56%。2025年第一季度,长江电力公司境内所属六座梯级电站总发电量约576.79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加9.35%。不只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公告称,因年初澜沧江水电梯级蓄能同比增加,公司通过梯级优化调度释放蓄能,一季度完成发电量212.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22%。中国气象局预测,4月份,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东部、华东北部、西南地区西部、西藏东部、西北地区南部降水偏多;其中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偏多两成到五成。预计4月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降水较多,江河湖库来水将进一步改善,水电出力还将持续增强,对火电的替代将进一步增强。

水电出力增加的同时,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发电占比延续了进一步提升的趋势。2025年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4.31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火电装机容量约14.51亿千瓦,同比增长3.9%,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42.28%,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容量高达14.82亿千瓦,占比高达43.19%,较火电装机高出3101万千瓦。虽然从发电结构看,火电发电量占比仍高达67.52%,但随着风电、太阳能(光伏)装机的持续增加,火电发电空间或面临持续收缩。2025年一季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增量显著,合计增加762亿千瓦时。而火电则出现明显负增长,同比减少701亿千瓦时。电厂日耗低位之下,或促使电煤传统淡季愈加平淡,对动力煤价格支撑亦持续偏弱。

◆ 一季度国民经济平稳开局,煤炭需求恢复缓慢

2025年以来,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在政策前置发力叠加部分出口前置效应的支撑下,一季度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5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较2024年四季度的1.6%有所放缓。

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5%、50.8%和51.4%,分别比上月上升0.3、0.4和0.3个百分点。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三大指数均在扩张区间继续上行,表明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扩张,经济回升苗头更为明显。制造业PMI指数13个分项指数中,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0.1至0.7个百分点之间。特别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6%和51.8%,表明产需扩张有所加快。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有所回落,表明供大于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反映需求不足为主要困难的企业占比仍在60%之上,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有回落,企业恢复生产的信心仍然不足。

图5  中国制造业PMI

3月经济数据也显示了经济边际放缓趋势。3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速慢于1—2月;且关税压力渐显。据交通运输部数据,4月7日到13日,监测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4400.7万吨,环比下降9.6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94万标箱,环比下降6.07%;工业生产虽然比较强劲,但3月产销率下降,供需结构性矛盾渐凸显。

房地产止跌回稳政策下,房地产销售市场继续延续止跌回稳走势,市场交易继续改善。新开工和竣工降幅缩窄,3月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8.1%和32.7%,较1—2月降幅分别缩窄11.5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3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0%,降幅较1—2月扩大0.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已连续33个月负增长,房企开发投资信心仍在底部徘徊。

受房地产等下游行业需求低迷困扰,叠加关税冲击出口、欧盟收紧进口配额等多重因素,国内钢材供应过剩预期加剧,钢铁市场悲观情绪蔓延。3月份钢铁行业PMI为46%,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回升,但指数仍运行在收缩区间,显示钢铁行业恢复缓慢。3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降至20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一季度中国铁矿石进口量2.8531亿吨,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8%。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叠加越南、韩国反倾销调查激增,导致中国钢材出口预期受挫,据市场信息,4月初钢材发运量四周均值持续下降,唐山热卷库存去库速度快速收缩,均反映出钢材终端需求压力显现。

受美国加征关税等国内外市场因素影响,建筑材料及下游相关工业产品生产减弱,建材需求市场出现小幅回落,呈现结构性调整。4月建筑材料工业景气指数为99.3点,低于临界点非景气区间,环比3月份回落27.9点,弱于上年度同期表现。2025年以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加快启动,城市更新改造和建材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释放将继续发挥对市场的基础支撑作用,4月份水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生产指数继续保持在景气区间。但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不断演变,对建材相关制造业需求造成阶段性波动,增加了建材产品国际贸易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并对产业链产生影响。

3月份,化工需求仍处于偏弱状态,综合测算到化工行业综合景气指数初值为101.5点,较2月份下降0.1点。截至4月18日,国内煤制甲醇企业开工率101.28%,周环比降0.12%,煤制尿素企业开工率96.96%,周环比降4.56%。近期甲醇市场窄幅整理,尿素市场报价小幅下行,终端煤炭补库需求较弱,企业多以刚需拉运为主。

当前正值动力煤消费淡季,火电机组检修较多,预计4月底至5月初,电煤消费量或继续走低。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及实体经济带来影响,国内煤炭消费或受限。

煤炭市场价格:弱势震荡或将延续

2025年开年以来,需求释放不佳,市场参与者对后期市场信心不足,拿货谨慎为主,3月北方港口煤炭库存快速向上攀升,并突破3000万吨大关。2025年3月,大秦铁路完成货物运输量3527万吨,同比减少2.08%。日均运量113.77万吨。1—3月,大秦铁路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9272万吨,同比减少5.62%,降幅进一步收窄。4月大秦铁路开启为期30天的春季检修,日发运量由正常情况下的日均120万吨降至100万吨,北方港库存开始逐步回落。4月9日北方港口库存降至3000万吨以下,结束了连续37日库存在3000万吨以上运行的纪录。但仅3天之后,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快速东移南下,叠加出海气旋,渤海、黄海、东海出现大浪到巨浪过程,引发海浪黄色预警,北方港口普遍封航,部分港口封航累计时长超40小时。港口煤炭库存再次反弹甚至直线上升,并于4月15日再创历史新高,达3258万吨。其后,随着冷空气影响结束,北方港陆续解封,船舶自由进出,港口调出恢复常态,库存延续下降态势,但总体仍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高位。截至4月23日北方九港库存合计3112万吨,年同比增加750.5万吨。另据市场信息,截至4月18日,全国55个港口样本动力煤库存为7355.3万吨,周环比增加182.4万吨。

图6  2021—2025年北方九港合计库存

电煤需求传统淡季格局下,煤炭价格持续下行。3月末,动力煤价格已创2021年4月份以来最低值,且已全面低于长协煤价格。目前,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实际交易价格仅为670元/吨,较春节期间下跌了91元/吨,较年初下降了100元/吨。4月上旬,受贸易商投机需求释放支撑,动力煤价格止跌并小幅反弹。但进入4月中下旬后,淡季之下有价无市,贸易商对后市预期悲观,报价出现了松动,产地煤价走弱,促使成本端的支撑力度减弱,港口挺价意愿同步减弱,港口煤价再次以承压偏弱运行为主。4月24日港口市场煤炭价格中,5500大卡报价665元/吨、5000大卡报价590~595元/吨、4500大卡报价525元/吨。

图7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

4月北方地区居民供热逐渐停止,部分供暖电厂转停备或轮机检修,叠加水电出力增强、新能源发电量持续大幅增长,燃煤机组陆续进入检修季,燃煤电厂发电量、供热量、电煤耗量和入厂煤量环比均持续下降。除华东和东北区域库存环比小幅下降外,其他区域库存均高位震荡小幅回升。根据中电联燃料统计数据,4月10—17日当周,纳入其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日均发电量环比减少5.0%,同比减少8.8%。日均电煤耗量减少4.6%,同比减少7.7%。燃煤电厂存煤10118万吨,同比增长240.2万吨。

随着5月临近气温回升,居民用电负荷减弱,叠加水电、新能源发电量增长,火电需求持续低迷。燃煤电厂库存高位,采购以长协煤为主,市场煤仅维持刚需补库,压价现象普遍。工业用电支撑不足,部分行业出口预期下滑,进一步抑制煤炭消费。供给端主产地煤矿维持正常生产,晋陕蒙地区“以量补价”策略加剧市场宽松局面。进口煤量虽小幅收缩,但整体供应充足,港口库存持续累积,贸易商挺价意愿降低。而大秦线检修结束后,运力恢复可能加速港口库存攀升,进一步对煤价形成压制。

总体而言,煤炭市场供需格局依然疲软,上下游操作仍处谨慎观望状态,煤价反弹预期较弱。尽管部分煤矿减产和超产整顿可能带来供给收缩,且夏季用电高峰临近或刺激电厂补库需求可能带来短期支撑,但在多重因素压制下,特别是煤炭供需宽松格局下,煤价或短期波动但仍将延续弱势震荡态势,甚至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可能。


原标题:中能财经 | 煤价弱势难改!近期煤炭供需形势全解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