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市场虚拟电厂市场正文

虚拟电厂调频性能可超越传统煤电吗?

2025-04-28 18:42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虚拟电厂源网荷储储能应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浙江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正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用户侧资源的高效聚合与调控成为关键,而虚拟电厂作为聚合分布式能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被赋予重要使命。浙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云—边—端”技术架构为核心,积极打造省级虚拟电厂示范工程,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体系,探索用户侧资源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助力电网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浙能虚拟电厂集控室。朱宇琦 摄

自2022年项目启动建设以来,浙能虚拟电厂已接入分布式发电、工商业储能、可控负荷等200余个可调资源,装机容量超120兆瓦。该项目被列为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依托项目、浙江省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能模式”,为全国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打造省级虚拟电厂“示范样板”

浙能集团立足浙江能源结构特点,以“资源聚合、智慧调控、市场运营”为主线,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商业模式创新的立体化发展框架。

技术路线上,浙能虚拟电厂采用“云—边—端”三级架构,平台层开发具备“六大功能模块”的自主可控能量管理平台,支持资源“可观、可测、可控、可调”,并接入浙江省电力调度中心与电力交易平台,实现资源统一调度与市场交易;通讯层采用无线专网与专线结合的安全通信体系,保障指令传输安全高效;终端层部署智能控制设备,采用“连续控制”技术,将弱可控资源改造为强连续调节单元,实现资源的秒级响应。

浙能虚拟电厂创新“类型+能力分级”资源管理模式,按调节速率、精度等指标将资源划分为储能、光伏、风电、水电、火电、负荷六大聚合虚拟机组,实现源网荷储全覆盖。虚拟电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可提供连续24小时的兆瓦级调频能力,响应速度达秒级,已成为调峰调频的新势力。

在浙能虚拟电厂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浙能集团还主导编制相关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4项,填补了行业空白;先后形成多项核心技术成果,获得2项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为行业树立标杆;对外培训近百人次,输出“浙能标准”。

激活用户侧“沉睡资源”

浙能虚拟电厂通过“托管式”服务,将分散的社会资源转化为电网可用的调节能力,形成“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电力市场”的多元化应用生态。

需求响应规模化:在工业、商业、居民三大领域开展负荷聚合,聚合电动汽车充电站与楼宇空调等可调负荷超60兆瓦,可通过分钟级削峰响应,为电网减轻峰荷压力。

辅助服务市场化:作为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累计提供削峰填谷服务,累计有效响应电量超160兆瓦时,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关键支撑。

电网调频专业化:以“电厂”身份接受省调实时调度,与常规电厂一样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截至目前,共参与AGC调频辅助服务95天,累计AGC调用补偿电量近2000兆瓦时。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测试,浙能虚拟电厂平均负荷调节速率超20MW/min,调节精度达99%,调频性能优于传统煤电机组。

培育数字能源新业态

浙能集团将持续深化虚拟电厂建设,推动能源产业向平台化、数字化转型,形成“电网—平台—用户”三方共赢格局。

浙能虚拟电厂首创“资源托管+收益共享”模式,以“资源不属于我,但托管于我”的理念整合社会零散资源,用户无需投资即可通过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探索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构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全市场交易体系。同时探索碳交易、综合能源服务等增值业务,拓宽收益渠道。

浙能集团以省级虚拟电厂示范工程为载体,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为浙江省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提供了“浙能方案”,更为全国虚拟电厂发展提供了“浙江样板”。未来,浙能将继续深化能源与数字技术融合,推动虚拟电厂从“聚合调控”向“智能自治”跃迁,形成“省级统筹+区域自治”的分布式运营网络,打造省级虚拟电厂生态集群,为“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浙能力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虚拟电厂查看更多>源网荷储查看更多>储能应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