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基础规则体系,还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权益保障,从而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进一步加速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杨萌等)
《规则》是电力市场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取得重要突破。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规则体系中的重要主干规则之一,《规则》基于《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同前期已颁布的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规则共同构成电力市场基本规则体系的三大支柱。《规则》遵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的改革蓝图,通过对市场交易品种、价格机制和运行流程的系统性规范,实现了辅助服务市场制度体系标准化建设,强化了其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促进绿色能源消纳中的结构性支撑作用。
在政策协同层面,《规则》与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演进逻辑一脉相承。作为2021年《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的重要补充,《规则》首次在制度层面系统解决辅助服务与现货市场的时序耦合问题。特别是在交易时序设计上,明确规定调频、备用等有功辅助服务与现货市场联合出清的改革路径,既保持与现有市场体系的兼容性,又为未来容量市场、绿证交易等机制创新预留政策空间。通过建立"省级建制、区域协同"的市场架构和费用传导机制,推动市场化改革从单一市场建设转向系统集成阶段,为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在市场运行层面,《规则》作为省级及以上辅助服务市场的纲领性文件,体现出鲜明的系统性特征,在制度建构层面实现了四个有机衔接:一是与《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4〕196号)充分对接,形成涵盖煤电灵活性改造、新型储能应用、需求侧响应等多元形态的市场激励机制;二是通过明确调频、备用等服务的技术参数,建立与电能质量监督、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制度的衔接机制;三是确立数据采集、信息披露与《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的配套标准;四是通过辅助服务的结算方式创新和结算条目明确,为《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制定提供制度接口。
随着跨省辅助服务交易规则的统一和区域协同出清机制的完善,调节资源得以在更大时空范围内优化配置。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等新兴主体通过聚合海量分散资源,正在重构辅助服务供给格局。这种“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形成共振,共同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日益健全。
《规则》主要内容解读
《规则》系统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辅助服务市场运行框架,主要内容涵盖以下方面:
市场成员按权责划分三类核心主体:经营主体严格限定为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的发电企业、储能运营商等可调节资源,要求其承担注册备案、履约执行及费用分摊等义务;电网企业聚焦技术支撑体系构建,提供网架架构、数据采集与计量等基础服务;运营机构中明确电力调度机构负责市场出清与调用,电力交易机构负责信息披露与结算依据管理,形成运营管理与技术支撑双线并行的治理体系。
服务品种初步设置为四大类型:调峰服务通过调整发用电功率跟踪负荷波动;调频服务以AGC/APC系统实现频率偏差修正,其中二次调频采用“调频里程×性能系数×出清价”计价模型;备用服务通过预留调节能力应对突发功率失衡;爬坡服务以快速调节速率应对新能源短时剧烈波动。四类服务的设计逻辑围绕“功率跟踪—频率调节—应急储备—动态响应”的系统需求展开,形成全覆盖的保障网络。
交易机制实行分级分层管理体系:市场运行采用“需求发布—经营主体申报—调度机构安全校核出清—执行调用”的标准化流程。在价格形成方面,调频服务通过市场化竞标形成边际出清价,费用核算依据里程、性能与价格的三元乘积;备用与爬坡服务均按中标容量、时长及出清价计量费用,实现服务价值与成本投入的正向关联。需特别指出,在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的区域,《规则》保留调峰服务单独计价机制,费用暂不向用户侧传导,确保市场机制平稳过渡。
市场衔接机制突出协同增效原则:要求辅助服务市场与电能量市场在申报时序、出清逻辑、结算周期等维度实现同步协同,优先推动调频、备用等服务与现货市场联合出清。在费用传导上,明确市场化交易形成的辅助服务成本应通过电价机制向用户侧合理疏导,但对调峰等尚不具备条件的服务品种实行独立核算,避免电价波动风险过度转嫁。
《规则》设计通过权责划分、技术约束和市场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既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物理运行安全,又建立了适配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调节机制,标志着我国辅助服务市场化改革迈入体系化实施阶段。
《规则》主要亮点和影响
《规则》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求,在机制设计上凸显以下制度创新:
其一,推动主体全覆盖,扫清制度障碍。市场成员首次明确将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纳入准入范围,并要求获得容量电费的机组必须参与市场,从制度层面破除灵活性资源入市障碍。
其二,压实辅助服务需求分析责任。《规则》明确提出“电力调度机构按照电力系统需要和经济调度要求综合考虑电源结构、电力送出受入、净负荷曲线波动和最大统调负荷等情况,提出各类辅助服务市场需求信息”。强调辅助服务的品种设置和需求规模,必须以电力系统实际需求为基础量体裁衣。为此,必须依靠调度机构进行精准测算分析,既避免冗余低效,又筑牢电力系统安全防线。
其三,构建权责对等的履约与监管机制。建立“申报-出清-调用-结算”链式管理体系,明确调频服务按实际里程与性能参数结算费用,且所提供辅助服务因自身原因未达标的需承担违约责任。要求辅助服务费用在电费单中独立列示,用户可于5个工作日内提出异议复核。
其四,实现政策延续与时效性管理协同。用户侧费用传导严格遵循《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4〕196号)要求,对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区域的调频、备用费用由用户用电量和未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的上网电量共同分担。规则有效期明确为五年,并设置新品种1年以上试运行期。
其五,完善风险分层防控体系。针对辅助服务供给短缺、市场力操纵等五类风险制定预案,市场运营机构负责履行市场监测和风险防控职责,编制风险处置预案,市场成员应共同遵守并按规定落实辅助服务市场风险防控职责,调度机构需记录应急处置过程并及时报告。
结语
我国电力辅助服务机制从无到有,发展了近二十年,以“解剖麻雀”的耐心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这一进程不仅体现了我国能源治理体系“渐进式改革”的智慧,更彰显了政策设计者立足国情、稳中求进的务实精神,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态适应性。五年有效期设定,既保障基础框架的稳定性,又为下一步滚动更新规则埋下伏笔。随着各省(区、市)陆续出台本地市场规则,在1年过渡期内将完成从"补偿机制"向"竞争机制"的跨越,这种小步快跑的迭代节奏有效平衡了改革迫切性与系统风险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持续进化将深度赋能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基于技术特性的市场定位差异化,将引领火电、新能源、新型储能形成"基荷保障—波动平抑—灵活调节"的协同生态,为后续容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功能互补奠定实践基础。随着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服务品种扩展、技术标准升级、跨区协同深化三个维度持续演进,将有力支撑形成与新型电力系统高度适配的市场化灵活性资源配置新格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7月1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指出,原则同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发挥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作用,促进电力市场互联互通,提升网间
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宣布,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历史性重塑。回望来时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想历经二十余载接续探索。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文件明确,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支撑电力保供。年底前,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电力中长期市场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的通知。文件明确,《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新监能市场〔2022〕93号)第一章第四条修改为:规则所称电力中长期交易主要是指符合注册基本条件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和新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提出,实时调峰交易采用单段报价方式,单位为元/千瓦时。报价下限为0元/千瓦时,报价上限为0.262元/千瓦时。新能源场站配建储能优先消纳新能源自身发电量,原则上不参与实时调峰交易。确因电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7月6日在北京举行。主论坛上,发布了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在三个“十大”问题难题中,有6个与能源领域紧密相关,涵盖了深海规模化采矿、煤炭与共伴生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深空能源探索以及能源电力
7月10日,东北电网用电负荷首次突破8400万千瓦,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近日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上新”的跨省事故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在保供中发挥了作用。“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相当于为电网购买了一份‘备用保险’。”国网东北分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健男解释,过去,国网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电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源法》提出要“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
7月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组织开展7月西北电网区内省间新疆送宁夏绿色电力集中竞价交易,宁夏和新疆的626家经营主体参与交易申报,最终达成新疆送宁夏绿电交易电量1976.5万千瓦时,最大交易电力30万千瓦。本次交易是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上线后西北电网开展的首次绿电集中竞价交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十四五”时期是聚力改革攻坚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了,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接续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改革任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提出,实时调峰交易采用单段报价方式,单位为元/千瓦时。报价下限为0元/千瓦时,报价上限为0.262元/千瓦时。新能源场站配建储能优先消纳新能源自身发电量,原则上不参与实时调峰交易。确因电
7月10日,东北电网用电负荷首次突破8400万千瓦,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近日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上新”的跨省事故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在保供中发挥了作用。“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相当于为电网购买了一份‘备用保险’。”国网东北分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健男解释,过去,国网
今年上半年,昭沂直流配套新能源发电量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上网电量76.63亿千瓦时,超过去年全年上网电量,同比增长119%,数据背后是蒙西地区“沙戈荒”大基地新能源与山东能源需求的高效联动,更是新能源跨省消纳的创新实践。作为“蒙电入鲁”主动脉,±800千伏昭沂直流西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至
7月1日,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关于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等相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按不高于当地平价新能源项目的上网电价原则调整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价格上限。陕西、宁夏、青海辅助服务市场中调峰交易不再分档,火电深度调峰申报价格上限调整如下:宁夏虚拟电厂调峰交易申报价格上限暂保持0.
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宏大蓝图下,作为维系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守护者”——辅助服务,其交易流通却难以跨越“平衡区”这一无形边界。(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徐倩岚作者供职于华电集团)当某区域突遇新能源出力骤降,急需跨省调用备用容量支援时,或负荷中心需要外省调频资源平抑电
在如今的电力系统中,随着资源分散化、碎片化程度加深,常规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调度控制、市场交易行为,很难直接作用于这些资源,于是,以资源整合、协调互动为特征的虚拟电厂便应时而生。(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本刊记者刘光林)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进,虚拟电厂的发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30日,浙江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征求《关于做好浙江省长三角“两个细则”结算试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文件提出,新版两个细则考核补偿与现货市场交易衔接工作要求。现货市场运行期间,已经在现货市场中获得补偿的辅助服务费用,原则上新版两个细则不再重复
近日,云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云南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实施方案(报审稿)》《云南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报审稿)》意见建议的函。《云南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报审稿)》提到,虚拟电厂作为独立经营主体参与市场交易。根据资源禀赋条件
日前,日立能源宣布将为浙江省能源集团(以下简称“浙能”)虚拟电厂智能结算业务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该方案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客户提供高效灵活的结算信息管理及策略应用服务,进而推进虚拟电厂有序融入电力系统的常态化运营,并为未来全面参与浙江省电力市场交易奠定基础。随着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9日,吉林省能源局、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吉林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文件明确,电网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制定新型储能电站调度运行规则及管理办法,采取系统性措施,推动市场化交易,优化调度运行机制,科学优先调用,充分发
德国虚拟电厂参与平衡市场机制的经验分析李晨阳江海燕史文博(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过半,电力系统的分钟级快速灵活调节能力已成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然要求。德国作为能源体系快速转型、实现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典型代表国家,其虚拟电厂深度参与电力平衡市场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宣布,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历史性重塑。回望来时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想历经二十余载接续探索。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电力中长期市场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的通知。文件明确,《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新监能市场〔2022〕93号)第一章第四条修改为:规则所称电力中长期交易主要是指符合注册基本条件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和新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提出,实时调峰交易采用单段报价方式,单位为元/千瓦时。报价下限为0元/千瓦时,报价上限为0.262元/千瓦时。新能源场站配建储能优先消纳新能源自身发电量,原则上不参与实时调峰交易。确因电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电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源法》提出要“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条件、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方式等一系列内容。《通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维护售电市场良好秩序,保障电力交易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近期积极组织开展2025年度售电公司持续满足注册条件信息核验工作。通过此次系统性“体检”,旨在确保各售电公司持续满足市场注册条件,为构建健康有序的售电市场生态夯
7月7日,《国资报告》刊发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署名文章《坚守初心四十载击鼓催征再出发》。《国资报告》荐语中国华能的40年,是从引进外资打破计划体制,到境外上市接轨国际规则,实现快速发展的40年,是从解决缺电困局,到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革命的40年。这40年既浓缩着中国华能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售电公司竞争新格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电力市场逐渐从计划模式向市场化交易模式转型,逐步形成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并行的双轨制格局。在现货市场,市场电价以15分钟为间隔随供需实时波动,这种高频动态特性既创造盈利空间,也使售电公司面临量价精准匹配的挑战;而中长期市场,受政策调整、能源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若干举措》的通知。文件明确,降低用能成本。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源网荷储、园网共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引入外省低价电源、落实电网公平开放等举措,完善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降低用户电费支出。坚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