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作者:张子澳 1 王星宇 1路新亮 1,2殷勇高 3王晨 1,2
单位:1. 石家庄铁道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低温储能研究中心; 2.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新型储能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引用本文:张子澳, 王星宇, 路新亮, 等. 面向液态空气储能的新型径向流储冷填充床性能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311-3318.
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5.0609
本文亮点:首次提出适用于液态空气储能的径向流储冷填充床结构,显著降低低压工况下充放冷压降;系统比较径向流与轴向流填充床性能,验证径向流在低压下具备高?效率(87.7%);为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储冷单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摘 要 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其中,液态空气储能因能量密度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寿命长和对环境友好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储冷填充床作为液态空气储能中的关键储冷单元,其热力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循环效率与经济性。传统的储冷填充床采用轴向流形式,充冷过程换热流体由底部进入,与储冷材料进行热量交换后由顶部流出,存在压降大、泵功高、速度场波动剧烈等问题,限制了其综合性能的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储冷填充床,充冷过程流体由底部进入中心通道,沿径向方向流动,与储冷材料换热后经中心通道流出(即径向流储冷填充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径向流储冷填充床在不同流体工作压力下的流速、间隙对流传热系数、压降及㶲效率,并与轴向流储冷填充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储冷量为150 MWh和流体工作压力0.1 MPa条件下,径向流填充床充放冷过程压降为2 kPa,远低于轴向流82.8 kPa;径向流填充床的㶲效率高达87.7%,显著优于轴向流的59.8%。当工作压力升高至0.8 MPa时,径向流和轴向流储冷填充床充放冷过程压降均显著降低,泵工对㶲效率影响很小,轴向流具有更高的㶲效率达93.1%。因此,径向流储冷填充床更适合运行在低压充放冷工况。本文为优化储冷填充床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持与设计参考,展示了径向流填充床在工程应用中的良好潜力。
关键词 液态空气储能;储冷填充床;径向流;轴向流
当今世界面临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减排增效的双重压力,可再生能源利用成为化解这一挑战的关键。然而,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是其稳定发电和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挑战。大规模储能技术,通过低谷时段存储电能,高峰时段释放电能,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瞬时性及不稳定性,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普及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众多储能技术中,液态空气储能具有储能密度大、安全性高、选址灵活、使用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在近些年备受关注。液态空气储能原理如图1所示。充电过程利用低谷电力将空气液化储存,并回收压缩热供放电加热使用;放电过程将液态空气加压加热,驱动膨胀机组发电,同时回收冷能供充电冷却使用。在液态空气储能中,冷能存储循环对系统循环效率影响显著。Morgan等通过对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各组件的分析表明,想要往返效率大于50%,冷量的回收、储存和再利用是关键点。
图1 液态空气储能原理
目前,轴向流填充床是存储循环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具备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等优势。冷能存储主要采用以岩石作为填充床的储存介质,其具有易获取、热稳定性好、成本低以及可直接传热等优点。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密度变化引起,轴向流动时工作流体与储冷介质之间接触造成的压降高、流动均匀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研究人员提出了径向流填充床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McTigue等对径向流与轴向流填充床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两者的热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流在压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Skuntz等对一个22.5 MW的储热单元进行了模拟研究,比较了不同高径比条件下轴向流与径向流填充床的性能。研究表明在高径比低于0.5的情况下,径向流的热效率优于轴向流。Trevisan等搭建了一个储热容量为49.7 kWh的径向流填充床,实验证明该结构在973 K的换热温度下,存储阶段仅有1.11%的热损失。
综上所述,径向流填充床在储热系统中已有一定研究基础,但在液态空气储能领域的研究极其有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径向流储冷填充床的结构形式,研究了在工作压力0.1 MPa与0.8 MPa下的流速、间隙对流传热系数、压降及㶲效率,并与轴向流储冷填充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将为储冷结构优化与性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工程参考。
1 径向流储冷填充床
1.1物理模型
本研究以基于10 MW/80 MWh的液态空气储能电站,对比了轴向流与径向流填充床的性能。按照系统充冷、储冷及放冷时间4 h、8 h、12 h进行分析,表1给出了储冷填充床入口冷量数据。
表1 液态空气储冷系统储冷单元参数
根据文献中给出的数据计算得填充床的总体积。考虑到使用单一罐体的高度过高,因此将填充床分为两个且罐体之间的连接为串联。在轴向流储冷填充床中,每个床体高径比均为3。在径向流储冷填充床中,每个床体高径比均为0.25,其中,中心通道长度为填充床半径的0.25倍。其他模拟参数如表2。
表2 储冷填充床模拟参数
图2为轴向流填充床与径向流填充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径向流结构,换热流体由底部流入内部通道进入第一储冷填充床,沿径向方向流动并与储冷材料进行热量交换,后通过环形通道流向第二储冷填充床并进行热量交换,最终由内部通道经顶部流出。图2(b)为轴向流结构,换热流体由底部进入后由顶部流出流入下一储冷填充床,与填充材料换热后由顶部流出。
图2 填充床的结构示意图
1.2数学模型
填充床储能系统的数值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当假设固体材料与传热流体在任意位置的温度相等时,采用单相模型;当需分别考虑固体与流体的热扩散过程时,则需在舒曼模型、连续固相模型或考虑固体颗粒内部热梯度的模型中选择。单相模型和舒曼模型结构简单但精度不足,考虑颗粒内部热梯度的模型精度高但计算量过大。本研究选用连续固相模型以平衡精度与计算效率,并作以下简化假设:
(1)流体流动状态为牛顿塞流;
(2)固体颗粒直径相同,且各向同性,填充床内孔隙率均匀;
(3)低温填充床顶部和底部不发生热损失,忽略辐射传热;
(4)忽略颗粒内部温度梯度。
对于轴向流传热流体,能量平衡方程为:
![]() | (1) |
对于轴向流固体颗粒,能量平衡方程为:
![]() | (2) |
对于径向流传热流体,能量平衡方程为:
![]() | (3) |
对于径向流固体颗粒,能量平衡方程为:
![]() | (4) |
式中,代表孔隙率,
和
分别代表传热流体与储冷介质的密度;
和
分别代表传热流体与储冷介质的温度;
和
分别代表传热流体与储冷介质的比热容;
为速度矢量;
和
分别为传热流体与储冷介质的导热系数;
为固体颗粒的比表面积;
为颗粒直径;
为流固间隙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流体在储冷填充床里流动会有阻力损失,采用Ergun方程来计算换热流体在填充床内的压降:
![]() | (5) |
其中,为动力黏度;
为空塔流速;对于轴向流
为高度,对于径向流
为填充区域半径。
㶲效率是常用的填充床性能指标,定义为:
![]() | (6) |
当考虑泵工消耗时,定义为:
![]() | (7) |
其中,为空气的质量流量;
是比㶲。下标
和
分别表示充冷、释冷过程,下标
和
分别表示进口、出口。
1.3模型验证
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求解方法,对低温储冷填充床进行仿真。由于文献中缺少对低温储冷填充床的实验结果,而储冷与储热填充床的主要区别是由于流体和固体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热物性不同而导致的换热系数的差异,因此储热填充床的实验结果可以被使用来去预测储冷填充床模型。为了准确比较,轴向流床体默认参数与参考文献一致,径向流床体参数与参考文献一致,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现有的文献结果吻合。
图3 轴向流与径向流填充床模型验证
2 结果与讨论
2.1流动分布特性
图4为流速随流体流动路径无量纲位置的变化图。图4(a)显示了在不同的流体工作压力下轴向流与径向流在充冷结束时,流速随流体流动路径无量纲位置的变化。对于轴向流填充床充冷过程,速度场分布呈明显分层特性。速度场变化与密度变化相关,流速改变集中于温跃层段,具体表现为密度降低驱动流速变化。在0.1 MPa工况下,流体速度由入口处1.48 m/s上升,最高至3.87 m/s,表明在温跃层内密度迅速下降,引起局部速度增强。相比之下,径向流填充床流速变化除了受密度影响外,还因自身结构特性使得在第一储罐内沿流动方向速度由1.5 m/s降至0.28 m/s,在第二储罐内沿流动方向速度由0.28 m/s升至3.55 m/s。速度场呈靠近内径区域速度较大,外径区域速度较低。该结构导致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经历先减速后加速。
图4 流速随流体流动路径无量纲位置的变化
图4(b)显示了在不同的流体工作压力下轴向流与径向流在放冷结束时流速随流体流动路径量纲为1位置的变化。放冷阶段流体质量流量为充冷阶段的0.5倍,使得床体内整体速度降低。由于放冷阶段温跃层几乎占尽整个床体,因此,放冷结束时的轴向流填充床速度场分布较为平缓。径向流填充床的温跃层区间与轴向流基本相同,在流速上的表现形式为斜率较充冷结束时更小。而在径向流填充床中,速度变化趋势依然体现出结构分区特性。在第一储罐中,流速由约0.93 m/s降至0.31 m/s,第二储罐中则由0.31 m/s升至1.9 m/s。尽管整体速度较充冷阶段降低,但速度场的非对称性依然显著。
对于工作压力为0.8 MPa,轴向流与径向流相比,流速变化差距并不明显。具体原因为0.8 MPa的空气密度远大于0.1 MPa的空气。因此,相对于0.1 MPa的工作压力,流速变化趋势虽与0.1 MPa相同,但由于变化值相对较低使得对其他变化过程造成的影响不显著。
本研究模拟并分析了其在充、放冷过程中的压降数据,比较了轴向流与径向流填充床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流动阻力特性。图5为不同运行工况下填充床压力损失图。如图5(a)所示在0.1 MPa工况下,轴向流在充冷与放冷过程中的压降分别为57.37 kPa和25.38 kPa,而图5(b)中径向流对应压降仅为1.83 kPa和0.17 kPa,轴向流填充床的压降远高于径向流。在0.8 MPa工况下,轴向流的充冷与放冷压降分别为5.5 kPa和2.75 kPa,而径向流仅为0.17 kPa和0.019 kPa,压降差为5.3 kPa和2.73 kPa。
图5 不同运行工况下填充床压力损失
这种显著的差距主要源自于两种流动结构的路径分布与流动特性。在轴向流中,流体穿过两个罐体的长度,路径与径向流相比较长,填充颗粒阻力累计效应明显,因此压降更大。在径向流中,由于结构特性使得沿着流动方向上流体流速减小,流体在较小的速度下穿过填充颗粒,使得整体阻力较小,压降也相对降低。此外,在高压条件下,气体密度显著增加,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更多,导致流速降低,从而减小了压降。因此,当流体工作压力由0.1 MPa升高至0.8 MPa时,无论是轴向流还是径向流,系统压降均显著下降。
2.2传热特性对比
在填充床系统中,气体流经固体颗粒间的孔隙时,会与颗粒表面发生热交换。为描述该过程,本研究采用间隙对流传热系数来表征流固界面上的对流换热能力。该系数不仅依赖于流体本身的物性参数,还与流速、颗粒尺寸及孔隙结构密切相关,该系数数值越大表明换热效果越好。
间隙对流传热系数主要受努赛尔特数的影响,而努塞尔特数又随雷诺数变化。因此流速与密度成为决定其大小的关键因素。图6分别揭示了充放冷过程结束阶段间隙对流传热系数随流体流动路径无量纲位置的变化。如图6(a)所示,在充冷过程结束阶段,轴向流在温跃层区域内流速显著增加,在0.1 MPa工况下,流速由1.48 m/s提升至3.87 m/s,在该区域气体密度同速度上升而下降。根据雷诺数定义,雷诺数随流速升高而升高,随密度下降而下降,在充冷过程结束阶段,流速增长速率强于密度下降速率,流速与密度共同作用下使得间隙对流传热系数较0.8 MPa下更强。对于径向流来说,充冷过程结束阶段分别在第一与第二储罐分别出现了两处局部强换热区。这主要归因于入口和出口处的流动截面积相对较小,导致局部流速升高,从而增强了换热能力。整体来看,径向流的间隙对流传热系数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幅度小于轴向流,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如图6(b)所示,在放冷过程结束阶段,间隙对流传热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充冷过程结束阶段具有相似性。对于轴向流和径向流而言,流速变化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显著大于密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在0.1 MPa工况下,由于流速较高,即使气体密度较低,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雷诺数,从而实现更强的对流换热效果。平均对比下,0.8 MPa工况下虽具有较高的气体密度,但受限于较低的流速,其间隙对流传热能力整体较弱。因此0.1 MPa下的放冷过程在两种流动方式中均表现出更优的换热性能。
图6 间隙对流传热系数随流体流动路径无量纲位置的变化
图7为径向流储冷填充床充放冷结束时温度云图。如图7(a)所示,充冷结束时第一填充床内已经完全充满,温跃层(温度变化区域)出现在第二填充床内。如图7(b)所示,放冷结束时第二填充床内冷能基本释放完全,温跃层集中出现在第一填充床内。径向流的流动特点造成了温度场的分布没有与间隙对流传热系数形成强烈的相关性。
图7 径向流储冷填充床充放冷结束时温度云图
本研究对轴向流与径向流两种不同流动形式的填充床㶲效率及引入泵工后的修正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如图8所示,展示了轴向流与径向流填充床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㶲效率及考虑泵功后的修正效率。在不考虑泵工影响的前提下,轴向流系统在0.1 MPa和0.8 MPa下的㶲效率分别为95.01%与94.34%,优于径向流的88.53%与87.31%,显示出其良好的热交换能力。在引入泵工后,轴向流在0.1 MPa下由于密度变化显著造成压降较大,结果为泵工上升,其修正后的㶲效率下降至59.78%,显著低于径向流的87.71%。而在0.8 MPa高压条件下,泵工对效率的影响减弱,轴径两种流动形式的㶲效率分别93.07%和87.29%,两者相差5.78%。
图8 径向流储冷填充床充放冷结束时温度云图
3 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径向流储冷填充床的结构形式,研究了储冷量为150 MWh的填充床充放冷过程流速、间隙对流传热系数、压降及㶲效率,并与轴向流储冷填充床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如下:
(1)径向流储冷填充床可以显著降低压降,当工作压力为0.1 MPa时,其充放冷过程压降为2 kPa,显著低于轴向流储冷填充床的压降82.8 kPa,证明了径向流在流动压力损失小上的显著优势。
(2)在工作压力0.1 MPa下,径向流储冷填充床㶲效率为87.7%,显著优于轴向流的59.8%,这是由于流体流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沿着径向流动阻力损失小,减少了泵工。
(3)将流体工作压力提升至0.8 MPa时,工作流体密度显著提高,径向流与轴向流储冷填充床压力损失降低,泵工对㶲效率的影响不明显,此时轴向流有着更高的㶲效率达93.1%。因此,径向流储冷填充床适合应用于低压运行工况。
第一作者:张子澳(199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低温储冷填充床;
通讯作者:王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液态空气储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讯:日前,独立电池分析公司ACCURE发布《2025年储能系统健康性能报告》。据称,这是对全球100多个电网规模电池储能系统运行数据开展的首次全面分析,覆盖总容量达18+GWh。报告结论包括:19%的电池
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落下帷幕,《巴黎协定》正式达成。十年过去,从电改9号文的落地到"沙戈荒"基地的拔地而起,从"煤电兜底"到"多元协同",中国能源转型的十年,是踩实每一步的探索;未来的征程,更需
在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之上,一座占地近百亩的“钢铁方阵”正蓄势待发——这便是甘肃酒泉250MW/1000MWh独立储能电站。它将有效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优化电源侧能源结构,同时提升当地电网调峰能力,为电网安
近日,上能电气紧密配合业主及湖南省湘电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湘电”)于长沙宁乡关山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顺利完成整站级跟网、构网、离网全过程涉网试验。本次测试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上能
冬季气温如何,需求怎样,会不会有供应风险是9-11月LNG市场比较关心问题。当前气候跟踪,2025-26年冬季拉尼娜概率上升——极端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需求迅速放大导火索,需要引起关注。此外,冬季会不会有供应
随着数据中心绿色转型政策密集落地,储能已成为其建设运营的“硬门槛”。易事特以“储能+数据中心”融合方案精准破局,凭借全栈技术与双重价值,为数字经济筑牢低碳算力底座。01政策背景“十四五”数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30日,河北燕赵兴泰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二期项目EPC中标候选人公示,其中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报价120169100元、单价为0.7069元/Wh,第二中标
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家能源集团统筹推进、积极布局,安庆、余姚、濮阳、济源、驻马店等5家发电企业创新推出移动供热新业态。该模式打破传统供热依赖管网的限制,有效解决了区域分散性、临时性、
在能源转型浪潮中,近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引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新型储能迈向新阶段,助力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这一里程碑式的时间节点,天合携手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赵峰杨明成郝宁陈东刘佳陈逸伦单位: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引用本文:赵峰,杨明成,郝宁,等.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透平负荷控制策略的研究与仿真实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9):3500-3508.D
作者:郑彦霖1,2,3,4郭欢1,2,4尹钊1,2,4徐玉杰1,2,4张华良1,2,4陈海生1,2,4单位:1.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3.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4.长时规模储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期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印度累计储能装机容量为490MWh,其中2025年上半年投产了48.4MWh的新型储能系统,较去年同期新增186MWh显著下滑。报告指出,装机量的减少反映了印度对光储
碳达峰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2025年,中国电力系统迎来了历史性的关键节点。绿色和平、华北电力大学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最新研究指出,在“高能效电气化+非化石能源高速部署”的推荐情景下
近日,电力现货市场“低电价”引发业内高度关注。前有四川电力现货连续负电价,后有广东售电公司一天亏损2.7亿!作为未来新能源和储能的重要盈利模式渠道之一,电力现货市场的价格,或许也会成为市场投
北极星储能网讯:当地时间9月9日,RE+北美能源展暨光伏储能展在美国召开。据前线消息,本次北美展期间来自中国的企业占到近半数,而中国的储能企业更是值得关注。就在这场展会期间,多家海外储能集成商
近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部分行业专家结合《报告》分析行业发展,进行了专业分析和解读。国网山西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邓娇
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中,正全力冲击港股IPO的海辰储能近日遭遇招股书失效状况,引发市场各方关注与猜测。招股书失效,对于任何一家怀揣上市梦想的企业而言,无疑都是一个不小的挫折。据了解,招股书失效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五年来,“双碳”工作实现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的全面跨越,
在新能源革命与电网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众多技术经历蝶变与升级过程中,“构网型储能”正凭借独特技术特性重塑电力系统形态。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单一功能的强化上,更在于对电网运行逻辑的系统性革新——
2025年9月19日,“光伏储能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会暨2025光储协同应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安徽滁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光储办)及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9月18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炯、重庆市铜梁区区委书记刘立武一行莅临海辰储能重庆基地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重庆海辰储能董事长王鹏程;海辰储能重庆基地总经理叶蓁等陪同
曲靖电厂中央控制室的大屏上,负荷曲线正平稳爬升,幽蓝的光芒映照着运行值长朱定鹏专注的脸庞。他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精心指挥着运行人员操作调整。就在这个看似寻常的早晨,全厂经济运行指标再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0日,立新能源发布公告,立新能源拟与新疆能源(集团)北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疆公司”)以每注册资本金1元作价同比例对和田县立新综合能源有限公司、皮山县立新综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0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乌兰察布市2025年1-9月份电力工业情况统计。详情如下:一、全社会用电量情况1-9月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611.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分产
北极星电力市场网获悉,10月10日,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征求青海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范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文件提出,中长期分时段交易每个时段均应设置申报价格上下限,各时段申报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9日,新疆喀什麦盖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废止吉林乐为智汇喀什地区麦盖提县10万千瓦4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的告知函,告知函提到,由于该公司取得项目备案后3个月内未启动
9月30日,山西晋中市太谷区150MW独立混合储能项目EPC招标,该项目为是飞轮储能+电化学混合储能项目,其中含锂电池储能70MW/140MWh,飞轮储能系统80MW/2.8MWh,总规模达150MW/142.8MWh,同时还将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配
近期,金风科技全资子公司金风零碳与敬业钢铁集团子公司敬业新能源合作,为同属敬业集团的河北华西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华西特钢”)建设并投运了15MW/30.09MWh储能电站。该项目采用“钢铁+储能”模式
在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之上,一座占地近百亩的“钢铁方阵”正蓄势待发——这便是甘肃酒泉250MW/1000MWh独立储能电站。它将有效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优化电源侧能源结构,同时提升当地电网调峰能力,为电网安
近日,上能电气紧密配合业主及湖南省湘电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湘电”)于长沙宁乡关山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顺利完成整站级跟网、构网、离网全过程涉网试验。本次测试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上能
“双节”期间,由台发集团投资建设的全市首家“云储能”型储能电站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枣庄市在电力储能与市场化交易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坐落于台儿庄经济开发区,总投资约1200万元,占地面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30日,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征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专项资金关于支持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修订稿)》意见。扶持范围包括:氢能领域:碱性/固体氧化物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