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智能化企业正文

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 一线员工减负提效

2025-09-30 10:02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陈默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化数字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9月22日上午,四川成都高新供电公司芳草供电营业所副所长樊金柱在“芳小草”智能应用上输入查询信息后,“芳小草”快速提供了近期计划检修涉及的台区设备、客户数量、特殊客户等信息,并生成了电网检修工作告知建议。根据这些信息和建议,樊金柱组织客户经理提前做好客户告知服务等工作。“芳小草”是成都供电公司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开发的“蓉电小智”人工智能应用集群产品之一。

光明电力大模型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是我国电力行业首个千亿级人工智能大模型。成都供电公司深入落实公司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部署,组建人工智能柔性研发团队,围绕各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需求,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开发“蓉电小智”人工智能应用集群。该集群目前已有30余项智能应用上线,推进大模型在检修、营销、综合管理等专业深度应用,助力一线员工提升工作效率。

操作票智能生成校验,倒闸操作规范高效

9月10日8时,成都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运维六班值班员祁峰在操作票智能生成与校验智能应用中输入任务名称,该智能应用自动调取设备现场状态进行校核,仅用13秒就自动生成了倒闸操作票,清晰呈现了该任务的13个操作步骤。

操作票是执行操作的书面依据,用于规范倒闸操作、防止误操作,对于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有重要意义。现行变电站操作票主要为图形化智能辅助开票和人工开票,编制效率相对较低,审核流程较长。

今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变电站操作票智能成票及校验方面的研究和试点应用。成都供电公司承接试点任务,组织人工智能柔性研发团队开发操作票智能生成与校验智能应用,并开展试点应用。3月,成都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开始在变电运维六班试点采用操作票智能生成与校验智能应用,每周采集约40~60份已执行操作票,通过对比分析智能成票与人工填票的差异,验证智能成票的准确性,迭代升级智能成票功能。

该智能应用在生成操作票后,自动将票面信息同步至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运维值班员通过移动终端即可现场查看,省去了纸质票打印、传递的环节。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完成一项操作步骤后,运维人员只需在移动终端上点击确认,该智能应用便会自动记录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形成完整的操作追溯链条,促进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此外,该智能应用还能审核操作票,基于现场状态核对、二次信息防误等功能,把控操作票的准确性,避免误操作情况发生。“以前,我们应用传统的开票模式,大型操作的开票时间需要约20分钟,人工审核还可能有误差,而智能成票只需要不到1分钟。同时,智能审核也为安全操作加了一重保障。”变电运维六班技术员陈艾波说。

专业知识智能问答,“数字员工”辅助提升效率

高新供电公司芳草供电营业所负责高新区15个社区的供电服务、故障处置等工作,客户经理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对居民、企业等各类客户,需要回应大量不同类型的诉求,涉及的专业范围广。以往,客户经理服务过程遇到不熟悉的知识领域,需要查阅资料或寻求其他同事帮助,可能影响诉求响应速度。

4月,成都供电公司人工智能柔性研发团队联合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自主开发了“芳小草”智能应用。作为芳草供电营业所的“数字员工”,“芳小草”通过智能问答为员工解答供电服务等方面疑问,辅助员工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有家火锅店想‘气改电’,帮我计算下14个燃气炉换成电磁炉需要多大用电容量,并给出相关电价政策。”9月8日,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员辜翔在“芳小草”智能应用上输入问题,“芳小草”快速计算出了所需用电容量,并提供现行电价政策。辜翔根据“芳小草”给出的资料,快速为客户制订了“气改电”增容改造方案及电费计价建议。

以“芳小草”为参考,成都供电公司人工智能柔性研发团队还开发了覆盖多专业的系列智能问答应用。其中,“配小草”具备丰富的配网运行、检修专业知识储备,能辅助配网运检一线员工更好开展故障处置等工作;“人资政策助手”能为员工提供职称评定等规则智能问答帮助。

重点客户精准“画像”,供电服务主动靠前

9月6日21时41分,成都新津供电公司宝墩供电服务站员工通过线上系统监测到万街小区出现内部线路跳闸,便通过“敏感客户主动感知”智能应用查询了此前标记的该小区重点客户。客户经理刘星第一时间给重点客户打电话:“我们监测到您家小区内部开关跳闸,请您不要着急,供电员工已经第一时间开始抢修,预计10分钟就能恢复,麻烦您耐心等待,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

客户经理在日常服务中,发现有部分客户在家里发生用电故障或遇到电费电价等政策调整后,习惯于通过电话咨询获取相关信息。成都供电公司人工智能柔性研发团队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研发了“敏感客户主动感知”智能应用,提升主动服务水平。该智能应用于2月在成都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平台和“i国网”APP同步上线。

人工智能柔性研发团队以低压客户服务工单数据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大模型语义理解能力,通过人工智能模型构建客户“敏感度画像”,识别有特别需求或可能需要电话沟通的重点客户,目前已完成46万条历史工单数据中的客户特征提取,识别出重点客户1.4万余名。客户经理可通过“i国网”APP等线上渠道实时查看、搜索重点客户台账更新情况,靠前提供精准服务,实现“无事不扰、未呼先应”,进一步提升客户用电体验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人工智能查看更多>智能化查看更多>数字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