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中和标准”相关结果6180
      德国莱茵TÜV: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11小时前

      德国莱茵tv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总经理 李卫春见证——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氢能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组成部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按照制氢、储运氢、加氢、料电池等不同领域进行细分,其中63条标准是关于燃料电池领域,制氢标准19条,氢能储运和加氢标准分别为8条和10条。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小时前

      (三)引领示范方面9.对经北京绿色交易所认定,当年度实现碳中和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用能单位等主体,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11.对通过国际或国家级相关标准认证的绿色低碳门店,经审核合格后,按照每个门店2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来源:无锡工信2024-06-21

      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燃料电池产业持续健康、科学有序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年赚438万  零碳生产由此开启!

      来源:天合富家2024-06-20

      天合蓝天是中国分布式光伏领军品牌,以原装标准为基础,建立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强大的金融支持及完善的培训赋能体系。...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指出,需紧扣“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部署重点行业领域和用能环节节能降碳任务,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碳足迹管理为何越来越重要

      来源:SGS环境健康安全EHS服务2024-06-20

      低碳管理解决方案iso 14064温室气体量化与核查iso 14067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核查iso 14068碳中和标准温室气体监测零碳工厂/ 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建设edge零碳建筑认证sbt科学碳目标设定

      来源: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06-20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重庆市区域节能评价审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加强和规范区域节能审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效率,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加强和规范区域节能审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效率,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6-20

      第二章 奖励标准、支持方式和资金拨付第六条 奖励标准对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6-2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兴源环境6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公司储能业务专注于新型储能装备在工商业侧的研发与应用,已研制出215千瓦时储能柜和20尺集装箱两类标准产品,2023年度总计签约5.67兆瓦/17.02兆瓦时装机量投资合同及0.85亿元销售合同,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将以更大力度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6-20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动重大技术研发,重大装备研制,重大示范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四位一体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打造研发创新平台,推进创新成果应用,强化标准顶层设计等多种举措

      来源:中国华电2024-06-20

      2023年,分别取得国检集团“碳中和”认证证书和 “零碳智慧园区”授牌。...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发电量5.52亿千瓦时,年制绿氢量7800吨,按替代标准煤耗计算,每年可以减少co排放量约43万吨、so约60吨、nox约84吨。

      直击SNEC 2024光伏展 | 金茂绿建真抗冰雹轻质组件及真彩光伏幕墙产品火爆出圈

      来源:金茂绿建2024-06-19

      2019年4月,金茂绿建紧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组建bipv专项研发团队,成为国内较早以低成本晶硅为开发基础的轻质光伏组件和真彩光伏幕墙企业。...公司累计参编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7项、行地标准6项、团体标准21项;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5篇,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上下游企业开展范围广泛的联合研发工作;拥有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基地、河北bipv

      来源: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2024-06-19

      第十二条 构建碳汇交易应用场景,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碳中和工程。尝试在本区域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工程及公共活动的碳中和,尝试建立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碳中和工作机制。

      来源:中国石油2024-06-19

      中国石油深化节能降碳举措助力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中国石油持续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围绕产业转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积极部署...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人机智联 储链未来!纳通能源携多款户储及工商业新品闪耀上海

      来源:纳通能源2024-06-18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转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成功获得认证,该系列储能电池系统产品符合奥地利市场对严格的并网要求的标准,同时也为纳通能源户用储能产品带来了市场竞争力。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6-18

      双方将围绕储能等新能源产品安全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与交流,为构建绿色、安全的新型产业链生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本次战略合作,广电计量将发挥在储能等新能源产品安全评价及检测、标准制定、科研开发、市场拓展等方面行业领先的综合能力等优势,结合新瑞能源在储能产品、储能系统应用、项目安装、调试、运维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背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6-17

      此外,欧盟委员会还放宽了产品“碳中和”属性标准,即一家公司通过参与碳汇或植树造林等碳抵消项目来抵消自身排放,其产品可以打上“碳中和”的标签。...碳市场观察组织和欧洲消费者权益联盟表示,要解决企业在其产品上宣称的未经证实的“碳中和”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完全禁止。意大利禁止农业用地安装光伏值得关注的是,意大利已经开始叫停推广太阳能。

      以实力打造反渗透膜领军品牌 LG化学助力污水处理低碳进程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4-06-17

      采用lg maxro产品,得到的不仅是更清洁的水资源,同样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贡献。有了扎实的产品做基础,lg化学对水处理业务做了更为长远的布局。...chang hoon jeong先生还着重介绍了lg maxro产品的另一项优势:与34mil标准隔网的单支膜元件相比,压差降低60%,可削减12%的能源消耗,这意味着每使用一支maxro膜元件每年可减少约

      N势而上|棒杰高效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SNEC,首秀惊艳全场!

      来源:棒杰BAJsolar2024-06-15

      同时,棒杰还推出了9r-66矩形光伏组件,该产品在考虑成本优势的同时,优化了辅材供应和集装箱利用率,符合光伏行业的最佳组件尺寸标准,极大推动了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棒杰通过此次光伏盛会,展示了深耕光伏的决心,未来将继续以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为核心,进一步展示更高效的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浙江平湖发布能源领域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

      来源:平湖市发改局2024-06-14

      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及淘汰目录,发挥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能效方面的硬约束作用,对企业不符合标准的用能设备要求进行淘汰更新。到2027年更新y系列电机和s9型变压器600台套以上。...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精神和浙江省能源领域设备更新专项行动部署,围绕“绿色、高效、安全、智能”目标,聚焦能源生产、输配和利用三大领域,推动我市能源领域设备更新,打造能源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打造分布式光伏电站分级<mark>标准</mark>  促进分布式光伏电站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为2024-06-14

      能源体系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以煤炭、石油等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将逐渐被以光能、风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所替代。...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中国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决心和行动,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