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软件管理软件评论正文

推动低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

2024-08-26 09:30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国际电工委员会 胥大伟关键词:绿色低碳碳排放碳足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国际公认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主要包含在ISO14000系列标准中,但这些标准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大致框架,无法为具体的场景和产品核算提供详细规则,使得各国碳排放核算结果无法互信互认。在当前国际绿色贸易规则规制愈发严格的背景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领域提升话语权迫在眉睫。犹如一道“旋转门”,一面是“碳减排”已成为全球共识,另一面却是国际市场“碳壁垒”高墙广筑。以国际标准为纽带,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互认,则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破题之道”。

在近期举办的2024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上,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以下简称“IEC中心”)与德国电工委员会(DKE)、英国标准协会(BSI)启动战略合作,就共同推动低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与实施、加强产品碳足迹领域的标准化实践、推动低碳的全电互联社会愿景等达成共识。这将是促进标准化国际合作,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应对碳中和全球治理挑战贡献“中国方案”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碳”标准话语权至关重要

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新电池法》)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以产品“碳足迹”为核心的“碳壁垒”正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据有关专家测算,未来将会有至少超过2万亿元中国出口商品直接面对碳关税壁垒,或者隐性碳成本的挑战。

“碳关税”来势汹汹,制定国际互认的碳核算标准将是助力中国企业迈过这道“碳关卡”的关键砝码。然而,碳核算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国际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协同是其中的“痛点”问题。

当前,全球碳排放核算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普遍采用欧美发达国家发布的碳核算标准,同时国际碳排放核算基础数据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商业公司发布,碳排放因子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在全球碳核算标准领域亟须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以反映自身利益和诉求。推动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碳排放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作为一招“先手棋”,瞄准中国在碳标准领域的急迫需求,将是IEC中心未来工作的聚焦点。通过加强新兴低碳技术交流,促进相关IEC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加强产品碳足迹标准化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中国在“双碳”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建立一套多边合作机制,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在合作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达成上述目标的关键机制。

基于共识的标准国际合作新范式

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关键在于把标准与贸易紧密相连。实现标准的互信互认,将成为国际贸易中各方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

实现标准的国际互认,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多方共同参与,以国际间的协作形成标准化的“大合唱”。IEC正积极加快构建涵盖碳足迹、碳核查、碳计量、碳认证等方面的碳中和标准体系。

此次IEC中心与DKE、BSI启动战略合作,旨在建立三方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新兴技术研究、国际标准研制、国际会议交流等合作。三方将以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新兴低碳技术交流,促进相关IEC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加强产品碳足迹标准化实践的合作,促进温室气体管理领域的知识共享和思想交流;通过研讨会、示范项目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团体,共同推动低碳的全电互联社会愿景。

作为本轮标准化国际协作的重要一环,IEC中心将重点与DKE开展合作,双方将围绕低碳领域开展新兴技术研究,联合策划课题项目,共同推动国际标准制定与实施。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德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联合研制,加强国际标准化交流互鉴,促进标准互通互认,为我国技术、产品、标准“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强化一系列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动员全球资源参与减碳,而标准则是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关键工具。基于碳中和国际共识,通过建立搭建国际标准化协作平台,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化机构的作用,IEC中心与BSI、DKE等国际组织展开深度合作,将为中国积极参与碳中和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争取更多国际标准话语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低碳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碳足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