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前天
企业还依托光储一体、碳管理等综合能源服务,节约用能成本。技术革新、绿色发展、降本增效,让企业以更强的内核,为自身构建“防火墙”。在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国内大循环的格局在加速构建。
来源:工信部2025-04-29
(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包括数字化能碳管理等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信息采集、智能分析、精细管理和系统优化技术。...(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包括数字化能碳管理等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信息采集、智能分析、精细管理和系统优化技术。
(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包括数字化能碳管理等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信息采集、智能分析、精细管理和系统优化技术。...三、推荐程序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组织本地区相关单位进行申报,分类填报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申报书,对申报材料审核后择优推荐,
来源: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2025-04-29
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2025-04-25
咨询与服务型业务:为满足企业在碳管理合规性、信息透明度及esg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需求,咨询与服务型业务应运而生。...这一模式不仅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碳管理标准,也为整个碳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基础支撑。数字化支持型业务: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碳金融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成为一种新兴模式。
来源:海辰储能2025-04-23
这一成绩远超全球和亚洲地区企业的平均评级,标志着海辰储能在气候治理和碳管理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的管理标准。...01 气候治理和碳管理评价获权威认可全球权威esg评级机构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公布了最新企业评级结果。海辰储能首次参评即获气候变化评级 b 级,达到管理级别最高水平。
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5-04-23
节能降碳服务机构应针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重点产品设备、用能结构及能量系统优化、能源管理和碳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查找短板弱项。...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节能降碳改造措施建议,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可复制易推广的节能降碳系统解决方案。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5-04-22
面对那么多做能碳管理业务的企业,它为何选择了宁德时代作为绿色转型伙伴?这场合作又将如何重构传统制造业的能源版图?...这也导致了能碳管理服务商需要突破工厂内的减排,具备对上下游联动的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力,破除茅台在构建零碳供应链时或面临的数据孤岛、标准不一等现实障碍。同时,通用型绿色技术也难以满足制造业特殊需求。
来源:上海浦东新区发改委2025-04-18
围绕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碳标签、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碳管理体系、供应链碳管理、碳标准建设及应用、碳金融产品创新等领域开展企业碳管理试点。(责任部门:区科经委)11.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及落后机电淘汰。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025-04-18
来源: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025-04-17
如,在碳排放碳足迹方面,对列入上海市工业通信业碳管理试点示范等市级名单的项目,予以一次性奖励。第二,根据市统一部署,逐步完善碳排放双控管理制度。...关于您提出的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推进涉外企业碳足迹管理建设,搭建数字化平台、赋能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推广高效能源管理技术、鼓励企业参与涉碳产品服务认证,优化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等建议
来源:ABB2025-04-17
园区与企业面临更新更高的碳排放管理要求,急需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支撑碳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管理能力,确保能碳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此背景下,智慧能碳管理平台的建设对于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碳排放管理的可量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4-16
围绕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碳标签、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碳管理体系、供应链碳管理...(责任部门: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4.推进碳排放管理工作。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和上海碳市场区级工作。
来源:工信微报2025-04-14
工业企业和园区可结合自身需求,开展既有能源管理中心的升级改造,拓展实现碳管理相关功能;或积极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确定系统架构并持续更新,实现一体化能碳管理。
来源: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04-09
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是数字赋能工业企业(园区)能碳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工业企业(园区)提升能耗和碳排放双控管理水平的重要信息平台。...附件: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docx2025年4月7日附 件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是支撑工业企业和园区提升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工具
来源:阳光电源2025-04-03
周文闻博士:阳光慧碳总经理,专注于碳管理。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5-04-0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的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服务中心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授权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统筹指导、国网浙江电力负责具体运营,是全国电力行业目前唯一的碳管理服务机构。
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25-04-02
文件明确,建立健全碳管理工作体系,提升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供应链碳管理,建立工业产品碳足迹数据库,推动建立碳标签制度,建设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碳足迹标识国际国内互认详情如下
来源:环保圈2025-03-28
交易与合作导向增量市场萎缩,存量竞争加剧:设备采购类订单增长乏力,但运营服务、技术升级改造类需求(如污水处理厂提标、工业园区碳管理)占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