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集邦新能源网2020-12-17
电池片本周电池片市场小幅升温,g1和m6单晶电池报价上扬。...多晶硅片方面,目前多晶硅片和多晶电池片制造端都己经切换产能至单晶产品,目前供需相对平衡。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12-10
2020年12月9日,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州中来”)于近期在n型单晶电池量产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泰州中来生产的...topcon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4.5%,这是国内最高的量产效率。
来源:水木然专栏2020-12-07
在此后的几年中,整个行业的趋势是由常规的多晶电池和组件转向单晶,perc技术的引入更显著地提高了单晶电池的效率(目前主流perc电池转换效率已超过20%),使其更具有经济性。
来源:东方日升2020-11-25
该系列组件自2019年12月发布以来,备受行业关注、市场青睐,其采用了210尺寸硅片,50片9主栅perc单晶电池,创新性的3分片设计以及独特的内部电路连接方式,使得功率一举突破500w。...2020年7月,东方日升与中环等多家涉及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硅片、电池、组件、跟踪支架、逆变器、材料及设备制造商宣布成立了“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而全产业链的上下协同也释放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来源:巨潮资讯网2020-11-19
项目基本情况:①项目名称:曲靖(一期)年产10gw单晶电池建设项目。...隆基在公告中指出,本次签订的项目投资协议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该项投资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单晶电池产能,充分发挥公司电池技术的领先优势,抢抓光伏市场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11-09
隆基乐叶总部设在西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于母公司在上游硅棒、硅片环节积累的研发经验和成本优势,专注于光伏下游单晶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在江苏泰州,浙江衢州,安徽合肥,印度等地设立子公司和生产基地(...隆基股份和隆基乐叶通过上下游布局,业务覆盖了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制造及光伏电站建造全产业链,可将上游积累成本优势直接输送至客户端,有效提高了客户收益。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0-10-15
从隆基的主体业务来说,我们分为了三大业务板块,第一块是单晶硅片,第二块是单晶电池以及组件,都是属于制造板块。
来源:宇你谈市2020-10-10
单晶 + perc 的完美结合,让perc技术成为主流,也更让单晶电池未来的市场更加广阔。3.行业现状2019年,我国电池片产量约110gw,约占全球电池产量的79%。
这在单晶电池产业链的进步上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面就讲讲单晶硅片“逆袭”多晶硅片的励志故事。...1.硅片硅片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他们可以分别制造成为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单晶片和多晶片,表面上看很容易区分,多晶看起来杂质很多。单晶的光电转化效率要高于多晶,但制造成本也要相对较高。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9-21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0-09-04
106.04%,自用222mw;单晶电池对外销售338mw。...隆基上半年净利依旧遥遥领先,高达41.16亿元,同比增长104.83%,根据财报,公司上半年单晶硅片对外销售24.69亿片,同比增长14.98%,自用14.89亿片;单晶组件对外销售6578mw,同比增长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8-27
单晶电池项目、嘉兴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西安航天基地一期年产7.5gw单晶电池项目及云南三期拉晶切片项目进度加速推进。...宁夏乐叶年产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滁州二期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已全部投产,银川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泰州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咸阳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已部分投产,西安泾渭新城年产5gw
来源:SOLARZOOM光储亿家2020-08-20
需求方面,在整体产业链价格连续上涨的情况下,下游对单晶电池采购也略有放缓:单晶g1 电池目前市场市场产能较大,市场上整体单晶g1电池片的报价略显混乱,市场部分规格电池价格低于0.9元/w;单晶m6电池方面
来源:金榜眼2020-08-20
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其中单晶料占比95%以上;太阳能电池产能27.5gw,其中高效单晶电池24.5gw。...通威股份(600438):在光伏新能源方面,公司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同时致力于“渔光一体”终端电站的投资建设及运维。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0-08-11
当下占据市场主流的仍是perc技术,perc单晶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已达24.06%,未来叠加其他高效技术,perc效率升级仍充满期待。...,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3%。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8-06
此外,装备及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陆上5兆瓦、海上10兆瓦国产风电机组陆续下线;量产、规模化生产的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22.3%。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8-05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0-08-04
今年上半年,perc+se+9bb已成为头部企业的产品主流,perc单晶电池平均量产转换效率达22.4%-22.5%,最高量产转换效率接近23%,perc多晶黑硅电池转换效率达20.6%。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7-31
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灵活高效,海上风电、单晶电池、电化学储能等多方面均有良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