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危废跨省转移”相关结果193

      来源:腾讯网2016-08-29

      延伸阅读:危废跨省转移监管机制亟待创新7月11日,省厅向环保部上报《关于跨省非法转运危险废物环境违法问题调查情况的报告》(豫环文〔2016〕246号),介绍调查情况、查处情况,反馈处理难点,提出处理建议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6-08-19

      特别是要加强对危险废物管理,尤其是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因此,涉及到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的,转出地、接受地及途经地环保部门之间,辖区内危险废物日常监管与环境执法部门之间,要建立危险废物联合监管机制,实现对产废单位、运输单位及处置单位的全面监管,实现对危险废物从产生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6-08-11

      在危险废物转移中,河北将严格运输车辆管理,实行全程跟车押运,严格接收程序,强化属地监管,同时,严控跨省转移,原则上禁止无利用价值且处置费用偏低的废酸、废碱、废乳化液等危险废物转入。...河北省环保厅污防处工作人员张启发介绍说,目前,跨省、跨市非法倾倒处置危废的案件,呈现出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从城市向农村跨区域、规模化、团伙化转移的趋势,这大大增加了查处打击的难度。

      来源:文汇报2016-07-14

      根据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上海2013年危废市内处理量35.2万吨,跨省转移约8.57万吨;而到了去年,跨省转移量达到10.9万吨。但是,不少危废处置企业根本不触网。如何找到匹配的转移对象?

      来源:再生资源信息网2016-06-24

      三、京津冀固废处置利用存在的问题从上文可见,京津冀在固体废物管理、处置和利用等方面已开展不少工作,而且三地也开始进行危废跨省转移处置方面的一些合作。...比如,2014年,经审查及征询移入地环保部门意见,北京市分别批准3家和6家单位将废酸、废碱、废印刷电路板、废crt锥玻璃等危险废物转移至天津、河北处置利用,转移总量约1.89万吨。

      来源:再生资源信息网2016-06-24

      其中,危险废物市内转移量9.82万吨(利用3.25万吨,处置6.57万吨),跨省转移量为1.89万吨(利用),其余为产废企业自行利用(0.99万吨)或处置(0.72万吨)。...从2015年1月1日起,天津市不再接受北京医疗废物的跨省转移处置。3 污泥2014年,北京污泥产生量为130 万吨。北京污泥主要产生于市政污水处理厂。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6-06-06

      去年,该企业展开跨省转移危废处理,共计1355吨。据处理站副经理刘业才介绍,危废运输和车辆入厂前两个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他说,跨省转移危废,运输全程要进行视频监控,并配备自己的跟车人员做定期汇报。

      来源:优蚁环保2016-02-03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固废所所长孙绍锋就曾公开表示,目前,国内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环节较多,从移出地到接受地需要经历县、市、省等6个层级的审批,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企业的固废不得不在厂区内一直堆放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5-11-03

      据了解,危废转移须经移出地和接收地各级环保部门审批同意,否则跨省、市转移基本没有可能。...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固废所所长孙绍锋介绍说,目前国内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环节较多,从移出地到接受地需要经历县、市、省等6个层级的审批,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企业的固废不得不在厂区内一直堆放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7-17

      陕西省积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推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制度,实现危险废物跨市、跨省转移全过程系统监控,防控全省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利用处置的环境风险,为实现陕西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理

      来源:海峡都市报2014-11-07

      环保执法人员介绍,经调查,福清三照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11吨电镀废液、废退锡水和6公斤废显影液,跨省转移给没有危废处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处置,同时铜板边角料、冲压碎料等工业固体废物露天堆放并混入生活垃圾处理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2014-10-14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没有处置设施的危险废物生产企业通过跨区域转移的方式偷排危险废物,加大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也对环境安全埋下了隐患。通过建设危废回收和信息交换体系,加强危废跨省转移活动监管。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晏利扬 王柳2014-05-06

      据他了解,目前浙江省内还没有有资质处置废充灯管企业,企业只能与位于苏南的一家有资质危废处置企业签订协议,委托其进行处置。而危废若要跨省转移,其手续更加繁杂。可喜的是,这一局面正在改变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