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二次再热技术”相关结果213

      来源:中国电力报、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任春2014-02-07

      绝非妄言,我国火电装备技术正处于又一突破的前夜。世界之巅高超超临界时代的二次再热技术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机组的诸多世界第一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来源:机电商报 记者:杨 歌2013-12-24

      我们正在建设的江苏泰州期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在国内首次采用二次再热技术,是国内首台、世界最大、综合参数最优的火电科技创新示范项目。...谢长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产业实力、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技术明显进步,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3-12-05

      在电力市场消纳能力强的华东五省拥有煤电装机1947万千瓦,正在建设的江苏泰州期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在国内首次采用二次再热技术,是国内首台、世界最大、综合参数最优的火电科技创新示范项目。谢长军说。

      来源:能源经济网2013-12-05

      谢长军特别提到了国电集团正在建设的江苏泰州电厂期项目,其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在国内首次采用二次再热技术,是国内首台世界最大、综合最优的火电科技创新示范项目。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3-11-26

      二次再热的700摄氏度以上参数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的成功研发,打破了我国目前尚无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这一空白。...二次再热开始热起来掌握二次再热技术是《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在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章节提到的重要内容。随着超超临界机组未来的发展,各项参数将进一步提高是必然的。

      来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3-06-26

      百万机组采用二次再热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二次再热机组,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科技环保、效益显著等优势,对提高我国高端大型燃煤机组装备设计制造和运行水平,实现我国火力发电重大技术进步,引领国际火力发电技术发展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机电商报2013-04-16

      ;加快准东煤燃烧、低热值煤发电的研制工作,争取二次再热技术新产品早日建成;在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同时,做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低标准煤的消耗;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企业之间的协调,避免低价竞争现象重演

      来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3-01-28

      数年前,江西院就开始对二次再热技术和高参数机组设计进行系统研究,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首的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与三大主机厂反复沟通,广泛收集并详尽分析二次再热主机厂技术资料,掌握了国内外目前最新二次再热技术

      来源:中国华能集团2012-11-02

      两个项目合同的签约,将为我国企业强强联合及二次再热技术健康发展、促进节能减排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希望三大电气集团与华能共同努力,把两个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两个项目机组采用的二次再热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成熟材料,采用创新技术综合提效,在使机组效率明显提高的同时,显著降低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是目前世界上综合参数最高、热效率最好、应用新技术最多的火力发电科技创新成果

      来源:中国国电集团2012-10-11

      10月10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泰州组织召开国电泰州电厂期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示范项目可研报告审查会。...泰州期工程作为国电集团、电规总院、上海电气三家单位联合研发的科技示范项目,将在国内首次采用二次再热技术,预计机组发电效率高于47.9%,设计发电煤耗达到256.2克/千瓦时,具有发电效率高、环保指标优

      来源:中国能源网 王晓苏 曾伟民 薛家川2012-09-19

      如今,华东院又把目光瞄准了新一代更大容量、更高参数燃煤机组项目的研发上,包括单机容量126万千瓦机组、百万千瓦级机组二次再热技术等一批新技术,并正在依托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来源:中国国电集团公司2012-09-17

      国电泰州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示范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二次再热技术,预计机组发电效率可达47.94%,设计发电煤耗低于256.2克/千瓦时,达到世界最好水平。

      来源:泰州公司2012-06-05

      该公司期工程项目在原厂址处扩建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主机参数初步选择31mpa/600℃/610℃/610℃。...该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效燃煤发电示范项目,设计通过提高机组初参数并采用二次再热技术降低发电煤耗,达到目前世界上火电机组效率的领先水平,并同步建设高效脱硫、脱硝装置,氮氧化物和氧化硫排放均达到环保要求,符合国家低碳发展的要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