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核聚变”相关结果1091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双碳目标和风光创新发展

      来源:能见APP2021-11-15

      可以说未来核聚变,首先是太阳上的核聚变。我们说感受到太阳能,它的广义理解也包括风能和生物质能,没有太阳就没有它们。所以,光伏、光热发电、热利用、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属于广义的太阳能。

      来源:能源杂志2021-11-12

      如果出现了颠覆性技术,比如极其易得廉价完美的核聚变,那么的确碳中和变得简单了。我们并不排除技术进步使得这个问题变得容易的可能性。这将是科学家或者工程师的功劳。

      来源:新华网2021-11-02

      三是能源利用端和技术降碳路线上,碳中和的实现还需要依靠目前并不存在或不成熟的颠覆性技术,低成本高效率储能、核聚变、生物质利用以及氢能利用等领域技术都可能根本性改变未来能源结构,为净零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中核集团2021-11-02

      法国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7日,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组织(iter)宣布tac1联合体团队成功实现主机安装第一阶段任务,具备吊装真空容器的条件。...2020年5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重达1250吨的杜瓦底座平稳落位于托卡马克装置基坑内临时支撑上,杜瓦底座吊装工作圆满完成,拉开了iter主设备安装的序幕。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10-28

      加大绿色技术合作力度,推动开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建立健全氢制、储、输、用标准。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0-27

      核聚变安全性高、可持续性非常强,对核燃料的利用率在90%以上,产生的核废料非常少而且对环境友好。如果能够实现核聚变,那么整个聚变、裂变、混合堆就能为人类社会所用。

      来源:中国政府网2021-10-26

      积极研发先进核电技术,加强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逐步扩大交易行业范围。

      来源:中国政府网2021-10-26

      积极研发先进核电技术,加强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逐步扩大交易行业范围。

      浅析《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来源:先思录2021-10-25

      在“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方面,提出,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可控核聚变、零碳工业流程再

      加强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

      来源:新华社2021-10-25

      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可控核聚变、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10-22

      可控核聚变前沿热点研究方向则主要聚焦等离子体理论研究、耐受强中子辐射和高热负荷材料开发和示范堆概念设计方面等主题研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预计 2030 年左右完成实验堆的建设和满功率运行,2050 年左右示范堆的工程设计及商业堆的预研和评估工作有望开展。

      来源:清华五道口2021-10-13

      因此,核聚变的成功也将是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最后,金涌表示,

      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2021-10-04

      研究发展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绿色氢能、电动和氢燃料汽车、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资源循环利用链接、可控核聚变等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9-24

      法国当地时间9月16日,位于法国南部卡达拉舍的“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最后一个下部主要磁体部件——极向场超导线圈pf5成功落位,标志着iter项目主机安装第一阶段最后的里程碑完成...项目部坚持抗疫、施工两不误,克服进度要求紧、技术问题和变更多、技术要求高等困难,顺利完成杜瓦底座、杜瓦下部筒体、下部冷屏、极向场超导线pf5等一系列重大里程碑节点,按时、保质、安全地完成了阶段性合同任务,顺利跑完聚变安装

      来源:中核集团2021-09-17

      当地时间9月16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的最后一个下部主要磁体部件——极向场超导线圈pf5成功落位,标志着iter项目主机安装第一阶段最后的里程碑完成...克服了进度要求紧、技术问题和变更多、技术要求高等困难,打赢了“杜瓦底座“、“杜瓦下部筒体”、“下部冷屏”、“极向场超导线pf6”等一系列重大里程碑节点攻坚战,按时、保质、安全地完成了阶段性合同任务,顺利跑完了聚变安装的

      第四届风能开发企业领导人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2021-09-13

      他同时带来关于风光发展的思考:一是未来能源的一类来自太阳上的核聚变,即太阳能;另一类来自地球上的受控核聚变。二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1-09-09

      电化学储能目前能量密度低、投资高,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决定了电池储能技术短期内很难突破,而核聚变储能因难度大也不容易短期突破,所以在电池或可控核聚变储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火电有长期作为压舱石存在的必要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1-09-03

      电化学储能目前能量密度低、投资高,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决定了电池储能技术短期内很难突破,而核聚变储能因难度大也不容易短期突破,所以在电池或可控核聚变储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火电有长期作为压舱石存在的必要

      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2021-08-25

      尽管如此,这还是激起了核聚变科学家们的乐观情绪,他们一直希望核聚变有朝一日能为人类提供无限的清洁能源。...但是,建立商业上可行的核聚变设施,为电网提供能源,将需要另一个巨大的飞跃,将这一概念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能源小数据” 作者:e small data)

      来源:能源杂志2021-07-29

      这句“咒语”就是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核聚变的技术难度太大了,其中最难的是在地球上找不到可以承受高温的材料和容器。核聚变的本质就是在地球上模拟太阳。...一般而言,人们认为核聚变可能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终级能源,也就是在地球上复制一个“太阳”。核聚变的原材料很容易找到,地球上氘的含量并不算少,每一万个氢原子中就有一个是氘原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