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汇”相关结果4115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7-29

      系统揭示海洋和陆地碳汇格局、过程机制及其与气候系统的互馈机理,阐明地质碳封存固碳功效、增汇潜力与管理模式等碳汇理论。3.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加快碳减排关键技术攻关。...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示范应用,构建教育、科技和产业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的格局,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实现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来源:国家林草局设计院、中国林科院2021-07-28

      “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近期的一项重大工作,林产工业作为重要的固碳贮碳产业,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林产工业“碳达峰一碳中和”标准化工作,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7月13日召开

      碳中和对大宗商品供需影响全景展望

      来源:曾宁大宗商品研究2021-07-28

      水泥等行业的供给将长期受碳排放政策的影响,对煤炭、原油的长期需求不利,也不利于铁矿、焦炭、焦煤等炼钢原料的需求;乘:发展新能源汽车交运工具,以减少油气消费,新能源汽车对铜、铝、镍、锂、钴等商品具备长期的需求;除/储:通过碳捕捉、林业碳汇的方法移除二氧化碳

      全国碳市场空间将破万亿 普通人也能做“卖碳翁”吗?

      来源:吴晓波频道2021-07-28

      蚂蚁森林是一个林业碳汇项目。这个碳汇的“汇”是汇集的意思,所谓的“林业碳汇”,指的是通过开展林业项目,依靠植被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外汇概念没有半毛钱关系)。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7-28

      二、主要目标2021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各领域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碳汇能力得到显著加强,低碳城市试点初见成效,减污减碳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公众低碳意识明显提升。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7-28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显示,温控2摄氏度情景下,能源消费2030年左右达峰,2050年消费约52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2025年左右达峰,2050年下降至29亿吨,加上碳捕捉和储存(ccs)、森林碳汇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7-28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显示,温控2摄氏度情景下,能源消费2030年左右达峰,2050年消费约52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2025年左右达峰,2050年下降至29亿吨,加上碳捕捉和储存(ccs)、森林碳汇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7-28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显示,温控2摄氏度情景下,能源消费2030年左右达峰,2050年消费约52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2025年左右达峰,2050年下降至29亿吨,加上碳捕捉和储存(ccs)、森林碳汇

      远景助力全球汽车和工业轴承巨头舍弗勒打造“零碳工厂”标杆

      来源:道达尔远景2021-07-27

      通过远景“方舟”碳管理系统,舍弗勒可以实现“多、快、好、省”的绿证购买、绿电采购、森林碳汇等碳抵消服务,一站式实现企业碳中和闭环。

      来源:格隆汇2021-07-27

      公司拟将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投资基础产业(碳捕获及森林碳汇)及碳资产;用于发展行业团队及碳资产开发及相关研发;偿还集团债务及改善集团财务状况;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来源: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2021-07-26

      “碳吸收”政策以提高生态碳汇能力为主要政策落脚点。发改委发布我国2021-2035 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多地建立明确生态修复目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与碳排放交易等配套设施。

      “碳中和”专题系列研究报告 | 碳中和对标与启示(德国篇)

      来源:中研顾问2021-07-26

      (3)注重环境治理,大力推进自然碳汇和碳捕集受资源、技术、经济性等因素影响,到2055年左右,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以及工业非能利用领域还有约14亿吨碳排放需要通过自然碳汇、碳捕集等措施予以解决。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07-26

      林草碳中和愿景实现目标战略研究要站在全国碳中和整体布局上实施,要明确林草行业在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中的作用、潜力以及采用的技术手段、措施,要能通过研究明确提出林草行业在国家碳中和过程中的愿景和目标,形成林草生态碳汇时间集成表

      探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框架路线图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7-26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03亿吨,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3.5%;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9亿吨,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7%,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2%;碳汇量为

      来源:《环境与生活》2021-07-26

      除了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碳汇,以及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外,还应该开发二氧化碳工业固定利用新途径,从而降低绿色能源的发展压力。...全球实现碳中和面临不少障碍:世界绿色能源和绿色碳汇快速发展受限;现有工业过程和消费过程节能减排的潜力有限;现有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不仅难于捕集、封存而且缺少用途。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解读(交易篇)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7-24

      ccer指对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7-23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03亿吨,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3.5%;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9亿吨,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7%,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2%;碳汇量为

      来源:新华社2021-07-23

      支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来源:新华社2021-07-23

      支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关于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框架路线图探讨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7-23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03亿吨,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3.5%;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9亿吨,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7%,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2%;碳汇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