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庄电一2013-02-25
如何解决能源化工基地这个带有共性的问题、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宁夏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们煞费苦心、殚精竭虑。...为了加强环保工作,宁东基地管委会专门设立了环保局,成立了宁东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全面监管基地环境,全力推动基地污染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确保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来源:上海金融报2013-02-19
无论从国内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亦或是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过去数十年那种依靠资源优势粗放型发展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也并非良策。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3-02-06
现阶段,环境保护提上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是必要的,因为我们不能重复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适度开发的理念没有错,但具体实施还有几个问题待解。
来源:太阳能联盟网2012-12-21
我们可以解读为,城镇化建设起点要高,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浪费后节约的老路。太阳能光热产业的特性恰恰与绿色环保的城镇化理念一脉相承。
来源:国家能源网2012-12-07
尽管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强调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事实无情地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和近年来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尚未出现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先例,没有一个国家能摆脱这个规律。
来源:长城网 刘焱 赵小五2012-09-14
,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对现有的项目能治理的治理,不能治理的要淘汰拆除。对凡列入今年淘汰的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拆除,腾出容量上新兴产业项目,真正实现生态发展。
来源:金融界网站2012-08-14
地方政府、企业必须抛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将水力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中投顾问研究总监指出,水电项目属可再生能源项目,工程上马应慎之又慎。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1-11-03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发展光伏产业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污染治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1-10-14
目前上海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偏重等问题导致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仍处于高位。同时,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布局分散。这样的城市不转型无法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来源:燕赵都市网2011-09-16
会议强调,要按照全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要求,突出加强源头控制,做到既多还旧账、又不欠新账,坚决走出先消耗、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要突出加强重点工程实施,对确定实施的节能技改项目,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来源:中华建筑报2011-08-19
越是基础差就越要高起点规划,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产业,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否则就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据了解,10万吨玉米芯生产1吨糠醛后产生的9吨糠醛渣能发电1.02亿度,产生热量54万焦耳,价值1亿元。
来源: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1-07-07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来源:比特网2011-06-28
目前市场上关于治理ups谐波污染的方式,主要有:6脉冲整流器+输入滤波器;12脉冲整流器;12脉冲整流器+输入滤波器;有源滤波器.这些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由于ups采用的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结构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2011-06-13
在我国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为经济社会带来沉重的包袱。在利用太阳能,看到商机的同时,更应该早规划、早动手,加强科技创新,将污染治理在发展之初,只有这样太阳能才能成为真正的绿色能源,造福于人类。
来源:西安日报2011-04-09
工作人员介绍说,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摒弃了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对于经济效益还是生态环境的长远考虑,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
来源:互联网2011-03-01
循环经济产生于发达国家,从理念到实践模式都是反思传统的 “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探寻经济增长与节约资源环保保护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道路。最终总结出一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2011-01-04
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重复落后产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我们必须要以更高的技术装备水平或者是清洁技术的应用水平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网2010-09-20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近日指出,中国西部地区不能简单复制东部地区工业化模式,应避免走粗放型发展道路,尤其要避免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2010-06-12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来源:互联网2010-04-19
在一个基本垃圾分类体系都还没有建立的时候,为了消灭垃圾而制造更危险的污染属于本末倒置。 中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解决一个问题,衍生多个问题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