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会展正文

新兴产业不能从低端做起

2011-01-04 10:10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关键词:新兴产业清洁能源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清洁能源产业要提高技术含量,在创新、融资、商业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光伏生产国,但企业大都处于来料加工阶段,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风能发展如火如荼,甚至有“过剩”之嫌,但关键的设计设备仍无法“原创”;生物质能有技术积累但无法发挥优势……清洁能源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似乎还在上演“中国制造”的故事。而这显然不符合国内各方对这一新兴产业的期望。

近年来,中国对新能源、清洁技术产业的政策、投资力度令世界瞩目。明确而“给力”的政策导向不仅让国外资本虎视眈眈,国内的投资热潮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企业如何在新的能源产业格局中避免停留在产业链末端?在创新模式、融资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怎样做到与国际接轨,在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投资密集的新能源产业,还有哪些机会?……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融资峰会上,来自业界的专家企业齐聚一堂,围绕上述问题深入对话。

从边缘走向国家战略性范畴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清洁技术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国家

“清洁技术产业可以也必须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科技部原副部长马颂德在大会致辞中这样表示。而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的规划政策,空前的投资手笔,已经使得中国成为清洁技术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国家。据美国智库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投资超过160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以300多亿美元跃居榜首。

来自投资界的反响也同样验证了这一趋势。在过去几年,中国的清洁技术产业已经从私募股权投资界的边缘逐渐成为关注核心。合众资本总裁曹越更是明确判断,环境投资已经迈向了国家战略性范畴。“国家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4项与节能环保有关,将在未来5~10年成为GDP的重要组成。国家将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相关规划提出,未来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15%将来自非化石能源,单位GDP的能耗要持续降低,政策所催生的巨大商业空间为世界各国所罕见。”

而在国际金融公司(IFC)项目官员代存峰看来,清洁技术产业对于当下中国经济转型、产业格局调整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已经开始,从东部到西部,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重复落后产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我们必须要以更高的技术装备水平或者是清洁技术的应用水平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代存峰指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商机是国务院批准了5省8市作为低碳发展示范城市,这些城市希望借助低碳发展实现自身转型。“每个城市有不同的特点,这对于相关产业则意味着不同的机会。比如北京,能耗更多地来自于建筑、交通领域;典型的工业大省山东,则工业领域的机会较多。”

绝不能满足于容量扩张

核心技术的缺乏有可能使中国沦为新能源加工基地

清洁技术产业成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之一,不仅各省市都将其作为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投资家们的市场兴奋也已被充分调动。根据咨询机构安永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已位列安永可再生能源国家排行榜首位,成为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制造、绿色交通、节能建筑、绿色照明等产业最大的需求国和制造基地。

清洁技术产业成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之一,不仅各省市都将其作为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投资家们的市场兴奋也已被充分调动。根据咨询机构安永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已位列安永可再生能源国家排行榜首位,成为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制造、绿色交通、节能建筑、绿色照明等产业最大的需求国和制造基地。

对不少业内人士而言,这消息令人振奋也需充分警惕。马颂德说,到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但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亟待提高能力。

他强调,首先要提高创业能力以及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核心技术的缺乏有可能使得中国沦为加工基地,未来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只满足于巨大装机容量的规模扩张,应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核心技术的开发中。

“核心技术是制约我国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保证自己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有望成为清洁技术产业有力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希望中国的相关企业能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

代存峰说,在一些清洁技术领域,中国研究发展起步较晚。在技术能力、商务模式的创新水平上,确实有相当差距。对此,里昂证券亚太恒富清洁资源股权基金董事刘业民表示,在清洁技术产业方面要真正与国际接轨,而不是满足于还在做低端。

“比如,节能灯的上游是由欧美、日本主导,核心的芯片都是他们研发生产。风力发电的设计都来自欧洲;电动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也都是国外的。在这个阶段,国内企业怎样通过学习积累、提升水平,是很重要的。”

与会各方代表一致认为,除了国家科研力量的投入,在新能源、清洁技术产业方面,要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而这不仅需要政策引导,还要创造适合的商业模式、融资模式,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兴产业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