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强度”相关结果3392
      发电企业碳市场履约面临多重挑战

      来源:电联新媒2024-05-29

      18%,而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数据来看,“十四五”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比2020年下降4.6%,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十四五”后三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平均要保持年4.5%左右的降幅,因此市场普遍预期配额基准线将进一步收紧

      来源: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5-29

      具备碳排放统计核算条件的项目,应在节能报告中核算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指标,提出降碳措施,分析项目碳排放情况对所在地完成降碳目标任务的影响。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2024-05-28

      支持金融机构将碳表现纳入授信管理流程,聚焦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四个指标,综合生态环境部门企业碳账户、项目碳评等情况,在定价和授信额度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设置绿色信贷尽职免责机制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2024-05-28

      支持金融机构将碳表现纳入授信管理流程,聚焦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四个指标,综合生态环境部门企业碳账户、项目碳评等情况,在定价和授信额度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设置绿色信贷尽职免责机制

      无锡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源:无锡市生态环境局2024-05-24

      到2026年,持续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年度评价,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模式路径和政策举措,碳排放强度下降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确立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年度评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降低14%,碳排放强度下降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协同推进成效初显,减污降碳协同度持续提高。

      来源:安化县人民政府2024-05-23

      系统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生活消费等碳达峰重点领域减碳工作,聚焦提质升级与节能降碳,推动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应用,持续推进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提高资源产出率与能源利用率,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来源:安化县人民政府2024-05-23

      系统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生活消费等碳达峰重点领域减碳工作,聚焦提质升级与节能降碳,推动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应用,持续推进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提高资源产出率与能源利用率,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来源:常州市发改委2024-05-23

      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转变的机制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常州建设初见成效。...着力降低单位产出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增强能源系统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双轮驱动,协同发力。

      来源: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5-23

      黑龙江省工业企业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奖励资金工作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着眼聚焦制造业绿色化转型,为鼓励引导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实施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以下简称“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来源:安化县人民政府2024-05-22

      系统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生活消费等碳达峰重点领域减碳工作,聚焦提质升级与节能降碳,推动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应用,持续推进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提高资源产出率与能源利用率,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5-22

      系统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生活消费等碳达峰重点领域减碳工作,聚焦提质升级与节能降碳,推动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应用,持续推进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提高资源产出率与能源利用率,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22

      依托电力系统碳排放分析平台及火电机组监测平台数据,相关人员可对不同机组类型、不同装机容量和不同运行工况的发电机组碳排放情况进行建模分析,1分钟内完成节点碳排放强度计算,系统、全面地掌握电力系统各环节碳排放的分布轨迹与规律

      来源:乐山市人民政府2024-05-21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来源:乐山市人民政府2024-05-21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5-20

      能耗强度、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园区再生水回用率达7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100%。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化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建成3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化工中试基地。——绿色安全全面提升。

      来源:河南省发改委2024-05-20

      下一步,我省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为导向,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政策措施,压实目标责任,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一是积极开展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试点建设,推进指标协同管理、任务协同推进、机制协同联动,为“十五五”平稳转向碳排放双控奠定工作基础。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5-17

      2023年,合肥高新区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8.5%的情况下,实现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3.7%,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平台可以精准掌握区内试点企业的碳排放、碳信用评级等情况。平台最核心的功能是将企业用能数据经“电碳模型”折算为碳排放数据,这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由企业自行填报、人工计算、现场核查的碳排放核算方式。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5-17

      刘炳江说,“十四五”以来,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提速。同时,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工程。...同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评估机制。持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来源:宿迁市人民政府2024-05-1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35.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省定目标要求,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碳绩效责任报告:江苏虚拟电厂“发电”能力超过200万千瓦

      来源:苏电牛思2024-05-16

      “国网江苏电力本部大楼通过安装感应器和控制终端,实现人走、灯灭、空调关,截至4月底,今年累计节约用电36.27万度,碳排放强度较改造前下降了6%。”...碳资产,顾名思义,是指以碳排放权、碳排放配额等为核心的一种资产形式。简单而言,就是碳排放权的量化表达了,它不仅是一种经济资产,更是环境资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