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报告正文

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碳绩效责任报告:江苏虚拟电厂“发电”能力超过200万千瓦

2024-05-16 09:11来源:苏电牛思作者:苏电牛思关键词:绿电虚拟电厂江苏售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月15日,第12个全国低碳日,国网江苏电力发展策划部联合双创中心启动“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宣传周活动并发布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碳绩效责任报告。

国网江苏电力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唯一碳管理综合示范省级电网企业。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积极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与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等相关方共同行动,完善碳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勇当能源绿色转型“先行者”。

11.png

国网江苏电力碳管理工作思路

如何做好碳管理工作?一起来看国网江苏电力的工作经验和“成绩单”↓↓↓

01

让碳管理“有据可依”

想做好碳管理,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路径规划——

为减少碳排放、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国网江苏电力不断完善碳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电网碳排放因子研究与测算,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让碳管理“有据可依”。

同时,国网江苏电力积极开展“双碳”路径研究分析,预计在2027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网江苏电力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流程内容,从多维度对其碳排情况进行统计与趋势分析,摸清碳家底,评估碳现状,将能耗和碳排放指标纳入业绩考核,给各环节碳排量戴上“紧箍咒”。此外,国网江苏电力每年发布碳绩效责任报告,披露其碳排放数据。

12.png

为精准高效开展碳排放数据溯源和治理工作,国网江苏电力创新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加强部门协同、加强现场复核、加强数据分析、加强问题反馈等碳排放统计核算“十步法”,实现了从0到1的飞跃,确保数据真实有效,为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已对全省13个地级市、58个县(市)供电分公司近1500处场所(涵盖办公场所、营业厅、供电所、仓库)开展了碳排放数据溯源和数据治理。

“我们现在正在牵头开展国网江苏电力碳管理平台建设,打通建设运维、办公后勤、生产运营等各领域能源消费数据,挖掘节能潜力,为节能减排精准‘导航’。”国网江苏电力双创中心能源互联网技术管理部副主任黄地介绍。

13.png

国网江苏电力碳资产管理平台页面

02让碳减排“内外兼顾”

做好基础部署和管理,重点要以哪些举措来落实?

国网江苏电力一方面坚持“节流”,一方面施行“开源”。

先来说说“节流”——

你知道绿电吗?近两年,国网江苏电力积极推动公司办公用能绿电消费,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本部办公用能全量使用绿电,创建了国家电网系统内首家省级“零碳本部”。

14.png

“国网江苏电力本部大楼通过安装感应器和控制终端,实现人走、灯灭、空调关,截至4月底,今年累计节约用电36.27万度,碳排放强度较改造前下降了6%。”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公司工作人员孙震宇介绍,在“能源e+”能源管理平台上,国网江苏电力本部能效运营情况一目了然。

通过节能改造升级+智能精准监控+能源管理平台一揽子能效提升措施,实现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的集约化、智慧化、低碳化,这是国网江苏电力积极探索绿色楼宇能效提升的一个缩影。

“能源e+”能源管理平台

除了对内做好自身碳管理,在对外方面,国网江苏电力扛牢社会责任,全力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电能替代、车网互动、零碳园区……这些“时髦词”越来越多出现在老百姓口中,成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一部分。

国网江苏电力以“供电+能效服务”为抓手,聚焦工业、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科学有序实施电能替代、需求响应、能效提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常州新型站网互动示范中心

取下V2G充电枪,插入充电口,一键启动需求响应模式……近日,电动汽车车主蒋先生在江苏常州国内首个新型站网互动示范中心,参与模拟需求响应,通过V2G技术将电动汽车的电力注入电网,获得了近100元的收益。

据了解,新型站网互动示范中心可实时采录并监测办公照明、空调、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各类设备运行数据,让示范中心变身一座小型“虚拟电厂”,高效灵活地参与电网需求响应,为全社会减排做出贡献。

03碳开发“向新逐绿”

再来说说“开源”——

在能源低碳转型的道路上,仅仅在碳排放上“节流”还不够,还需要对碳资产“开源”。国网江苏电力坚持创新,深化“碳”研究,逐“绿”向前行。

碳资产,顾名思义,是指以碳排放权、碳排放配额等为核心的一种资产形式。简单而言,就是碳排放权的量化表达了,它不仅是一种经济资产,更是环境资产。

国网江苏电力碳资产一方面来源于政府分配的排放量配额,另一方面通过节能技术改造等活动降低碳排量,使得市场流转交易的排放量配额增加,形成额外的碳资产。

碳资产的计算,需要采用已通过生态环境部认定的自愿减排方法学来计算减排量,以此确保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常见的方法学包括造林碳汇、红树林修复、并网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等。

“我们致力于开发国网江苏电力碳资产,积极申报自愿减排方法学,目前已经完成《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提交生态环境部审核,未来我们还将研发更多的方法学,为碳资产‘添砖加瓦’。”国网江苏电力发展策划部综合计划处处长朱寰介绍。

据了解,该方法学对电网侧新型储能电站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科学核算,为国网江苏电力掌握电网侧储能项目的碳减排贡献,促进市场化手段推动电力行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此外,国网江苏电力还开展碳管理各类重点课题研究,包括新型配电网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评价研究、应对碳关税影响下动态电力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等。

服务“双碳”目标落地,国网江苏电力还做了这些——

我国首个“交改直”输电工程——扬镇直流竣工投运

4月28日,我国首个“交改直”输电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正式竣工投运。该工程首次把在运交流输电线路改造为直流输电线路,可更好地满足清洁能源在长三角地区的优化配置需求。

我国首个输电移相器示范工程在扬州投运

2023年7月28日,我国首个输电移相器工程——扬州宝应县220千伏平安变电站移相器科技示范工程正式投运。相较于扩建主变等传统方式,该工程缩减建设成本约50%,可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10万千瓦,相当于当地总用电负荷的16%,为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江苏虚拟电厂“发电”能力超过200万千瓦

2023年8月25日,由国网江苏电力和国家电投集团在苏州市吴江区联合打造的苏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上线运行,聚合了总计约 91万千瓦的用户侧源荷储资源。2023年11月6日,江苏已并网的虚拟电厂“发电”能力超过200万千瓦,达210万千瓦。

江苏首个产品碳足迹实时管理平台上线

2023年10月,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牵头研发出企业产品碳足迹实时管理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对4款产品的碳足迹核查,其中卷帘控制器的碳足迹已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证书显示,一件卷帘控制器的碳足迹结果为1.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产品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比例仅为3.84%。

首个自主投资高压海港岸电系统建成投运

2023年10月16日,连云港港24号、25号泊位高压岸电系统联船成功,标志着国网江苏电力投资的首套高压海港岸电正式投运使用,成为江苏打造全电绿色港口新示范。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使用岸电144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9吨,支撑港区绿色“零碳”发展转型,赋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据了解,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碳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累计贡献碳减排量超1亿吨,入选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唯一碳管理综合示范省级电网企业。接下来,国网江苏电力将全面加强碳管理体系建设,深化碳排放统计核算,推进碳管理数字化转型,为政府和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贡献电力力量。

原标题:如何做好碳管理?今天,国网江苏电力发布一份报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电查看更多>虚拟电厂查看更多>江苏售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