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12-30
10月24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加大绿色低碳投资,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指导意见》第三部分至第七部分,分别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科技攻关和创新应用、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等5个方面展开部署。
来源:国资委2021-12-30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12-30
聚焦绿色低碳、减污降碳和负碳技术研究方向,建设市级各类创新载体5家以上,争创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2家,积极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初步建成区域特色的低碳技术创新集聚区。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1-12-28
三是加快突破关键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从中国能源展望看,碳达峰、碳中和是全局性、战略性工程。较发达国家,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更短、节奏更快,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大,转型发展更为复杂艰巨。...2015年开始中国石油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开展能源展望研究,这是连续第6年发布能源中长期展望报告,也是首次以2060年为着眼点系统探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趋势与路径。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2-25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2-22
“基于我国的能源特性,这些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发挥兜底保供、辅助和调节服务的作用,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依赖零碳、负碳技术进行中和。”...、新能源功率准确预测等技术攻关,解决多时点尺度电力电量平衡难题;在能源电力深度脱碳方面,需要聚焦高精度碳评估与计量、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技术攻关,推动实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排放。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12-09
加强清洁能源、储能等领域前沿技术基础研究,重点突破高耗能行业节能增效技术,超前部署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负碳技术。...鼓励优势单位牵头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联盟。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12-08
加强清洁能源、储能等领域前沿技术基础研究,重点突破高耗能行业节能增效技术,超前部署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负碳技术。加大对节能降碳增汇项目实施和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12-06
◆技术体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以低碳无碳负碳技术为重点,在福建布局建设以国家控碳技术中心、国家碳汇育成中心、国家碳平衡实验室体系为重点的国家控碳战略科技力量,打好控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助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12-03
到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减碳零碳负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复杂难用固废无害化利用技术、新型节能及新能源材料技术、高效储能材料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来源:国资委2021-12-01
牵头实施“203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建成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15万吨/年燃烧后co2捕集示范装置、世界首个煤化工10万吨级co2
来源:中国电业2021-12-01
韩正副总理提出,中央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带头压减落后产能、推广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技术
来源:能研慧道2021-11-23
;2050-2060年以前,碳排放总量加速下降,最终通过负碳技术实现中和。...促进能源电力领域实现从高碳路径依赖向负碳技术提供者跨越的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将如何依托于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合力得以适时发展演进?这些问题,既是行业关切,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11-22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19日,重庆市发改委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行动方案提出:共同谋划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输配电、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和示范、碳中和示范区和碳中和重大项目示范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11-08
加快绿色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绿色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低碳、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开展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综合性示范。...二、工业绿色发展重点方向(一)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11-08
来源:工信部2021-11-08
加快绿色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绿色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低碳、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开展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综合性示范。支持新能源、新材料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1-08
加快绿色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绿色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低碳、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开展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综合性示范。...推动企业利用海水、废污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开展节水减污技术改造,创建一批节水标杆企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末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