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关结果5992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7-08-18

      本刊日前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科技委主任潘自强,他认为,核电作为国家名片,要先提升安全文化防范核事故、消除公众对核电安全的误会,再完善乏燃料后处理体系,最后辅以国家战略推动,方能真正强大起来。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7-08-18

      11日,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杰,专家们对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情况等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我国地震近期进入活跃期?

      来源:能源评论2017-08-18

      本刊日前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科技委主任潘自强,他认为,核电作为国家名片,要先提升安全文化防范核事故、消除公众对核电安全的误会,再完善乏燃料后处理体系,最后辅以国家战略推动,方能真正强大起来。

      来源:动力电池网2017-08-18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曾表示,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超三元电池。动力电池关键在于成本、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达成500wh/kg能量密度目标,只有固态电池可胜任。

      来源:国家电网报2017-08-18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专家,他认为就电动汽车充电而言,标准的统一至关重要。欧、美、日等发达工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满足技术和市场发展需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用电与能效所、北京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涛永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讲起来头头是道。

      来源:中国工业报2017-08-17

      本届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在会上表示,核能作为清洁、安全、高效的新能源,已成为全球携手推进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年,中国国务将大型压水碓核电站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入中国国家科技专项,在数百家企业科研员共同参与下,攻克了一大批核电的关键设备,材料领域的世界难题,全面掌握了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培育了大批核电研发、设计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7-08-17

      智能电网领域学术交流国网电科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美国工程院院士mohammadshahidehpour、a.g.phadke,ieeepe当选主席saifurrahman,全球能源互联网美国研究院长王之伟

      来源:金投网2017-08-1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石元春提出,一是要对生物质能重新定位,发挥生物质能源在减排二氧化碳与缓解雾霾方面环保属性的优势,加快发展比天然气更本土、环保性更佳和更经济的生物天然气,以及能替代中小锅炉燃煤的生物质成型燃料

      来源:今日爆点2017-08-15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认为,该技术成果真正采用了新工艺、新办法、新技术,是近年来难得一见、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施工技术创新;钮新强院士认为,技术成果很详细具体、创新点非常多,促进了高土石坝技术上台阶。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08-14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韩英铎认为,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对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具有颠覆作用的新业态和新潮流。...2015年发布的《国务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就包含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规划。

      “膜”还是“魔”| 残膜污染治理难 挑战与机遇并存

      来源:环创空间2017-08-14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在一次专题报告中表示,“白色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农膜污染应当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在报告中,陈学庚的另一个观点就是,“谁使用谁回收”是残膜治理的基本原则。...延伸阅读:院士呼吁别把农田残膜污染治理难题留给子孙后代

      来源:三峡小微2017-08-14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长期关注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多次参加工程设计审查和施工关键技术咨询,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天就和小微一起来看看郑守仁院士是如何解读白鹤滩工程的吧。

      来源:三峡小微2017-08-14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今天的院士说小微君请来了王浩院士,和我们聊聊水电开发和水资源保护利用、长江上游水资源统一调度、金沙江下游四座电站建设的意义等话题。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7-08-14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清华大学、神华集团与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开展的60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流化床示范工程研发,将实现超超临界高参数、节能型、超低排放

      来源:新华网2017-08-14

      11日,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杰,专家们对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情况等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我国地震近期进入活跃期?

      来源:中核集团2017-08-14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研究数据显示,核电产业链每发一度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1.9克,是风电产业链的60%,是太阳能产业链的20%,是煤电产业链的1%。可见,核电产业链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最少的。

      迎峰度夏期间 华电在湖南“火热”担当

      来源:华电常德2017-08-11

      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领衔的专家组出具了“华电常德电厂对城区pm2.5影响较小”的评审意见,评审意见一经湖南红网、常德日报、湖南尚一网等众多新媒体报道和转载后,瞬间刷爆了常德市民的朋友圈

      来源:三峡小微2017-08-11

      墙上的挂历,翻开的7月份那一页,正好印有梁院士的肖像和介绍。7月20日,记者赴哈尔滨采访了我国著名发电工程与设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梁维燕。

      来源:点绿科技2017-08-10

      根据2016年1月研究官网显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有职工近400人,有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108人,硕士137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8名。而科融环境独立董事贾岩先生则是这18名博士后中的一名。

      来源:三峡小微2017-08-09

      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厚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