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全面治理污染”相关结果372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16

      中国在综合排名中居第55位(2019年为72位),被评为进步最快,特别是生态指标改进最佳的10个国家之一,主要得益于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及治理污染、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政策措施。...“十四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步伐。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12-10

      二是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投入不足问题全面纳入整改事项,强化资金保障,确保立行立改。三是对市委市政府已作出决策和人民群众呼声高的环保项目,按轻重缓急列入三年滚动计划,科学合理作出安排。...二、整改任务清单中制定的整改目标牢固树立“投入环保就是保民生、治理污染就是惠民生”的理念,将环境保护投入纳入财政支出的重要保障内容,积极引导和统筹使用各类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资金,如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

      来源:北京日报2020-11-11

      聚焦使用: 市民“吃住购”生活全面减塑北京是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型城市。...治理污染: 重点场所、沿线2023年基本消除白色污染使用环节减塑的同时,“限塑10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0-09-25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治理污染等一系列艰巨任务,此次提出的新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将继续保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力度,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0-09-25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治理污染等一系列艰巨任务,此次提出的新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将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与各国一道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持续实施。刘友宾:下面,请霍传林副司长介绍情况。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09-08

      “渝河污染主要是因为入河的污染物过多,超出了水体的纳污能力,治理污染首先得阻断源头。”李相宝向记者介绍。...2016年,隆德县抓住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契机,结合流域特点,明确了“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思路,先后整合投入4.56亿元人民币,综合采取工程、管理等措施,打响了渝河污染防治攻坚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8-28

      未来可期 企业纷纷布局智慧环保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智能化治理污染是接下来发展的一大方向,对此,有专业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65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简言之,智慧环保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环保信息资源,实现环保一张图和环境的全面监管,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和对外服务的效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2020-07-09

      但有些政策实施以来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全面梳理我国财税政策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当前生态环境形势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对财税政策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供政策制定者参考。...企业留用的更新改造资金,应优先用于治理污染。企业的生产发展基金可以用于治理污染。③大中城市按规定提取的城市维护费,要用于结合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的综合性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如能源结构改造建设,

      来源:中国报告大厅2020-07-07

      碳市场全面启动,碳减排产业潜力巨大。以上便是节能环保行业竞争分析的所有内容了。...2018-2019年,我国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政策措施由行政手段向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延伸,第三方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2020-07-02

      也就是说,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源于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强领导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全面深化改革及其扎扎实实的落实,最终是地方党委政府真刀实枪“抓”出来的,是企业实实在在“治”出来的。...一个是地方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质量负责的责任没有压实,不少地方没有真正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导致国家的环境管理制度、规划和措施“悬在半空”而落不了地,或者因敷衍塞责而落地大打折扣;另一个是“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没有压实,很多企业并不是真正想治理污染

      来源:报告大厅2020-06-15

      2018-2019年,我国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政策措施由行政手段向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延伸,第三方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状况的局限性使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

      来源:新华报业网2020-05-18

      银燕表示,而从整个国家范围来看,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大气污染已从超重阶段转向较重阶段,污染物排放控制也从全面减排转向重点减排,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入深水区。...“要深入治理污染,不能仅看污染物的单一指标,而要看综合指标。”银燕表示,新冠疫情停工停产期间的空气质量变化表明,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不仅要从排放控制角度考虑,也要结合大气环境自身的特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3-27

      (二)助推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治理污染的关键在于厘清责任、压实责任。...通过全面清理整顿,做到底清数明。一是消除“盲区”,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等提供污染源分布、治污设施、污染物排放数据等固定污染源信息,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2020-02-27

      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既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民心所盼。既要打赢疫情阻击战,也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如何完美收官?如何做到决战决胜、战则必胜? “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2020-02-21

      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既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民心所盼。既要打赢疫情阻击战,也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如何完美收官?如何做到决战决胜、战则必胜? “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12-31

      2.3 环境监测的任务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检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以及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它环境监测,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环境监控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监测,并对环境保护加大了研究力度,监测管理体系也逐渐健全,并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系统,控制工业的排放量,如企业违法环境法律法规,那么会严肃处理,此阶段环境监测工作逐渐发展起来;在八十年代,我国环境保护走向治理污染的时期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12-27

      2.3 环境监测的任务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检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以及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它环境监测,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环境监控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监测,并对环境保护加大了研究力度,监测管理体系也逐渐健全,并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系统,控制工业的排放量,如企业违法环境法律法规,那么会严肃处理,此阶段环境监测工作逐渐发展起来;在八十年代,我国环境保护走向治理污染的时期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9-12-18

      对此,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治理污染,要讲政治、守纪律、重守法、作风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法治污就是要求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严格依法审批、依法监管、依法督察、依法监测、依法治理、依法处罚、依法追责,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运动式”“作秀式”“一刀切”等任性污染治理和执法监管

      来源:中国日报网2019-12-17

      在不断增多的碳排放面前,蓝色的天空成了紧缺资源,也考验着国家在治理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诸多努力的有效性。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方面中国有着一整套目标、路线图和解决方案。...《意见》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来源:中国日报2019-12-16

      在不断增多的碳排放面前,蓝色的天空成了紧缺资源,也考验着国家在治理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诸多努力的有效性。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方面中国有着一整套目标、路线图和解决方案。...《意见》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