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物固碳”相关结果34
      华能建设的全国首座潮间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来源:中国华能2021-12-20

      建成后,电站实现了上层空间高效发电、中层空间生物固碳、下层空间全域养殖的三层立体减碳,成为我国首座沿海滩涂生态治理蓝色碳库光伏电站,大大提高了生态效益,为近海滩涂大规模绿色开发作出示范。

      内蒙古人民政府印发《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强化CCUS技术研发 强调重点领域实现碳达峰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09-15

      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可持续草地经营管理、生物固碳增汇技术研究,稳定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碳中和科技成果示范应用。...支持氢能、光伏、风电、地热、生物质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区建设。支持产业园区、社区/乡镇、城市、近零碳排放区等跨行业跨尺度的区域开展综合示范。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08-23

      稳步提高能源林建设规模和指标,加强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和科技攻关。积极推动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推进优质木竹资源定向培育与利用,提高生物固碳效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说,扎实开展林业和草原碳汇行动,继续扩大林草面积,提升碳汇增量,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和木竹替代,实现生物减排固碳,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优先推广使用木结构和木竹建材

      正泰新能源俞铁铭:积极推动构建智慧能源生态圈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1-07-14

      -可再生能源应用,以及锦绣光伏有利于土壤植被恢复,符合实现碳中和目标第三条路径-生物固碳。...第二个是冷热电气多种能源产品多能互补的能源网络,它是以区域能源站为载体,通过热泵及光伏、风能、污水源生物质为可再生能源为主,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储冷、储热、储电为辅实现冷热电器的协同供应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发展(上)

      来源:人大生态金融2021-07-01

      但是,完全降至零排放并不能达成,多余的部分将通过林业和生物固碳等方式进行抵消,通过“碳中和”的方式实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相对稳定。...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推广,广义上的“碳中和”则指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节能环保等方式抵消一段时间内国家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使之实现相对“净零排放”,根据所遵循的国际计算标准将碳足迹降至零

      来源:中国水泥协会2021-05-28

      台泥集团探索应用了碳捕捉和生物固碳法。这都为水泥行业在终端排放上探索碳中和提供了重要经验。但终端碳中和成本较高,如果从源头减排,效率更高,成本相对较低。

      碳中和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来源:资产交易信息2021-03-29

      增加碳汇,即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碳浓度,通过发展固碳技术或者生物碳汇。生物具备强大的固碳潜力,因此有效开发生物固碳可以成为缓解气候变化举措的补充。

      来源:中国建材报2021-01-15

      另外,台泥集团还探索应用了碳捕捉和生物固碳法。二是相对减排,即通过建立国家碳交易体系等金融创新手段,将水泥企业间的纵向比较拓宽为产业间的横向比较,将行业内部的减排竞争转移到产业间的减排博弈。...下一步,水泥行业如何巩固碳减排效果,实现碳达峰目标?李琛:错峰生产和产能减量置换政策已经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5-07-17

      新奥集团开发的微藻生物固碳技术,通过微藻的光合作用可吸收煤化工生产过程排放的co2废气,再通过低成本收集和高效油脂提取等后处理技术,联产生物柴油。...再次,微藻固碳制油极具前景。1988年,美国首先发现海藻和co2可生产石油,并试验成功;1989年,日本一家公司发现一种单细胞藻植物绿藻能吸收大量co2,并使其生产石油。

      来源:能见派2015-05-14

      煤化工、太阳能、环保技术,其中很多业务短期内是难以盈利的,借助燃气业务板块带来的利润,王玉锁将其中归属于个人的收益部分拿出来投入到前沿技术的开发中,譬如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炭催化气化技术、微藻生物固碳技术...真正的企业家需要看准时机进入即将爆发的前沿领域,在这一点上,投资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的互联网企业谷歌,与投资微藻固碳、新型太阳能电池等技术的新奥,在商业逻辑上并无不同。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5-01-20

      图为国家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中国庆华新疆年产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厂区,配套有60万吨煤焦油加氢、合成氨、碳汇林、微藻生物固碳等循环利用项目。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5-01-20

      图为国家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中国庆华新疆年产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厂区,配套有60万吨煤焦油加氢、合成氨、碳汇林、微藻生物固碳等循环利用项目。

      来源:《 中国能源报 》2011-12-14

      或将率先实现微藻固碳产业化《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将研究开发微藻生物固碳核心关键技术,率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藻固碳的产业化。...事实上,我国在微藻生物固碳方面技术水平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以新奥集团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该项技术产业化实施上甚至略有领先。

      来源:中电投2009-03-25

      继续组织开展气候变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强气候变化与其他全球问题交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加强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生物固碳技术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开发与转让

      相关搜索